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正文

缺钾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作者:顾雅琳 发布时间:2025-07-01 19:01:48

一、缺钾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以下是身体缺钾的症状:

1、神经肌肉系统 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当血清K+<3.0mmol/L时,可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低于2.5mmol/L时,可出现软瘫,以四肢肌肉最为突出,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可引起呼吸困难。

2、消化系统 缺钾可引起肠蠕动减弱,轻者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可引起腹胀、麻痹性肠便阻。

3、心血管系统 低血钾时一般为心肌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最后心脏停跳于收缩状态。此外还可引起心肌张力减低,心脏扩大,末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扩展资料:

补钾的食物:

1.海带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其中海带就是含钾比价丰富的一种,海带味咸,性寒,经常食用可以帮助消炎、平喘、排毒,有哮喘、发炎等症状的人群可以多吃海带,来防治这些疾病。

2.毛豆

毛豆中的钾含量很高,吃毛豆可以帮助补充因出汗多而流失的钾元素,缓解因为钾流失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等现象。毛豆性味甘、平,含有蛋白质、钙、铁、维生素、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健脾除湿,润燥解毒的功效,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

3.绿豆

绿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族、蛋白质、淀粉酶、氧化酶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排泄体内的毒素,促进机体正常代谢,除此以外,绿豆所含的钾元素也很丰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瘙痒和暗疮等问题,而且钾元素还可以中和体内一些有毒物质,起到防治皮肤病的作用。

4.豆腐皮

豆腐皮也是钾元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每一百克当中含有钾元素高达877 毫克。除了钾元素,它当中还有许多氨基酸和蛋白质,儿童吃豆腐皮可以提高免疫力,并且可以促进身体发育。

参考资料:缺钾的几个症状--人民网

二、喝艾叶水中毒的症状

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

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

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如遇口服中毒者,及时送医治疗。一般是首先清洗胃肠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静及光线较暗之房内,避免外来刺激,给予镇静剂,保护肝脏机能,以及其他一般内科常规对症治疗。‍

三、小狗哼叫抽搐的的原因是什么?急!

狗抽搐有多种原因,一种是营养性的,比如缺钙。一种是神经性的,比如犬瘟。

犬瘟是一种很危险的病毒性疾病。特别是犬瘟后期,往往会出现神经症状,即“抽疯”。此时,狗非常痛苦,治疗难度也大。主人已经为狗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昂的治疗费,还是不见效。这种时候,医院往往会劝饲主对狗实施安乐死。但据近年来的统计,300余条抽疯的狗中,因犬瘟引起的不到5%。有家宠物医院劝饲主放弃治疗的24只狗,尸检后仅一只为典型的犬瘟。也就是说,小狗抽疯不一定都是犬瘟。

抽疯,医学上称为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致。表现为双眼凝视、咬肌反复有节律地颤动、四肢剧烈抽动、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可能导致抽疯的原因有: ' ^8 p6 ?7 k; s

一、高烧:冬季狗容易因天冷而感冒,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这都可以引起发烧。小狗因大脑中枢神经还不十分健全,在高烧的刺激下,中枢神经兴奋导致惊厥。 $ {- A0 F. ^# a9 R; i1 x

二、低钙抽搐及营养不良抽搐:初养狗的人经验不足,对狗吃钙及其他营养问题缺乏认识,多喂肝及人的饮食而造成狗钙摄取量不足。钙有抑制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作用,所以怀孕的狗和哺乳狗一旦缺钙就会发生抽搐。如果狗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时,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心脏机能障碍,也可能引起全身抽搐,甚至死亡。这种病症最像狗瘟。 # ^: W$ d$ F3 o* T

三、中毒性癫痫:如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砷中毒等,症状为间歇性抽搐,伴有泡沫性呕吐。

四、心理问题:当狗受到打骂或惊吓时,个别的会出现癔症性抽搐,但一般不伴有明显昏迷。治疗上除配合药物外,要多加安慰抚摸。我们这儿接过这样一个病例:小狗毛毛,家住十七楼,不能经常出去玩儿。很长一个阶段,它每晚十点准时发烧、流口水、抽搐。我们认为是心理障碍所致,建议“家长”每晚抱它下楼散步。不久它就痊愈了。所以,我们建议饲主不要一见到小狗抽疯就把它当狗瘟后期而施以“安乐”的极刑,而应该多听取一些大夫的意见。

还有问题可以问我wangwang:午后阳光_向日葵

四、什么是PPA,如何识别含PPA的药品?

PPA

PPA - Pay per Action 按行为付费。在网络营销中的一种付费方式,即按照广告主按照用户的行为付费,比如按照注册行为、购买行为等付费。

PPA

苯丙醇胺,即N-去甲麻黄碱,俗名“去甲麻黄碱”或“美沙芬”。某些感冒药中的一中成分,可以刺激鼻腔,喉头的毛细血管收缩,减轻鼻塞症状,也有促进中枢神经兴奋等作用的。服用该药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脏不适,颅内出血,痉挛甚至中风.含有这种成分的感冒药已经被我国医药部门通告停用.

性状与稳定性:本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结晶性粉末;微具芳香味道,易溶于水,乙醇,难于氯仿,不溶于乙醚和,本品性质稳定。

化学式: C9H13NO

结构式:

C6H5--CH--CH--CH3

| |

OH NH2

一、国外药典的描述

体内过程:口服后迅速完全吸收,血浆达峰时间约1-2小时,主要由尿液排泄。

药物作用:其作用与麻黄素相似,对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呈现收缩作用,但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少,口服可以治疗鼻充血。

适应症状:用于感冒,缓解鼻充血(鼻塞),打喷嚏,咳嗽症状。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偶见中枢神经兴奋伴震颤,其他可见头痛、视力模糊、头晕、焦虑、失眠、暂时性血压升高、心悸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甲亢患者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二、苯丙醇胺的临床价值

这种药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心血管、呼吸系统、眼科、生殖泌尿系统等方面,有助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支气管性哮喘,可消除因感冒引起的鼻粘膜充血,也可为低血压病人增加血压及血流。

科研报告激起千层浪PPA成为不安全药物

10月19日,美国食品和药品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PPA列为“不安全”类药物,严禁使用,因为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服用含有PPA的制剂容易引起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失眠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和脑出血(中风)。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拉尔夫·霍尔维兹博士及同事在其撰写的报告《脑出血工程》中指出:“有病例显示,服用含有PPA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霍尔维兹及同事通过对2000个年龄介于18—49岁的成年人,包括702个因脑中风而住院的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终于得出了上述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期内,服用含有PPA药品的病人比不服用PPA的病人患脑中风的机会高出50%,而服用含有PPA的感冒、咳嗽类药物的病人比服用其他药物的病人患脑中风的机会高出23%。更可怕的是,服用含有PPA的控制食欲类药物(即某些减肥药)的妇女患脑中风的机会增加了16倍!

霍尔维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保证,他的研究结果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是巧合。事实是,相关的统计实验也证明了这些数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美国“消费者保健品协会”随即发表一份声明称,霍尔维兹的报告并没有在PPA和出血性脑中风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这份报告可能存在明显的错误,或者带有某种倾向性。消费者保健品协会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贸易协会,代表着非处方类药品和补品生产和销售方的利益。该协会坚称P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建议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含有PPA的感冒类和减肥类药物的安全。

参考资料:

1.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