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两年时间,攒了几百款营销兵器后,
觉得这一切的套路,都是0,
缺少一个1
这个1,
就3个字:
为什么。
缺少了为什么,世界会怎样?
当交际缺少了为什么,聊天就是瞎扯淡。
群聊的时候,
题主:如何看待离婚少妇,
答主:我是老实人。
题主或许只是好奇,也可能题主正经历感情困扰,
答主或许是开玩笑,或许是真的价值观如此。
隔着屏幕,双方都很难猜到对方的真实情感,
对方为何这么说,为何这么答?
我们的眼光仅看到字面意思,当对方的回答不符合个人价值观,或许会争吵辩论,
更可能的是忽视对方,假装没看见。一场聊天结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毛病。
所以,重要的事情,还是见面聊,去桑拿聊。
当营销缺少了为什么,
营销就沦为了炫技表演,为了做而做——
某公司的辟谣公告,变成了传谣,
某危机公关,把本无人问津的舆情,弄到人尽皆知。
如果提前搞清舆情营销范围,
就会知道,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类似的,今天和一个朋友分享了个辟谣的思路
品牌出了谣言,如何辟谣?
粉丝是拥护我们的,所以提供辟谣素材,供她们传播就好。
而转发谣言的人,怎么处理?
在以前,我的思路大概是这样:
由辟谣的粉丝去影响传谣的人。
但,这真的有用吗?
我们来分析下:
为什么传谣?
因为讨厌品牌、单纯吃瓜。
讨厌的人,就让她讨厌吧,
我们可以争取吃瓜群众,
怎么争取?
如果我们用事实,去辟谣,
对方会感到自己受到侮辱,
之后会有两种选择,
1、积极找品牌黑材料,证明品牌是真黑。
2、沉默,闭嘴。但会对品牌产生厌恶。
两种都不好。
想想那些个站队的朋友圈刷屏,
比如薛之谦事件,是不是这样的:
首先是积极找寻、转发黑材料,
最后实锤了,就删掉发过的推送。
但信念就像冰上的水,
擦干后还是会留下印记的。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以不触及对方信念的前提下,让对方认识到,之前转发的内容是谣言。并积极为我们转发辟谣。
怎么才能做到这两点?
以娱乐的形式去传达思想。
具体策略:略。(具体项目不好公开。)
这比按危机公关模板出公告有趣有用得多。
那么,如何学习这种:
“摸清行为背后的意图”
预测对方后续的应对” 的心法?
如果直接从大层面,高开高打,学起来困难,
比如今天的热点,博鳌亚洲区块链论坛…
主办方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套路?
你想不明白,我也想不明白。
当我们试图去分析群体时,
对于这个被脸谱化的群体(比如管理层),
我们其实是在雾里看花。所做的分析,全是建立在主观臆断之上的。
比如简单的说:群体是傻逼。
复杂点说:
你可以举出水门事件的案例,
说群体是怎么做出傻逼选择的。
但,依旧是猜测。无法获得反馈,去验证猜测。
这也是我看不上一些个公关水逼大V的理由之一,
满满千字文,分析别人家的公关,看似有理有据,
全是贴合读者心理需要的主观臆断。
想要获得反馈,
只能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微信聊天都不行。
比如我今天坐公交车,路线前方被封路了,
交警过来和司机说:你可以选择走路线B绕过去。
司机答:路线B的树枝会刮花车。
言下之意就是不愿意走路线B,而是愿意在这等着封路解除。
而作为经常走路线B的我,知道路线B不会刮车。(经验)
这时我需要思考,司机为什么这么说?
真的不知道。同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
知道,但害怕担责任。
不知道,也害怕担责任。
按常理推断,对方的态度,极大概率是2,3,
那么,
如果我直说我的经验,
对方很大概率是不认同的。
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结果当然是争吵咯,
退一步,哪怕对方妥协,最后来一句:到时候车刮花了,你负责吗?
出于无关风险最小化的心理,怎么看,我也不该接这话茬。
回看,我为什么要推销我的经验给她?
因为我想到达目的地。
除了坐这辆车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到达吗?
有,比如ofo。
这么一分析,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和司机商量现在打开车门放我下去。
如果司机不同意,就给她做选择题:
我知道路线B可以走,不会刮车,
既然你不放我下去,我又赶时间,
要不然,你选择路线B?
如果想要更高频率的练习这种思维能力,
我想,你需要一个女朋友。
如何化解对方的抵触情绪,
如何化解吵架的潜在危机,
如何让对方开心。
如果你没时间,那我告诉你答案,
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感知到,在你心中,对方是个人,你尊重对方。
看似又在说屁话,其实是真心话。
蛮多人,自己不是人,也不把别人当人。
“我这个人心直口快”的下一句是什么
说一句mmp你别介意”。
这种人太多。
偏题了?
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