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赏析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段太尉逸事状,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段太尉逸事状原文: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拆睁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做御铅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的职务,代理郭子仪军营的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懒惰、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纯好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著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用公文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即将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我)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反而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吃完饭后,太尉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或撕破农夫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寄寓在泾州的淮西镇的军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愧对奴隶吗?」虽然为人焦令谌凶暴傲慢,但是在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等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段太尉)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倘若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等到过岐州之时,朱泚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推辞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无论如何,最终不可以把大绫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一看,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著。就是太尉的逸事。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我曾往来于歧、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校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注释 (1)太尉:指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颖节度使。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764年( 唐代 宗广德二年),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段秀实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刺史。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2)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76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进封汾阳王。764年( 唐代 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3)王子晞句:郭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764年,吐蕃侵边,郭晞奉命率朔方军支援邠州,时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后于大历中追赠兵部尚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据《实录》,时晞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4)领:兼任。节度使:主要掌军事。 唐代 开元年间(713年——741年)设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权力。安史乱后,愈设愈滥。(5)寓军:在辖区之外驻军。邠(bīn)州:指所在今陕西省邠县。(6)无赖:这里指横暴的意思。(7)货:财物,这里指贿赂。(8)嗛(qie):通「慊」,满足,快意。(9)釜:锅。鬲(li):一种像鼎一样的烹饪器。瓮(weng):盛酒的陶器。盎:腹大口小的容器。(10)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人,李广弼部将,764年(广德二年)任邠宁节度使。(11)状:一种陈述事实的文书。白:秉告。(12)生人:生民,百姓。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13)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14)躄(bi):跛脚。躄者:腿脚不灵便之人。(15)戢(ji):管束。不戢士:不管束的士兵。(16)晡(bū)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假设:借备。草具:粗劣的食物。(17)柝(tuo):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18)太尉句:白孝德初任邠宁节度使时,以段秀实署置营田副使。唐制:诸军万人置营田副使一人,掌管军队屯垦。(19)巽(xun):通「逊」,委婉,谦恭。(20)淮西:今河南省许昌、信阳一带。(21)野如赭(zhě):形容土地 *** ,寸草不生。赭:赤褐色。(22)及太尉句: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掌国家储粮用粮之事。(23)岐: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24)朱泚(cǐ):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时为凤翔府尹。货币:物品和钱币。(25)识(zhi):标记。(26)「太尉」句:这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话。(27)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806年——820年)。(28)永州句:当时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这里是他官职地位的全称。史馆:国家修史机构。(29)出入:大抵,不外乎。(30)「宗元」句:柳宗元于794年(贞元十年)曾游历邠州一带。周:在岐山下,今陕西省郿县一带。斄(tai):同「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31)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宁」之误。真宁即今甘肃省正宁县。(32)马岭:山名,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33)校:中下级军官。(34)姁(xǔ)姁:和善的样子。(35)色:脸色。物:此指人。(36)执事:即使从左右的人,这里指史官韩愈。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常识

古今异义纵士卒无赖古:横暴 今: 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钱财和货物 今:指货物请假设草具 古:假,借用。 设,置,安排。 今:姑且认定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指长者 今:指成年人一夕自恨死 古:羞愧 今:怨恨朱泚幸致货币古:财物 今:钱折人手足。古义:指手和脚。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1「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2单音词连用。今义:1陌生人。2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一)通假字1. 不嗛,辄奋击。 嗛(qie),通「慊」,满足,快意。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4. 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2. 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3. 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4. 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5. 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7.暴且乱。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8.舆来庭中。舆:名词作动词,抬。9.太尉自州以状白府。白:形容词作动词,禀告。

(三)省略句、判断句1. 王子晞为尚书,其领行营节度使,寓军于邠州,其纵士卒无赖。2.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3. 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状语后置句1. 请辞于军。

(五)宾语前置句1. 欲谁归罪。

(六)定语后置句1. 邠人偷嗜暴恶者。 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多义词1. 状(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2)太尉判状,辞甚巽。 判决书。(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逸事状。2. 其(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2)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代词,它的。3. 注(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附着。(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敷上。4. 甲(1)晞一营大噪,尽甲。 穿上铠甲。(2)皆解甲。 铠甲。5. 辞(1)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3)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6. 以(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词,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词,把。(4)又以刃刺酒翁。 动词,用。7. 愧(1)尚不愧奴隶耶。 愧对,动。(2)然闻言则大愧。 羞愧,形。8. 信(1)仁信大人也。 讲信义。(2)言信行直。 言语真实。9. 市(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词。(2)市谷代偿。 买,动词。10. 固(1)尚书固负若属耶。 难道,副词。(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坚决,坚持,形容词。11. 请(1)请辞于军。 请让我。(2)请改过。 请求。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或撕破农夫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段太尉逸事状解析

全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 *** ,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段秀实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 *** 著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著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著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而郭晞士卒并不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 *** 。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之所以要写这一情节,是因为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 *** ,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朱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该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段太尉逸事状写作特点

《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文章结构巧妙。

首先是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逸事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摄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正廉洁。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钩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

柳宗元在该文中未发一句评论,而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来表现段秀实的思想性格。如第一件事,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第二件事中,段秀实勇闯军营,仅仅几句话就点明了问题的要害,致使郭晞及其部下不得不垂首俯教。这些描写体现了柳宗元善于用个性化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叙述第三件事时也是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段秀实对无故挨打的农民倾注了他自己的仁爱,寥寥几笔,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文中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他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作者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称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能更吸引读者。

诗词作品: 段太尉逸事状 诗词作者:【唐代】 柳宗元 诗词归类: 【叙事】、【赞美】、【写人】

段太尉逸事状 的译文

答译文如下: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亮信,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

邠州人中那些惯偷以及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恣敬昌轮意妄为,官吏都不能干涉。

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一不满意,就用暴力打断他人的手脚,用棍棒把各种瓦器砸得满街都是,然后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还撞死怀孕的妇女。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

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使得天子的边防被扰乱。假如你任命我为都虞候,我就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听从了段太尉的请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酿酒的技工,砸坏酒器,使酒流进河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

郭晞全军营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盔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

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边笑边走进营门,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呢?我顶着我的头颅来啦!”士兵们大惊。段太尉乘机述说道:“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使其流传。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

现在邠州那些坏家伙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杀害百姓,像这样再不制止,还能有多少天不发生大乱?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有说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开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回头呵斥手下士兵说:“全都卸去武装,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去,谁敢闹事,格杀勿论!”段太尉说:“我还未吃晚饭,请为我代办点简单的食物。”

吃完后,又说:“我的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营中。”命令牵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来。于是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第二天一早,迅或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邠州从此没有了祸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作参考的。他在《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中,谈了其写作动因:“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

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很明显,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要辩证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为人的曲解。

事情要追溯到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在朝中,一次被召议事之时,他突然用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泚“狂贼”,终被杀害。

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然而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听后极为愤慨。他深知其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柳宗元写下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翻译

答导语: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文翻译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9〕,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0〕,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毁闹〔14〕,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15〕。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16〕,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17〕。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18〕。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2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19〕,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20〕,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21〕,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迟余歼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码冲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22〕,戒其族:“过岐〔23〕,朱泚幸致货币〔24〕,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25〕。

太尉逸事如右〔26〕。

元和九年月日〔27〕,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28〕。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29〕,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30〕,过真定〔31〕,北上马岭〔32〕,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33〕,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34〕,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35〕;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36〕。谨状。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宋刻世彩堂本《柳河东集》

译文: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一不顺心,就用武力打断他人的手脚,用棍棒把各种瓦器砸得满街都是,然后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还撞死怀孕的妇女。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你假如真的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就答应了段太尉的要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卖酒老头,砸坏酒器,酒流进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郭晞全军营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盔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边笑边走进营门,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呢?我顶着我的头颅来啦!”士兵们大惊。段太尉乘机劝说道:“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现在邠州那些坏家伙用贿赂在军队名册上挂上个名字,杀害百姓,象这样再不制止,还能有多少天不发生大乱?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有说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开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回头呵斥手下士兵说:“全都卸去武装,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去,谁敢闹事,格杀勿论!”段太尉说:“我还未吃晚饭,请为我代办点简单的食物。”吃完后,又说:“我的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营中。”命令牵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来。于是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邠州从此没有了祸乱。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掠夺他人土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租给农民,说:“到谷子成熟时,一半归我。”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农民将灾情报告焦令谌。焦令谌说:“我只知道收入的数量,不知道旱不旱。”催逼更急,农民自己将要饿死,没有谷子偿还,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段太尉写了份判决书,口气十分温和,派人求见并通知焦令谌。焦令谌大怒,叫来农民,说:“我怕姓段的吗?你怎敢去说我的坏话!”他把判决书铺在农民背上,用粗棍子重打二十下,打得奄奄一息,扛到太尉府上。太尉大哭道:“是我害苦了你!”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自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自己再吃饭。并把自己骑的马卖掉,换来谷子代农民偿还,还叫农民不要让焦令谌知道。

驻扎在邠州的淮西军主帅尹少荣是个刚直的人,他来求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是人吗?泾州赤地千里,百姓将要饿死;而你却一定要得到谷子,又用粗棍子重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位有仁义讲信用的长者,你却不知敬重。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大凡一个人不顾天灾、冒犯长者、重打无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门没有马,你将怎样上对天、下对地,难道不为作为奴仆的而感到羞愧吗!”焦令谌虽然强横,但听了这番话后,却大为惭愧乃至流汗,不能进食,不消一晚,就自恨而死。

等到段太尉从泾州任上被征召为司农卿,临行前他告诫后去的家人:“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会赠送钱物,千万不要收下。”经过时,朱泚执意要赠送三百匹大绫,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收,朱泚还是不同意。到了京城,段太尉发怒说:“竟然不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我地位卑贱,无法拒绝呀。”太尉说:“但终究不能把大绫放在我家里。”就把它送往司农的办公处,安放在屋梁上。朱泚谋反,段太尉遇害,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段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某月某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谨地献给史馆。现在称赞段太尉大节的人,大抵认为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从而取名于天下,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象上述的那样。我曾来往于岐、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游历了亭筑、障设、堡垒和戍所等各种军事建筑,喜欢访问年老和退伍将士,他们都能介绍段太尉的事迹。太尉为人谦和,常常低着头、拱着手走路,说话的.声息低微,从来不用坏脸色待人;别人看他,完全是一个儒者。遇到不能赞同的事,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事迹决不是偶然的。适逢永州刺史崔能前来,他言而有信、行为正直,详细搜罗段太尉遗事,核对无误。我恐怕有的被遗逸,未能为史官采录,故斗胆将这篇逸事状私下呈送于您。谨为此状。

【注释】

〔1〕太尉句: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段秀实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刺史。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

〔2〕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代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3〕王子晞句:郭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代宗广德二年(764),吐蕃侵边,郭晞奉命率朔方军支援邠州,时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后于大历中追赠兵部尚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据《实录》,时晞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

〔4〕领:兼任。节度使:主要掌军事。唐代开元间设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权力。安史乱后,愈设愈滥。

〔5〕寓军:在辖区之外驻军。邠(bīn宾)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

〔6〕无赖:横行。

〔7〕货:财物,这里指贿赂。

〔8〕嗛(qiàn欠):满足。

〔9〕釜:锅。鬲(lì立):三脚烹饪器。瓮(wèng翁去声):盛酒的陶器。盎:腹大口小的瓦盆。

〔10〕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人,李广弼部将,广德二年任邠宁节度使。

〔11〕状:一种陈述事实的文书。白:秉告。

〔12〕生人:生民,百姓。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

〔13〕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14〕躄(bì必):跛脚。

〔15〕戢(jī集):管束。

〔16〕晡(bū逋)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

〔17〕柝(tuò唾):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18〕太尉句:白孝德初任邠宁节度使时,以段秀实署置营田副使。唐制:诸军万人置营田副使一人,掌管军队屯垦。

〔19〕巽(xùn迅):通“逊”,委婉。

〔20〕淮西:今河南省许昌、信阳一带。

〔21〕赭(zhě者):赤褐色。

〔22〕及太尉句:德宗建中元年(780)二月,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掌国家储粮用粮之事。

〔23〕岐: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24〕朱泚(cǐ此):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时为凤翔府尹。货币:物品和钱币。

〔25〕识(zhì志):标记。

〔26〕太尉句:这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话。

〔27〕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

〔28〕永州句:当时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这里是他官职地位的全称。史馆:国家修史机构。

〔29〕出入:大抵,不外乎。

〔30〕宗元句:柳宗元于贞元十年(794)曾游历邠州一带。周:在岐山下,今陕西省郿县一带。斄(tái台):同“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

〔31〕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宁”之误。真宁即今甘肃省正宁县。

〔32〕马岭:山名,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

〔33〕校:中下级军官。

〔34〕姁(xǔ许)姁:和好的样子。

〔35〕色:脸色。物:此指人。

〔36〕执事:指专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史官韩愈。

唐宋八大家·段太尉逸事状

答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

【原文】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248]以副元帅居蒲。王穗滑盯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249],辄奋击折人让洞手足,椎釜鬲瓮盎[250]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251]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252]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253]。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254]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255]。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256]。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257]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258]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注释】

[248]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郭子仪猜和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

[249]嗛:通“谦”。谦虚。

[250]椎釜鬲瓮盎:椎,通“槌”,打,砸。釜:锅。鬲(lì):三脚烹饪器。瓮(wèng):盛酒的陶器。盎:腹大口小的瓦盆。

[251]槊: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

[252]老躄:老而跛者。

[253]愕:惊愕。

[254]恣:肆意妄为。

[255]戢:收敛,约束。

[256]营田官:掌管军中田地的官员。

[257]大愧:非常愧疚。

[258]斄(tái):古县名,秦置,在今陕西武功西南。

【译文】

太尉刚刚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的职务,代理郭子仪担任行营节度使,驻军邠州,他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惯偷以及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贿赂,使自己名列军队之中,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心中虽然悲戚却不敢说。

段太尉在泾州用文书向节度使府禀报,希望能够管制此事。段太尉到了节度使府就说:“天子把百姓托付给您来治理,而您看到百姓遭到残害,却无动于衷。将要发生大乱了,您打算怎么办啊?”白孝德说:“我愿意听从您的赐教。”段太尉说:“我治理泾州,十分闲适,事务很少。如今看到百姓没有敌寇却要身遭残害心中十分不忍,这也是扰乱天子的边防。倘若你能够任命我为都虞侯,我就能为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受到残害。”白孝德说:“太好了!”于是就答应了段太尉的请求。

太尉暂任都虞侯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哗,全部披上铠甲,准备闹事。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段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太尉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人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非常惊愕。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卓着,应当力求有始有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残暴不法之事,必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最终要归罪于谁?罪还是要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的奸恶之人用财物贿赂,混进军中,残害百姓,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变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约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久呢?”

话还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者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准备些粗劣的食物。”吃完之后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于是让赶马的先回去,明天再来。晚上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成熟后,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他反而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快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焦令谌派人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寄寓在泾州的淮西镇的军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还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也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辜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如奴仆哪?”虽然焦令谌为人凶暴傲慢,但是在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等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的时候,段太尉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倘若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等到过岐州之时,朱泚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但推辞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无论如何,最终不可以把大绫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一看,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

现今称赞太尉气节的不外乎认为他是武将,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像上述一样。我曾往来于岐、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官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有不同见解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细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解析】

《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文章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 *** ,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

本文选取段太尉三件典型的逸事,从不同侧面进行勾勒,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将段太尉外柔内刚、仁爱谦和却又刚毅有节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虽对段太尉充满赞扬之情,但仅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全文没有一处议论,而是寄赞颂于冷静从容的写实之中,手法颇为独特。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有利于主题突出,使文章结构巧妙。本文叙述平实朴素,娓娓道来,饱含深情。面对中唐的社会现实,柳宗元此文大有警戒教育世人的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太尉逸事状

答1.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汾阳王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 *** 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

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一不顺心,就用武力打断他人的手脚,用棍棒把各种瓦器砸得满街都是,然后 *** 着臂膀扬长差早而去,甚至还撞死怀孕的妇女。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

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

你假如真的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就答应了段太尉的要求。

段太尉代理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卖酒老头,砸坏酒器,酒流进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

郭晞全军营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盔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

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

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边笑边走进营门,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呢?我顶着我的头颅来啦!”士兵们大惊。段太尉乘机劝说道:“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力求全始全终。

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现在邠州那些坏家伙用贿赂在军队名册上挂上个名字,杀害百姓,象这样再不制止,还能有多少天不发生大乱?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虚并雀力,不管束部下。

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有说完,郭晞再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开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回头呵斥手下士兵说:“全都卸去武装,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去,谁敢闹事,格杀勿论!”段太尉说:“我还未吃晚饭,请为我代办点简单的食物。”

吃完后,又说:“我的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营中。”命令牵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来。

于是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

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邠州从此没有了祸乱。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掠夺他人土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租给农民,说:“到谷子成熟时,一半归我。”

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农民将灾情报告焦令谌。焦令谌说:“我只知道收入的数量,不知道旱不旱。”

催逼更急,农民自己将要饿死,没有谷子偿还,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段太尉写了份判决书,口气十分温和,派人求见并通知焦令谌。

焦令谌大怒,叫来农民,说:“我怕姓段的吗?你怎敢去说我的坏话!”他把判决书铺在农民背上,用粗棍子重打二十下,打得奄奄一息,扛到太尉府上。太尉大哭道:“是我害苦了你!”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自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自己再吃饭。

并把自己骑的马卖掉,换来谷子代农民偿还,还叫农民不要让焦令谌知道。 驻扎在邠蔽拿州的淮西军主帅尹少荣是个刚直的人,他来求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是人吗?泾州赤地千里,百姓将要饿死;而你却一定要得到谷子,又用粗棍子重打无罪的人。

段公是位有仁义讲信用的长者,你却不知敬重。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

大凡一个人不顾天灾、冒犯长者、重打无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门没有马,你将怎样上对天、下对地,难道不为作为奴仆的而感到羞愧吗!”焦令谌虽然强横,但听了这番话后,却大为惭愧乃至流汗,不能进食,不消一晚,就自恨而死。 等到段太尉从泾州任上被征召为司农卿,临行前他告诫后去的家人:“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会赠送钱物,千万不要收下。”

经过时,朱泚执意要赠送三百匹大绫,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收,朱泚还是不同意。到了京城,段太尉发怒说:“竟然不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我地位卑贱,无法拒绝呀。”

太尉说:“但终究不能把大绫放在我家里。”就把它送往司农的办公处,安放在屋梁上。

朱泚谋反,段太尉遇害,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段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某月某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谨地。

2. 【古文文言文问题“记”“志”“赋”“书”“表”“疏”各有什么特

古文文体可分为十三类:1、论辩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论辩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辩).举例来说,《淮南子》是论,而《论衡》则是辩;《过秦论》是论,《灭神论》则是辩.2、序跋类:是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后序.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有人认为《庄子"天下》就是《庄子》的序.至于《淮南子"要略》,《论衡"自纪》,《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他们都是在书的后面.《说文解字》的叙也在后面.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3、奏议类:是臣子上给皇上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三类.《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较古的时候(汉代)四者是有分别的,后来逐渐变为没有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的本意是条陈(逐条陈说),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对策(简称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文心雕龙"议对》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这是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写在简上,叫做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都以对策著名.4、书说类: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说大多是游士说别国人君的言语.5、赠序类: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初,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做“序”.韩愈所作的赠序最多,也被认为最好.6、诏令类:是皇帝对臣下的书信.诏令和奏议本来都是书信,但因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被认为与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叫奏议,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叫诏令.7、传状类: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是记述死者的事迹.传指传记,状指行状.传来源于《史记》《汉书》.拿《史记》来说,《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等,都应该属于传.“行状”又称“行述”“行略”“事略”等.行状本来是提供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者提供史官采择立传的.又,请人写墓志铭碑表之类,也往往提供行状.有的行状实际上就是一篇很好的传记,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被认为是传状类的名篇.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莺莺传》等,可归入传状一类.8、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颇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等.此外还有墓碑,这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最后有铭.封建时代大官的墓碑是树立在墓前道路(神道)上的,所以叫做神道碑,官阶低的则树立墓碣.碑碣的文体没什么差别,只是碑碣本身的形制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墓表,无论死者入仕与否都可以树立.墓表也是立在神道上的,所以又称为神道表.墓表一般没有铭.9、杂记类:包括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有刻石的如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不刻石的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杂记问的特点是叙事,但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是叙中夹论.10、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是用来勉励自己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11、颂赞类:用语颂赞的文章,一般是对别人的歌颂和赞扬.如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12、辞赋类:近似长诗,可以抒情,可以咏物.13、哀祭类:包括哀辞和祭文.二者都是哀吊死者的文章,但祭文则是设祭时拿来宣读的.诔就内容来说介于碑志与哀辞之间.十三类有些类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3. 段太尉逸事状

课文 第一段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於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

且告之曰:「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於我也。

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大意 开头叙述送行的事,在写出送行的话,而其中经由作者做了一些譬喻、说理,认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如果不尽责,人民可以抛弃他,所以官吏应该要知道尽心尽力。 第二段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大意 因为薛存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良好的政绩(符合前面一段的标准),而作肯定。 第三段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於其往也,故赏以久而重之以辞。

大意 说明写赠序的原因。 赏析 全文的文意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的赠言是当然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开头先用「提问」的方式,来提出「官为民役」这个当时相当独特的见解,然后再将他的论点分成了四个层次,有条有理、环环相扣的仔细论述自己的看法。

第一层 直截了当的指出「官吏是人民所雇用的仆人」,应该是要公正的替人民办事,(这是拿了人民的钱所应该做的事)然后再批评当时许多的官吏,都敷衍了事、怠忽职守的一大堆,有的甚至抢夺百姓财物。(是「反其道而行」的卑劣作法。)

第二层 认为如果仆人有不尽职的时候,做主人的必定加以惩罚,或是将他驱逐出境,巧妙的运用了所谓「主仆关系」用来譬喻当时的人民与官吏。 第三层 分析了为什麽当时的人民丝毫不敢驱逐那些一点都不称职的官吏。

提到说是因为那些官吏往往都掌有相对人民强大的权力,而且人民又是给那些荼毒人民的贪官污吏所管的。 第四层 最后阐述「民与吏」的情势,虽然和「主与仆」的关系有一些些的差异,但是「拿人钱财,为人服务」的道理却都是一样的。

并且藉此来告诫官吏,明白这个道理而能有所知警惕。 开头是以送别开始,结尾是以以送别结束,其中间跟著来论「吏治」,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三十二字,但是文章本身也就是一段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论述。

作者小传 柳宗元从小就聪明绝伦,博闻强记。 下笔即为文,构思之新颖,词语的生动,论说极严谨,风格很独特,相当受到时人的推崇。

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的时候,柳宗元顺利进士及第,之后又中了博学宏辞科,担任校书郎、蓝田尉等等的职务。然后在贞元十九年(803)时,他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二十一年(805)的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王?珊屯跏逦闹凑瞥谠ر簧卫癫吭蓖饫桑⒂肓跤砦 ⒑Ì⒊纶伞⒊玛省?R准、程异、韦执谊等等一起入宫辅政,将要被好好重用。 但可惜为时不久,最后顺宗被迫禅位,宪宗登基,王?伞⑼跏逦恼庑┨岚巍⑸褪端娜硕急槐嵘保谠ص热艘彩艿接跋欤槐嵛ر咧莸乃韭恚烦啤付醢怂韭硎录埂? 柳宗元被贬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以后,当然是心情抑郁,戚戚寡欢,遂放情於山泽,将心力沉湎於笔砚间,也曾仿效屈原《离骚》之文体,做了文章数十篇,抒发愤懑之心。

到了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量移柳州(今天的广西)刺史。那个时候,该地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如:有借债者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借债人就要被没为债主奴婢。

柳宗元到任以后,就千方百计将被没为奴婢者全部赎归。特别贫困而无力偿债者,则令其为债主打工,待工钱与债务相当时,则解除债务关系。

因故而不能打工者,柳宗元则以私钱赎回,归其父母。遗憾的是,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柳宗元死在柳州。

4. 请认真阅读《段太尉逸事状》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对段秀实的认识和

《段太尉逸事状》是柳宗元根据段秀实的真人真事,通过他勇服郭唏、怒斥贪官、拒收贿赂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 *** 、爱护百姓、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感人形象。

三件逸事简单明白,但人物的识见和气节却光彩逼人,令千百年后的读者无不慨叹当年一代文豪的奇丽才华。精心选材事例典型。

作者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优良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作者从段秀实众多的事迹中选取了三件很有代表性的事件,每一事件都突出表现其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

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晞。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后又主动留宿军营,以凛然正气震慑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第二件事是怒斥贪官。他对贪婪、残暴的焦令谌义愤填膺,对农者却慈惠仁爱,表现了段秀实正直、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

第三件事是拒收贿赂。他命令将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已收下的礼物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礼物放在家中。

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正廉洁。

5. 段太尉逸事状 翻译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

郭子仪第三于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

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

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杀害,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

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

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

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

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

解卜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

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

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

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

已经吃完了,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

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

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已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

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

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得更厉害。

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丁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

江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临时驻扎在径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

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

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愧对奴隶吗?”焦令谌虽然凶暴傲慢,然后,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探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待到过歧州之时,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

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

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

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段太尉逸事状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蜗牛号其他栏目。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下一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文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