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作者:何雨欣 发布时间:2025-07-27 16:27:04

一、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二、水浒传 第三回的读书笔记 包括主要内容,读后感等,要清晰明了

鲁达,在《水浒传》的众多英雄中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他有超群的武艺和赫赫的军功,又在权位极重的经略府中任提辖。凭这些,他本可以和当时的社会和睦相处,逍遥自在地做个武官。但是,行伍出身的下层人的阶级地位和长期形成的可贵品格,决定了他偏偏要向黑暗的现实挑战。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官寺、大闹野猪林,直至奔上二龙山落草,是他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的便是他在生活道路上所做的第一个光彩照人的表演。

三、对四大名著里其中一个人物的感想(100字左右)

《水浒传》读后感

——论鲁智深的“义气”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我觉得书中通篇充满着忠义之气。无论是晁盖等人的智取生辰纲,还是众好汉劫法场救宋江,就连众英雄招安后宋江被朝廷赐死,吴用﹑花荣等人的自杀身亡,都体现着这种忠义之气。鲁智深身上同样具有这种忠义之气。他得知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充军时,一路悄悄跟随、暗中保护,在野猪林这个地方舍身救了林冲一命。

但我认为上述这种忠义之气,实际上是一种英雄惜英雄,为朋友、为兄弟两肋插刀,为集团利益奋不顾身的侠义之气。

鲁智深身上还存在着一种正义之气。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回中,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辱后,又沦落到卖唱还典身钱的悲惨境地。当时,鲁智深是朝廷的命官——提辖。他与金翠莲父女非亲非故,而且镇关西欺辱金翠莲父女这种事又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同时镇关西也是很有势力的人,仅从他的名字里就略知一二。鲁智深得知这件事后,正是凭着身上的这种正义之气拯救了金翠莲父女,并失手打死了镇关西,最终被迫逃上梁山。他救金翠莲父女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行为。他打镇关西前,先以提辖的身份要了十斤精肉,并要镇关西细细的剁成肉丁;又要了十斤肥肉,也要镇关西细细的剁成肉丁;然后又要了十斤寸金软骨,并要镇关西用刀剔得一点肉丝都没有,慢慢消耗了他的体力,最后打败了镇关西。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鲁智深的有勇有谋。如果当时鲁智深不去管这件事,凭他的有勇有谋,完全可以继续在职场上升官发财。

林冲是杀了人(陆谦)最终逃上梁山,但他杀人是为了替自己被陷害而伸冤;武松是杀了人(西门庆)最终逃上梁山,但他杀人是为了替他哥哥报仇;而鲁智深杀人却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正义之气。

鲁智深的这种正义之气,正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

我们都应该向鲁智深学习。

四、水浒传读后感500字、文学水平4年级、谢谢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当我读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我被武松为民为除害的品质打动了:蒋门神抢施恩的地盘,施恩热情招待武松,并告诉了武松,武松听说蒋门神抢别人的地盘,一气之下,一路上喝了十几碗酒,几下便把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蒋门神终于不干坏事了。

  记得那一天,我正放学回来,到了马路边,我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呆呆地站在那儿,并焦急地跺着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走过去仔细一看,这老奶奶满头白发,双手挂着拐棍,还戴了一副墨镜,嘿!原来这老奶是个盲人!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她不过马路的原因了。我想:这老奶奶不能过马路,又是个残疾人,怪可怜的,我还是去帮一帮她,扶她过马路吧!我走近几步,又退了回来,想:她既不是我外婆,又不是我奶奶,我凭什么要扶她过马路?我正准备走,可转念一想:老师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吗?我还是去帮帮她吧!我又走了几步,停了下来,想:我为什么要帮一个陌生的奶奶过马路呀?反正会有人扶她的。哎呀!我心里的两边又战斗起来了,我该听谁的呢?我焦急得不知怎么办。这时,我想到了醉打蒋门神的开松,他乐于助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当时下定决心,也要像武松一样成为大英雄,我笔直地走向老奶奶,扶老奶奶过了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