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七尺八寸,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答“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汇总
鹤立鸡群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他的儿子稽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十分突出。晋惠帝时,稽绍任侍中,时值“八王之乱”,朝廷北征,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军队在荡阴战败,惠帝负伤,百官及众侍卫溃逃,只有嵇绍正冠扶带,挺身保卫惠帝。后稽绍被叛军杀害,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稽绍的忠义得到了后世历代君主的肯定,杜甫、文天祥等人亦在诗作中赞扬稽绍的忠烈。当年稽绍初到洛阳时,有人对王戎说道:“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竖子成名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清高自负,放荡不羁,观古战场,感慨万端,发广武之叹,认为秦末没有真正的英雄豪杰,于是像刘邦那样的人,也竟得势成名。后世对此叹争论颇多,苏东坡认为,“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时过境迁,一晃千年,阮籍的这句话到底是说楚汉相争时期“无英雄”还是作者身处的时代“竖子成名”,今人已无从考证了,恐怕只有阮籍本人知道了。现以“竖子成名”形容庸人得志,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题凤在门
嵇康与吕安是莫逆之交,“每一相思,千里命驾”。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嵇康之兄嵇喜出来接待,姿态甚恭。吕安不进门,只是在大门上题“凤”字后离去。嵇喜不甚理解,心想凤乃鸟王,意喻吉祥,以为吕安在恭维自己,甚是高兴。嵇康回来看到此字说:“‘凤’字凡鸟也。”吕安本意是说嵇喜与其弟嵇康相比是个“俗”人,讽刺嵇喜不过是只平庸的凡鸟。题凤在门有表面赞扬、暗地里讥讽之意。顺便一提,嵇喜被称为“有当世才”, 晋时历任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也堪称一代人物,但过于注重官场,不为清流所重。
广陵散绝
嵇康,字叔业,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杰出,文学、玄学、音乐无不博通。嵇康游洛阳时,一夜在华阳亭弹琴,忽有高士来访,二人谈论音律,甚是投机。这位客人向嵇康借琴弹奏一曲,曲音浑厚坚实,声调绝妙不凡,是为《广陵散》。嵇康向这位客人求谱,客人说,传谱不租陵察难,但要求嵇康不将曲谱传与他人,嵇康应允。传罢,这位高士飘然而去。嵇康为人岩岩如松,介然不群,蔑视权贵,为伪士所不容。嵇康与吕巽(字长悌)、吕安(字仲悌)两兄弟交好,后因吕巽强占弟媳徐氏,吕氏兄弟相交恶。吕巽诬告吕安“挝母”不孝,嵇康愤愤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为友辩护,以司马昭为首的权贵伪士以此为借口,将嵇康与吕安一同迫害入狱。嵇康被捕,全城哗然,洛阳三千太学生为嵇康请命,愿以嵇康为师,以救嵇康,朝廷不允。嵇康临刑前,托孤于山涛,神气不变,索琴弹曲《广陵散》,曲毕,感慨《广陵散》即将从此湮灭,场面悲壮,举国大恸。“广陵散绝”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璞玉浑金
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早孤居贫,少有气量。“竹林七贤”多以做官为耻,但山涛旷达致远,追循“君子和而不同”。在曹魏时期,山涛目睹政权内部的残酷斗争,拒不出仕;司马昭掌握政权后,山涛年至不惑,才开始为官。他虽身在官场,但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令人钦佩。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嵇康代其原职,嵇康拒绝山涛引荐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深知嵇康为人,毫不介意。后嵇康受诬入狱,临刑前托孤于山涛,山涛毅然接受,将嵇康的`一对儿女抚养成人,后还推荐嵇康之子嵇绍为官。山涛于乱世为官,能坚持独立人格、坚守为人底线,实属不易,王戎盛赞:“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璞玉”是未经人工雕琢的玉,“浑金”是没有冶炼过的金子,汪汪人们往往追求金石华丽的外表,却看不到璞玉浑金的内在高贵。“璞玉浑金”比喻天然弊茄美质,多形容人品质朴质纯良。
山公启事
曹魏时期,山涛任吏部选曹郎,西晋政权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任他为礼部尚书。十多年来,山涛在此位上选贤举能。每有官缺,山涛就启奏若干名人选,得到晋武帝授意后,再对晋武帝青睐的人才予以安排。因此,在群臣看来,不少新入职的官员并非是众臣所荐举的,而大家又不知武帝的真实意图,遂多以为是山涛自意安排的。所以,有些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说山涛的坏话,晋武帝也不明真相,给山涛写了一封手令:“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山涛对此不以解释,仍一如既往。一年以后,绯议即止。山涛对所荐之人都加以点评,将人才的出身、简历、分类、考核情况等写成“启事”供皇帝参考,时人称之“山公启事”,以示山涛会做官、办事认真。
;
嵇康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答意思是嵇康(叔夜)平时的形象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卧的时候,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除了表达对嵇康容貌的赞美,也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容止》,是对嵇康的外貌描写。
原文: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扩展资孝空没料:
嵇康简介
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巧纳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隐亏卜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简介 嵇康介绍
答1、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指橡核,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2、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3、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4、嵇康工诗善文,其如腊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唯掘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七尺八寸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蜗牛号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