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之行心得莫高窟
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有的吹箫奏乐,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臂跨花篮,将幸福的花儿洒向人间。
2. 敦煌之行心得莫高窟感悟
感悟:
1,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中西方各种文明在敦煌汇聚、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气派、敦煌风格、敦煌特色的灿烂文化。敦煌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包容性和开放性。古代敦煌社会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导,敦煌文化总体格局中的主体是中原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敦煌文化又是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交融的结果,是吸收了世界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二是历史传承性。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从4世纪到14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3000余身、壁画4.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和历史画卷,其记述的历史之漫长、保存之完好、艺术价值之高世所罕见。从文献和绘画中,可以看到各个社会阶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不同景象。这样丰富多彩的立体画面,在敦煌之外很难集中找到。三是社会性。普通社会群体是敦煌文化创造的主要参与力量和主体接受对象,这也是敦煌文化能够形成并得以长期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千余年间,敦煌文化一直以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产生、发展、繁荣,成为文明互融互鉴的优秀典范,这本身就值得当代学人从各个学科角度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和揭示其中的价值。
敦煌文化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范围,在文明交流中形成、在思想交汇中升华、在智慧交融中创新的独特文化存在,是有着完整生命、独立价值和主体性存在的文化类型或文明样式。敦煌文化并不只是一件件具体的文献和文物,而是一种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它内在于历史上敦煌民众的一切活动之中,并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基本生存模式。敦煌文化也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文化存在,更是一种思想实践,是历史上敦煌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塑造的独特文化精神,为人民生活、艺术创作提供精神营养和价值源泉,是敦煌社会心灵世界的精神硬核、基因灵魂和艺术呈现,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意义重大,在当代也弥足珍贵、光芒四射。今天,我们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充分理解敦煌文化的生命体验、表现手法及其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揭示敦煌文化崇高的价值理想和深邃的智慧基因,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3,敦煌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不仅要研究过去的问题,更要面对现实需求,让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融入现实世界。敦煌文化崇德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通而不统、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以及坚守、奉献、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敦煌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敦煌社会和睦相处、相互促进,其所体现的国际性、包容性、开放性,为当代东西方不同文明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历史借鉴;敦煌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敦煌文化已逐渐成为推进民心相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交流、理解、合作、包容、共赢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急需的文化共识,也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回应。
3. 敦煌莫高窟之旅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建筑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
4. 敦煌旅游心得
敦煌出装:护甲鞋(或韧性鞋)+红莲斗篷+不死鸟+霸者重装+不祥征兆+魔女斗篷。
敦煌的能量体会在自身周围,因此发挥能量体需要近身,第一件出红莲斗篷。而不死鸟的被动每损失10%最大生命,治疗效果提高6%,进一步提高敦煌的生存能力。霸者重装进一步提高自身生命,而且被动回血,出完后不用回城。
5. 敦煌莫高窟心得体会
美景沙 之 聚张抗抗(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
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焊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夜,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不超过60个字)附参考答案: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③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对即可)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要答出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意对即可)5、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
6. 游敦煌莫高窟有感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还被称为千佛洞。也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
7. 敦煌莫高窟感悟
那就自己认真看看《敦煌》,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最好。
8. 敦煌莫高窟旅游心得
日月不居,岁月如流。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赋能便利生活,也点燃了更加灿烂的未来。
衣香丽影,锦绣登台,数字为中华文化增添羽翼。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魅影是盛唐。在《唐宫夜宴》中,十四位轻灵少女翩跹而来的那一刻,威严华丽的盛唐气象与数字赋能的虚拟现实相结合;夜游故宫,数字技术下的《千里江山图》悄然隐现,一时人行画中;君可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中永葆青春活力……千百年来,时间会剥蚀古殿檐头的浮丽,会淡退门壁上的朱红,可数字化的文物,将成为人类文明中永恒的瑰宝,它们从未走失,并永远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移动支付,人面识别,数字拓宽生活渠道,便捷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习总书记如是说。数字信息化高度发展,为百姓生活按下快捷键。曾记否,贫困县利用电商平台直播促销,助力乡村脱贫;曾记否,新冠疫情期间数字赋能健康码,快速确认流动人员健康状况,助力打赢抗疫之战;曾记否,不需找零,随处可见的扫码支付拉动消费跃进,助力疫情后时代经济快速复苏……数字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带给人民更强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九天揽月,五洋擒蛟,数字增强综合国力。
曾几何时,我们智能产业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安全收到严峻挑战;看今朝,科技兴国,我们中华民族雄立东方。“天问”又圆火星梦,“神舟”再赴广寒约,五星红旗在璀璨星河飘扬,反导弹侦察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随着量子通信技术之进展进一步得到保障,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数字化经济释放百万红利,擘画战略愿景,谱写出一首雄壮激昂的强国诗篇。
“赤日煌煌,其芒未央。”日新月异的时代有数字科技赋能,数字科技点亮新的时代。岁月骛过,山陵浸远,无数的活力由数字创造,而无数精彩的未来,正奔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