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五代十国历史,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
答总论: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若定义为唐亡至宋兴之间的时期则是907年-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指中国历史上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73年时间里,共出现了五个自命继承大统,但无力控制全局的朝代。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用了19年时间,于979年结束五代十国。五代所管辖范围都在北方,南方则有十余个地方势力先后据地为王,比较大的势力有十个,故称五代十国。五代中的后汉被后周推翻后,退居至原有统治疆域范围之一北角,虽仍自称继承后汉法统,但历史上将此一时期的后汉算作十国之一北汉。五代十国所涵盖的范围北至漠南,南至今缅甸北部,西至陇右道,当中大量外族进入中原地区,继南北朝后中国再次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
------------------------------------------------------------------------
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塌尘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中国文学史上也称这个时期为五季,但史学界很少使用这个称呼[1]。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编辑]后梁
主条目:后梁
后梁开国君主朱温,原为黄巢之乱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当时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遂强迫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天复三年(903年),凤翔粮草耗尽,李茂贞不得已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随后,朱温屠杀宦官五百余人,掌握朝中大权。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消衫含同年8月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开平元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禅让,建都洛阳,之后迁都开封,国号为“梁”。
朱温与晋王李克用是死敌,所以自开国起双方就持续战斗。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续与朱温对抗。后梁在潞州之战、柏乡之战等战役中均败给晋军。朱温为人残暴,杀人如草芥,致使朝政混乱。公元912年,朱温又欲废郢王朱友圭改立朱友文,结果拿笑朱友圭先发制人,杀朱温篡位。朱友圭登基后,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913年,朱友圭之弟朱友贞发动政变讨伐朱友圭,朱友圭死,朱友贞继位。
后梁经此内乱,国势日衰。朱友贞经常与晋军作战,屡战屡败。龙德三年(923年),后唐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后唐军攻入开封的前夕,为避免落入仇人之手,命部将皇甫麟将他杀死,后梁灭亡。
[编辑]后唐
主条目:后唐
后唐的前身是晋王国,建立者为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驻守太原。朱温篡唐后,李克用拒不承认,起兵讨伐朱温。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位。李存勖在潞州之战大破后梁军,稳定了局势。911年,李存勖率晋军击梁军于柏乡,梁军大败。913年,李存勖又攻灭称燕帝的刘守光,占据幽州。经过多年的征战,李存勖终于在公元923年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唐军攻入汴梁,后梁覆灭。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大将郭崇韬进攻前蜀,前蜀灭亡,后唐国力达到顶峰。
然而,李存勖喜欢戏剧,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自己登场表演。此外还宠信伶人宦官,朝政日坏。另外,庄宗刘皇后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分为二,一半进入内库,一半归后宫。由于李存勖连年征战,军队人数众多,消耗太大,国库空虚。后宫之中财物堆积如山,却不拿出来用。军队缺钱到了要克扣军粮的程度,士卒们由于缺粮吃,竟至卖妻卖子、挖野菜充饥的程度,士兵常在半路饿死。后来,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调查郭崇韬,刘皇后密令将其处决,结果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却还不舍得把宫中财物拿出去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2]。
926年,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起兵争夺皇位,李存勖率兵准备讨伐,结果士兵不听指挥,在路上逃亡大半,庄宗无奈回宫[3]。不久之后,后唐宫廷发生内乱,李存勖被流箭射中驾崩。李嗣源兵入洛邑,杀尽叛臣而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明宗即位后,朝政渐为安定,他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杀死宦官,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喘过一口气来,并撤销不少有名无实的机关。933年,明宗逝世,其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闵帝决定调动各重要节度使,试图削藩,剥夺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的兵权,李从珂以凤翔节度使叛变,934年,叛军攻入京师,闵帝逃往河北后被杀,李从珂即位,是为后唐末帝。
末帝与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936年末帝下诏把石敬瑭调任,石敬瑭随即叛变。末帝发兵攻太原,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后唐军战败。937年,契丹与石敬瑭的大军攻入洛阳,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编辑]后晋
主条目:后晋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后唐大将,是后唐君主李嗣源的女婿,任河东节度使。但李嗣源死后不久,李从珂灭李从厚夺位,他猜忌石敬瑭,打算将石敬瑭调离河东。石敬瑭不愿坐以待毙,遂起兵反唐。
石敬瑭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与后唐对抗,他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4]给契丹,并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因此,耶律德光决定帮助石敬瑭。936年11月28日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不久,契丹和石敬瑭军攻入后唐首都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移都开封,并按约将16州让给契丹。
942年,石敬瑭去世。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石重贵登基后,听从大臣景延广的建议,决定摆脱对契丹的依附。他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引起契丹的不满。[5]契丹分别在944年、945年、947年三次南下,最终契丹主耶律德光在947年攻陷开封,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编辑]后汉
主条目:后汉
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原为五代后晋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攻陷开封,中原无主。刘知远趁机于太原称帝,建国号汉。契丹北撤后,迁都开封。948年正月,刘知远去世,由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刘知远将朝政托付给重臣杨邠、郭威、史弘肇、王章,刘承祐不愿处处受制,于乾祐三年950年将宰相杨邠、史弘肇、王章等诛杀,又下令铲除郭威。郭威立即起兵讨伐刘承祐,于951年1月攻入开封,刘承祐为乱军所杀,2月13日郭威称帝,后汉灭亡。
[编辑]后周
主条目:后周
五代十国之后周版图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承祐诛杀重臣,郭威当时领兵在外,闻讯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不久攻陷开封。刘承祐死于非命,郭威于951年2月13日登基,是为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起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周国力蒸蒸日上。954年,郭威去世,由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世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使得后周的经济和军事有了很大的提升。北汉刘崇趁世宗刚刚登基,率4万军攻后周。柴荣率军迎战,大破北汉军,稳定政局。958年世宗率兵南下讨伐南唐,南唐战败,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959年,世宗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北伐辽国。周军一连攻陷瀛洲、莫州,又连夺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三关。当年五月,世宗希望夺取幽州,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六月,柴荣去世,由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960年,大将赵匡胤谎报北汉、辽国联合入侵。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后周灭亡。
[编辑]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
北宋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历史上遂将这一时期称为“十国”。实际上,十国并未同时存在过,最多只有八国并存,而且当时周边的政权契丹、大理国、渤海国、东丹等政权虽然也处在这一时期,但是传统上并不包括[1]。
[编辑]前蜀
主条目:前蜀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编辑]后蜀
主条目:后蜀
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节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编辑]吴
主条目:南吴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6]。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编辑]南唐
主条目: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大将徐温。杨渥继承杨行密之后,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旧将。907年,徐温和张灏借此发动兵变,剥夺了杨渥的权力,并在908年将其处死。杨渥死后,张颢企图自立,而徐温想继续立杨氏为后。最终,徐温推杨隆演继位,张颢感到不满,两人遂发生冲突[7]。冲突的结果是徐温杀掉张颢,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温一开始让其子徐知训掌握大权,但徐知训经常凌辱杨氏和部将,918年最终被部下朱瑾所杀。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平定叛乱,遂开始执政。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自此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杨氏和手下部将,逐渐得到民心[8]。937年,徐知诰见时机成熟,便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好,南唐国力强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积极用兵,在945年攻灭闽,又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将其灭亡。不久,南楚旧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对湖南一带的控制,连年用兵使南唐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采取联合契丹来压制后周的政策,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编辑]吴越
主条目:吴越国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首都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编辑]闽
主条目:闽国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在位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编辑]楚
主条目:南楚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 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编辑]南汉
主条目: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10],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编辑]荆南
主条目:荆南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11]其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
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编辑]北汉
主条目:北汉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汉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
[编辑]特色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
五代十国的历史简介
答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
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
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
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
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
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
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桥弊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
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
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
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
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
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敏衫族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
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
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塌轮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
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
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
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
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
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
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
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
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
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
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
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
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
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
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
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
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
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
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
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
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
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
951年,郭威代汉。
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979年亡于北宋。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
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
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
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
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
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
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
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
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
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
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五代十国朝代、都城、年代表
朝 代 都 城 年 代
(或国名) 古 名 今 地
后 梁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07——923
后 唐 洛 阳 河南洛阳市 923——936
后 晋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36——946
后 汉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47——950
后 周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50——960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 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佑六年,909年) 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 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 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 后唐灭后梁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 杨刘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 后唐灭前蜀之战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 定州之战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月 后晋灭后唐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 阳城、滹沱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战
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 郭威灭后汉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佑七年,954年) 高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 秦凤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寿州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 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 淮南之战
五代十国的历史大致进程是怎样的?
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从最早在南方建国的前蜀(891)算起直到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的覆灭(979)为止共计88年的时间。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带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十个政权。五代十国表面上乱,实质是变。
一、统治阶级的内部结构
东汉时期统治阶级的基本结构是豪强地主,三国时期的统治阶级也是以豪强地主为骨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主要是以士族地主为骨干,唐朝以后士族势力开始衰落,尽管唐前期关陇士族集团在统治阶级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也只是士族政治的暂时反复。
安史之乱后,一大批出身于庶族和归化的藩将成为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主流,称为势官地主阶层(宋代称为形势户)。五代十国时期统治阶级换成了一代新人,这个时期是一个藩镇称王称霸的时期,君主与藩镇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国的帝王大多出身于下层人士,将相大臣也大多出身微寒。也有一部分将相晌携大臣为科举出身或旧士族余孽,但他们都要依附于那些新起的贵族。正如《旧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五代十国时期势官地主的特点:
1、文化素质低,不重视礼乐,崇尚武力,轻视文人。《旧五代史·史弘肇传》记载:“安朝廷,定祸乱,直需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2、不受儒家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不相信君权神授,只相信武力势力。
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魏晋时期士族地主阶级的大庄园经济占支配地位(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唐代前期出现了大量自耕农,随着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破坏,大批庶族地主涌现,使普通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继续了这种趋势。五代十国时期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农民承受的超经济压迫相对减少。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结构与唐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业交易和商品经济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
1、南方农业商品化扩大。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专业的商品化生产,粮食、茶叶、蚕种、水果、药材、纺织品等商品贸易频繁。
2、地方性小市场扩大。草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3、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杭州、温州、明州、莱州、登州。五代十国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有瓷器、茶叶、铁器、丝绸。
4、商品经济观念的转变。
相比于前代的重农抑商,五代十国的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商业,许多官员开始从事商业,促进商业发展。南平以商品贸易立国,通过商税维持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观念的转变为宋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重心南移,形成了成都(前、后蜀)和江宁(南唐)两大文化中心,在文化方面出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1、在文学上使词这种文学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形成了川蜀“花间派”,代表人物为韦庄、温庭筠;
花间派斗谨物的特点是香而软,多叙述男女情感之事。
南唐词派,代表人物李璟、李煜、冯延巳。
李煜词风一改花间派弊病,直叙个人情感,使词在思想上、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说道:“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2、绘画。五代十国时期与唐代的不同体现在(1)唐代以释道人物画为主,五代十国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日趋发展。(2)画风:五代十国摆脱宗教政治影响,崇尚自然之美,而唐代受宗教影响大。(3)画家群体:山水画、花鸟画画家群体阵容强大,释道人物画画家群体日趋萎缩。(4)画法:董源创立水墨山水画着色的新技法;徐熙创立花鸟没骨画法。
3、书法。杨凝式:撮襟书。
南唐后主李煜收录历代书法名人真迹制成书帖之祖《升元帖》。
徐铉:擅长篆书,为篆书的流传做出了贡献。
4、佛教思想:陈垣先生说:“五季乱而五宗盛。”五宗: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
禅宗讲心、理、性等,其思维逻辑甚有可取之处,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宋代文化的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空液地位,是唐宋变换之际的起承转合的时代。
隋唐五代又十国的五代十国是哪些顺便详细说一下五代又十国的历史资料
答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十国为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但随后的宋代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告贺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
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唤友亩架构等同五代。
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
五代十国时期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
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
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和森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
唐初,财务主要由户部下辖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盐铁专卖、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崔胤兼领三司使,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租庸使,管辖三司,又曾命大臣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
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957年),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律令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
北宋初年所编的《宋刑统》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明白五代十国历史讲解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蜗牛号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