7个月孕妇血糖高,如何确定是饮食控制还是住院治疗呀?
一、7个月孕妇血糖高,如何确定是饮食控制还是住院治疗呀?
妊娠期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称为妊娠糖尿病(GDM),GDM患者先兆子痈、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GDM的及时诊断治疗极为关键。 治疗一般应以调整、控制膳食为主,不宜过分限制热量,因孕妇还需供应胎儿营养需要,每日热量按146.6KJ/kg标准体重计算,其中蛋白质按1.5g/kg计算,约需75克,脂肪约需50g,余以碳水化合物补给约需300-350g,若饮食控制已使血糖降到理想水平,则可不必用药。如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高于5.55mmol/L,餐后血糖高于8.33mmol/l,则需胰岛素治疗。此时应住院,由产科及内科结合具体情况安排治疗方案。切记不可用口服降糖药,因药可通过胎盘,对胎儿不利。 如果孕前血糖正常,妊娠后出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应以调整和控制膳食为基础,加强对病情发展的监测,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防止可能导致胎儿及孕妇死亡的各种危险情况出现,以保证顺利地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避免过多油炸或油腻食物及过多的甜食和水果。 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盐,防水肿、高血压。多食豆制品、虾皮、海带等食物,补充钙质,增强骨骼生长。多吃些猪肝、牛肉、鸭血等,多吃绿叶蔬菜,增强抵抗力,避免贫血,头晕、眼花、乏力、心慌等症状。定量摄入粗纤维和植酸,平均每天20克左右。
二、糖尿病的前期有哪些症状?激光治疗仪治疗效果怎么样?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1)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
(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
(3)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
(4)尿液;男性尿频、尿液多;
(5)眼睑: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黄斑瘤);
(6)皮肤: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或有反复的皮肤、外阴感染;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或有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外阴炎、阴道炎;
(7)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8)生殖:女性发生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羊水过多、或分娩巨大胎儿者。
三、糖尿病是什么样的病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四、孕妇 血糖 问题 急急急
50克葡萄糖筛查>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需做OGTT即口服75g葡萄糖测空腹--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值,正常值5.6-10.3-8.6-6.7mmol/L,如果两个点高为妊娠期糖尿病,一个点高为糖耐量异常。
你为一个点高,是糖耐量异常,应该进行监测,若不继续增高进行饮食控制即可,若很高则需进行胰岛素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容易感染、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造成难产等,胎儿易出现巨大儿、胎儿发育不良、早产等,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窘迫,或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出现低血糖。
最好不要等到预产期,38-39周就应该结束分娩。
这些只是参考,要不要监测还是要你自己决定,祝孕期平安,生个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