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改革中,公益三类指的是哪些类型的单位?
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
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属于公益三类的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其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的纳入财政管理。
二、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原则?
基本原则:
既要因事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既要切实维护好职工利益,又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好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既要统筹兼顾、认真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又要稳步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应该参照国务院财政部、国资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理,通过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三、公益三类改革在编人员去向?
公益三类改革涉及的在编人员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转岗安置:对于因公益三类改革取消原职位的在编人员,单位要积极为其安排转岗或岗位调整,使其在单位有工作岗位。
2. 聘用顺转:对于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的在编人员,可以通过聘用顺转方式在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
3. 离岗待退:对于无法在单位内找到岗位的在编人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安排社会化岗位或转业安置,并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退休待遇。
4. 创业支持:对具备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在编人员,单位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支持措施鼓励其自主创业。
5. 跨部门调配:对于需要跨部门调配的在编人员,单位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统筹调配。
总之,在公益三类改革中涉及的在编人员去向,单位要积极安置和支持他们,确保他们能够通过转岗安置、聘用顺转、离岗待退、创业支持等方式有一个可持续的就业出路。
四、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待遇?
按照目前的事业单位改革趋势,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上,原先在编在岗的人员事业编制只进不出,新进的人员采用企业化用人管理,而且公益三类的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上是自收自支,所以工资待遇方面财政不保障,不同的行业和单位可能相差比较大。
五、公益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的减人,减机构,甩包袱,而是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明确改革目的。
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六、残联属于公益几类?事业单位改革?
残联属于非盈利性机构组织啊啊是一类事业单位
七、公益三类事业单位退休待遇?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正常的情况下,退休待遇和一类二类事业单位一样。
如果有区别的地方可能就是比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多一些单位发放的绩效考核奖励。现在地方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的待遇,除了社保局发放的退休养老金以外,单位内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政策规定,发放考核绩效奖,因为三类事业单位是自收自支单位,绩效根据单位效益可以是一类二类事业单位绩效的1.5倍,所以说就比较多一些的。
八、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所谓公益三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
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属于公益三类的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其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的纳入财政管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受政府监督。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进行引导和规范。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别: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九、公益一二三类事业单位名录?
1、公益一类包括:中小学、聋哑学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考试院、科教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情报所、体彩中心、福彩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站、福利院、血战、救助站、乡镇卫生院、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记所等。
2、公益二类包括:普通高中、高职高专、高校、电大、老年大学,幼儿园、文化宫、公园、体育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公立医院等。
3、公益三类:公证处、殡仪馆、房产交易所、规划院、设计院、招待所、宾馆、出版社、非非时政类报刊、文艺剧团、农场、园艺场、苗圃、城市配套修缮和养护机构等
十、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如何改革?
一、提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规范化水平。一是全面梳理基本情况。结合部门“三定”方案修订和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全面梳理现有机构编制文件,理清事业单位历史沿革,掌握机构编制现状,努力做到历史脉络、现状需求和发展方向“三个清楚”。二是开展专项调研。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市直40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调研摸底,实地了解单位业务开展、人员在岗情况等基本信息,撰写了《公益类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探析》调研报告,为下步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三是规范理顺经费类型。为确保与分类结果相对应,对全市5000余家事业单位经费来源进行了规范理顺。
二、创新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为解决公立医院和高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编制限额之间的矛盾,制定出台了《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和《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全市公立医院和高校不再核定事业编制,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将编制审批制管理改为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为满足医疗卫生和高等教育事业用人需要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改革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为解决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制度不适应和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取消公益三类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同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机制相衔接的收入分配制度,从内部激发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