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进旅游发展
利:形成了新共识。大会明确,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龙头、促融合、创精品、优环境、增活力、拓市场,发挥独特优势,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加快建设“三地两带一中心”,提升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推动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弊:1.环境污染:旅游会吸引大量的人,旅游活动会造成污染;2.旅游资源的损耗:比如服务设施的损耗等
2.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黄山今年来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平台,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旅游+”,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加速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据市旅委通报,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106.53万人次,同比增长16.31%,旅游总收入120.71亿元,同比增长16.9%;入境游客5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创汇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7%。
3. 推进旅游发展的意见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它是以林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资源,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
林下经济要把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列入林业工作重点,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和业务指导。旅游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帮助做好促销工作,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林下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森林资源开发为前提实现的,因此,只有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为推动林下旅游产业进步做出贡献。积极发展森林医养、森林研学、森林旅居、森林温泉、森林运动、森林食疗等类型产品,逐步完善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产品体系。高质量举办“森林旅游节”活动,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互联网”建设。
4. 推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包括: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旅游化。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在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强调旅游业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突出地位,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达到旅游业带动,甚至统领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具体内容是: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文化、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各要素配置完善,旅游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旅游业对投资、税收、就业等的综合带动和促进作用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旅游战略地位确定, 部门共同参与。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目的地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这首先是旅游业在县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好,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部门联动、协调配合较好,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扶持力度较大,形成全社会发展旅游的共识。其次是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
市场监管有力, 游客游程通畅 。
全域旅游强调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的全程保障。要强化监管,加强旅游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建立旅游资源承载力和游客总量管控机制,以及高峰期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完善安全保障与救助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全覆盖的,集旅游资讯、风险警示、旅游投诉、执法监管、应急救援、旅游保险等于一体的旅游风险保障体系。
游客满意度高, 享受有品质的服务。
居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
全域旅游强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理念, 居民与游客实现有机融合,强调游客的深度全程体验。外来游客不仅观赏当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更要深度参与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环境。因此,居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必须大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当地人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提高当地人对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从而全面满足游客旅游体验及地方文化,全面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5. 推动地方旅游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1年以前)的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的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
3、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二、近代旅游(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4、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效应。
6. 推进旅游发展,当地人民为自己代言
1. 心同南水北调律动,情与生态十堰共融。
2. 承南水北调精神,建大美生态十堰。
3. 山清水秀十堰美,南水北调润京津。
4. 生态十堰美丽如画,南水北调造福中华。
5. 南水北调源,生态十堰情。
6. 水·调南北,源·起十堰。
7. 南水北调——梦想从十堰起航。
8. 一江清水向北流,生态十堰是源头。
9. 南水北调源十堰,碧水清流润万家。
10. 南水北调中国梦,水润北国十堰情。
7. 加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逐步恢复,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向好,旅游业投资保持恢复势头。
(1)旅游企业预期继续改善。旅游业有望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是,国内疫情防控压力犹存,接触性、聚集性旅游消费恢复相对滞后,旅游业恢复不平衡、基础不牢固问题仍较明显。
(2)旅游新业态加速演进。线上化、数字化加速向更多旅游业场景延伸。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云旅游平台、线上数字化体验、沉浸式旅游场景等加速发展。
(3)“七普”数据释放积极因素。我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人口数量红利在向人口质量红利转换,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4)“一老一小”成为市场热点。我国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在生育政策潜力充分释放的同时,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基本国情。研学旅行、亲子旅游、老年旅游、康养旅居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5)幸福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6)碳中和催生绿色旅游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带来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将促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发展。
8. 推进旅游发展政策
因为旅游业是环保无污染,拉动经济的一个强有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