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肺炭疽是什么病、感染炭疽病毒会有什么症状?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肺炭疽是什么病,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染炭疽病毒会有什么症状?

感染炭疽病毒会有什么症状?

答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因为炭疽病累及患部不一样,所以发病后会有很多症状表现,比如:病患累及皮肤的话,会出现皮肤坏死、溃疡等症状;累及肺部则会引发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肤炭疽:当疽杆菌感染令皮肤受庆腔累的话,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坏死、溃疡、焦痂以及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表现。病毒会不断蔓延,导致人体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严重性问题,威胁身体数差伍健康。

肺炭疽:肺部疽杆菌感染一般是原发性的较多,患者感染病毒后,会在早期出现普通感冒的症状表现,如:流涕、鼻塞等。当患者薯或服用感冒药缓解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反复出现同样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寒战、高烧、呼吸困难、喘鸣、发绀、痰液带血、胸痛等症状表现。

肠炭疽:肠道受到疽杆菌感染的话,一般可表现为急性肠胃炎或者急性腹痛症。因为疾病发病急,传染性极强,所以与患者同食的话,可出现急性发病,如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症状表现。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引起休克,危害生命。

炭疽病毒的传播途径

炭疽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大部分人觉得这种病毒应该是吸入传播为主,事实并非如此,皮肤接触才是传播的主要方式。经常和动物接触的人,或者做的工作跟动物皮毛有关的话,就容易在接触过程中被炭疽病毒感染。皮肤感染炭疽后,常常会出现溃疡,这种溃疡虽然不疼,但难以愈合。

要是不小心食入了含有炭疽病毒的肉类,出现的症状会比皮肤接触要严重的多。不仅会有呕吐和发热的情况,还会出现严重的腹痛,甚至会吐血,也会不停地腹泻。肠道感染炭疽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皮肤炭疽

这是什么原因?用什么处理?

答炭疽病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炭疽以及败血炭疽。其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分为炭疽痈和恶性水肿。炭疽痈初期为丘疹或斑疹;1-2天后发展为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出现血性坏死,略有凹陷,周围出现大量小型水疱;第5-7天水疱彻底坏死出现浅小溃疡,分泌物结成炭黑色痂,痂下形成肉芽组织。

恶性水肿为透明且坚韧的大块状水肿,可导致大面积坏死,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肺炭疽呈现感冒样症状2-4天拿仿,而且在缓解后突然再次起病,这时会导致上呼吸道轻度水肿仔培,肺部有细湿罗音,大概在24-48小时后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肠炭疽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急腹症。前者通常会在3-4日内康复,后者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于3-4日内死亡。脑模型炭疽发病非常迅速,出现念敏唯呕吐、抽搐、剧烈头痛、脑膜明显刺激、脑脊液呈血性,于2-4日内死亡,败血型炭疽由炭疽杆菌进入血液导致(多为肺或肠炭疽导致),可导致毒血症,进而死亡。

感染炭疽病毒会有什么症状?

答炭疽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而肺炭疽的死亡率高达90%。

1、皮肤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的皮肤,表现有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水疱、溃疡和焦痂。

2、肺炭伍陵疽:有流感样的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咳嗽,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为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咯血等。

3、肠炭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急性肠炎或急腹症型唯咐,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炭疽是如何传染给人的呢?

1、病菌来源: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狗、狼可能因吃病畜肉类感染、猪可因吃染菌青饲料感染,属于次要传染源。炭疽病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样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 一种是皮肤直接接腔山戚触,另一种是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灰尘、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偶有间接接触污染物品传染上的。

3、易感人群:人们普遍对本病没有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

炭疽目前有药可治,但是主要因为病情凶险,所以还是有死亡病例发生。

炭疽病是什么

答以下是炭疽病毒的各种状况、治疗方法和来源等反应:

炭疽(anthrax)出自古希腊“anthrakos”一词。意思是煤炭。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因食草动物接触土生芽孢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二发生感染。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曾被一些国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动。

炭疽杆菌是德国兽医Davaine在1849年首先发现的。Peur在1881年发现了减毒的芽孢疫苗能预防炭疽,使炭疽成为第一个能用有效菌苗预防的传染病,Sterne在1939年发现的动物疫苗,直至现在仍在使用。炭疽杆菌为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长5-10μm,宽1-3μm,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无鞭毛。在体内形成荚膜,在体外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部。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大而凸起的灰白色不透明菌落,边缘不规则,如毛发状,不溶血,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时呈絮状沉淀而不混浊。本菌繁殖体对日光、热和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其芽孢的抵抗力很强,在煮沸10min后仍有部分存活,在干热150°C可存活30-60min,在湿热120°C 40min可被杀死。在5%的石炭酸中可存活20-40天。炭疽杆菌的芽孢可在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和泥土中存活多年。

1.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牛、马、羊、骡、骆驼、猪、犬等高空受染病畜。食草动物因食入水草中的炭疽杆菌芽孢而感染。人与人的传播很少。

2.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骨粉或涂抹染菌的脂肪均可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炭疽杆菌的气溶胶、尘埃可引起肺炭疽;进食带菌肉类可引起肠炭疽。其中皮肤接触病畜及食用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原困。

3.人群易感性: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

4.流行特征:呈全球性分布,主要在南美洲、东欧、亚洲及非洲地区。我国全年均有发生,多数为散发病例。有职业性,多发于牧民、农民、屠宰与肉类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以及兽医等。夏季因皮肤暴露多而较易感染。

潜伏期皮肤炭疽一般1-5天。肺炭疽可短至12小时,可长至12个月;肠炭疽24小时。自然感染炭疽以皮肤炭疽为主,生物恐惧相关炭疽以吸人炭疽为主。

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约占炭疽病例的95%。分为炭疽痈和恶性水肿。

1.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起为丘疹或斑疹,逐渐形成水疱、溃疡,最笑吵终形成黑色似煤炭的干痂,以痂下有肉芽组织,周围有非凹陷性水肿,坚实,疼痛不显著,溃疡不化脓为其特性。发病1-2天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2.恶性水肿:累及部位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部位,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水肿,扩散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局部可有麻木感及轻度胀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等并发症。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皮肤炭疽病死率为20%-30%。

肺炭疽

只有少数人会得肺炭疽,临床上亦较难诊断。肺炭疽多为原发吸入感染,偶有继发于皮肤炭疽,常形成肺炎。通常起病较急,出现低热、干咳、周身疼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经2-4天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加重、痰呈血性,同时伴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和大汗。肺部啰音及喘鸣。Ⅹ线胸片显示肺纵膈增宽,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患者常并发败血症、休克、脑膜炎。在出现呼吸困难后1-2天死亡,病死率在8O%-100%。

肠炭疽

临床上较少见。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大便为水样。重者继之高热,血性大便,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及腹水。并发败血症,因中毒性休克在发病3-4天戚升瞎死亡,病死率为25%-70%。

其他类型

口咽部感染炭疽,出现严重的咽喉疼痛,颈部明显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水肿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破气道可出现呼吸困难。

肺炭疽、肠炭疽及严重的皮肽炭疽常引起败血症。除局部症状加重外,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并因细菌全身扩散,引起血源性炭疽肺炎、炭疽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病死率几乎100%。

1.接触史:有与病畜或其皮毛的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皮肤炭疽的焦痂溃疡,肺炭疽的出血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肠炭疽的出血性肠炎,败血症的严重全身毒血症与出血倾向等。

3.确诊:需要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以及动物接种等。

鉴别诊断

皮肤炭疽应同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恙虫病、野兔热等鉴别;肺炭疽应于大叶性肺炎、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肠炭疽应同沙门氏菌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及其他急性腹膜炎等鉴别;败血症应

同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鉴别。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0*109-25*109/L。甚至可高达60*109-80*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可减少。

2.细菌涂片与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别取分泌物、痰液、大便、血液和脑脊液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培养可有炭疽杆菌生长。

3动物接种: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兔、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h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h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等检测血中抗荚膜抗体。炭疽患者发病后3天开始产生此抗体,1周后大多呈阳性。恢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增加4倍,即为阳性。EⅡSA、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阳性率达80%-I00%。Ascoli沉淀实验主要用于检验动物毛与脏器是否染菌。

炭疽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菌。

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严重病例可用激素缓解中毒症状,一般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d,短期静脉滴注,但必须同时应用抗生素;对于皮肤炭疽者的局部伤口切忌挤压及切开引流,否则会引起感染扩散和败血症,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湿敷,或以1:2000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敷以抗菌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肺炭疽、颈部皮肤炭疽病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输血治疗。循环衰竭者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给予休克治疗。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临床作为首选用药。一般首选青霉素G,孕妇只能使用青霉素,老年人首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青霉素用量:皮肤炭疽240万-320万U,分3-4次肌肉注射,疗程7-1o天;恶性水肿800万-1000万U,分3或4次静滴,疗程2周;其他型炭疽10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并可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疗程2-3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2g,分3次或4次口服。多西环素0.2-0.3g,分2或3次口服。环丙沙星0.5g,每天2次口服(儿童禁用)。红霉素1.5g,分3次或4次口服。对于恐怖相关炭疽患者,因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可选用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联合用药治疗。先静脉给予环丙沙星400mg/12h或多西环素100mg/12h,病情稳定后可口服环丙沙星每次500mg,每日2次,或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疗程60天。

5.炭疽皮肤试验:用减毒株的化学提取物皮下注射,症状出现2-3天后,82%的患者出现阳性结果,4周后达99%。

隔离:炭疽病病人应该严格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与场所,均应按杀灭芽孢的消毒方法进行彻底消毒,不可随意丢弃。患病或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检疫与防护:加强对炭疽病的检疫,防止在动物问传播。小量实验操作可用2级生物专柜,若操作量较大则应用3级生物专柜。当怀疑有炭疽杆菌气溶胶广生时,除一般个人防护外,还I讧佩带眼罩和呼吸器。战时,个人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和防疫口罩;无防护器材时,可用手帕或其他纺织品捂住口鼻,并扎紧袖冂和裤脚,将上衣塞入裤腰,颈部用毛巾围好,戴手套,外穿雨衣。集体防护可构筑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等。

疫苗接种:对有关人员接种疫苗。目前采用皮肤划痕法,每次疫苗用量0.1mL;国外多采用保护性抗原肌注。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8天,必要时尽早进行药物治疗。当前的疫苗具有效力不稳定、对吸人性炭疽的保护率低、免疫程序繁琐、存在副作用等缺点。近年来人们在改造传统疫苗的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发现,如保护性抗原(PA)的抗体,在体内可杀死芽孢;通过黏膜免疫能够诱导机体分泌IgA抗体;抗多聚谷氨酸(γ-D-GA)抗体可以同炭疽杆菌的繁殖体作用,从而杀死繁殖体,寻找到新的免疫原。DNA疫苗、活载体疫苗的出现为新一代安全、免疫程序简单、具更高保护率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炭疽恐惧症的预防:首先,应加强部队对炭疽杆菌等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措施训练,保证部队在战时或重大事件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亡;其次要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提倡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和奉献精神,鼓舞官兵斗志,坚定必胜信心,从而增强对战时各种威胁的心理承受力,减少恐惧症的发生;第三,平时加强对部队的科普宣传,在官兵中普及炭疽杆菌等生物武器的知识及其基本医学防护知识,以减少恐惧心理。

病人因伤口渗液多, 而肠炭疽病人又不能进食, 因此造成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患者补充氨基酸、白蛋白。待病情缓解后, 进食高蛋白容易消化之软食以补充丢失的蛋白质, 增加病人的抵抗力。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高蛋白易消化流质饮食。

1.应做好伤口的处理, 避免其分泌物的污染。局部可用 1 2000高锰酸钾液湿敷并用消毒纱布覆盖,或涂 1%龙胆紫液。更换病人所有的用物包括衣、裤及伤口敷料, 将更换下来的用物焚毁, 以避免扩散。

2.一般护理: 患者大部分来自边远牧区, 语言不通, 卫生条件差, 患者单间病房隔离, 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病的危害性, 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措施, 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避免因缺乏卫生知识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

3.心理护理: 因患者来自牧区, 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保健意识淡漠加上语言不通, 经医护人员讲解, 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对该病也产生了恐惧、失望心理, 甚至拒绝治疗。针对这些心理因素, 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次治疗护理工作。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是治疗炭疽病的关键。

5.房间床、桌、椅 用的福尔马林液煮蒸消毒。隔日 1 次, 连续 3 次, 再用漂白粉液擦洗后作细菌培养确定无炭疽杆菌存在空气时, 方可安置其他人。

畜牧业生产地区为炭疽的多发区。因此,首先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和减少炭疽发生的重点。其次应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此病的认识,意识到其危害性,进而自觉预防此病发生。第三、畜牧部加强畜间检疫,并协同做好人畜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第四、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此病的误诊、漏诊,有一定现实意义。

希望我提供的资料能够给予你帮助~

炭疽是什么病?自家的牛羊应该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炭蛆病是炭疽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的动物亚急性、烈性传染病。别名“飞疔”,国家规定为一级传染性疾病,动物包含人都能够感柒,在自然前提下以食草动物里的羊、奶羊、牛、马、小骆驼比较容易感柒。家禽类具备比较强的抵抗能力,炭蛆病是严重威胁人、畜身心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羊牛感柒炭蛆病后致死率高些,炭蛆病是一个死亡率较高的病症,其中的炭疽败血病死亡率有80%—100%,肺炭疽死亡率在80%之上,且具有较强的感染性。炭蛆病更可怕炭疽菌产生芽胞后抵抗能力更强,炭疽菌在病牛、羊体内的菌体不是产生芽胞,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弱,加温和一般浓度的一般消毒杀菌药品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击杀,没有形成芽胞不是可怕的。

羊比较含态圆容易感柒,羊感柒炭蛆病后,忽然走动摆动,站立不稳,流汗、磨牙齿,全身痉挛,有机化学艰难,双眼、嘴、鼻孔流血,黏膜变为篮蓝紫色外。炭蛆病死亡的羊千万别去皮,不要吃肉。谈塌死羊开展大坑埋藏。炭疽菌的寄主,关键食草动物,包含野生动植物和饲养的牲畜等,或者被此病原菌环境污染完的物件或是土中寄放。

炭疽菌,能通过污染物质,引水渠、饲草等,通过羊吃料散播、还可以通过损伤的肌肤被炭疽菌感柒、又或者在环境温度事项的情况下,此链球菌能够产生炭疽闭笑芽孢,根据室内通风,开展呼吸道传播。搞好栏舍环境卫生,立即消除病原体,消除污染物是降低根据吸气传播的基本;外场的地板清洗,特别是非常容易培养细菌、裂头蚴和病毒的死水洼、排泄物沉积处等,有条件的搞好栏舍进出消毒杀菌、除菌对策.

最近流传的炭疽病是真的吗?

答最近流传的炭疽病是真的。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

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纳扰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病因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洞兄旦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尘漏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炭疽病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肺炭疽是什么病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蜗牛号推荐的方法去处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什么中药美白牙齿

下一篇: 审计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