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农民工调查报告,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答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5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冲枝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 调查当前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序言
一、 调查情况
(一) 调查前言
展开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外来农民工占绝大部分。所以我们针对此次的访问对象,做出了全面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情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希望我们此次的调查能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跟就业状况有改善。
(二) 调查背景与调查方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坦答入,普遍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出很多,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带)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所以,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基础。
此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问两种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农民工的学习情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等。
二、 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一) 学习情况
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没有完善的师资系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学历达到高中或,许多农民工都在读完初中,甚至小学之后,选择出外打工,对于他散信敏们来说,出外打工赚钱,解决温饱的问题才是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学习却没有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概念,这是虚的,而赚钱的实的。所以,很多农民工还没有读高中就选择就业,工作中所有的运用知识一知半解,只能在底层中一点一点努力。
(二) 就业状况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打工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入城市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 %,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等。还有20%进入城市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 生活状况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四) 工资福利
1.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
2、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3、薪资的发放有三种情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不过可以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一定的保证金。
三、 建议或启示
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1. 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2. 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3. 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答全面了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为摸清习水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更好地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习水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东皇、土城,马临、仙源等乡镇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及各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调查。现将调研情况以《政务信息》刊载,谨供参考。
指备一、习水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习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辖24个乡镇、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3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8万人,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56000人,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5%。截止2015年6月底的统计,习水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25000多人,创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营等,在创业过程中,自筹资金10多亿元,信用部门借贷3000多万元。手梁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返乡创业主体多为中青年羣体。我们对5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30—45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磨练,积累了相当的富余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他们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当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如东皇镇黄木坪村的冯世良、伏龙村的陈宗义、大坝村的王成林等人,分别在外打工四到五年后,利用在外学到的经验、技术,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回乡分别创办家电生产企业、肉牛养殖厂、皮球桃种植、乡村旅游等,相继安置和带动570多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杰出典型。
返乡创业的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以二、三产业为主。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较多。在全县发展的567户微型企业中,返乡民工占294户,占创业类型的51.85%,从经营类型看,个人独资企业265户,有限公司26户,合伙企业3户,从行业类型上看,从事餐饮行业有22户,从事加工业行122户,从事批发、零售行业55户,从事种养殖行业42户,从事住宿业10户,其它行业43户。
返乡创业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差。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低学历人才,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没有受过相应的专门创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存在一些盲目性,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备风险的能力,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从数据调查,返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万之间,时间一般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创业者,收入能够达到20—30万左右,与外出务工收入和本地就业相比,收入偏高。近两年,外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就地就业收入在2—3万元之间。
服务工作不到位。受宣传等公共服务的影响,农民工未能及时了解到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能够享受到的人员也是甚少。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创业为例,习水返乡创业农民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占申请贷款人员的20%不到,一次性创业补贴毕逗运、岗位补贴没有一人享受,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优惠政策。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返乡创业原因
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二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农民工因找不到岗位而返乡。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地方创业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习水县域经济呈现出质量更好、更快、后劲更足的发展态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活跃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带动了本地就业的增长,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吸纳空间。四是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有一大批长久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他们通过打拼,掌握了一定技术,有着收入颇丰的资金积累。目前,本县务工工资水平虽比外部发达省市、地区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业的交通、房租等成本,当地务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基本相当。加之返乡创业或就地就业,能够兼顾家庭,并且社会人脉关系容易建立。
(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近年来,习水县委、 *** 坚持把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5年6月止,习水县新增私营企业4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035户,其中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实体473户,创业人员达850余人,产值达2.6亿元,带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000余人,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一)有明确的优先优惠政策,激励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县委 *** 专门出台了《习水县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乡镇(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整合资源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各部门结合实际,提供了共12项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乡镇(区)结合项目实施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划,利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培植了返乡创业的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占有劳动力的农民工人数的20%,全县已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各乡镇(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都培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种类主要是结合县扶办扶贫项目、县农牧局种养项目发展种养的大户;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手工制造企业、服务业等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充分发挥了吸引和接纳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并正在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推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的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项目审批的服务部门都深入到各乡镇(区)主动对接,寻找工作的重点,为农民工返乡创提供了服务,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一)政务服务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部门开展的服务和羣众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一是办理行政许可难的问题仍然制约创业发展。表现为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教育,办事难、办事慢、弹簧门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返乡民工创业办理行政许可,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有的甚至长达半年都不能取得许可,在取得行政许可“贵”的方面,因部分行政许可需由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后才能取得,而中介机构属营利性单位,评估费收取较高,造成一些企业花费几千无或是上万元的经费才级取得评估资料,创业者因此叫苦不迭,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二是企业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用地难始终是制约返乡民工创业发展的瓶颈。返乡民工创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工人,然而土地的获得也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了解到,关坪村的王福义就因土地审批问题使其带动农民组建的农业合作社至今停滞不前。三是优先优惠政策的对接难。12项优先优惠政策已出台,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优先优惠,没有一套便民的快捷的程序,农民工在申请享受和办理落实上较难,农民工对政策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尤其是由县 *** 提供资金的优惠政策,如旅游局具体负责的乡村旅游的奖励资金,创业贴息奖励资金等,部门的解释是如县财政不提供资金则兑现不了,影响了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
(二)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根据对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有很大部分有创业意愿,按测算,全县有近6000千人有创业意愿,加上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保守估计全县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至少在10000人,而近年来,人社、农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贷款扶持政策,累计扶持不足3000人,只占有创业意愿人数的30%左右。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比如,东皇镇大坝村的王成林。09年返乡与人合伙投资了70多万元搞起了养殖业,因一次自然灾害冲垮了设施而没有后续资金修建,使其至今陷于瘫痪状态。又如,仙源镇罗维成创办的“鸿运服装厂”、东皇镇图书王长远的“习水长远塑料制品厂”等等,都因资金困难面临停产,还因受限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
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近年来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参培人员较少、时间较短,特别是针对性不强,比如,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从事餐饮、酒店服务行业的也需要对口培训。
(四)对农民工创业跟踪服务还需加强
习水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各种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起来。可即使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习水县报名创立微型企业的返乡农民工人数与其他县的微型企业数量相比,习水县的微企数量显得微不足道,至今返乡民工创办的微型企业只有294户。这就暴露出来我们对农民工创业工作的关心不够,服务工作没有跟上,主要体现为政策宣传不到位、帮助企业克服发展困难等方面。
1.2017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2.2017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4.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5.2017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自查报告
6.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自查报告
7.2017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8.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9.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10.关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11.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2021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与出路分析报告
答新一代乡籍工中有许多都是携家带口进城务工,这与老一代乡籍工“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2021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与出路分析报告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国家统计局2010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达58.4%。在一些省份和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甚至更高。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显示,该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75%之多。与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前碰卖但数量占优,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群体特征。
这些年轻的工人在艰难地适应工厂单调重复的生产节奏之前,就已经在学校生活中养成了都市生活方式。学校教育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群体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广泛使用互联网、工余时间与同伴好友不时聚会,进入各种娱乐场所消费。都市生活方式的养成决定了他们中多数人的发展预期。与城乡、企业、国家也形成了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新型关系。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抗争行动频繁多发,诉求发生了根本转变,集中体现为主动要求大幅度加薪、重组工会、落实集体工资协商制度等。
缓解工人集体抗争诉求经济利益事件的频发,政府和企业应直面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群体新特征,致力于逐步废除“农民工生产体制”,在工厂中落实农民工的“企业公民”身份,在社区生活中落实农民工的“社区公民”身份。
回不去的家乡留不下的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新的社会群体特征:他们与城乡、企业、国家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慧逗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例如,消费模式发生转变、社会关系逐渐由亲属老乡网络转向同学同事网络、普遍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认同城市价值观。以互联网的使用为例,新生代农民工中有85.7%的工人会上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长达2.7小时。他们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也主要置于城市,调查显示,打算未来继续在城市而非乡村发展的比例高达58.4%。
就认同与未来定位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等方面有明显的城市特征,如对工作发展性与舒适性的追求、对留在城市长期生活的渴望。新生代农民工也强烈体现出想获得真正的城市身份、尊重与公平待遇的愿望。
新生代的消费与城市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大体相同:喜欢新潮衣服,需要娱乐活动,更多地利用通信手段与人交流。在休息时间偏爱玩电脑、玩手机,喜欢上网,热衷以主动性和互动式为特征的信息使用、网络社交和娱乐。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对农村生活较为陌生,也较欠缺认同感;有44%的人完全没有务农经历,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与农村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减弱。从将工资结余寄回农村老家来看,老一代农民工2010年平均年度结余15377.49元,其中,有11063.25元寄回家,占结余的72%。而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平均年度结余仅9683.78元,其中寄回家的钱为5653.73元,仅为58.4%。可以说,整个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老家的经济支持在逐渐减弱。
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收入更低、消费更多,结余少、出现透支现象,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经济状况的整体特征。
调查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明确排斥自己在户籍制度下的“农民”身份,积极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将近半数(48.7%)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工人,而不是农民。只有25.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户籍身份“农民”表示认可。这一比例远低于老一代农民工。新吵闹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更加多样且态度积极。有人明确表明,自己是“城里人”、是“劳动者”,是跟城市年轻人一样的“上班族、小白领”、甚至是中产阶级,而老一代农民工则多选“打工者”“个体户”,甚至有人认为自己是“奴隶”。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延续了30年之久的“农民工生产体制”继续在阻碍他们成为“城市人”。“农民工生产体制”包括两个基本层面:“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制度”与“工厂专制政体”。“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将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完整过程分解开来。其中,“更新”部分,如赡养父母、养育子嗣以及相关的教育、医疗、住宅安排交由他们所在乡村地区的老家去完成,而城镇和工厂只负担这些农民工个人劳动力日常“维持”的成本。国家通过一系列规制安排和政策措施,如户籍制度、高考招生政策、对劳工集体组织争议权利的约束,固化了这种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新的社会群体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再像老一代那样,采取“候鸟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往返于城乡之间,而是注定有很大一部分人要在城市中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整个过程。
寻找向上的就业空间
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的新型劳动者,有了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追求。在企业中,他们不再仅仅是埋头干活,挣钱吃饭,而是对规范的公司制度、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个人发展前景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和憧憬。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不但接受了更长时间的学校教育,而且也更多地参与了技能培训,更愿意在技能培训和其他学习培训上投资。
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工作环境,希望工作环境安全、企业管理规范;在工作选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也更关注工作的晋升空间。虽然部分企业糟糕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食宿条件,会同样造成两代农民工的不满,但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更多地关注工作本身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八个月就要换一份工作,而老一代农民工一份工作会做两年。从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看,新生代也要比老一代短许多。截至2011年,就总体(包括换过工作的和没换过工作的农民工)而言,老一代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6.2年,大约是新生代农民工每份工作平均持续时间(2.1年)的3倍。
调查显示,离职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工资或福利待遇差”,两代农民工中都有超过50%的人因此离职。“工作环境差”是两代农民工离职的第二大原因,老一代和新生代中也都有超过25%的人因此离职。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所不同的是,有22%的新生代农民工因“晋升空间小”而离职,还有18.4%新生代农民工将“工作太无聊”列为离职原因。而老一代农民工中,因这两个原因离职的比例只占5%左右。
与前述“拆分型再生产制度”并存的“工厂专制政体”也是构成新生代农民工困境的原因。“工厂专制政体”主要指生产过程中高强度、长时间的简单劳动,微薄的工资待遇,严苛而缺少人性的管理制度,肮脏、恶劣与危险的工作环境等。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9.6小时,平均每周工作5.9天,在这一点上与老一代相差无几。在他们中,有13.6%受过工伤,7.6%得过职业病。如果考虑到外出务工时间的因素,就可看出,他们甚至比老一代更多地受到伤害。此外,他们的平均月薪只有2416元(2011年),相比老一代还低574元。可以说,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更低、受工伤和得职业病的比例也更高,而他们从企业中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并不比老一代农民工强多少。
对于工作和职业发展具有更高期望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通过群体行动和依法抗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甚至还努力争取推进制度的变革。他们除了以频繁换工作的“短工化”就业方式表达自己对现状的不满,也开始在公共空间争取话语权,反抗身份歧视,并努力争取城市公民的身份。
从维权运动转向利益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行动取向格外突出。与老一代相比,他们更为频繁地卷入集体抗争行动。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新生代平均外出务工年限远低于老一代(分别为4.3和12.4年),权益受损的比例相应也更低一些(分别为14.1%和19.5%),但是,有群体维权运动经历者的比例却与老一代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5%和5.0%),这意味着新生代比老一代更多地参与了维权活动,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取向。
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抗争行动还反映出,他们不仅频繁参与各种抗争活动,而且在诉求目标、斗争策略、动员手法、与社会各界互动方式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往往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只是“被动维权”,即在自身权益严重受损时才起而维权,而是更为主动地采取行动,无论是自身权益受损,还是身边的亲友、老乡、同事权益遭受侵害,甚至与自己不相干的其他工友面临不公待遇,新生代农民工都明显比老一代更愿意参与到相应的群体性维权活动中去。
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一些代工厂的年轻工人开始基于市场变化和企业利润增长状况,提出分享更多劳动成果的要求,从而推动维权运动向利益诉求转变;他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自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对重组或建立企业工会,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表达出更为强烈的要求。他们的利益诉求与制度诉求直接挑战了现有的规制方式和工厂政体,迫使政府和企业部分地对其行动做出实质性回应,例如,加薪、重组工会、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在2010年“南海本田事件”引发的汽配行业的罢工潮中表现得至为明显。电子业的“欧姆停工事件”则推动了工会直选在深圳的逐渐推广。这些抗争都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
近几年,农民工与本地人的大规模群体性冲突时有发生,2011年的“潮州古巷事件”“广州增城事件”和最近的“中山沙溪事件”都是例证。这些冲突事件表面上看是地域族群矛盾(如四川人与广东人)的激化,实则是农民工对于“二等公民”身份不满情绪的爆发,是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必定引发的社会后果。是新生代农民工反抗歧视,争取城市公民权之前奏。
可以预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以流出地的城镇为基点来思考他们今后的发展前景,因而对于他们的社会歧视和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如不消除,必将引发更为强烈的反抗。国家通过司法规制将农民工的维权行为限定在个体的、基本生存权范围内的传统做法已难以为继。
打破旧体制牢笼为惟一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及其积极抗争行动,预示着“农民工生产体制”的不可持续性。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四个十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要求全社会正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
近几年,有关农民工问题已经开展了若干方面的工作,比如允许社保接续,部分地区开展了取消户籍制度的试点等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虽然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但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各类花费支出,增长的收入被不断上涨的房租、物价侵蚀,维持型的收入水平难以支撑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某些福利待遇仍然与户籍挂钩,难以覆盖到农民工;社保接续难以转走企业上缴部分等等。
只有彻底破除“农民工生产体制”,才有可能使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才能最终使他们摘掉“农民工”这顶体现着社会不公正的帽子。政府和企业应直面“农民工生产体制”的内在矛盾,在企业中落实“企业公民”身份,在社区生活中落实“社区公民”身份。
出路何在
废除“农民工生产体制”,是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个基本方向。随着中等教育普及,劳动力构成逐渐改变,老一代、低学历的农民工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代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他们的诉求已经明显有别于老一代农民工,更多地是以城市为基点来考虑未来的发展,这与现行的“农民工生产体制”必然发生深刻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他们正以越来越积极的行动表达对这一体制的抗议。日益激烈的维权抗争行动表明,现行“农民工生产体制”已经难以维系,必须加以改变,这正是调整劳动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在工厂中落实农民工的“企业公民”身份。“企业公民”是指工人在工厂中不仅仅是劳动者,受到经理层的管理和约束,而且还享有公民权利,有权就自己的工资、工时、工作条件和其他相关问题提出诉求。企业公民权利包含很多内容,但是,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集体议价机制。在“农民工生产体制”中,集体议价机制的缺失导致农民工的工资收入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准状态,难以反映市场用工、物价水平、企业利润等方面的变化,阻碍了工人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自身利益。
课题组发现,从现在开始逐步为新生代农民工落实“企业公民”的权利已具备可行条件:第一,农民工自身素质已有极大的提高。很多工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渠道获取企业和行业相关信息、查询法律知识并认真汲取其他企业的工会运作和集体谈判经验。第二,基于经济诉求的行动更易保持在和平、理性、可控的状态。在课题组搜集到的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行动案例中,经济目标都非常明确,不符合企业利润状况的加薪要求和激进的政治诉求微乎其微。第三,法律和市场是农民工行动和谈判的两根准绳。工人在行动过程中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行动方式是否违法;在提出诉求和进行集体谈判时,往往将物价和生活成本、同行的工资水准、市场用工状况、企业利润等指标作为最重要的依据。集体议价机制的实现,将是实现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同时,由此带来的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变还将促进消费,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城市中落实农民工的“社区公民”身份。“社区公民”身份主要指农民工有权享受所在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这包括农民工及其子女有权在城市中平等地享受包括教育、医疗、住宅等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要完全实现农民工的“社区公民”权利当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能逐次推展,但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制度安排的考虑和各项具体的政策设计。近几年,农民工与本地人之间爆发的一些剧烈的群体性冲突已经表明:为从根本上化解当前困境,为新生代农民工落实此种“社区公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已是一项不容拖延的任务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答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孙亏搜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空晌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则历发出鼓舞和号召。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农民工调查报告的信息,欢迎点击蜗牛号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