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相府庄园图片
阳城的话,可以去山西相府庄园酒店、阳城皇城相府贵宾楼、阳城明秀苑酒店、阳城竹林山大酒店
2. 山西皇城相府图片
2021年春节期间皇城相府免门票,方便群众。
3. 山西皇城相府和相府庄园是一个地方吗
作为一个祁县人,我认为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最近乔家大院被摘掉了“5A”景区的头衔,可以说是让很多祁县人在内的都气愤不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乔家大院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感觉到,他十分的背离原本就是宣扬中国文化的初衷。
虽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祁县人,我很不想这么说,但是却又不得不说,因为过去的乔家大院并不是这样的,我本人是一个九零后,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随着父母前往乔家大院过,那时候的乔家大院还没有什么所谓的“5A”景区的头衔,而周围也还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宾馆、小摊,它整体从外表来看,不过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宅院,只是推开那扇快要掉漆了的古色古香的大门以后,进去以后,你才能感受到那种古色古香的意味。
可惜那个时候年龄还太小,远远不能体会什么古建筑文化的精髓,只知道那时候的乔家大院,整个庭院很深,幽邃而深远,甚至我自己还差一点就走丢在这么庞大的建筑里面,后来还是我爸妈把我找到的,那时候我已经哭的不成样子了。
虽然记忆不深,但是仍然记得有两件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第一个就是犀牛望月镜,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着实震撼了一把,没想到镜子还能有这么高,不过他只是静悄悄的摆在那里,诉说这岁月的辉煌。
第二个就是影壁上的“万寿图”,其实当然不是万寿图,按照资料查对下来,应该是省分箴照壁,整体雕琢的十分精细,即便是以当时年幼的我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其实旅游本地人一般都忌讳去本地的旅游景点,其后几年,虽然乔家大院就在家门口,但是我并没有进去看过,直到前些年的时候,有同时提议趁着旅游日免费的机会,我们进去看一下,只是这一次的感受就和小时候的完全不一样了。
以往路过的时候,偶尔也会见到乔家大院外面新建了停车场,宾馆,并不知道里面改成什么样了,这一次进去以后,院子似乎还是哪个院子,但感受已经不是当初那种幽邃的感觉。
可能是多了很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吧,有些新,不是很陈旧,此前小时候去乔家大院,并不记得里面有水池,有亭台楼阁,但是这一次好像多出来不少,当然水池自然是人工水池,甚至你还能看到里面偶尔露出来水管的痕迹。
宅院中树木也移植了不少,有很多都是珍贵的树种,并且上面还挂着牌子,当然最惹眼的就是在乔家大院水池附近亭台楼阁中,有不少的店铺,除了卖一些简单的食物以外,还有一些租借古代服饰用来拍照的,熙熙攘攘的,总是不那么安静了吧。
而从乔家大院走出来以后,外面又是一大片长长的走道,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当然这些纪念品也统统都和乔家大院没什么关系,都是一些孩子们最喜欢的手枪,当然还有一些我是不记得了。
马路边上,还是我熟悉的那样,到处都是拉客的,有些人摆地摊干脆就摆在马路边上,丝毫不惧周围来来往往的车辆。
去了这一次以后,我后来再也没有去过,甚至窝在太原有同事提议我去带他们到乔家大院逛逛,但是我都没好意思接茬,我认为,乔家大院终究还是变了吧!
最后还得说一句,那时候看到犀牛望月镜好神奇,后来还专门买了一个比它小很多的摆在家里,权当是一种纪念吧!
4. 山西皇城相府庄园简介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份,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5. 山西晋城相府庄园好玩
洛阳旅游年票2020年新增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景区、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景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景区,以及济源景区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济渎庙,景区总数增至45家。
实行洛阳市旅游年票的旅游景区(点)
洛阳本地景区:
龙门石窟、白云山、龙潭大峡谷、鸡冠洞、关林、白马寺、天池山、龙峪湾、木札岭、神灵寨、黛眉山、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新安函谷关、青要山、天河大峡谷、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有生工矿游景区、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龙马负图寺、天堂明堂景区、丽景门、蝴蝶谷、荆紫仙山、程园、范园、玄奘寺、玄奘故里、张钫故居、国色天香四季牡丹展览馆、花果山、国家牡丹园、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景区、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景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景区
外地景区:
焦作青天河、焦作神农山、山西晋城相府庄园、山西晋城九女仙湖、济源黄河三峡、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济渎庙
6. 山西相府庄园门票多少钱
洛阳本地景区:
龙门石窟、白云山、龙潭大峡谷、鸡冠洞、关林、白马寺、天池山、龙峪湾、木札岭、神灵寨、黛眉山、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新安函谷关、青要山、天河大峡谷、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有生工矿游景区、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龙马负图寺、天堂明堂景区、丽景门、蝴蝶谷、荆紫仙山、程园、范园、玄奘寺、玄奘故里、张钫故居、国色天香四季牡丹展览馆、花果山、国家牡丹园
外地景区:
焦作青天河、焦作神农山、济源黄河三峡、山西晋城相府庄园、山西晋城九女仙湖
7. 山西相府庄园图片高清
推荐去九女仙湖玩吧,非常值得一看。
九女仙湖在山西省晋城市,坐标于阳城境内,地处高峡之中,湖面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波光荡漾。主要景点有九女仙台、黑龙潭、金滩大桥、阁老河、龟山。
1,九女仙台是九女仙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这里留下许多动人而美丽的传说,仙台在湖中矗立,而湖的水域面积又很大,远远望去很是壮观。
2,黑龙潭风景区,水色发深,如墨汁一般,深不见底,常年有水。
3,阁老河景点,就是传说曾经有位高人从这里路过,来这里休闲养生,于是后来人们就把他曾经走过的这个地方,称作为阁老河。
8. 山西相府庄园图片大全
洛阳市36家:龙门石窟(不含夜游龙门)、关林、白马寺、丽景门景区、天子驾六博物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景区、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公园(不含夜游)、四季牡丹展览馆、国家牡丹园、玄奘故里、唐僧寺、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张钫故居、龙潭大峡谷景区、荆紫仙山、黛眉山景区、二程文化园、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神灵寨风景区、白云山景区、天池山景区、木札岭景区、鸡冠洞景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景区、天河大峡谷、竹海野生动物园、青要山景区、函谷关景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偃师龙华欢乐园。
山西省晋城市2家:相府庄园、九女仙湖。
焦作市2家:青天河、神农山景区。
济源市5家:黄河三峡、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济渎庙。
平顶山市4家:尧山、怪坡、九峰山、青瓷博物馆。
三门峡市4家:黄河丹峡景区、仰韶大峡谷、仰韶仙门山景区、豫西大峡谷。
南阳市2家:西峡恐龙遗迹园景区、西峡龙潭沟景区。
9. 山西相府庄园简介
晋城皇城相府门票价格:晋城皇城相府门票120元预定价108元 一个手机号限定一张票门票说明:您需在游玩当天17:00前预订①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凭相关证件免票②1.2—1.4米之间儿童、学生、60—70岁之间老人凭相关证件购优惠票③门票包含:皇城相府、紫云阡、珍品馆、西山馆、相府庄园;前往相府庄园的区间交通费10元/人需另付
10. 山西相王府在哪里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 后董卓专权, 任相国, 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 都设此官职, 为一国之首宰, 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 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 为太师, 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 太傅、 太保)之一, 在东汉时期, 仅保留太傅一职, 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 对皇帝进行善导、 辅佐重臣, 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 以三公平分丞相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 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 东曹、 西曹、 户曹、 奏曹、 辞曹、 法曹、 尉曹、 贼曹、 决曹、 兵曹、 金曹、 仓曹、 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 掌管民政, 与以后丞相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 曾改魏国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 东曹、 西曹、 户曹、 奏曹、 辞曹、 法曹、 尉曹、 贼曹、 决曹、 兵曹、 金曹、 仓曹、 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 掌管水土之事, 位为三公之末, 与以后工部尚书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代名词。属官有长史、 东曹、 西曹、 户曹、 奏曹、 辞曹、 法曹、 尉曹、 贼曹、 决曹、 兵曹、 金曹、 仓曹、 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 掌监察、 执法, 后改以司空为三公, 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 以华歆为御史大夫, 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 因将军位同九卿, 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 以示对武官尊宠。东汉刚刚建立时候, 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 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 位在三公之上, 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为九卿, 位在三公以后, 为中央各行政机关总称。三国以后, 九卿职权渐轻, 并逐步为六部所替换。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 掌礼仪祭奠。下属官职有: 太史令、 博士祭酒、 太祝令、 太宰令、 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 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 五官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奉车都尉、 驸马都尉、 骑都尉、 光禄大夫、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议郎、 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 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 掌车马。下属官员有: 考工令、 车府令、 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 掌诉讼断案, 平决诏狱。类似于以后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 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 管理皇族事务, 通常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 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 职权与以后户部尚书相近, 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 平准令、 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 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 太官令、 守宫令、 侍中、 中常侍(宦官)、 黄门侍郎、 小黄门(宦官)、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尚书、 御史中丞、 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 负责宫外戒司, 京师治安, 预防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 教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官属责任人, 通常由宦官担任。曹操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一般官职, 是不适合。
中常侍:
高级太监, 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 位略低于九卿, 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 切问近对, 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顾问。在魏晋时期, 为门下省长官, 为实际上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 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官员)。品秩虽卑, 但总揽一切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 如不设丞相之职, 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长官)、 侍中(门下省长官)为实际上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 为中书省长官, 掌机密, 为实际上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 秩六百石, 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 有时为七曹)打理, 一个尚书分管一曹, 为以后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 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官员, 内朝官之一, 负责侍从皇帝, 传达诏命。等级不高, 却是距离皇帝最近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 始置此官, 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 以备顾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 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助手, 帮助光禄勋举察郎官, 位略低于九卿, 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 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时候, 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 宫室、 道路、 园林、 水土、 植树。秩二千石, 位在九卿之下、 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 曹魏始置, 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 为兵部尚书前身。五兵指中兵、 外兵、 骑兵、 别兵、 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 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 掌管财赋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名为民部尚书, 唐时避李世民讳, 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 主修缮功作之事, 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 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 吏部尚书为首曹, 故吏部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 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 吴所设官名, 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 东汉将其并入少府, 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 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 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 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 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 为镇压黄巾起义, 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 袁绍为中军校尉、 鲍鸿为下军校尉、 曹操为典军校尉、 赵融为助军左校尉、 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 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 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 职司董理经籍, 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 其官职位比三公, 有时在三公之上, 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 其官职在三公之上, 所以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 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 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 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共四级: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 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 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等级分: 将军、 中郎将、 校尉三级。因为将军并不常置, 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 所以平时通常武官所能取得最高官职为中郎将, 品秩为“比二千石”, 掌管皇家卫队, 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 有军功者越来越多, 大量被封为将军, 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武官官职, 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 有军功者越来越多, 大量被封为将军, 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 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 屯骑校尉、 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 射声校尉、 中垒校尉、 胡骑校尉、 虎贲校尉。东汉时, 省中垒校尉、 胡骑校尉、 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 八校尉职权越来越小, 最终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 左将军、 右将军、 后将军。周末始有, 汉朝时并不常置, 汉末群雄迭起, 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名号频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