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拼音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白鸥没浩荡,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杜甫形容穷的诗句

杜甫形容穷的诗句

答1. 杜甫关于自己穷的诗句

杜甫关于自己穷的诗句 1.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译文:以前没经历过贫穷难以成为有担当的人,不经历打击一直会很天真。

2. 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清 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

译文:书生自古以来就不是贫穷的,笔下写出来的文采天下人都会分享。

3. 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

译文:你自己守着清贫吧,你的素质和责任将怎么办呢?

4.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译文:宁愿自娱自乐的贫穷,也不想有肮脏的钱来烦忧。

5.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译文:年轻的时候是田地里的牛郎,老了进了天子的朝堂,王侯将相本来没有区分出生,是男子就该自强。

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希望有千万间广阔的房间,让天底下的所有的穷人都开心有地方住。

7. 贫贱不能移——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贫穷低贱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

8.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赏析: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轮瞎性格。

2.形容人穷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晌派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腊谨空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悯农》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白话文释义: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白话文释义: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3,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出自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白话文释义: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

4,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出自唐代: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白话文释义: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5,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出自唐代:杜甫《空囊》

白话文释义: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6,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出自金朝:元好问《倪庄中秋》

白话文释义: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7,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文释义: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4.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者》宋代:梅尧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copy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bai楼大厦。2、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

——清代: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译文:书生自古以来就不是贫穷的,笔下写出来的文采天下人都du会分享。3、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

——唐代: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译文:你自己守着清贫吧,你的zhi素质和责任将怎么办呢?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希望有千万间广阔的房间,让天底下的所有的穷人都开心有地方住。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魏晋:陶渊明《五dao柳先生传》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5.描写“不甘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不甘贫穷”的诗句:

1. 贫交行

唐代:杜甫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2. 汝坟贫女

宋代:梅尧臣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3.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4. 客至

唐代:杜甫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5.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不甘贫穷

拼音:bú gān pín qióng

造句:

(1) 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贫穷。

(2) 敌人不甘贫穷,妄想卷土重来。

(3) 他是个不甘贫穷的小老虎。

(4) 尽管家境贫寒,但在学习上他不甘贫穷。

(5) 小红上进心很强,什么事也不甘贫穷。

(6) 这个不甘贫穷的女强人又走了工作岗位。

(7) 正是兵荒马乱之时,他也不甘贫穷,时不时的闹出一场场好戏。

(8) 新中国的青少年,要有力争上游、不甘贫穷的精神。

(9) 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不甘贫穷。

(10) 许多话,像骨鲠在喉,不甘贫穷,不吐不快,不吐不甘!

(11) 周总理生前为了国家大事,经常是不甘贫穷,食不甘味。

(12) 近年来,他也不甘贫穷,往股市上投了一些钱,天天到股市上转一转,便有了喜怒哀乐。

(13) 他永远都是不甘贫穷,总想和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14) 武警官兵在抗洪第一线个个骁勇善战,不甘贫穷。

(15) 在事业上,他从来都是不甘贫穷的。

6.请问有没有杜甫介绍自己的诗

咏怀古迹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就是描述一个人在外四处流浪、漂泊的孤单寂寞的生活状态,这两句是互文,意思理解应该是统一的:支离漂泊东南西北天地风尘间,“支离”和“漂泊”都是指在外面闯荡的一种生活状态,“东西南北”自然代指整个外面的世界,风尘,人在外奔波被称为“风尘仆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7.杜甫的有关于关注国家命运,民间疾苦的诗句

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4、《石壕吏》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5、《新婚别》唐代: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

8.杜甫写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怎么读

答【名称】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1] 作品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第。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大戚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滚举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仔悄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走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2]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纡回婉转,无限深情。”[2]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 “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1]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欣赏及解析

答天宝7年,杜甫在长安困守十年,当时的宰相李林浦掌权,杜甫二次科举考试都被压制,不仅没有做到一官半职,生活也非常的困难,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韦左丞(即韦济)。韦济出生名门世家,祖父、伯父,父亲是唐朝三代宰相,韦济的父亲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世交,杜审言虽然官做的不大,但是诗词写的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杜甫和韦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诗中的〝丈人〞为尊称(韦济是杜甫的长辈)。韦济以词翰知名,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身居高位,也非常欣赏杜甫。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韦济的干谒之作,杜甫希望通过这首诗希望韦济能够向朝廷推荐自己,所谓的“干谒”是指用诗的形式去拜见一些著名的官员和人物,让他援引自己。“干谒”是当时文人自我推荐的一种方式,李白,王昌龄,王勃,都这样干过,也是唐朝推荐人才的一种方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写了这首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好仿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首诗历来被史学家,文艺评论家誉为是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第一首最优秀的诗,都认为杜甫在这以后,诗歌的创作达才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的高度,喜欢杜甫的诗的非常有必要了解这首千古名作。

杜甫一上来直抒胸臆,没有任何乞怜之态,满腔的怨恨不平之鸣毫无掩饰。这里“丈人‘’是尊称是指韦济(长辈的尊称),"贱子”,是谦称是指杜甫自己。

富家的子弟天天游玩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即使力奋斗也还是没法子,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诉说。

接着杜甫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其中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唐玄宗有一道诏令:天下凡是有任何一相才能的人,通过推荐可以直接参加殿试,24岁的杜甫参加了,这个“观国宾”杜甫就是指这件事。我(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词赋堪比杨雄,诗歌可以和曹植媲美。李邕求我认识他,王翰愿意给我做邻居,这些都是因为我的少年扬名的原因。

这里做点解释: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曹植更不用说了,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曾经这样评价曹植:世间“才”如果是按照十斗计量的话,曹子建占到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天下文人加起来占一斗,这也是“才高八斗”的来源。李邕为 行书 碑法大家,少年成名,书法风格奇伟倜傥,王翰也是当时最著名的边塞诗人。

杜甫对自己年轻时候游学洛阳,长安评价是极高的,满怀凌云壮志,理想也是非常崇高的,这种干谒诗是绝对没有半点自卑的,而是高亢的、满怀自信的自我推荐。

正因为我(杜甫)是那么突出那么优秀,一旦我进入官场,凭我的才华立即要占领一个友薯纤很重要的位置(立登要路津嘛),占据这个很重要的很高的位置不是为了自己名和利,不是为了求田问舍,而是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圣主明君,让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君王,让天下太平,匡济天下苍生,让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我(杜甫)如今不仅没有“登要津”而且一路上还在孤独的歌唱,然而我不想去做一个隐士,我只是一个非常失意的、不得志的读书人。我旅居京华,生活非常的艰难和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不仅潸然泪下,一个伟大的诗人,竟然流落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天天吃的是别人的“残杯与冷炙”,诗人的命运太过于凄苦和悲惨。

这几句诗的急转直下,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人们的情绪从:“手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到“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强烈的反差,理想和现实巨大的落差,使年轻的杜甫成熟起来,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社会的底层。这也是后来的史学家们这么看重这首诗的原因。

接着写到这次天宝六年的制举“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欻然”是忽然的意思,这次制举,李林浦没有推荐一个人,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野无遗贤 ”。杜甫先把自己比作‘’青冥‘’,自己准备飞上高天的,结果大鸟却折翅膀了,自己准备是想跳龙门的,鲤鱼却也到处碰壁(纵鳞指鲤鱼竖起鳞),哎呀,只有“丈人”您对我厚道啊!每每在百官之中,推荐我的新作!我真的愧对您啊!

蹭蹬:困顿之态。猥:是一个谦词,表示承蒙您照顾的意思。

杜甫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贡公喜‘’和‘’原宪贫‘’,贡公喜是指,汉代时期贡禹和王吉是一对好朋友,贡禹听说王吉被皇上重用了,所以很高兴,因为王吉重用后就可以推荐宫禹了。这里杜甫自比宫禹,王吉比韦济,期待韦济再次援引自己,同时也很坦率的说自己不愿向原宪那样过着贫寒的生活,而无出头之日。(原宪是孔子的学生,甘愿清贫而隐于朝野),但是内心一直很郁闷,这就是“心怏怏”,而“走踆踆”表示自己已经进退两难了,甚至萌发了离开长安(西去秦)而“东入海‘’隐居去,但是又非常留念终南山,表达了不甘就这样放弃而又没有任何办法的矛盾的心里。

这首诗的结尾杜甫用了两个典故,‘’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出自[【左传 宣公二年】,晋国重臣赵宣子赵盾有一次出去打猎,在桑树底看到一个大汉,饿的快不行了,就叫随从给他弄了一碗吃的,没想到这个大汉只吃了一半,剩余的准备带走,赵盾就问他为什么带走,这个大汉就告诉他,母亲三天没吃饭了,带点回去给母亲吃,赵盾感叹这个孝子就多给了一碗饭带回家。多年以后,赵盾被皇帝追杀,眼看要被捉,这时一个士兵反戈一击,救了赵盾,赵盾问这个士兵,为什么救他,士兵说我就是那个您送我饭的灵辄啊 ,这个典故杜甫是为了表达自己准备离去,但自己却不如灵辄没有报道韦济恩情。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列子】,说是一对父子,儿子在海边游玩,海上的海鸥每每非常接近人,用手随便就可以抓一只,儿子晚上回去告诉父亲,父亲就给儿子说,那你明天抓一只回来喂养,第二天,海鸥看到儿子就再也不靠近岸边了,也再也不和人亲近了,杜甫表达的意思是我准备去做海鸥行走江湖,再也不被人驯服的意思。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白鸥没浩荡。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蜗牛号的其他内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有什么让人感动的句子

下一篇: 一灯法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