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郭嘉是谁,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郭姓名人有哪些呀?
答郭姓名人:
1、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唐代最杰出的将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一生戎马,屡建奇功。安史之乱后,先后击败安禄山、史思明,唐肃宗即位后,收复长安、洛阳,安定了唐朝局势,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吵桥臣,后平定仆固怀恩叛乱,联合回纥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后世对他评价极高,是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2、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在曹操诸多谋士中,握碰喊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3、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978年),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麦克昂、高汝鸿、石沱、羊易之等,为姓郭的名人之一,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学诗歌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甲骨学四堂之一。郭沫若一生所作许多著作,如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论著《甲申三百年祭》。
4、郭守敬
郭守敬就是位列郭姓名人榜前五的名人。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世称“郭段野太史”。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
5、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姓郭的历史名人。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为“风水学鼻祖”,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为啥现代人都黑诸葛亮?还弄出个郭嘉和他比 有可比性吗? 郭嘉是谁?
答郭嘉(170年-207年灶唯),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死于诸葛亮出山的同一年,只是很多人认为他的拍指才智绝不逊与诸葛亮只是败在英年早逝,如果他还活着三国鼎立的形势也许会有所袭辩配改变,不过也没有很多人黑诸葛吧
现在有人说诸葛亮就是郭嘉,是真的吗?
答大家首先来看郭嘉病逝和诸葛亮出山的年龄。大家会发现,是同年这似乎不是巧合吧! 再说郭嘉在同乡兼死党荀彧的举荐下投奔曹操,因其卓越才能备受曹操重用,却遭来程昱,贾诩和司马懿的联合排挤,最终受到曹操猜疑,不得不带病远赴漠北追击乌丸,途中遭到司马懿等人的行刺而滚下竭石山险些丧命.司马懿等人一面谎称郭嘉已死报于曹操,一面继续四处追杀.蒙在鼓里的曹操也最终意识到自己的猜疑对于郭嘉之死责任颇大,怕此消息会使自己丧失民心,因而对外谎称其乃病逝,后又以<东临竭石>纪念之. 为躲避司马懿等人的追杀,郭嘉在荀彧的暗中帮助下逃至荆州,本想化名投奔刘表,却遭到自命不凡的魏延的排挤而失败.失意之下来到隆中,与行踪神秘的隐士诸葛亮相遇,机缘巧合之下诸葛亮去世而郭嘉则被外人误以为就是"卧龙先生",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来请.为报复曹操和司马懿等人,郭嘉决心以诸葛亮的身份出山辅助刘备,帮助其对抗曹操. 因为久在曹营深知其帐下诸将的用兵之道,诸葛亮(郭嘉)借助刘备帐下几员猛将一一克制,很快就在博望坡诸战中获胜而声名大做.而他的军事谋略与兵行险着的战略思想因为与当初的郭嘉如出一折,也遭到曹营中司马懿等人的怀疑,司马懿便以刺探东吴军情为由带着卧龙旧友徐庶前往江东,想让他确认一下这个卧龙先生的真实身份. 而此时的诸葛亮(郭嘉)为了辅助刘备桐改逗对抗曹操要联合东吴,也来到江东张落刘备与孙尚香的婚事,也因歼橘此得与瑜之妻小乔相遇并互生好感,却也因此被不明其理的徐庶揭穿了身份,司马懿也因而得知诸葛亮就是郭嘉,于是在江东大肆宣扬来江东联合的诸葛亮并非真正的"卧龙",以此来破坏孙刘两家的联盟.满怀猜疑的孙权依照周瑜的计策,趁着诸葛亮来东吴舌战群儒的机会,请来与其齐名的"凤雏"庞统来验明正身.深明大义的庞统虽然已识破其身份,却为顾全大局而没有揭穿,反而帮助其获得孙权与东吴诸将的信任,最终促成了孙刘两家的联盟.同时,庞统也转告徐庶务必隐瞒此事,徐庶因而回到许都就请命镇守长安,而避免再与假诸葛相认 而赤壁之战落败的曹操如丧家之犬处处遭到诸葛亮设下的拦截,然而曹操对诸葛亮(郭嘉)毕竟有相遇之恩,他最终不忍下杀手,而是安排同样受过曹操恩遇的关羽镇守华容道,借此放他一条生路.非常熟悉郭嘉谋略的曹操也因此一役察觉出诸葛亮与郭嘉这两人手法如出一辄,加上关羽在华容道上放他时言明乃军师诸葛亮有意安排,曹操开始渐渐相信荀彧所说的"奉孝未死,便使诸葛"是真的,从而也开始相信司马懿等人排挤郭嘉的事实,因而当着他们的面哭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来羞愧他们. 赤壁一役之后,孙刘两家的关系也最终因为荆州的所属而决裂,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在其死后又不得不以哭孝为名来到东吴坦诚面对小乔,最终结束了两人之间的恋情.而与此同时,关羽攻长沙魏延献城来投,却与诸葛亮相遇.诸葛亮担心其识破自己身份,本想以"脑后有反骨"之说将其杀之,却迫于名不正言不顺而只好作罢.而魏延因而生恨,并开始怀疑其"卧龙先生"的身份----如果真是卧龙要投靠刘表只需要报以名号即可,为什么要化名呢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根之后,按照诸葛亮的战略开始西征巴蜀.诸葛亮因为始终难忘庞统在江东仗义相助的恩情,加之既要留守荆州以防东吴又要西讨西征巴蜀分身乏术,便举荐庞统代替自己随刘备西征.但两人虽然才智相当却政见不合,临别时为了各自主张不欢而散.因为自己身份的把柄始终悬在他人手中,而他就是郭嘉的身份一旦暴露他在蜀军的地位岌岌可威,为此诸葛亮竟然有了杀人灭口的念头.因此,当庞统在落凤坡要受伏击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一念之差竟然不于劝止,导致其最终命丧落凤坡. 就在诸葛亮辅助刘备入主巴蜀的同时,曹营中的谋士们还在继续上演着局卖明争暗斗相互排挤的戏码.而在这场大内耗中,司马懿凭借其过人的军事谋略和心狠手辣的行事作风逐渐在曹营奠定了其稳固强硬的军事地位,进而成为可以左右北魏命运的关键人物.而程昱和贾诩因为年岁已高又不敌司马懿的阴险狡诈慢慢淡出政治舞台,与其政见不合又无心贪慕权贵的荀彧为了扶持汉室的理想而坚持不协地劝止曹氏称帝,最终成为司马懿的绊脚石眼中钉,最后遭其陷害被迫自尽,其妻子曹安琳(曹操的侄女,曾与郭嘉相恋)也随之徇情 荀彧和曹安琳的死唤起了诸葛亮对司马懿和曹氏的仇恨,在刘备死后他坚持不懈地不断北伐,与其说是为了入主中原复兴汉室,不如说是为了对司马懿和曹氏发起报复.而他与原本就有旧仇的魏延矛盾也逐渐激化,最终逼迫着魏延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综上所述,郭嘉就是诸葛亮 我们再看赵云1993年3月,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队伍将刘备墓出土,发现了一大批东汉未年的文物。当中最叫人咋舌的,是发现了汉先主刘备的手稿,揭开了二千年来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三国名将赵云,竟然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而且与刘备有着不只是君臣的关系手稿中刘备多次提到与诸葛亮讨论赵云的名份问题。可惜因为内部政策关系,官方只公开了部分的手稿内容,且不多提到关键内容。 可是有学者就本身三国广为人知的故事作出分析, 提出多点指出本身赵云的性别也是有迹可寻的,且看以下分析: 一、赵云廿十岁出头便跟着刘备,从界桥到长阪坡的时候十八年,后来还跟着刘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但照样年轻貌美,面孔白晰,不象别的那些男人,胡子拉碴的。 二、长阪坡一战,刘备自己也把妻儿老小都丢了,自个儿逃命。反倒是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把小阿斗救了出来,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而且恶战当中,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得香甜,试问哪个大男人有这样的本事? 三、赵云救出了小阿斗,回到刘备阵中。刘备居然说出“小娃儿险折吾大将!”的说话,再扔低自己的孩子强调赵云的重要性。这分明是刘备无法用言语表达赵云对自己所奉献的感激,只好扔阿斗表示赵云的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四、赵云本身跟从公孙瓒,在北海救孔融一役中与刘备懈逅,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说法,刘备与赵云临别时“执云之手依依不舍”。男人见到男人,顶多是识英雄重英雄,互相尊重,何来依依不舍?可见赵云是一个清丽脱俗的美女。 五、赵云不愿意结婚,赵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绍给赵云。按照常理,赵云不愿意也就算了,但他竟然和和赵范翻脸,逼得赵范再次反对刘备。一个男人为甚么会对娶一个女子那么厌恶?这一点也是十分可疑的。 六、赵云是女扮男装,刘备、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备安排赵云保护家小,换了别人,关羽憋得红着脸,既不忍心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够细心,别的人就更信不过了。 七、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这忠心耿耿,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极少给予赵云独领三军的机会。赵云从未试过当一城太守,每次也只是跟随刘备当私人保镳。如果说门第之见,那关、张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说是不信任,那也不会把一家老小的性命托付给赵云;如果说不知道他的胆略,刘备自己不也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一个一身都是胆的武将为其么会不被重用?原因很简单,就是刘备不太愿意自己的女人冒太多的险。 八、曹操在长阪坡为什下令不准放箭,只要活捉赵云?如果说爱惜人才,文的如审配、陈宫,武的有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他都照杀可也,毫不在乎,为什这在乎赵云?只要想想曹操是个花心的老色鬼,就该知道答案了。曹操怎会知道这个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该是徐庶告诉他的。 九、刘备在策封五虎将时,关羽曾大发雷霆,表示不与黄忠等老将为伍。可是关羽在效力曹操时曾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张飞勇猛,试问一个如此谦虚的人为甚么会为与老将为伍发怒?可见事实的真相是关羽根本不是为与老将为伍发怒,而是为与女子为伍而发怒。 十、正因为赵云是女扮男装,又长期跟随刘备,所以和刘备的几个夫人也有恩恩怨怨。麋夫人跳井自杀,只是赵云一面之词,死无对证,难保这不是争风吃醋,趁乱加害的一起谋杀。 十一、赵云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使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斗,赵云作为一个武将,却能管刘备的家事,还能对孙夫人拔剑相向,差一点把孙夫人逼得跳江,连张飞这个结义的大老粗都觉得过分了,赵云却做得出,这完全由赵云在刘家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十二、刘备去东吴娶亲,带着赵云去,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过去的密信有蜡丸,或者象曹操那样送个盒子,偏偏诸葛亮给赵云的却是女人用的锦囊,本来送给别人女人的东西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目的是为了激怒他。他送赵云锦囊,一个送得,一个收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三、赵云之死,是给赵夫人用针扎死的,赵夫人为什这深仇大恨?分析起来,一定是赵云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亲,还领养了两个孩子,但赵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想到一辈子就这给骗了,能不生气吗?所以说,赵云其实和圣女贞德一样,是个在乱世年头,敢于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本领和胆量展示自己才华的独特女性。只是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她们只能乔装改扮,扮演了一个扭曲的男性形象以逃避社会的排斥。圣女贞德阻止了英国人的南侵,历史性地拯救了整个法兰西。赵云虽然没有圣女贞德般的影响力,可是两千年过去了,她依然以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里。 其实,把征战沙场的大将军看做是“花木兰”,赵云也并非第一个。曾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将,被称作“战神”的上杉谦信,也被人怀疑为女扮男装,并且也罗列了不少证据证明。这究竟是戏说还是果有其事,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考证讨论一番。在此就不赘述了,免得有八卦之嫌。
郭嘉生平简介
答郭嘉,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郭嘉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郭嘉简介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人物生平
慧眼识主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森宴,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屡献奇谋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袜春烂。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告漏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大放异彩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建安九年(204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君臣相知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谁知道郭嘉的资料啊
答郭 嘉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和轿吵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帆棚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唤侍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哪位可以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一下郭嘉这个人
答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市),三国时期哪败曹操的重要(No.1)谋士。
生平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弱冠后隐居,结交英豪,不与世俗交往。二十七岁时,被辟为司徒府。郭嘉初期投於袁绍帐下,但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及用人之才,难成大事,便离开袁绍。后得曹操谋士荀彧推荐,代替戏志才为曹操出谋献策,郭嘉欣然接受并说曹操是他这辈子真正的主˙人(心),被表为司空军祭酒。
曹操吞并青州军,实力大增。后刘备被曹操打败的吕布袭击,依附於曹操,郭嘉与程昱曾劝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但曹操不从,后来刘备果然成为曹操的锥心大患(唯一一次不听军师的话就酿大祸)。196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固守城池,曹军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强攻下必败,果然攻克吕布(爱,就是要听军师的话)。
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势力不及袁绍,但郭嘉分析出曹袁间的十胜十败,令曹操信心大增。开战后,两军於官渡对峙,江东之主孙策有意北上,攻击曹操根据地许,曹营众人皆感恐惧,但郭嘉认为孙策喜欢轻骑单出,必为刺客所害。果然,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仇敌许贡的食客所杀。
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不久袁绍死去,曹操出兵讨伐袁绍儿子袁谭、袁尚,节节胜利,众人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但郭嘉则认为应退兵,令其自相残杀,曹操从计(重覆一遍:爱,就是要听军师的话),南击刘备。袁谭、袁尚果因争夺冀州而开战。可是袁谭为袁尚所败,出走平原,并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别进攻邺城,将袁尚赶向北走。不久曹军又击败袁谭,平定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继续北上,讨伐袁尚及外族乌桓,曹营中都怕荆州的刘表会派刘备偷击许,但郭嘉又认为刘表与刘备实是不和,所以应尽快解决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贵神速,宜留辎重,轻骑兼程,出其不意,果然大破敌军,斩杀蹋顿(再重复一遍:爱,就是要听军师的话)。一路追杀袁尚,袁尚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当曹操自柳城北还时,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担心,不断前去探望(据说是一天好几次往军师的营帐跑)。可惜,郭嘉回天乏术,死时三十六岁。到其丧礼时,大感哀痛,对荀攸等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连辛苦打下的江山都愿意交给他的地步),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諡郭嘉为贞侯。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战大败,大叹:脊灶「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后也经常怀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特徵
郭嘉体弱多病,为人不太检点(据说是不拘小节,常与主公共骑、共坐),就算被陈群检举,但仍不为所动(曹操就偏爱军师嘛~~),看其弱冠后隐居,可见他喜爱不受拘束。而且有远见,对他人的心理与性格看得清清楚楚,如刘表、孙策、袁绍、袁谭、袁尚等都被其算过,极其准确。
评价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表郭嘉「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国语日报字典),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李野颤恨(连毒恨这个字眼都出现了,可见其心目中的重要性)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曹操因为痛失军师而频频书信给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话来说就是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贤内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因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军师呀)。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郭嘉是谁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蜗牛号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