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色菜
拨霞供(涮兔肉):即涮兔肉,食法与北方的涮羊肉相似。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福建泉州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说到他游武夷山时,在雪天打到一只兔子,学着山里人将兔肉批成薄片,在热汤里涮熟后醮着酒酱椒料吃。由于烫熟的兔肉色泽宛如云霞,便将此佳肴取名为“拨霞供”。
八卦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制并用来待客的一种礼仪。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与蔡元定等学者结合武夷山民间饮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系辞传”的“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习俗,安排了一个清雅淡泊、奇峭瑰丽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平时的饮食为基础,菜肴中有拼盘、羹、汤、丸等形式,制作上有煎、炸、清炖等烹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名种菜肴的排列,无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图来进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画上八卦图,正中为太极、其八方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八种卦覆、各陈列上一道有关卦理意义、富有武夷山风味的佳肴,整个宴席犹如一幅八卦图,可谓匠心独具。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远。太极之首为翡翠羹;易生两仪,分别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阴阳蛋;两仪生四象,分别为百发圆子、莲塘君子,桂花虾仁,油焖双冬。这四道菜还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别为素炒鳝鱼丝,香油凤腿、酒酿冬菇,宫保鸡丁、竹笋肉丝、溜鸡肝卷、白炒木耳、八宝吉祥。
朱熹创制的八卦宴800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经整理后为中国饮食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红糟醉香鸡,为福州传统名菜。制法是将精选的白嫩田鸡下水锅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捞起、放凉后,切块腌制。醉汁制法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
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 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 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蚝仔煎也叫海蛎煎,是漳州人非常喜欢的海味。道地的海蛎煎要用未在水中浸泡的“珠蚝”做原料,洗净后加入鸡蛋、肉丝、淀粉、蒜白,调以味精、细盐、白酒等,搅匀放入热锅,两面煎透,起锅后放入酱料和香菜,鲜香无比。
请问谁知道闽式面点的起源、历史、特点、发展?请求高手帮忙呀,谢谢
福建、台湾面点福建地处我国东南,亚热带气候,东临大海,内陆多山林,盛产海味、山珍、水果、水稻、蔬菜等。福建饮食文化的历史也很悠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福建的面点至迟在唐宋时已见记载。如《闽中记》中说:“ 闽人以糯稻酿酒,其余揉粉,岁时以为团、粽、粿、糕之属”。清代,福建的面点发展更快,各地均出现不少名品,如福州的时粿(guo)、粽子、糕,泉州的春饼、米丸、肉粽、糕,漳州的用“百草合米” 做的粿、手抓面,厦门的甜粿、芋泥、炒米粉、汤园、粽子,闽南的双润糕、米烧粿等等。这些面点中,地方风味最为突出的是粿。其原料是用水磨糯米沥成的干浆,然后可掺地瓜粉、豆粉等(亦可掺部分熟糯米粉糊), 加猪油揉拌均匀,做其外皮,再包馅心,蒸或油炸后食用。其形状多样,馅心亦多样(但以甜品居多), 风味各异。芋泥也很有特色, 是将槟榔芋去皮、削头,切成块,蒸熟后, 再捣压成泥状,去除筋丝,然后放入碗中,加适量白糖、猪油、水蒸至极热,浇上热猪油而成。芋泥面上还可以盖上枣泥糊、瓜子仁、果脯等。芋泥中的代表作是“太极芋泥”,用果仁、果脯拼摆成太极图而得名。比较而言,福建的米粉类面点制作更为出众一些。
福建附山倚海,物产丰富。凡山珍之竹笋、香菇、银耳、莲子,海味之鱼、虾、螺、蚌、蚝等美味,珍品纷呈;稻米、蔬菜、佳果等作物,常年不绝。历代名师使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制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点心。
福建风味面点历史悠久,据唐代林宥所撰《闽中记》记载:“闽人以糯稻酿酒,其余揉粉,岁时以为团粽馃糕之属。”清代施鸿保撰《闽杂记》亦记述:“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人家皆以诸果煮粥相馈。”“东至前一夜,堂设长几,燃香烛,男女围坐做粉团,谓之搓圆。旦以供神祀祖,并馈赠亲友,彼此往来,髹篮漆盒,交错于道”。小吃盛况,可见一斑。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福建面点的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福建风味面点具有以下特色:
(1)以米粉制品为主,先将糯米磨浆,沥干后再以不同技法,加入油、糖等制成各种面点。
(2)海鲜类面点是福建面点的另一重要部分。
(3)以麦类、豆类、薯类为原料的一些面点品种,加工技术及风味别具一格。
(4)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善用调味料著称。
其分类面点食品如下:
★水调面团制品:(1)手抓面(2)炒面线
☆油酥面团制品:(1)韭菜盒
★米及米粉面团制品:(1)双糕嫩(2)肉蛎饼(3)扇馃
(4)油葱馃(guo)(5)马蛋
(6)千页糕.
★杂粮及其他粉团制品(1)葛粉包(2)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