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斑竹枝斑竹枝,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唐代·刘禹锡《潇湘神·斑碧闭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咏物 , 怀古哀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像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著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槐团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铅慧橘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乾,想君思我锦衾寒。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诗篇全文翻译
答潇湘神·斑竹枝
刘禹锡
系列:宋词三百首
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1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2斑肢帆迟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3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轿衡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历李。」
4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赏析
这是刘禹锡拟民歌体之作。诗中叙写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这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因而诗人也着意渲染其忧思伤感、哀怨凄凉的情调。作者充分利用潇湘地理风物,婉转复沓,深得民歌一唱三叹之妙。全词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作者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表达什么?《潇湘神·斑竹枝》原文及赏析
答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赏析】
传说大舜南巡至湘水流域的苍梧,不幸卒于此地,就葬在湘水边上的九嶷山。他的两位夫人,也就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闻讯赶来,但却没有见到夫君最后一面。二人在湘水边痛哭不已,泪水打在江边的竹子上,化成点点斑痕,这便是今日的斑竹;而娥皇、女英最终也沉河自尽,化作湘水女神,成为楚地之人祭祀不绝的湘妃或湘灵。屈原《九歌》中的名篇《湘君》《湘夫人》便是祭奠她们的乐章。
刘禹锡就是在借潇湘二妃的故事抒发自我情绪,沉江后的丛带湘灵弹出的瑶瑟之曲当然饱含哀怨,在行吟泽让郑正畔遭遇放逐的楚客屈原听来当然怨意更深,从而写下迷离凄美的诗篇。刘禹锡此时正遭遇着类似屈原的经历,他被贬到了朗州(今湖南常德),也在潇湘之滨徘徊惆怅,因而二妃与屈原共同投射在自己这位楚客身上,就又被抹厚了一层哀怨之情。不过刘禹锡的内心还是平静的,深夜的明月照在自己的身上,也曾照在过二妃与屈原的身上,在这绝对的永恒面前,坦悔一切都是公平的,一切又都充满着希望,尽管身边无人,但至少还有一片透明的孤独。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斑竹枝斑竹枝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蜗牛号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