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忽必烈夏宫旅游度假村(忽必烈避暑行宫)

1. 忽必烈避暑行宫

元仁宗在元朝的统治者中元朝的第四位皇帝元仁宗以兴文助学崇儒爱民被百姓成为一代明君,这位皇帝就出生在沈家营镇下花园一带,元世祖忽必烈因沈家营镇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便在这里为自己的子孙建造行宫“苑囿名香水园”。

2. 忽必烈宫殿

北京,现在中国的首都,对于将这座城市作为政治中心,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座城市在过去的8个世纪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民族记忆和历史记忆,不过中国的首都也并不是一直在北京,中国第一个定都北京的大一统王朝还是在元朝,当时这座城市的名称是“大都”,那当时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共和国首都北京

蒙古人打下的北京其实是当年金朝的中都故城,1215年5月31日,蒙古军队攻陷了这座北方重镇,不过经过多年战乱,其城内宫殿多被拆毁或焚毁,而且其城市供水来源——莲花河水系已经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

1267年2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此时元朝还未定国号)由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迁都到位于中原的中都,定中都为首都,北京正式成为了蒙古政权的首都。

不过此时北京城还很残破,就连忽必烈都是居住在城外的金朝离宫大宁宫内,作为都城当然要进行建设,而且要建新城,新城设计时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建设,1267年,蒙古政府在中都的东北部,以大宁宫所在的琼华岛(金朝琼林苑)为中心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兴建工作,总负责人是中书省官员刘秉忠,负责设计新宫殿的是色目人也黑迭儿(他是阿拉伯人),郭守敬担任都水监。

1272年3月28日,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而当时中亚西亚一带也称此城为“汗八里”(八里为突厥语皇城),所以“汗八里”意思就是“可汗之城”。元大都和南城(金中都旧城),两者的城墙“仅隔一水”,大家知道了吧,就城池本身来说,元朝的大都和金朝的中都不是同一个,只不过地方很近。

大元(元朝正式国号是“大元”,双字国号)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1274年2月9日),宫阙告成,忽必烈首次在大都皇宫正殿大明殿举行朝会,接受皇太子、诸王、百官以及高丽国王王禃所派使节的朝贺。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都城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宫)、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同年,元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地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1294年),有四十至五十万居民自旧城(金中都故城)迁入大都,而且大都城一些孔庙、国子监、郊祭坛庙和佛寺等也陆续建好了,河道也疏通了。

元大都有多大呢?这么大国家的首都自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中国方面史料如此记录大都:“京畿居民繁盛”,“京师乃天下之都会,人物繁辏”,“户口之伙”,“当倍秦汉而参隋唐也”,而马可·波罗也称赞元大都“户口繁盛”,“城内外人户繁多”,“居民之众”,“百物之输入”,“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大都有多少人?根据《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中都路(1272年改称大都路,辖区包括中都城以及附近的二十五个州县)一共有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户,四十万一千三百五十人,但这么算一户平均2.72人,根本不可能是古代的真实情况,推测整个大都路人口75万。

此时北地还没有完全从战乱恢复,所以人口较少,《大元仓库记》记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都城中有民十万;元朝前期的诗人王恽(1227年-1304年),在他诗中提到,“都城十万家”,推测,到了这个时候,大都城大概有50万人。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大都城中有大约一百万人(1340年,右丞相益都忽、左丞相脱脱上朝时对元惠宗提到“京师人烟百万”(《庚申外史》)),至于数字是不是可信,那也不好说。

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一百一十万。现代学者韩光辉在他的著作《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也推断,大都城鼎盛人口超过一百万。

在工业时代时期,一个城池里面超过一百万人,这是相当大的数字了,怪不得能吓到马可波罗,那个时候欧洲可没啥大城市,然而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饥荒与黑死病等瘟疫横行,元大都故城居民稀少,明军入城时居民仅剩万余人,但元大都城未受炮火而完整保存,因人口稀少不利于防御,于是明朝开始对城市进行收缩,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洪武四年(1371年)后,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但后来朱棣迁都后北京城又扩建,具体元明清三朝北京城是这个样子的。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对比,西南虚线内为金中都,蓝色为元大都,而现在的明清北京城,则是我们俗称的北京老城。

3. 忽必烈汗夏宫

  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2700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  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距拉萨150公里,位于号称“西藏粮仓”的山南地区南部,是藏民族公认的发祥地。区内主要名胜: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在山南地区乃东县东南,雅砻河东岸的山顶上。相传建于公元前1世纪,殿堂内保存有历代文物、典籍,是西藏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桑耶寺,建于公元779年,藏语意为“无边寺”,“存想寺”。位于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外形宏伟庄重,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藏王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城对面的穆日山上,背山面水,为吐蕃时期藏王们的墓葬群。据史料记载有21座墓,现能见到墓有9座,方圆达3公里,尚未发掘,多数墓高达数十米,酷似山丘。  拉萨名胜区。  区内主要名胜:布达拉宫,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藏建筑艺术合璧之作。大昭寺内壁画、浮雕、塑像等都与唐代内地的风格相似,寺内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在拉萨市西郊,始建于16世纪,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占地36公顷,分为宫内和宫前区、森林区三个主要部分,园内有宫殿佛堂,亭台水榭,湖池小径,曲折通幽,是拉萨著名的园林风景区。哲蚌寺,位于拉萨西北5公里的山坡上,建于1416年。历史上僧人定额为7700人,主要建筑为大经堂,可容8000僧人。历代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寺内收藏的历史文物、佛教经典及工艺美术品十分丰富。色拉寺,坐落于拉萨北部山上,建于1419年,僧人多时达5500人,规模宏大,环境优美,寺内佛像上万尊。还有许多来自内地的佛像、法器、供器等珍贵文物。甘丹寺,建于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约20公里的达孜县境内,寺庙建于汪固尔山顶的山坳处,其主要殿堂可容纳3000多僧人在殿中诵经。寺内有黄教始祖宗喀巴灵塔殿,灵塔用白银建造,外包纯金,十分华美,寺中还拥有乾隆盔甲和“唐绣”等珍贵历史文物。此外还有小昭寺、楚布寺、龙王潭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展览馆等名胜景点。  日喀则名胜风景区  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之意。该寺位于日喀则市西,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又是后藏地区班禅四世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祖庙。大佛殿内供奉的一尊镀金强巴铜佛(即弥勒佛)高达26.7米。全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保存着大量传世的珍贵文物及栩栩如生的壁画。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内,全寺藏书有4万卷,可称是第二敦煌。萨迦法王八思巴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约10公里处,建于1087年,为藏汉混合的建筑结构,藏式殿堂,汉式殿顶,壁画丰富,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白居寺,位于日喀则江孜县城内,建于1414年,有闻名西藏的泥塑罗汉堂,寺内白科塔(意为吉祥轮)共9层,塔座底层广2200平方米,共有108个门,每层均有佛堂,供有佛像并绘满了壁画,据说加起来佛像有10万尊之多,故又号称十万尊佛塔。宗山炮台,为1904年西藏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宗山地势高峻,为抵御英军,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遗址至今尚存。羊卓雍错,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38平方公里,水深30~60米,蓄水量150多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高原裸鲤,鱼类蕴藏量达2~3亿公斤。湖滨周围水草丰美,数万只天鹅、黄鸭、水鹰、沙鸥等长期集聚湖中。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为著名的千年佛教胜地,至今中外香客不断。古格王国遗址,系公元10世纪前后的一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忽必烈畅游御苑

北海公园没有海。

1、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5月6日,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在延庆开幕,北海公园的牡丹芍药种植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

2、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 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3、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区,主要由北海湖和琼华岛所组成。面积68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陆地为29公顷。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历史。

4、北海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达到0.6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0.39平方公里)。湖口琼华岛上建的藏式白塔为全园标志。北海北岸是几组宗教建筑,有小西天、大西天、阐福寺,西天梵境等,还有五色琉璃镶砌的九龙壁,两面各有蟠龙9条,戏珠于波涛云际,造型生动,色彩明快。园内还保存有文物铁影壁、一座16面多角形塔式石幢、495方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万岁山团城和承光殿玉佛等。北海团城内的玉佛高琢1.6米,为整块白玉雕而成,佛身镶嵌宝石,通体莹润,珠光夺目,极为珍贵。其左臂留有一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留下的罪证。团城承光前的巨型玉瓮“渎山大玉海”重达3500公斤。

5、全园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有着“仙山琼阁”的之称。全园布局以琼岛为中心,山顶白塔耸立,南面寺院依山势排列,直达山麓岸边的牌坊,一桥横跨,与团城的承光殿气势连贯,遥相呼应北面山顶至山麓,亭阁楼榭隐现于幽邃的山石之间,穿插交错,富于变化。

5. 忽必烈的宫殿在哪里

什刹海不是皇宫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

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浙江1月旅游(春节旅游浙江)

下一篇: 听说瘦子运动会长肌肉,胖子运动可以瘦下来?是真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