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功盖三分国说的是谁呀,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24首唐诗五言绝句,短到极致,美到极致!2、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1、24首唐诗五言绝句,短到极致,美到极致!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选评】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选评】这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选评】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长干行》
崔颢
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选评】《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选评】此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选评】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即非常锋利的宝剑还没有用过,便有“跃跃欲试”之意。“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来给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剑扶危。此处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选评】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选评】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2、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
简要回答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绝句《八阵图》,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八阵图》,是一首咏怀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首诗咏怀的是谁。
详细内容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原文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句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本文关键词: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功盖三分国写的人物,功盖三分国说的是谁,功盖三分国是说谁,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哪个人物。这就是关于《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功盖三分国说的是谁呀(24首唐诗五言绝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