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完美的读书笔记格式
一、怎样才是完美的读书笔记格式
写读书笔记是强化对所读之书的理解,即有所读之书的要点,也有读书之后的感悟。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里给你介绍五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圈点笔记。阅读你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批语笔记。阅读中,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提纲笔记。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 摘录笔记。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中,与自己学习有关的原始资料,比如我们读一本课外书,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印象,而且摘录下来的资料将成为我们在写作时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料储备库。 心得笔记。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写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就行。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二、读书笔记是不是就是读后感?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成一篇文章?
有区别,读书笔记一般比读后感更注重于把重点的章节句子摘抄下来,而且是分部分写总结感想的。读后感是对整篇文章读后的感想。注重自己对文章的评论与理解。
读书笔记可以按重点章节分部分写,对重要句子或段落进行评析。最后来个大总结,这样很容易写成一篇文章。
三、怎么写阅读感悟的作文
读后感又叫心得体会,在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如果很有感触,你便可以在简述原文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展开讨论、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一定要围绕原文的精神,不能“离题”、“跑题”。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这是说明的部分;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即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写上去,必然使文章平淡。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抓住原作的中心内容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可以联系个人实际,如: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等,写出符合实际的感悟来。??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后感是要用切身体会,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 重点在“感”字上。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引用不能太多,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植物王国观后感600字,谢了最好原创。
神秘的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在植物的大物种中,千奇百怪的植物以其独特的外观、生存方式和使用价值,吸引每个人的眼球。
植物的“生命之源”--根,在其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持续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和矿物质,供给营养,同时起固定支持植株的作用,根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茎是输送养料的通道,有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鳞茎、块茎……,我们通常所吃的土豆即是块茎。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完全叶与不完全叶之分,形态各异。
秋天,江南的枫叶就会由绿转红,变为鲜艳的火红色,成片的枫林如同漫山的火焰,景色蔚为壮观,这种红色树叶中花青素的含量极高,远远高于叶绿素,因而把绿色给盖住了,但只要把红叶放进水里煮一下,它就变绿了。王莲是世界上最大叶片的莲,叶片直径可达两米,叶片背面有粗大密集网状叶脉,使得叶片浮力大大增强,可以稳稳承受一个30千克重的孩子,另外,王莲叶片上有两个小小的缺口,当叶片上集余过多雨水时,这两个豁口就起到排水作用。仙人掌退化为针状的叶子,则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的生存环境。
豆科植物拥有发达而先进的根系,为了给植株提供足够的氮元素,它们的根系上都寄生着根瘤菌,根瘤菌进入根中并形成根瘤,可以大量固定空气中的氮,分子态氮经过根瘤菌体内固定氮酶的作用催化为氨态氮,同时,根瘤菌也从植物体内吸收碳水化合物与无机盐。当一些豆科植物成熟后,它们的种子就会像炮弹一样发射出豆荚,来繁殖下一代。同样选择这种方式播种的还有一种真菌—马勃,当马勃内的袍子成熟后,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从顶部炸裂,冒出一股烟雾,实际上,这股烟雾是由无数个小袍子组成的。
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植物王国各种奇招妙招层出不穷。生长在非洲干旱草原上的猴面包树会在雨季拼命的吸收水分,树干吸满后直径可达50米,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纺锤,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使这种树可活到3000年。美国加利福利亚怀特山上的皮刺松堪称生存的王者,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每30年下一次雨,而它们却顽强生存了4900年。非洲的百岁兰,顾明思议,寿命达100多年,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厚如牛皮,足够对抗沙漠中飞沙走石的侵蚀。不过要论最长寿的树,那还得说是龙血树,据载一颗龙血树活过38000年。有些植物干脆改为“吃荤”,如猪笼草,若是哪个小虫受不住甜蜜汁液的诱惑,不小心掉进了瓶子,那就再也别想出来了,世界上最大的猪笼草甚至可以捕食老鼠。
植物同样也拥有巨大的使用价值,玫瑰可提取玫瑰精油,是高级香水的重要成分,每1千克精油大约要2.6吨玫瑰花才能提炼,价格贵比黄金。桂花、薄荷都是我们常吃的植物。同时芳香植物对某些疾病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印度著名的香薰疗法就有极高的治愈效果。当然,我国传统的中医都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植物入药,是我国的一大瑰宝。
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是一个不朽传奇,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的植物为人类的生存与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改变自我,用令人赞叹的方式与恶劣的自然作斗争,书写生命的传奇,它们的身上还有太多的奥秘与疑惑,等待我们欣赏,等待我们去,崇尚科学,揭示真理,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