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有什么危害?
一、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有什么危害?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肠道吸收钙、磷减少,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物质异常。婴儿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佝偻病;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缺乏维生素D可使已经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缺乏时,由于骨骼不能正常钙化,易引起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如幼儿刚学会走路时,身体重量使下肢骨弯曲,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鸡胸),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形成肋骨串珠。囟门闭合延迟、骨盆变窄和脊柱弯曲等。
扩展资料
主要作用如下:
1、维持血液钙和磷稳定。当血钙水平降低时促进钙在人体内的重吸收,当血钙水平升高时增加钙磷经尿排出。
2、促使骨、软骨及牙齿的矿化。维生素D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增加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利用,促使骨软骨及牙齿的矿化,并不断更新以维持正常生长,预防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软化症。
3、促进小肠对进食的钙质的吸收。钙结合蛋白在小肠促进钙的吸收,其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调节基因转录,调节免疫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们网-缺乏维生素D会诱发佝偻病?科学补充维生素D应该这样做
二、1岁孩子罗圈腿怎么办
正常人小腿有轻度向外弯曲的状态。如果弯曲超过正常的弯度,使两侧膝部不能并在一起,两小腿外形呈“O”畸形,则称“O”形腿,或叫膝外翻。
畸形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活动期,由于缺钙,骨组织不坚硬,当小儿行走、站立时,小腿承受压力,逐渐改变了曲线,儿童立正时两膝离开,行走时,左右摇摆,很像鸭子的步态。
早期治疗可用直夹板固定,避免载重和行走,同时积极治疗佝偻病。如果佝偻病已痊愈,“O”形腿没有改变,那么,轻者可用矫形支具来矫正,重者可用折骨术来矫正。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预防“O”形腿的发生,注意营养尤其是钙剂的补给,可口服钙片、鱼肝油或注射ViD3,让小儿多接触阳光。
捆绑婴儿的双腿能治好“O”形腿吗?
“O”形腿,俗称罗圈腿,医学上称为膝外翻畸形。在新生儿时,略有膝外翻,这是常见的正常生理现象,它的产生与胎儿在母体中的位置有关。当小儿学会站立和走路时,轻度的膝外翻会自然好转,一般不需治疗。
有些小儿的“O”形腿是由于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时,孩子骨骼的硬度不够,站立负重后就会形成罗圈腿。感染或外伤使骨骼受到损害时,也可造成“O”形腿。另外,小儿麻痹后遗症、骨的先天异常、发育障碍等也是发生“O”形腿的原因。
小儿轻度的“O”形腿,绝大部分不需治疗会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只有极少部分病人需要矫形,其中包括手术矫形。捆扎双腿,曾经作为一种矫形方法使用过,由于易产生许多并发症,效果也并不十分好,目前已很少使用了。发现孩子膝外翻畸形严重或单侧不对称的膝外翻,应及早请骨科医生诊治。
三、十一个月小孩有枕秃是缺钙吗
宝宝枕秃有可能是缺钙,但要去医院检测微量元素才能确定,然后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宝宝补钙.但我宝宝当时检测的结果不缺钙,但医生说为了预防缺钙,还是要补充一点,只是量少一点.但枕秃也有其他原因,比如宝宝睡了有点硬的小枕头,宝宝的后脑勺与枕头摩擦而不长头发,这是人为造成的枕秃,这没关系的,我们宝宝当时为了睡脑形,就枕了小枕头,后来就枕秃,但再长大一点就自己好了,现在头发长得可好了.
缺钙为什么会致病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成人子灰色黯淡的早期人子记忆的忆1%-1.5%。婴细儿体内钙含量较低,也占体重的0.8%。虽然人体内钙质含量多,但是99%的钙沉积在骨骼和牙给孩子成为这两种坚硬物质的主要成分。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其含量由人的机体自然精确调控。这1%的钙与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的相互之间保持不断更新。成人每10-12年更新一次。婴幼儿每1-2年更新一次。这部分钙的数量虽少,作用却很大。它可以帮助血液凝固,加强细胞间的结合。特别重要的是,它能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宝宝体内缺钙,骨骼及血液中的钙含量不够,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惊厥
宝宝血液中钙磷明显偏低,便会得“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谷称“低钙惊厥”。
起病原因:钙在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抑制肌肉兴奋性,防止过度收缩。宝宝血液中的钙水平下降,抑制作用减弱,肌肉兴奋性就会立即增高,人会发生不由自主的收缩,即抽筋。
发病症状:宝宝哭闹不安,稍有一点声音就容易受惊。每当受惊时,两侧手腕屈曲,大拇指紧贴掌心,其他手指伸得笔直。有时是两条腿伸直交叉,脚趾向下弯曲,足背弓起,象跳芭蕾舞,发作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然后可自选缓解。发病时宝宝意识清楚,如频繁发作的每天可多达十多次。
严重的会发生喉痉挛,就中喉部抽筋。一般一岁以内的宝宝多,发作时宝宝声门与喉部肌肉强力收缩,导致吸气困难,发出可怕的喉鸣音。更严重的会神志不清,甚至窒息死亡。
发病时间低钙惊厥的大多发生在宝宝佝偻病初期,或患佝偻病的宝宝用维生素D治疗初期,还有,春末夏初,佝偻病增多之时。发热、感染、饥饿时宝宝也容易发生低钙惊厥。发生低钙惊厥的宝宝,多有佝偻病的其他表现,如多汗、睡眠不深、易醒、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等。
腹痛
起病原因:血液中游离钙离子偏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肠壁的平滑肌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发生强烈收缩即肠痉挛,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发病症状:宝宝无规律肚子痛,与饮食、排泻等外界因素无关,大便化验正常,吃驱虫、助消化、解痉等药物,没有效果。
囟门不闭:十八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前囟门不闭合,应去医院骨骼X线照片和血液化验检查,如果X线摄片血液中缺钙,则说明宝宝得了“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民间的说的“软骨病”。
起病原因:宝宝钙摄入不足或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时,体内缺钙直接影响钙向骨骼的沉积。机体钙不能正常地沉积于骨质中,骨质就会变软。颅骨在婴细儿时期生长很快,缺钙症状中一个最早表现就是颅骨钙化不足,发生佝偻病导致颅骨软化。
发病症状:患病宝宝的颅骨内板变薄,顶骨或枕骨摸上去有“乒乓球样感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加以治疗,前囟门就会增大且边缘软化、闭合延迟,同时伴有佝偻病常见的夜惊、烦燥、多汗、睡眠不安、惊哭、惊跳、摇头、颅骨软化等症状。
如何防止宝宝缺钙
1、防止宝宝缺钙首先要从孕妈妈做起,孕妈咪对钙、磷及维生素D的需要量要比平时高出两倍以上,因此孕妈咪宜摄入足够多的钙、磷及维生素D,提供给胎儿;哺乳妈妈也应特别注意营养的摄入,使乳汁中含有充足的钙等营养素供宝宝吸收。
2、准妈妈在孕期、宝宝在出生后,应每天近两个的户外活动,以获得充足的紫外线照射。
3、由于大气污染,城市的光照往往不强,而母乳的含钙量并不高,因此一般城市里的宝宝在两个月起,就应在儿保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及维生素D。
4、宝宝四个月起逐步添加辅食,可给宝宝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鸡蛋、牛肉、虾米、黄鱼、带鱼、鱼松、海带、紫菜、骨头汤、青菜、柑橘等。
5、蛋白质可促进钙的吸收,也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蘑菇、淡菜、鸡肉等。
6、面粉经发酵做成馒头、面包后变得松软,其中的钙成分易为人体吸收,可以适当多吃。
7、白菜、菠菜、红苋菜、竹笋等蔬菜中含草酸较多,易与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干扰钙的吸收,可用开水先烫一遍,以除去草酸。
8、生长较快及较胖的宝宝钙的需要量比一般宝宝多,宜多给予含钙的食品。
9、如果检查确系缺钙或低钙,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需要的话可以注射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