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扶桑花怎么养猫养植物推荐

网友提问:

扶桑花怎么养猫养植物推荐

优质回答:

姓氏的秘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火神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扶桑花怎么养猫养植物推荐1

姓氏与图腾

我国有多少种姓呢?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中收录了293个姓;唐代中叶人林宝编撰《元和姓纂》,收入了姓氏1233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一共438个。宋朝人撰著《通志氏族略》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2255和2568个。此外,明朝人陈士元所《姓觿》一书,收录姓氏3625个。现代人编写的姓氏书籍,也都收录了较多的姓氏。其中最多的是《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入11969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词典》收录12000多个。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约有20000个之多。而在这些姓氏中,有一部分姓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

在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这便是图腾的原始模型。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在原始人眼中,图腾是群体的祖先,在他们看来,群体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的。

早在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到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比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再比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而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则更多。比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一些常见的姓氏图腾

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即双珩之所合成,也就是璧,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上面的一横是玉衡,下面是二系垂。中间的璧,古代又叫“璜”。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它就是“璜”字的初文。可见,“黄”的最原始意思是指佩玉,在商、周青铜器文中,凡言赏赐佩玉,均用“黄”字。

蒋姓是掌握建木天杆刻度的氏族。“蒋”,由甾木、寸、爿合成。甫木设在中,筑坛台需要把土加高夯实,于是发明了版筑垒壁的筑墙技术,“爿”即版筑的“版”。坛与版筑合文为蒋。

杨是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劳的族称,为现代杨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在这里特指扶桑,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中记载: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汤谷又称作“阳谷”、“温源谷”。易、阳、羊、杨、扬、汤、蜴、蜥远古时为同义词!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易”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居住在汤谷帅氏族古代传说采用扶桑纪历。

陈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由“东”和“太阳升降的阶梯”组成。东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槫木、扶木、扶桑、若(叒)、建木。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槫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重”,所以古代“重”、“东”为一义。树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为陈,古代有陈仓、陈留、陈等,它们都是天文观测中心,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

孙姓是弇兹氏以玄鸟作为图腾的一支的族称。由跪着的老祖母弇兹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鸟的后裔组成,表示子子孙孙世代绵延不绝。诒弄子孙,满溢天伦。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来源较多的姓氏。西周时,周武王将康这个地方封给他的弟弟姬封,后来又将卫地封给姬封,所以历史上称姬封为卫康公。卫康公的后裔有个叫惠孙的,居住在今河南,后来惠孙的子孙就以孙作为姓氏,就是孙姓。

“龙”“凤”守护“门”内之供奉,为祭祀或守宗庙之族。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得姓始祖:仲奕。

蔡姓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周公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钟,子孙以国为姓。

贾姓是源于炎帝氏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集市。所以贾由“西”、“鸟”、“贝”、“基”组成。鸟代表日,“西”、“鸟”合文代表炎帝,发祥于西华,陈于“基”上,以待交易。可作商人解。倾向作解凤凰作歌乐,为崇凤之族。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贾伯之后。②出自狐偃之后,以邑为氏。③出自少数民族。始祖:贾公明。

张姓是炎帝共工氏的文明创造的图腾标志。它的本义并不是长长弓箭。“弓”实际上代表盖天图,一般作天穹的“穹”。“钺”是模仿其形状而来。共工氏是张氏的始祖,远古三苗之一柯乌耶劳的嫡传。张像一个人手持盖天图。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汤谷经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号,“弦”为地平线,代表日夜的分界线。日夜两个盖天图和起来就是浑天图,代表一整天。

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的系的鸺鹠族的族称。“留”由“卯”和“田”组成,后来演变为刘。留的本义是掌管测定春分点的氏族。刘姓图腾是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简作“留”。“卯”为春天的天门,简称春门,“田”为立主表天竿的天象台“叀”(博、甫、浦、囟皆为其象形),“卯”与天竿建木结合称作“柳”其氏族称相柳。秋门为今作“酉”,由祝融氏的“郑”姓所主管掌握。

赵是东夷民族少昊族团的一支伯赵氏的族称。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图形组成。肖是玄鸟燕子(偃、赢)的象形,“赵”是“肖”的繁体,“肖”是“赵”的简体,同时又可作“御”。因为秦(赢)姓的祖先受封于伯赵氏的旧地,他曾为周幽王驾车有功,赐地在赵,所以“赵”、“肖”“御”又为一字。造父祖为皋陶,皋陶以玄鸟“伯赵”为图腾,故赵父从“肖”图腾。

田园小桥流水,领受封地,感恩之族。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后,以采邑命氏。②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③出自姚姓。舜之后有潘国,其后世子孙以国为氏。④出自其他民族。始祖:潘崇。

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以写作(豸里)、狸、理,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史载皋陶为大理;又传皋陶裔理征因谏商纣王被追杀、食李果充饥得救;因得“李”姓。

康是天表重的简化。伏羲氏木正共工氏康回嫡传子孙。共工氏因主持天表而称为康回。“回”是灵台方坛。康上为牙璋,中为玑盘,天竿两侧四点为圭度,即八卦历度。周有康叔,得康姓。始祖:康叔。

王姓是远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王姓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或者说是酋长戴了一顶半月形的钺斧天文仪器作成的王冠。天齐就是天地的中央,俗称作天地之中。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的周天运行轨迹。太阳的周天运行就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渐渐运行到天顶(中高天),再西落地平线这一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周天历度。周天历度称“盖天图”、“浑天图”。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丁是炎帝第五世祝融氏一支的族称。丁为金属楔子。丁的图腾由金属楔子和祝融氏的图腾火龙组成。祝融氏为火正,世代掌管“铸融”,即金属冶炼,冶炼出的像丁字形的金属楔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做契刻的刀,也称为治,同时又是刑具,用来行刑的。作刑具时又写作“辛”,同时还代表权杖,所以在图腾上方加“辛”字符号的都为帝。为崇龙之族。

叶氏图腾表示的东西很明显了,司农之官或农耕之族。叶姓起源,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二、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三、少数民族叶姓;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田姓以田正官职为氏族的族称。田正主管田地禾苗,炎帝、神农、三苗都设有田正,所以以田为姓。田是苗的简体字。苗又等同于猫,田正是养猫来消灭田里的田鼠的官员。胡公满11世孙子完食采于田邑为田氏。井田农夫,或井田之受封之爵。为耕而富足之族。始祖:田完。

周本是周族人的族称,这个族称图腾记载了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传说。周人的始祖弃刚出生时,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他丢弃在冰上,被一只大鸟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来,后来,弃成为周人的农业始祖后稷。“周”与“稷”都是大鸟救弃的图腾记述。古文“周”是鸟和“田粟”的合文。

魏姓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鬼,中间的禾代表他们的农业发明。周文王裔孙毕万受封魏邑,子孙以国为姓。始祖:毕万。

白姓是以皇鸟为图腾的分支,由“鸟”和“白”组成义鸟载日飞行,与皇同义.白乙丙。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孔是玄鸟族裔的族称。少昊玄枵是孔姓的始祖。孔由左边人形的子,右边展翅飞翔的玄鸟组成。子得于“玄鸟殒卵”的传说。“玄鸟殒卵”是东夷民族的一个传说。少昊的后裔帝喾陪同妻子简狄和建疵到桑社游玩,飞来的燕子产了一卵,简狄把卵吞吃后就生了商的始祖祖契。所以“契”以子为姓。孔姓也是子姓的分支。 始祖:孔父嘉。

姓氏的来源、含义

在历史上,有的人以官职为姓,如姓候、帅、司马等。有的人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有的人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有的人则以自然界的物为姓。日本人有很多姓也是向中国学的。现在,中国人的姓氏还出现了江河湖海、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东南西北、大小多少等词类,甚至有外国人的称谓。中国人的姓不仅是个代号,它既与时代紧密联系,又具有历史的含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祝、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呼衍氏,也称呼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序为氏

以序为氏者, 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均属此类。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

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传说混沌初开之际,天皇氏有十二人,为使十二兄弟“轮流相合,周而复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定岁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时”。这种传说虽难以考定,但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号“天乙”,成汤之孙号“太甲”。此外尚有“祖乙”、“外丙”、“仲丁”“太戊”、“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号,可见后世以十天干为姓氏的姓源由来已久。

同时,在《史记》、《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书中,也都载录了子、丑、寅、卯等以十二地支为姓源的姓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宋代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白虎通·姓名篇》说:“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

综述

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为四大特色:

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

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著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

中国姓氏虽然源源流长,但历代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和调查各个姓氏的情况,也难以做出全国性的统计。因此虽然历代都有专人、专著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都停留在姓氏的多少及部分姓氏的起源方面。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

扶桑花怎么养猫养植物推荐2

蒋姓图腾,蒋姓是掌握建木天杆刻度的氏族。“蒋”,由甾木、寸、爿合成。甫木设在中,筑坛台需要把土加高夯实,于是发明了版筑垒壁的筑墙技术,“爿”即版筑的“版”。坛与版筑合文为蒋。

杨姓图腾,是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劳的族称,为现代杨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在这里特指扶桑,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中记载: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初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汤谷又称作“阳谷”、“温源谷”。易、阳、羊、杨、扬、汤、蜴、蜥远古时为同义词!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易”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居住在汤谷帅氏族古代传说采用扶桑纪历。更多资讯请加薇信 laobaifc

陈姓图腾,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由“东”和“太阳升降的阶梯”组成。东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槫木、扶木、扶桑、若(叒)、建木。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槫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重”,所以古代“重”、“东”为一义。树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为陈,古代有陈仓、陈留、陈等,它们都是天文观测中心,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

薛姓图腾,薛是任姒炎帝族以耒耜进行耕种的民族之一吕族的族称。薛的古文又写作,又作吕、以、师、耜、又作莒、宫。凡是带“”旁的字都是该族的发明,用来作为图腾标志。薛由三部分组成,“”字头代表扶木,“”代表“莒”族,右边的“辛”字代表天干,“辛”下面的“可”形象形黄河河道,所以薛图腾又是一个复合图腾。始祖:奚仲。

孙姓图腾,孙姓是弇(读淹)兹氏以玄鸟作为图腾的一支的族称。由跪着的老祖母弇兹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鸟的后裔组成,表示子子孙孙世代绵延不绝。诒弄子孙,满溢天伦。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来源较多的姓氏。西周时,周武王将康这个地方封给他的弟弟姬封,后来又将卫地封给姬封,所以历史上称姬封为卫康公。卫康公的后裔有个叫惠孙的,居住在今河南,后来惠孙的子孙就以孙作为姓氏,就是孙姓。

阎姓图腾,“龙”“凤”守护“门”内之供奉,为祭祀或守宗庙之族。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得姓始祖:仲奕。

蔡姓图腾,蔡姓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周公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钟(一作仲),子孙以国为姓。

贾姓图腾,贾姓图腾.贾姓是源于炎帝氏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集市。所以贾由“西”、“鸟”、“贝”、“基”组成。鸟代表日,“西”、“鸟”合文代表炎帝,发祥于西华,陈于“基”上,以待交易。可作商人解。倾向作解凤凰作歌乐,为崇凤之族。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贾伯之后。②出自狐偃之后,以邑为氏。③出自少数民族。始祖:贾公明。

张姓图腾,张姓是炎帝共工氏的文明创造的图腾标志。它的本义并不是长长弓箭。“弓”实际上代表盖天图,一般作天穹的“穹”。“钺”是模仿其形状而来。共工氏是张氏的始祖,远古三苗之一柯乌耶劳的嫡传。张像一个人手持盖天图。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汤谷经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号,“弦”为地平线,代表日夜的分界线。日夜两个盖天图和起来就是浑天图,代表一整天。

刘姓图腾,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的系的鸺鹠族的族称。“留”由“卯”和“田”组成,后来演变为刘。留的本义是掌管测定春分点的氏族。刘姓图腾是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简作“留”。“卯”为春天的天门,简称春门,“田”为立主表天竿的天象台“叀”(博、甫、浦、囟皆为其象形),“卯”与天竿建木结合称作“柳”其氏族称相柳。秋门为今作“酉”,由祝融氏的“郑”姓所主管掌握。

赵姓图腾,赵是东夷民族少昊族团的一支伯赵氏的族称。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图形组成。肖是玄鸟燕子(偃、赢)的象形,“赵”是“肖”的繁体,“肖”是“赵”的简体,同时又可作“御”。因为秦(赢)姓的祖先受封于伯赵氏的旧地,他曾为周幽王驾车有功,赐地在赵,所以“赵”、“肖”“御”又为一字。造父祖为皋陶,皋陶以玄鸟“伯赵”为图腾,故赵父从“肖”图腾。

潘姓图腾,田园小桥流水,领受封地,感恩之族。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后,以采邑命氏。②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③出自姚姓。舜之后有潘国,其后世子孙以国为氏。④出自其他民族。始祖:潘崇

李姓图腾,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以写作(豸里)、狸、理,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史载皋陶为大理;又传皋陶裔理征因谏商纣王被追杀、食李果充饥得救;因得“李”姓。

康姓图腾,是天表重的简化。伏羲氏木正共工氏康回嫡传子孙。共工氏因主持天表而称为康回。“回”是灵台方坛。康上为牙璋,中为玑盘,天竿两侧四点为圭度,即八卦历度。周有康叔,得康姓。始祖:康叔。

王姓图腾,王姓是远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王姓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或者说是酋长戴了一顶半月形的钺斧天文仪器作成的王冠。天齐就是天地的中央,俗称作天地之中。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的周天运行轨迹。太阳的周天运行就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渐渐运行到天顶(中高天),再西落地平线这一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周天历度。周天历度称“盖天图”、“浑天图”。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丁姓图腾,丁是炎帝第五世祝融氏一支的族称。丁为金属楔子。丁的图腾由金属楔子和祝融氏的图腾火龙组成。祝融氏为火正,世代掌管“铸融”,即金属冶炼,冶炼出的像丁字形的金属楔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做契刻的刀,也称为治,同时又是刑具,用来行刑的。作刑具时又写作“辛”,同时还代表权杖,所以在图腾上方加“辛”字符号的都为帝。为崇龙之族。

叶姓图腾,图腾表示的东西很明显了,司农之官或农耕之族。叶姓起源,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二、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三、少数民族叶姓;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田氏图腾,田姓以田正官职为氏族的族称。田正主管田地禾苗,炎帝、神农、三苗都设有田正,所以以田为姓。田是苗的简体字。苗又等同于猫,田正是养猫来消灭田里的田鼠的官员。胡公满11世孙子完食采于田邑为田氏。井田农夫,或井田之受封之爵。为耕而富足之族。始祖:田完

周姓图腾,本是周族人的族称,这个族称图腾记载了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传说。周人的始祖弃刚出生时,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他丢弃在冰上,被一只大鸟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来,后来,弃成为周人的农业始祖后稷。“周”与“稷”都是大鸟救弃的图腾记述。古文“周”是鸟和“田粟”的合文

魏姓图腾,魏姓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鬼,中间的禾代表他们的农业发明。周文王裔孙毕万受封魏邑,子孙以国为姓。始祖:毕万。

杜姓图腾,杜姓是炎帝第七世后土句龙以土为图腾得姓。句龙是共工之子,以平治水土有功而世称后土,成为轩辕黄帝的佐臣。建木与土合文为杜。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祁姓,帝尧后代。②上古杜康之后。③出自他族改姓。始祖:杜伯。

夏姓图腾,夏是以猴为图腾得姓。风姓魁隗氏炎帝族以猴、蛇为图腾,猴为夏族主图腾或分封册氏图腾。所以夏由日、持钺狙人(举父)组成。炎帝第九世夸父以狙猴为图腾,由华山桃林塞(三门峡至潼关)退到甘夏大夏河禺谷地区,夏因禺猴图腾得姓。作烈日之下赶路去伐木之农夫解。倾向解“人”之手为战斧,为征战勇士。始祖:夏启

方姓图腾,方姓是燧人氏风姓支。燧人氏始立“番”,辨方正位,故其字上“方”下“人”,即“人方”,其地昆仑山称“方”山,继承者为方夷、方雷氏、防风氏、房氏,并创立方牙、方舟。方初始为天余与相风与人合文,指示上下左右即东南西北。“方”的“、”是树立风向仪“”的木杆,“勹”是守候“风向仪”的人。凡单指“方”指人方,冠之风姓,则为“旁”,或作“榜”,是最早称为“帝”的姓氏。公布的榜文就是历法。始祖:方雷。

石姓图腾,石姓是以石磐为演奏职业的世家。石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口”代表石磐,“厂”代表悬挂石磐的支架。上面的鸟就是句芒天干,羽毛代表扶桑树,主要是用来表示该族是句芒的后代。姬姓石氏始祖石骀仲

任姓图腾,任姓是伏羲氏风姓族支,本作凭,由“人”“”“壬”组成,壬为天竿,是即是风简化,“人”字头戴胜,所以任以天竺与戴胜鸟为图腾。始祖任娰。受官或称王而“任”,为州牧之官或国王之族。始祖:任不齐

廖姓图腾.廖姓是皋陶氏燕子图腾支的族称。是风姓的一个分支,廖的本字为翏、飂。上面的羽代表鸟的羽冠,下面是一只正在飞翔的燕子。始祖飂叔安,裔子董姓。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姜姓图腾,姜姓是炎帝族以羊图腾得姓。凡从女的姓都是母系社会确定的姓,是最古老的姓。图为一“商羊”,即鳄鱼,为崇龙之族。(龙图腾来自鳄鱼崇拜)。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神农氏,炎帝之后,以居地为姓。②出自亘氏改姓。③出自少数民族。始祖:炎帝。

姚姓图腾,姚姓因桃图腾得姓。“兆”者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举父)为图腾,以桃木为邓木,以桃为权杖,在桃林塞(灵宝)步天逐日,以阳平为桃都,以大桃木为日晷天竿。天竿日影(日景)运行作“S”形,即“兆”的“儿”,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记作“x”符,与“儿”合文作“兆”。桃都即姚墟。相传舜生于姚墟,得姚姓,实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始祖:虞舜

侯姓图腾,侯是以猴图腾得姓。右为座前礼器,左为峨冠端坐之士。诸侯王族。黄帝打败榆罔、夸父后,猴图腾的魁隗氏从帝位降为侯伯,所以由猴而侯。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傅姓图腾,傅姓为社会职司为族称。傅是由“甫”、“寸”和“人”组成。甫是天齐表木,又是树立博山天齐表木的地方。扶桑氏在古代发明了大山纪历,以山头作为日月出人升落的坐标,将东西方的两座山称为“博山”,以二者中央的山称为“天脐”,意思是“天地之中”,在中央山上选一颗高大的树木称为“扶桑木”,“甫”下的“田”表示天地四方。下面的“寸”是用手契刻太阳月亮在表木东西两侧运行的高度。

白姓图腾,白姓是以皇鸟为图腾的分支,由“鸟”和“白”(日出汤谷)组成义鸟载日飞行,与皇同义.白乙丙。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易姓图腾,易是因蜴得姓。易是太阳和蜴(龙)图腾,崇龙之族。商先有易氏,居易得姓。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邵姓图腾,邵姓是魁隗氏在酉地(郑)观察甾危天象的图腾标志。邵的召由下而上为博山灵台、酉(仰韶文化尖底罐)、甾(滴水器),双手为把持义。邵氏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始祖:姬奭

毛姓图腾,毛是以鸟羽为图腾的三苗羽民的王冠得姓。毛和苗同音。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以国为氏。②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亦系出姬姓,周文王第九子伯聃(一作明)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称毛姓。③出自少数民族。始祖:毛叔郑。

江姓图腾,江姓是共工氏的本姓,以水、工(矩、勾股)、日、蛇为复合图腾。日为炎帝太阳图腾,蛇为本族图腾。世为水正、工正、土正、木正,所以又以水、工为图腾。凡江、工鸟、鸿、红、工、邛、龚、洪、恭等皆为其分支。始祖:江元仲。

徐姓图腾,徐是淮夷一支的族称,由“余”和“太阳鸟”组成。(左边是玄鸟向日,暗合徐氏始祖由鸟所生的传说。)“余”本是“俞”,类似箭矢的尖锋,它装在天竿华表建木的顶端,指向中天,用它来代表“天齐”(天的肚脐),也就是“中央”。这个形状在7400—7000年前的湖南黔阳高庙遗址的陶器刻符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陶器和骨雕上的刻符上,都已出现为天竿俞。

如果你有藏品需要专家鉴定,请关注微信号:yishujianding

即可参与免费鉴定哦。我们将每天准点公布鉴定结果!

点击下列“相关链接”用手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艺术品微店了....

扶桑花怎么养猫养植物推荐3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⑩|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全文字5779,阅读约25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潘林荣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前些年,在荻港古村外行埭的一处古宅里发现了一块制作考究的木匾,上面用堆灰工艺塑了“利用厚生”四个大字,荻港的乡贤把这木匾擦洗干净、恭恭敬敬地将它陈列于2017年建成的桑基鱼塘历史文化馆内。这四个字或许是对桑基鱼塘这份古老遗产造福乡里的最好概括。

因为有朋友、有牵挂,我每年都会无数次地去荻港村走走,每当我欣赏品尝着源自桑鱼遗产各式各样的美食产品,看着荻港的老人家安然地劳作生息于鱼塘畔、古村中,村里的年轻人个个成了多面手,一会儿服务于全国各地的探访旅游者、一会儿又当起了中小学生桑基鱼塘主题研学活动的小导师,我都会由衷地向人称道:这才是活着的遗产、一种焕发勃勃生机的千年遗产。

在湖州乡村,像我们这样年岁的人,童年多半是在白天跟随大人采桑叶、吃桑果,晚上看着母亲掌灯喂蚕的日子里度过的。如果有亲戚在城里,最羡慕的肯定是丝厂、绸厂里上班的那些哥哥姐姐们——这大概就是那个年代“丝绸之府”的基本模样。从两宋至近世,一千多年的光景里,除了世事和朝廷的更替、手工与机械的转型,这种格局大抵相似。

4000多年的钱山漾文化给湖州注入了蚕丝的血脉,但是丝绸之府并不是一日长成的。温暖的气候、先进的水利灌溉和农业耕作系统,使得中原沃土率先成为中国蚕桑丝绸业的主产区。而在我们太湖流域,河、湖、漾、荡密布,水乡泽国低洼、土惟涂泥,极大地限制了人类早期的脚步。先有吴越先民的耕战垦殖,再有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唐安史之乱,北方民众为躲避战祸一拨拨地举族南迁,带入了人口,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水利和农耕技术,他们与土著居民的亲水智慧相结合,逐步唤醒了这片土地的灵性。东晋、南朝以来的湖州太守们率领人民开筑荻塘、吴兴塘、凌波塘,疏浚入湖溇港,至五代吴越国,太湖流域的溇港(塘浦)圩田终成气象。

农、桑是贯穿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任督二脉,商周以来,历代帝王得天下后第一项举措往往是“劝农桑”。在这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中,留下了本地古属扬州贡“织贝”、三国吴兴郡贡“永安(今武康)丝”、南朝乌程东南出现桑林、“荫陌复垂塘”等桑蚕丝业的不多的历史记录,地志和乡邦文献据此所作出的汉、唐之世湖地蚕桑丝绸业已很发达的推断显然并不科学。南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的成型铸就了北宋“苏湖熟、天下足”的辉煌,造就了唐宋以降的“天下粮仓”,它的另一个重要结晶便是桑基鱼塘系统。

第一次看到桑基鱼塘是在1990年代初的湖州乡土文化调查途中。我和我的同事寻访完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曾经寓居的下昂古镇,午饭后步行经李市去往荻港,乡间的小道在桑地和鱼塘间迂回兜转,尽管我们当时的关注点是水乡古镇,然而这桑塘相间的蜂窝状景观却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印象。

雪后桑基鱼塘美如画 杨晓霞/摄

2005年初春,配合申嘉湖高速公路建设,自道场山脚下往东至练市的三十多公里的规划线路上,我们与省考古所的专家照例全程步行进行调查勘探,钱山下、潞村、双福桥、镇西、倪家滩……荻塘以南、成片连绵的大大小小的桑基鱼塘镜像再一次震撼了我的灵魂。为了探究这种特殊的文化遗存的奥秘,我们还在桑基鱼塘塘基铲刮了几个剖面,层层叠起的蚬壳剖面中时有明清时期的陶瓷碎片闪现,可以清晰看出塘基数百年来的文化堆积——这一回,桑基鱼塘的概念开始被我们郑重拾起,恰逢我们的博物馆新馆在建,这一概念相关的图片、影像、文献,再加上模拟的微缩景观被我们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博物馆的历史展厅,成为讲述湖州人文故事的重要篇章——桑基鱼塘这一古老的地方文化遗产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2012年2月初,大运河申遗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湖州因为不在运河主干线上,是否纳入大运河申遗范围在业界高层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我们通过北京的朋友把当时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我国著名的世界遗产专家郭旃专程请来湖州考察。郭老在参观我们的“吴兴赋”陈列并实地踏勘南浔等遗产点后表示,荻塘古道及其衍生的南浔古镇确实是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湖州要挤上申遗名单、申报国家文化名城,一定要把溇港圩田和桑基鱼塘作为重要的遗产类型特别加以重视保护。专家的话豁然点亮了湖州文博人的视界,我们开始正式走出馆舍、走向城乡大地。

水乡东林蚕农售茧忙。王友生摄于1973年

然而桑鱼遗产的保护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改塘补贴等诸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一片片不甚规整的桑基老鱼塘被方方正正的大鱼塘所替代……2012年3月29日 ,荻港村里来电心急火燎地把我们请去,他们驾着挂机船把我们带到了村西头数百亩、村东部上千亩连片保存的原生态桑基鱼塘现场。在老书记饱含深情的解说中,我才更真切地明白了它的奥秘:湖州东部原先多半是水网洼地,我们的先民在治水溉田的同时,把洼地改造成鱼塘,鱼塘周围的高地上培土植桑,采桑育蚕、蚕沙喂鱼,到了冬天再把把塘泥罱起来肥桑,形成一种生态循环。顺着村书记的比划,一幅生动的水乡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刚刚喂完蚕宝宝的村民,用一叶蚱蜢小舟载着蚕沙,划出自家的河埠头、划过公共水道,来到自家的鱼塘上,不紧不慢地将蚕沙投入塘中喂鱼,然后采上塘基上的新鲜桑叶,在炊烟袅袅中,满怀希冀地划回家中……

丰收农民摸鱼欢 施立农/摄

怀抱大青鱼,渔民乐开怀 王嘉斌/摄

画面很美,生活却也很现实。在改塘补贴面前,荻港的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村干部们面临着两难之选。从鱼塘上回到村部,我们认真地讨论了很久,向上争取保护老塘的补贴政策成为说服村民唯一可行的办法。我们分头去搞走访调研、测算保塘的补贴数据、提出保护的可持续策略。一周以后,一份五千多字的“抢救保护桑基鱼塘、建设保护传承基地”的调研报告分别呈上市、区有关领导。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心之人。2013年1月,浙江省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新当选省政协委员的荻港村女企业家徐敏莉带着大家的重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湖州桑基鱼塘保护传承基地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伴随提案的还有她在会议上那充满乡土感情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人员和有关领导。省政协把它列入重点提案,联合省农业主管部门来到荻港开展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商议保护传承的可行性措施。市里也高度重视,市农渔部门及时跟进、出台桑基鱼塘保护补助政策,更是击中了问题的痛点与难点,桑基鱼塘这一古老的遗产开始被真正唤醒:保护规划着手编制、保护管理办法很快出台,湖州桑基鱼塘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名录,农遗院士工作站驻点指导、桑基鱼塘文化展示馆建成......2017年11月23日23点02分,从千里之外的罗马传来好消息: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荻港桑基鱼塘研学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网红研学打卡地,桑鱼相关的非遗产品层出不穷,以桑基鱼塘为主题的南浔鱼文化节越办越红火,荻港古村也在这古老遗产的复兴中欣欣向荣。

塘岸桑荫垂陌、鱼塘如镜镶嵌其间,这景致不光好看,而且很科学实用。种桑与养蚕、养鱼结合形成生产链,植物与动物互养形成生态链,塘与基比例恰当(一般是六比四或七比三)形成环境链,把“桑-蚕-鱼-泥”的生物链串连起来,这是一种农、桑、蚕、鱼多业融合的传统循环经济模式,为农家取得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良好效益,体现了南太湖先民的生态智慧,也奠定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基石。

桑基鱼塘系统中养的鱼以四大家鱼为主,青鱼栖息于塘的底层,吃螺丝和蚬、蚌等软体动物为生,所以又叫“螺丝青”,是本地桑基鱼塘中的大宗品种,味鲜美、卖价高,荻港人唤作“乌金子”。青鱼的排泄物是培育塘中的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鲢、鳙鱼于活动于中上层水域,青鱼吃剩的残饵及其催生的浮游动植,成了它们最好的食物来源。草鱼一般生活于中下层水域、以水草蚕沙为食,草鱼还可有效控制鱼塘表面水生植物的生长,以确保鱼塘光照充足、促进浮游植物的繁衍。当地村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池中蓄青鱼草鱼七分、鲢鳙鱼二分、鲫鱼鳊鱼一分”立体生态养殖技术,不同的鱼儿各得其所、各司其责,形成了很好的鱼塘生态食物链,从而保持鱼塘的营养平衡,防治水质的恶化。此经验之谈自明末以来已流传了四百多年,湖州东部平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

说到湖州桑基鱼塘的历史,本土的专家、包括我们的申遗文本往往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其实那只能算是南太湖塘浦圩田的源起之时,所谓的范蠡《养鱼经》也是后世托名之作。东晋吴兴太守殷康筑荻塘,塘南岸的广袤平原才得以排涝灌溉,唐、五代随着凌波塘、连云塘开凿,塘浦圩田系统正式成型,湖州东部平原稻作、蚕桑、养鱼业才得以迅速发展,湖桑、湖丝的兴盛应该是两宋时期的事。四大家鱼养殖始于何时已无从查实,目前只留下三国时期杨俊成携长江鱼苗在菱湖查家簖开“盼幸荡”驯养成功的传说。朱元璋建起大明王朝后,对其死对头张士诚长期盘踞、又比较富裕的太湖流域各州府课以重赋,本地的税负因此很重;另一方面,湖州东部圩区低洼的水田时遭涝灾而无收成,当地农民在摸索中开始大规模改低洼水田为鱼塘、培塘基植桑,桑蚕、养鱼的收成远倍于种田却税赋较轻,桑基鱼塘正是在这以后大规模兴起的。有关桑基鱼塘的确切文献记载最早就是见于明晚期的《沈氏农书》和张履祥的《补农书》。

世界农业遗产专家考察

2005年,我们在申嘉湖高速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时,桑基鱼塘的剖面清晰地呈现因长年累月的罱塘泥于桑基而形成的厚达数米的堆积,其中的包含物除了青鱼喂食残留的螺丝和蚬壳以外,还时有陶瓷碎片遗物发现、年代最早只及明清——毫无疑问,湖州的桑基鱼塘发韧于六朝、初起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这一提法更近于历史的真实。根据我们的调查,桑基鱼塘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南太湖平原的西部、东苕溪中下游地区。双林、千金以东往嘉兴桐乡方向地势明显趋于高爽,成片的桑基高地不少、但桑塘相间的比较少见。在我们老家、长兴的西苕溪中游斗区,也时有桑地鱼塘,但很少是成片的。

这桑基鱼塘上的桑自然不是普通之物,它叫湖桑。桑属落叶乔木,是古老的树种,距今1.35亿年的白垩纪就已出现,是我国各地广泛分布的重要植被。人类最早开始养蚕用的是野生桑,桑的人工培植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常被喻为神树:商王成汤桑林祷雨故事的千古传诵,《诗经》中男女幽会桑林的句子引人遐思,扶桑树、采桑宴乐图等在三星堆铜树、春秋战国铜器及汉画像等文物中也多有发现。《史记》有载:吴国和楚国的妇女因在边界桑田采桑发生争吵而引发了两国的战事。古人常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见了桑树、梓树容易引发对父母的怀念, 所以自东汉以降,重视乡土的中国人眼中“桑梓”便成为父母、家乡的代名词。

荻港村民划船采桑归

剪桑

齐鲁地区的蚕农最先采用嫁接技术培育出了“鲁桑”。今天的山东夏津黄河古道还保留有六千余亩的古桑林,树龄多半已有成百上千年。两晋以后,北方的植桑技术随着汉人南迁而引入江南。

采叶

北宋,湖州乡间普遍采用荊桑(野桑)与鲁桑进行嫁接,分别取鲁桑的叶大而厚、出叶量高和荊桑的根茎发达、吸收土壤养分(但叶小而薄)各自的优点,进一步改良优化桑树品种,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桑树品种“湖桑”。不过,由南宋初画家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所见,当时的桑树大多仍是三、五米高的高杆桑,农人要爬着桑梯采叶。到元代,湖地的蚕农进一步将高杆桑改良成矮干桑,桑叶更加肥嫩而营养足。赵孟頫的好友、寓居湖州的元代画家唐棣有诗云:“苕溪矮桑丝更好、岁岁输官供织造”。明代,蚕农们又以“剪枝法”代替原先的“采叶法”,待蚕季结束后剪去桑树的长条,养成独特的 “拳桑”,利于桑树的蓄势生长。“嫁接”“ 矮干”“养拳”三法并用,终使桑叶厚大而多津液、少桑葚,蚕茧产量高、得丝多,“湖桑”因而成为全国最优质的桑叶品种,被山东、四川、江苏、两湖各地纷纷引种,1850年前后传入日本,有“湖桑遍天下”的盛誉。

绚烂的丝绸锦帛都源于这一卷白蚕丝 项飞/摄

桑叶、桑苗也逐步进入了商品流通,出现了专业种桑的大户,晚明本籍学者茅坤的家族就在南浔花林的唐家村拥有桑园数百亩。江南的各大市镇上出现了许多买卖桑秧的桑苗行、交易赊买桑叶的叶行。立夏后叶行开市时,桑叶交易通宵达旦,每天从各地来采购桑叶的叶船塞满河港,“帆樯梭织,人集如云,镇街盈路,终日喧哗”。

桑树品质的优化极大推动了湖州养蚕业的繁荣。明代,“蚕桑之利,莫盛于湖,田中收入与桑、蚕各具半年之资”(明《西吴枝乗》《吴兴掌故集》)。清康熙《桑赋序》称:“朕巡省浙西,桑树被野,天下丝绸之贡,皆在东南,而蚕桑之盛,惟此一区”。

春蚕到死丝方尽 项飞/摄

湖州人养蚕的名声在外,连皇家也格外垂青。有记载清光绪年间中叶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中辟桑园、建绮华馆,命浙江巡抚杭松俊到湖州选招了一批精于蚕织的妇女进宫,教授宫女饲蚕、缫丝、织绸技艺。湖州蚕女深得慈禧优眷,每年给假允其回家省亲、期满再上京续职。

“栽桑点桐,子孙不穷”。在杭嘉湖平原,蚕桑是农家的命根子,蚕农亲切地称呼蚕为“蚕宝宝”。从蚕卵到蚕蚁、小蚕、大蚕、结茧,四起四眠、一季蚕历时一月有余。蚕宝宝很脆弱、处处得小心,养蚕很苦、夜以继日,所以过去在蚕乡形成了数以百计的蚕房“禁忌”和蚕俗。

老鼠是蚕宝宝的天敌,除了养猫防鼠,家家户户的蚕房贴有剪纸蚕猫或放置各式泥塑、木雕的蚕猫,蚕猫成了蚕乡喜闻乐见的吉祥物。种田与养蚕在本地农家收成中各占一半,“田蚕廿四分”、“蚕花廿四分”是蚕农祈求农桑、蚕桑丰收最通行的吉利话,廿四,象征圆满。于是,衍生出请蚕花、接蚕花、点蚕花灯、扫蚕花地、戴蚕花、谢蚕花、送蚕花……等许许多多的蚕俗,其中尤以南浔含山的轧蚕花和新市蚕花庙会盛况连年,沿袭至今,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郭雨中望。

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 。

这是清代著名才子袁枚《雨中过湖州》的画面。 湖州人从生老病死到劳动娱乐,无不与蚕桑、丝绸息息相关。孩子满月、周岁时,外婆家得送去丝绸衣服、鞋帽等物。丝棉被、丝枕、七时衣,则是湖州人给女儿的嫁妆中必不可少的,嫁妆礼品上还得绷上红棉兜,以图吉利;有的地方还要陪嫁两棵小桑树和一棵万年青,连根带土送往男家。“七时衣”,就是新娘从单衣到棉衣的七件衣衫,一般得选上等绸缎、以大红大绿为主。

新房还得布置蚕花匾,蚕花匾里的摆设都是与养蚕有关的东西:中间是干净的稻草扎成的蚕山,蚕山下面藏着面和馄饨,边上围着米粉团子糕点,还有枣子、花生、桂圆、桔子、甘蔗等各色瓜果,寓意子孙万代兴旺、生活节节高。每逢岁时、吉日及各类婚丧嫁娶之日,还有各种民间习俗,这些习俗多与蚕桑生产或蚕桑崇拜相关,交织成桑、蚕、丝与人的多重奏,凝成为响宕蚕乡大地的无言长歌。

来源:湖州发布

制图:楼挺

编辑:柯佳琪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夜色璀璨

“南太湖号”拍客:特立独行的猪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冬天裙子搭配什么衣服好看(冬天适合什么裙子)

下一篇: 田鸡怎么养能养活花室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