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法国的殖民地集中在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
在北非,法国拥有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地缘优势:法国与北非仅隔一个地中海。
1830年,法国人编造一个借口,入侵了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的阿尔及利亚地区,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后,法国以阿尔及利亚为跳板,不断向南渗透,先后将突尼斯、利比亚等地区的一部分划到了自己麾下,并让摩洛哥成为了自己的附属国。
19世纪70年代,法国继续在非洲扩张,建立了“法属西非”这一庞大的殖民地。最后,几乎整个中西非地区都受到了法国的管辖控制,占到了非洲总面积的35%。
2. 法国去比利时
比利时位于西南欧,法国位于西欧,最早比利时是法国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比利时独立,形成现在的欧洲格局。
两国距离非常近,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距离法国巴黎大约300公里左右,那边有类似于中国的高铁列车,安特卫普往返巴黎非常便捷,单程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
安特卫普距离法国其他城市有的更近一些,距离里尔一百多公里,往返更方便。
3.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的区别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
他10岁继承男爵爵位,求学于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写诗,诗集《闲暇的时刻》出版,初显才华,但受到攻击。他1812年又推出新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立刻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后来,他又写出了长篇叙事诗《异教徒》《海盗》《莱拉》等。他热情讴歌革命,是当时欧洲进步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他的代表作还有《审判的幻景》、《唐璜》等。
“可恶的小畜牲,你给我站住!”一个歇斯底里的妇女,手里拿着一把火钳,正在追赶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是个瘸子。他一拐一拐地跑着,不料被一块砖头绊住,一跤摔倒在地,额头“嘣”地一声撞在一块鹅卵石上,殷红的血,立刻流了出来。可那个妇女并不管这些,她几步冲过去,抡起火钳狠命抽打起来。她边抽打边骂道:“你这个小臭拐子,我让你跑?再跑,我把你那只脚也打成拐子!”小男孩听了这句话,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似的,立刻瞪起两只愤怒的眼睛,盯着那妇女,一言不发。他额头渗出的鲜血,顺着鼻梁一滴一滴地掉在地上。突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向自己的胸脯使劲刺去。
妇女和周围的人顿时惊呆了,他们赶紧扑过去,拼命夺过小男孩手里的小刀,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这个瘸腿的小男孩,就是后来被诗圣歌德誉为“19世纪最大的天才”拜伦。那个痛打他的妇女,就是拜伦的亲生母亲戈登·卡莎琳。人们常说:“拜伦是在血和泪中长大的。”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也许是祖上做的孽,使小拜伦一来到世上,就开始尝受人间的种种辛酸。他母亲的家系,原是苏格兰的王家,祖先的第一代威廉·戈登是溺死的,第二代被杀,第三代、第四代都因杀人罪而被绞死。后来的家主也大多是凶残暴虐,使苏格兰人闻之丧胆。拜伦的外祖父是在巴思温泉溺死的。拜伦的父亲家系也并不十分光彩。他的曾祖父被人称为“残酷老爷”,祖父被人称为“暴风杰克”。
拜伦4岁那年,父亲在法国比利时边境的一个小县城死去了。他是被饿死的。小拜伦开始走路的时候,他的母亲不觉失声大叫:“哎呀,是个瘸子!”她惊慌不已,设法给儿子医治。由于是先天性跛足,无法医治。就这样,小小的拜伦拖着一只残足,艰难地踏上了坎坷的人生之途。瘸腿的少年,本应更多地得到母爱,然而,拜伦的母亲却对他越来越冷酷。有时,她竟命令女仆晚上把拜伦的脚绑在木板上睡觉。发起神经来,她会顺手抄起盘子、火钳、花瓶痛打拜伦。幼年的拜伦,从心底里憎恨自己的母亲。他十分讨厌这个家,希望能在外边找到一点同情和怜悯。可是,每当他走在街上,常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议论:“唉,多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荒唐的老子,跛足的儿子,这是上帝的报应!”一些小孩欢快地跳着,他们常常一齐喊道:“小瘸子!小瘸子!”
小小的拜伦每听到这些,他的心都碎了。他为自己的跛足感到羞耻,为周围的讥笑感到痛苦。他多么希望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有一双正常的脚啊!为此,他常常伏在床上哭泣,幼小单纯的心灵蒙上了浓密的阴云。他的性格逐渐地变了,变得忧郁和悲伤。
1801年,拜伦读完小学,进入伦敦市郊的哈罗中学。这是一所和伊顿公学并列的培育英国人杰的古老中学。开始,高年级的同学都想欺侮这个跛足少年,但是他不卑不亢、聪明勇敢,不久就博得大家的赞叹。有一次,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罗伯特·皮尔正在挨一个高年级学生的打,拜伦走过去问道:“你想打他多少下?”“混蛋,你问这个干什么?”“我想替他挨一半。”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侮他了。
拜伦对学校的正规课不感兴趣,却热心课外读物。《天方夜谭》是他最喜欢的书。他想象丰富,常常写点小诗,同学们都称他为“跛脚的小诗人”。为此,拜伦也经常痛苦地离群索居。
1805年10月,拜伦进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他仍不满意那内容枯燥的课。他既不饮酒,又不赌博,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干脆闭门谢客,埋头写起诗来。
年仅15岁的拜伦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光》,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不与俗人为伍、寂寞而孤独的悲哀和追求民主的复杂感情。
这是拜伦的处女作。他十分希望得到名人的扶植与指导,没想到当时的权威杂志《爱丁堡评论》,却用极其尖刻的语言对他进行了批评,说他浅薄而无能。拜伦怒不可遏,他集中了有生以来所遭受的全部痛苦和仇恨,立即向那些“折磨”他的人发起反击。他写了一篇《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诗中写道:写了诗——就要发表,无论是对还是错;“笨蛋”是我的主题,让讥讽为我唱歌。
这一长篇讽刺诗,以犀利的笔锋、饱满的激情,对以《爱丁堡评论》主编为代表的权威人士发起攻击,对统治英国文坛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华茨华斯之流提出挑战。显示了拜伦早期诗歌的战斗力量和政治倾向。
也许是家庭的不幸给了他超人的才华,世人的白眼给了他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这篇长诗一问世,立刻轰动英国文坛,随之连刊5版。人们开始注意到,又一颗新星在英国的诗坛上升起。这首诗,确立了拜伦的诗人地位,作为讽刺诗人,他成了“18世纪英国诗界王座上灿烂闪光的明星”蒲柏之后的第一位名家。这年,拜伦才刚刚20岁。从此,结束了他的学校生活,也同时结束了他血泪交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走上了终生为之奋斗的诗歌创作之路。
4.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小说
由“犯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系列小说改编的长寿系列推理探案剧。讲述比利时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如何侦破各类案件的故事。该季共包含了蓝色列车之谜、牌中牌、葬礼之后、遗产风云这四个故事。
5.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雨果
有。
世界杯2022年巴西、卡塔尔、比利时、法国、阿根廷、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荷兰、瑞士、丹麦、德国、乌拉圭、美国、克罗地亚、塞内加尔、伊朗、日本、摩洛哥、塞尔维亚、波兰、韩国、突尼斯、喀麦隆、加拿大、厄瓜多尔、沙特、加纳、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和威尔士共32个国家参赛。这些入围世界杯的名单分别来自世界杯各大洲,具体分布为欧洲区13个、亚洲区6个、南美洲区4个、中北美及加勒比4个和非洲区5个。
6.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的关系
游记的书籍有以下:
1、《林达全集》
居美——《“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旅法国——《带一本书去巴黎》,游西班牙——《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的文字朴实、优美、有洞见,从生活的细枝末节着手,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读来引人入胜,极有代入感。通过这些故事,作者表达自己鲜明的历史观,那就是人性。
2、《中国三部曲》
《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这三本何伟(美国作者Peter Hessler)的书写了一个不同的中国,敏锐的观察、深入的调查与长时间的当地生活,让他笔下的中国竟然变得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不熟悉不了解,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3、《在路上》
这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被背包客奉为经典,是说一群年轻人开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 印象深的是他们浑浑噩噩、精神空虚、放荡不羁,一路狂欢嬉笑,是对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这“垮掉”的一代记录与写照。
4、《穿越百年中东》
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后被瓜分到各种宗教极端组织(如哈马斯、ISIS)的前世今生,从黎巴嫩谈到以色列,逻辑清晰、顺畅,文笔也好。类似的书还有一本《大中东行纪》,作者张信刚游历中东十几个国家,拿来作为了解中东的入门书还不错。
5、《东西莫辨逛欧洲》
比尔·布莱森曾于七十年代初横越欧洲,二十多年之后,他决定再一次经历他青春岁月中所走过的旅途——于是他背起行囊,带上旧地图和旅行指南,从奥斯陆出发到达欧陆最北端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再一路经过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最后抵达伊斯坦布尔。这段旅程成就了本书,也成为了比尔·布莱森的扛鼎之作。
7. 在法国和比利时闲逛
全过程如下图:
1940年5月10日黎明,成群的德军俯冲轰炸机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重要设施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8.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小说读后感
1929年1月10日,一个身穿花格儿灯笼裤,手牵小白狗,梳着“一撮毛”的年轻记者“丁丁”出现在一本比利时杂志上。此后《丁丁历险记》的漫画开始在全世界销售,丁丁的历险故事共出版了25本单行本,前后延续了数十年,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丁丁历险记》既是一部“游记”,也是一部“史记”。漫画集叙述的是虚构人物托托尔,长大以后自称为“丁丁”,在漫长艰辛的旅游采访中经历种种奇遇。据埃尔热说:“丁丁”就是他自己。 “丁丁”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还由于他是一个和平友谊和正义的象征。游历中的“丁丁”与所到之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作斗争;抨击金钱至上的军火商和毒品贩子,他讲友谊、重许诺,扶弱斗强,智勇双全。针对某些大国的扩军奋战,“丁丁”从1975年起,改穿劳动布裤,佩戴和平徽章,骑着摩托宣传反战。并于1950年先于任何人登上月球。充分表达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心愿和希望。 《丁丁历险记》是由比利时著名连环画大师埃尔热倾其毕生心血精心创作而成的一部系列文学经典巨著。之前坐班车的时候,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看这系列的书,我也跟着看了几次,很快我就被书中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 这个假期,利用网络这个读书平台,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丁丁’。 《丁丁历险记》讲述了一个名叫丁丁的年轻记者和他忠实的搭档——小狗米卢,以及他的伙伴们——阿道克船长、向日葵教授、侦探杜邦兄弟一起周游世界各地,惩恶扬善,历险探奇的精彩故事。一共分22集,每一集都那么精彩,文字的漫画相结合,既惊险又幽默,同时又饱含深意。在读一个个“丁丁”故事的同时我了解了美洲的风土人情,看到了非洲土著人的生活、领略到了西藏高原的风光,甚至还登上了月球…… 大家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丁丁‘,因为我为丁丁和他的伙伴们而自豪!我想真正的男子汉是勇于面对困难的,是顶天立地的! 我看过许多非常棒的漫画,比如充满奇妙的多啦A梦,让人笑得死去活来的老夫子,可爱的阿衰,还有……可我最喜欢的还数那妙趣横生的丁丁历险记。 本书的主人公叫做丁丁,是欧洲某出名刊物的独家记者。丁丁养了一只小白狗,叫白雪。丁丁和白雪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每次都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最敬佩的就是丁丁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遇事冷静思考的生活作风。也就因为丁丁那种精神,所以每次幸运之神都对他宠爱有加。比方在中国时,他被毒品头子抓起来,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巧妙的从坏人眼皮下逃走,最终化险为夷。后来还救出人质,将坏人一网打尽。 如果把我与丁丁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就拿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来说吧!有次,我写完作业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一根钢笔的笔筒不见了,我马上像小鸡啄米似的寻找笔筒。俗话说“狗急跳墙”,可我这只“狗”不管怎么急也跳不过墙。顿时,我暴跳如雷,真想用颗原子弹把我的笔筒给炸出来。就在我焦急万分时,站在我旁边的宋建波对我说:“你掉东西了?”我很不耐烦,已经垂头丧气的我哪有心思理她,便怒气冲冲地说:“要你管吗?”她听了我的话后,二话不说就径直向讲台走去,然后又像旋风一样转回来,手里还拿着什么直直地站在我面前,耷拉着脑袋把手中那十分耀眼的东西递给我,生气地说:“这是你的吗?”我不屑地看了一眼,嘿,还真是我千呼万唤的钢笔筒。我正准备向她陪不是,她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冷静思考的生活态度,都是我读丁丁历险记后的最大收获
9.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读书笔记
格利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939)制片国家:美国片长:75-78分钟不等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977)制片国家:英国、比利时片长:81分钟主演:理查德哈里斯小人国历险记Gulliver's Travels (1996)电视电影制片国家:美国、英国片长:187分钟主演:特德·丹森格利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2010)制片国家:美国主演:杰克布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