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食虫花怎么养
优质回答:小草和他的食虫植物花园 食虫草走进千家万户还要多久,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食虫植物园艺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嘴食虫花怎么养1
提及食虫植物,相信对大家来说不再是那么陌生了!但是对食虫植物你有真正的了解多少?很多人会误以为食虫植物就是传说中的食人花 ,认为食虫植物是一大类只可遥望不可触及的新型物种!今天希望你花3-5分钟跟着小编一起走近国内首家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去认识那些食虫草小可爱吧!
一谈到体验馆,很多人第一感觉这么高大尚地方,肯定又要收很高的门票吧,更别说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大家都不敢碰的植物,这么难养的植物,搞在一起哪有多费心费力!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走近看看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的食虫植物吧!
首先看看最熟悉的大嘴花捕蝇草。捕蝇草稍微整理下梳妆下,竟然这么精神抖擞!
其次,看下捕虫效率最高的食虫植物瓶子草!瓶子草除了吃苍蝇蚊子效率最高深受大家的喜欢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瓶子草不怕冷也不怕热是好养的食虫植物之一。
被誉为食虫植物界粘人的妖精茅膏菜,茅膏菜叶片分泌的粘液,粘性非常强,苍蝇蚊子都可以成为茅膏菜的美食。
经常被人误以为是多肉植物的捕虫堇。捕虫堇比多肉植物更萌更可爱,主要还是可以吃小黑飞!深受食虫植物爱好者的们的喜爱!
食虫植物除了靠自己能够捕食昆虫获粉无数,更有一批凭借其奇特的造型萌萌的花朵收获一批一批食虫植物爱好者的芳心!
本文所有图片拍摄于萌植苑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感恩自然 传递快乐”!
小草食虫植物园艺师,扎根于食虫产业10多年。由于之前一直走线上电商,很多客户反馈不好养,沟通指导比较费力,才有了建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的冲动!他还说“如果我们了解食虫植物习性的人不走到一线,把食虫植物养护知识分享出去,那么食虫植物的市场只会越来越糟糕”“经过两年的线下实践,线下线上客户好评如潮,我只想把养护食虫植物的乐趣传递出去,很多人看见我发的趣味视频都会纷纷找我咨询,我都会耐心解答。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客户亲们养好食虫植物的美图反馈,这样再苦再累都值得。”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食虫植物知识,可以关注小编啦!小编会带着大家一起畅游在食虫植物王国!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中国没有难养的食虫植物 让食虫植物走进千家万户!
大嘴食虫花怎么养2
传说我是一种食肉植物。
其实真相往往令人意外。
我是Hydnora africana,来自非洲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从安哥拉(Angola)南部,沿着开普(Cape)海岸,环绕Cape东部和KwaZulu-Natal南部,都有我的地盘。
我的中文名应该叫非洲白鹭花吧,虽然我也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赐给我这样的名字。不过按照字面翻译,我觉得我也可以叫非洲菌花。
为什么叫菌花呢?因为人们发现我的时候,只看见一团红色的类似花球(最后证实确实就是我的花),似乎是突然从土壤里蹦出来一样。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我可能就是某种真菌,因为真菌都喜欢在某个雨天之后突然出现,而且全身都没有叶绿素,比如那些蘑菇,红伞伞白杆杆不是也以这样的方式出现的吗?
不过,植物学家们最后证实我不是真菌,而是实实在在的被子植物。所以,植物学家们给我取了Hydnora的属名,就是“类似真菌”的意思。又因为我出现在非洲,所以属名后面的种加词用了africana,就是“非洲的”意思。属名Hydnora +种加词africana就是我的学名了。我的名字在不同的国家叫法不一样,同一个地方对我的称呼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不管人们习惯叫我什么名,想证明它们说的确实是我就请认准我的拉丁名Hydnora africana,国际标准认证的唯一学名。
以前我属于菌花科(Hydnoraea)大家族,但现在菌花科被取消了,菌花科下级的所有属菌花属(Hydnora)(也就是我所在的属)和Prosopanche属一起被归到了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我们是被子植物中唯一完全没有叶状结构的两个属,甚至连鳞片都没有。
我的宿主植物
有人很好奇,我是怎么突然从够土里蹦出来的呢?是不是和中国神话里的齐天大圣一样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你们还真说对了,我就是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寄生”。
“寄生”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在生物学专业术语里,“寄生”指的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通俗一点,就是霸占别人的身体,偷取别人的养分。动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你们人类体内有时候也会有寄生虫。
我们植物之间也有寄生关系。比如我,就是全寄生植物,自己不生产养分,全部靠偷取。因为我自身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只好从我的宿主大戟属植物那里偷来养分,供我生长。
目前发现我的宿主有10种左右,都是大戟属植物,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宿主就是美杜莎大戟Euphorbia caput-medusae。提起美杜莎,你们一定忘不了这位希腊神话中的美女,被雅典娜施了魔法,头发变成了很多蛇的怪物吧。我的宿主美杜莎大戟的主干侧生出来很多枝干,真的就像神话中的美杜莎一样,太神奇了。
我的名字“caput-medusae”在拉丁语中就是“美杜莎的头”(“Medusa’s Head”)的意思。美杜莎大戟原产地为南非开普敦,在中国因为不常见,所以成了一种比较高端的多肉植物。
我是怎么偷取美杜莎大戟的养分的呢?我坦白了吧。
完整的我由营养结构和生殖结构组成的,我的营养结构完全生活在地下,而且高度退化,特征很不明显,无法区分茎、根和叶部分,它看起来确实很像根这个器官,但是又没有根的结构和组织,所起我暂且把它叫做根茎(rhizome)。
我们菌花属家族的根茎表面有很多疣状突起。我的根茎表面的突起比较有规律,排列形成5-6条脊。我们的根茎鲜活时一般都呈砖红色或红粉色,坚硬,肉质,能渗出粘稠的红色体液;干燥时呈深棕色,木质化。
一旦探测到我们宿主的根,我们就会分泌出一种酶,溶解掉宿主根部的硬组织以便把自己吸附进去,这个过程由我们的吸器完成,吸器一旦接上宿主的根,我们就能够依靠宿主提供的营养生活并迅速发展出一个比宿主的根还大得多的地下根茎,并从中产生花蕾,最终露出地面。
我是食肉植物?这不是真相
以前人们认为我是食虫植物,甚至给我描绘成了一种张大嘴长满牙的夸张形象。其实,那不是真的,是你们自己恐怖片看多了臆想出来的吧,你们人类真有意思。
我确实囚禁过一些昆虫,但我不是要吃掉它们,我只是想让它们帮我跑个腿,替我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已。至于为什么要把它们关起来,这得从我的生殖结构开始说起。
我的根茎上有休眠芽,在合适的条件会发育形成花蕾,经过一年左右的孕育,特别是在一场雨后,成熟的花蕾便破土而出,花朵在地面上开放了。
花的结构也很简单,大部分露在地面上,一部分还藏在土壤里。露在地面上的有花被,或者还带着一部分花管。我的花被通常3裂,但花被裂片尖端仍生在一起,形成一个椭圆球状,是你们从外面看到的样子。
而从里面看,我的花好像一座房子,有上下两个房间,上层房间叫雄蕊室,下层叫雌蕊室。雄蕊的3片花药互相连接形成花药环,犹如雄蕊室的地板,把这两个房间隔开,中央留有一个孔口,成为花粉和访花者在两个房间之间穿梭的通道。
柱头也是3瓣的,在下层的雌蕊室基部,形成一个垫状结构,柱头表面在整个花期都保持又潮又粘的状态。雌蕊室再往下就是子房的位置了,将来会发育成为果实。
当我刚开花时,在10米远的地方你们就能闻到一种类似腐肉的刺鼻气味,这种恶心的气味是花被片里面的一个叫做osmophore的结构散发出来的,它凹陷进花被片的内表面,不仅在外观上长得像海绵状的布丁,而且尝起来也是布丁的味道。
因为osmophore是白色的,所以植物学家们称它们为 “white bodies”,而有的植物学家则喜欢叫它们“bait bodies”。人们检测发现,osmophore散发出来的腐肉气味含有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fide)和二甲基三硫化物(dimethyl trisulfide),这两种化合物在天南星科的“尸花” Helicodiceros muscivorus中也有检测到。
当花刚开时,花被内表面是橘红色的,osmophore是白色的;几个小时之后,花被内表面橘红色加深,而osmophore却变成了灰色。
这么惹眼的花,加上这么独特的味道,我自然成功地吸引了一批“臭味相投”的访花者。
许多鞘翅目昆虫尤其是甲虫,它们被我的味道吸引前来。它们落脚在花被片上,然后穿过花被裂片中间类似毛状体之间的缝隙进入花内,爬到臭味的源头osmophore结构时,它们就会掉入花室。雄蕊室光滑的内表面和陡峭的倾斜让它们无法逃脱,它们则通过花药环的中央孔,进入了下层的雌蕊室中,但花药环却闭合了,又把它们困在来雌蕊室中。就这样,我把它们囚禁了。
在数小时之后,有的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花药才会开裂并释放花粉。这时候开始,雄蕊室的内壁组织呈点状变暗,表面出现纹理,不再光滑。被困的甲虫终于可以逃脱了,但它们的身上已经换上了一层粘性的花粉外衣。
当花粉释放之后,我传宗接代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腐肉气味就开始消失了。一般这种强烈的气味能维持2-5天。
花期过后大概1-2年,我的果实就成熟了,我的果直径有7–12cm大。我们菌花属的果和根茎全部在地下生长,不过我的亲戚H. abyssinica曾经被发现它的果暴露在地面上,而且它的果成熟较快,一般只需要5个月左右。
菌花属的其他成员
菌花属里我还有其他7个兄弟姐妹,它们和我长得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差异,给你们看一下它们古怪的长相吧(有一位缺席了)。
我们菌花属的宿主不多,只有大戟科类(Euphorbiaceae)、豆类 (Fabaceae)和火炬木(Burseraceae) ,我们从它们的根上开始安家,和它们共同成长。
我们在非洲民间传说中是可以用来治疗腹泻、痢疾、肾病和膀胱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在非洲市场上有时也会看到我们的身影,有一些商贩专门去寻找我们,然后拿到集市上当药材卖。
虽然我们的花味道恶心得很,但我们的果实不仅没有毒,而且还很美味。一些动物包括豺、狒狒、犀牛、大象、豪猪和小型哺乳动物都喜欢拱地找我们美餐一顿。当然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你们人类也嘴馋,也偷吃过我们的果实,还说我们的果实尝起来很美味,甚至有点草莓牛奶味。但我们的种子很难被消化,这样我们就能随着动物们的四处移动和随地排泄来一场远程旅行了。
目前你们人类就发现了我们8种菌花,我觉得我应该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这个需要你们继续探索,也许过不了多久,我的第九个、第十个弟妹就被发现了呢。
参考文献:
[1]Thorogood C . Hydnora : The strangest plant in the world?[J]. Plants People Planet, 2019, 1(1):5-7.
[2]Bolin J F , Maass E , Musselman L J . Pollination Biology of Hydnora africana Thunb. (Hydnoraceae) in Namibia: BroodSite Mimicry with Insect Impriso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09, 170(2):157-163.
[3] Hydnora africana
大嘴食虫花怎么养3
编者按:植物发芽有时,开花有时,结实也有时,从一株植物到一个种群,再到一片群落和一个生态系统,从植物进化到植被演替,从一个样点到一片区域,植物是演变过程中生命更迭的记录者,更是岁月变迁中生命力量的守护者,植物是自然的缩影,与世间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沟通着人与自然。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开设“笺草释木”,在这里,我们一起解读植物,解读自然,解读生命的秘密,和草木一起,不辜负每一个季节。
书籍、电影动漫或者游戏中,曾出现过不少食人植物的身影。它们往往被赋予狰狞可怖的形象,令人望而生畏,还让人不禁脑补自己走在森林里突然被植物吃掉的场面。放心!植物可可爱爱,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但可以捕食小型动物的植物倒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食虫植物。
食虫植物,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类可以捕捉并吃掉昆虫的植物。全世界共有600余种食虫植物,隶属于13个科21个属,大多分布在土壤为酸性的沼泽或者石漠化地区。这些地区环境恶劣,土壤贫瘠,往往难以足量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元素,生长在这里的植物为了成功存活,就只好想想别的办法了。我们知道,动物身体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被分解之后就能够提供大量氮元素。或许是尝到了这种甜头,部分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缓解自己与其它“邻居”的竞争压力,使种群延续下去,它们解锁了一种新技能,进化出了形状奇特的叶片,以此来猎捕昆虫获取氮元素,这种方法与固氮植物利用固氮菌制造氮肥有异曲同工之妙。
食虫植物如何猎捕昆虫?
在自然界中,动物吃植物是非常普遍的,而不能随意运动的植物用什么绝招捕获动物呢?简单来说,食虫植物捕食动物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被动式捕食和主动式捕食,其中,被动式捕食是最主要的捕食方式。
被动式捕食包括设计“陷阱”、制造“粘蝇板”和利用“捕虾笼”三种。
陷阱:通过设计陷阱捕食猎物的植物包括猪笼草科和瓶子草科植物。以大名鼎鼎的猪笼草科植物为例,猪笼草设计的陷阱——捕虫笼大多是红色、黄色并常有条纹和斑点点缀,能够分泌消化液,鲜艳的颜色对昆虫具有致命的诱惑力。而表面蜡质的捕虫笼口非常光滑,昆虫一旦被吸引很容易失足跌入瓶底,随后被瓶内的消化液消化吸收。很多人都以为猪笼草的盖子会在昆虫掉入瓶内后关闭,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猪笼草的盖子并不会主动关闭,在捕虫笼尚未发育成熟时盖子是闭着的,随着捕虫笼的生长盖子慢慢打开,盖子的主要作用是像雨伞一样遮挡雨水,防止捕虫笼内的消化液被稀释。因此,看到一株猪笼草上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笼子,不要再脑补盖子打开又闭合的场面啦。
猪笼草(图片来自网络)
瓶子草(图片来自网络)
粘蝇板:茅膏菜科植物一般都比较娇小,有鲜艳的红色或紫色叶片,叶片上密布着细细的腺毛,腺毛顶端分布有花蜜般晶莹剔透的粘液,事实上这些粘液却是茅膏菜为昆虫编织的“甜蜜陷阱”,每一片叶子都是它精心设计的“粘蝇板”。昆虫一旦被吸引就会被粘住而无法动弹,粘液还会堵塞昆虫的呼吸通道,让其窒息而亡。在捕获昆虫后,有些种类的茅膏菜还会将腺毛慢慢弯曲收拢,将昆虫紧紧包裹,以增加粘液的接触面积,这样能更高效地吸收昆虫身体中的营养。
同样利用“粘蝇板”捕捉猎物的还有狸藻科捕虫堇属植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海拨较高的山地。捕虫堇与大部分高山植物一样,植株呈低矮的莲座状,拥有非常艳丽的花朵,对昆虫来说捕虫堇的叶片却是危机四伏,靠近之后叶片上的粘液就如同胶水一样把它们粘住,进而将其消化吸收,是标准的“蛇蝎美人”。
茅膏菜(图片来自网络)
捕虫堇(图片来自网络)
捕虾笼:很多朋友都见过捕虾笼,圆柱形的网笼,两侧有多个向内收紧的小孔,鱼虾通过小孔进入捕虾笼之后就很难逃脱出来。螺旋狸藻的捕虫器也恰似一个只进不出的微型迷宫,猎物则是原生动物。螺旋狸藻的捕虫器看上去像是一小截白色带有螺纹的根,其实它仍旧是叶片演化来的,内部有许多逆生的细毛,原生动物进入捕虫器后螺纹和细毛会阻止其反向游动,只能向更深处游去,最终成为螺旋狸藻的一顿大餐。螺旋狸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猎捕原生动物的食虫植物。
螺旋狸藻(图片来自网络)
捕虫叶显微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捕虾笼(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所提到的食虫植物都是守株待兔式的被动捕食,有些食虫植物却另辟蹊径,选择利用捕鼠夹和吸尘器主动捕食。
捕鼠夹:捕蝇草因采用捕鼠夹的方式捕猎而被达尔文称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种植物,它的英文名叫“Venus Flytrap”,直译过来就是“维纳斯的苍蝇拍”,看来女神也被苍蝇困扰着呢。捕蝇草的红色叶片如同捕鼠夹一般打开,叶片边缘都是尖尖的锯齿,像是两排牙齿,没有让虫子失望,这张血盆大口里边也酝酿着香甜的蜜露。它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大嘴花,僵尸一靠近就会被它一口吞掉。捕蝇草捕食昆虫的方式和大嘴花吞食僵尸非常相似,昆虫靠近捕蝇草的捕虫夹时会触动到内侧细小的感应毛,但仅仅一次触动捕蝇草并不会轻易下手,如果20秒内昆虫第二次触动感应毛,捕蝇草就会快速合拢叶片,叶片两侧的锯齿相互交错恰好形成一个牢笼将昆虫关在其中,数小时后捕蝇草开始分泌消化液,在随后的好几周内,捕蝇草便可悠闲享受一顿营养丰富的蛋白质大餐啦。
捕蝇草(图片来自网络)
捕鼠夹(图片来自网络)
吸尘器:生活在水中的狸藻类植物被誉为植物界最敏捷的杀手,狸藻枝条上生有许多漂浮的捕虫囊。狸藻的捕虫囊是靠如吸尘器一般强大的吸力来捕虫的,它可以通过排水保持内部真空,当浮游动物靠近捕虫囊触动到感应毛时,囊口的单向膜瓣就会向内打开,瞬间形成巨大的压强差使浮游动物被吸入囊中。囊口的刚毛细胞还可以调节囊内水的压力,保持消化液的浓度。
狸藻类植物的花(图片来自网络)
狸藻捕虫囊(图片来自网络)
吃荤的食虫植物也吃素吗?
不同种类的食虫植物身材体型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胃口差异也就非常大。小型的食虫植物比如茅膏菜、捕虫堇等只能捕食苍蝇、蚂蚁等小型昆虫,而大型的食虫植物比如美琳猪笼草、马来王猪笼草可以捕食蜥蜴、青蛙甚至老鼠,鸟类。沼泽地生长的瓶子草在旱季时可以捕食昆虫,雨季随着水位上涨就能捞到鱼虾,狸藻这类小型的水生食虫植物只能捕食小型浮游动物,螺旋狸藻则以原生动物为食。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被列入了食虫植物的菜单,那么食虫植物会不会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生活在林冠荫地的苹果猪笼草主要依靠掉落在囊中的落叶获取养分,为了收集更多的落叶,它的笼盖甚至退化且向外翻折,直接敞开捕虫囊等待。又如,科学家发现不少狸藻科植物的捕虫囊里不仅有浮游动物,还有一些藻类,看来食虫植物也是非常注意营养均衡的。
苹果猪笼草(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食谱,不得不提食虫植物界的一朵奇葩——劳氏猪笼草,它们通过分泌蜜糖吸引树鼩,但树鼩并不是猎物,也不会在光滑的捕虫囊口滑落,它只会在囊口停留并吸取蜜糖。但劳氏猪笼草可不会做亏本买卖,吃饱喝足的树鼩排出的粪便恰好掉落在捕虫囊中,研究发现,成熟的劳氏猪笼草叶片中有大量来自树鼩粪便的氮元素,原来这些粪便才是它真正的“食物”啊,真是重口味的互利互惠关系呢。
正在吸食劳氏猪笼草蜜液的树鼩(图片来自网络)
不给食虫植物投喂昆虫它们会饿死吗?
食虫植物的食谱可谓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那么人工种植的食虫植物需不需要经常给它们投喂昆虫鱼虾啊?不吃肉总担心它们会饿死呢。注意,划重点了!食虫植物毕竟是植物,它们虽然可以依靠消化猎物获取营养,但是并没有丢掉光合作用的本领。因此,在人工栽培环境下,基质养分充足的话,它们完全可以通过吸收土壤养分、进行光合作用来生存,不需要单独投喂,过量的投喂反而容易引起食虫植物的消化不良,导致动物尸体腐败产生异味并影响观赏。当然,在野外贫瘠环境中或者人工栽培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食虫植物也会因营养不良导致枯萎、落叶甚至死亡。
如今,由于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物种入侵、盗挖盗采等原因,食虫植物的生存现状十分严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已知的600余种食虫植物中7个属的102种植物进行了濒危状态评估,其中7种为极度濒危,11种为濒危,39种为易危,如此高的濒危比例让人忧心忡忡。食虫植物的生存现状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存亡,也会影响到许多与其息息相关的物种。在原生地,食虫植物是许多小型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同时,食虫植物还为人类捕获了许多传播人类疾病的昆虫,比如马蝇、蚊子等的虫卵、幼虫和成虫。小小的食虫植物在用自己的微弱之力保护人类的健康,如今,也让我们来共同呵护它们的未来吧!
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