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长沙大火,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火烧长沙城是真实历史吗?
答火烧长沙城是真实历史,由于日寇进犯的加快,国民党当局决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日韵目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大火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这让长沙成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并列)。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银陪乎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火灾损失
在大火中,政府机关乱渗、学校、银行等建筑基本全部损毁。
烧毁的政府机关有:省政府、民政厅、建设厅、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省市党部、保安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市商会、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在长沙各家报馆等大部或全部建筑。
被烧毁或大部烧毁的学校有:湖南大学、明德中学、岳云农工,楚怡工业学校、兑泽锋悉中学、第一师范、南华女中、明宪女校、妙高峰中学、省立长沙高中、民众教育馆等31所。
被烧毁的银行有:湖南省银行、江西裕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十余家。
被烧毁的工厂有:湖南第一纺织厂等40多家工厂烧毁;190多家碾米厂和粮栈仅幸存12家;湘绣业40家全部毁灭。
被烧毁的医院有:除湘雅医院外的所有医院均被烧毁。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夕大火
长沙大火伤亡人数
答长沙大火死亡达30000余人。长沙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这场大火中,全城90%的房屋被烧毁,共计5.6万余栋;直接敬租死于火灾的达30000余人。据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估计,大火亮樱兆造成的经颂销济损失约10多亿元,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1.7万亿元,约占长沙经济总值的43%。根据搜狗百科所得的消息。
长沙文夕大火始末
答长沙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2日夜,长沙突然燃起一场全城大火。因12日的电报代号为“文”,大火发生在夜间,故为“夕”,因此称这次大火为“文夕大火”。这场大火烧运渗了五天五夜,使数千年的长沙古城毁于一旦。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烧。粗略估计约有3000多人丧生。国民政府调查大火原因,追究起火责任,结果枪毙了湖南警备司令文重孚等3人。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上海、南京,下旬又占了武汉,接着又逼近岳阳。由于情报不准,蒋介石误认为日军会立即进攻长沙。蒋介石惊惶失措,11月上旬在长沙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决定放火焚烧长沙以阻击日军。参加会议的有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唐生智、张治中等高级将领30余人。会上,蒋介石说:“我们面临日寇进犯,我们国弱,难以抗击强敌的进攻。以弱抗强,只有坚壁清野,才能以空间换时间,保存实力,取得最后胜利。芦轿”接着他对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说:“敌人来了,你们长沙怎么办?”不等张开口,他就直接道:“这还有什么可思索的?用火烧掉!我军不能住,敌人也住不成。粮食、器材,凡带不走的全烧掉。”并叮嘱说:“这是中央常委定的,谁也不能抗命!”于是,在长沙实行“焦土抗战”便成了定论。11月12日,蒋介石还不放心,又从南岳发来密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勿误。”军事会议后,文重孚即按蒋介石的旨意部署。军警在各主要街道均放置汽油及各种易燃物,并决定在日军逼近长沙50公里时举火。最高指挥中心设在最高点的天心阁,只要此处火起,四面即刻响应。但奉命放火的官兵,却早成惊弓之鸟,怕自己无路可逃,日寇未犯,便盲目点火。天心阁一起火,顿时陪悄肆四处火起,长沙就成了火的海洋。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抗战”导致的“文夕大火”,不仅给长沙古城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火劫。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南犯,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湖北门户洞开。在此严峻形势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蒋介石在长沙两次召集军政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因对确保长沙缺乏信心,蒋介石指示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在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据此于11月10日召开省府会议议决,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放火总指挥,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统一行动。按此计划,徐昆将警备第二团以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入汽油,作为放火车,并在主要街道堆放了大量易燃物。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12日深夜,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守候各处的放火队员误以为是放火信号,便一齐点火,一时间城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热浪灼人,人嘶马叫,一片火海。大火延烧两天两夜,造成空前浩劫。被大火直接烧死的市民3000余人,焚毁房屋5.6万余栋,占全城房屋的95.6%。原来繁华的街道成了断壁残垣,学校、银行、工厂、商店毁于一旦,造成商业损失达5541亿元(法币),为全市财产的43%,成为“二战”期间世界上损失最为惨重的四城市之一。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长沙大火为何叫文夕大火
答文夕大火于1938年饥搏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 *** 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 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南犯,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
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湖北门户洞开。
在此严峻形势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蒋介石在长沙两次召集军政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因对确保长沙缺乏信心,蒋介石指示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团肢蚂的方针,在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
11月7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上再一次指示:长沙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省 *** 主席张治中据此于11月10日召开省府会议议决,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放火总指挥,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统一行动。
按此计画,徐昆将警备第二团以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入汽油,作为放火车。11月12日上午9点左右,由衡阳上行的火塌埋车宣布停开。当天下午,一些主要街道便堆放了大量易燃物。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几乎同一时候,蒋介石限一小时到达的密令送到张治中手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随后,张治中又接到蒋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电话,内容是「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
当时,「前线平静」,敌我双方还相持于新墙河以北,距长沙还有100多公里。但是,焚城计画已经制定并通过,还成立了破坏长沙指挥部。这天晚饭后举行会议,宣布:今晚如发现北门方向出现火光时,全市即放火。而警察局在会后即通知各分局,「今晚有撤退的可能,要他们整装待命。」然后,各项准备工作加紧进行。当晚10点,引火汽油已分发到各防火单位班(小队)。12时,警备二团、社训总队均进入了准备位置。火烧长沙的全部准备工作均已就绪,长沙大火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
这是一段焦灼的等待。11月13日凌晨2时许,南门某处突然起火。省保安处处长徐权回忆,当时他迅速得到士兵的报告,判断是失慎。打电话找警察局文局长,要求救火。不到一刻钟,南门已经3处起火。徐权判断是放火。可麻烦的是消防队走了,谁能控制火势?不多久,长沙已是「全城火光冲天」。不多久,连天心阁也火光四射,接着全城起火。
据时任长沙市市长的席楚霖回忆,大火发生时,市民从睡梦中惊醒,「面对熊熊烈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些不能行走的伤病员被烈焰吞没;被大火逼得走投无路的妇幼老弱,或躲进水缸,被活活煮死,或躲入防空洞,被烤焦致死。
大火从11月13日凌晨到17日,整整燃烧5天之久,(席楚霖《长沙文夕大火前后》)全城街道、建筑90%被毁,直接死于火灾的有3000余人。据 *** 湖南省 *** 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估计,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多亿元,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1。7万亿元。大火前长沙30万人口已疏散90%,长沙全城焚毁殆尽,此30万人顿成无家可归的难民。据统计,至12月9日最后一次发放赈济款,全市登记灾民共12。4万人,其中仅仅黎沌、螽斯港收容的孤儿即达815人。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长沙大火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蜗牛号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