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玄奘俗姓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玄奘俗姓,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玄奘简介

玄奘简介

答 玄奘简介

玄奘,俗姓陈,名袆,法名玄奘(公元602年——664年)。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和河南偃师)人,因精通并传译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而被尊为「大唐三藏法师」,世称唐三藏,人称三藏大师。又因驻锡慈恩寺翻译经典,亦称慈恩大师。为中国法相唯识宗之创办人,着有《成唯识论》,此论为法相宗之理论基础,后由弟子窥基发扬光大之。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首,其译经总数远胜鸠摩罗什(公元344年-公元413年)、真谛(公元499年-公元569年)、不空(公元705年-公元774年)诸大师所春吵译卷数总和。

玄奘少时家贫,父母早逝,自幼受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之兄长捷法师(俗名陈素,生卒年不详)之教导,传授佛法教理,博览儒家道教经典,十岁进入佛寺。十三岁破格录取出家,法名玄奘。二十一岁,于成都定慧寺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僧人因感当时所研习的汉译佛教经典,对教义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不满于一知半解的他,就萌生前往印度取经的强烈渴望,希望能考证梵文原典以解除迷惑。

玄奘于贞观元年(西元627年)出发,独自一人长征沙漠,历经重重惊险,本着宁死也绝不回头的坚决求法意志,无畏挫折艰辛,于贞观五年(西元631年)抵达摩羯陀国,留学印度当时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依止戒贤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得其法义精随,列为十位上首弟子之一。可以说,瑜伽行派是玄奘留学生涯的主修科目,也是其一生着力的佛学思想核心,即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本身并非真实存在的「万法唯识」的观点。

贞观十六年(西元642年),戒日王于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恭请玄奘为论主,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称扬大乘教法,并悬挂于会场门外,十八日内竟无人提出挑战,此即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至此,大唐国圣僧威兆局震五印度,被印度大乘佛教徒称以「大乘天」(即真正会通佛法之人),小乘佛教徒尊为「解脱天」(即解除烦恼摆脱生死束缚之人) 。次年,玄奘正式辞王东归,于贞观十九(西元645年)正月返抵长安,唐太宗敕命梁国公房玄龄(公元579年-公元648年)等文武百官盛大迎接,百姓夹道恭迎,举国欢腾。

历经十七年五万余里的西行求法之旅,除佛像和佛舍利外,玄奘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深受太宗、高宗所钦佩,并赐玄奘为「三藏法师」。太宗曾两度劝其还俗出仕弃道辅政,玄奘都以「志在为僧」而坚决婉拒,于是,太宗顷朝廷之力为其设置组织完备的长安译经院(国立佛经翻译院),广纳全国优秀僧俗助其译经志业,玄奘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地译经,十九年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约1300万字。这些佛教典籍不仅直接促进中印在宗教和文化间的交流,更对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化思潮间接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

针对译经原则,玄奘秉持既要「忠于原典」,追求准确,又要「通俗易懂」,能让汉地群众理解,达到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弘法使命。在汉梵语文的转介翻译间,他不断地揣摩创新并提出「五不翻」(又称「五种不翻」)原则,指出在五种情况下,对佛经术语不适宜用意译而改用音译(保留原音)扒猜侍的翻译法,即:(1)多含不翻:如「罗汉」、「薄伽梵」等词,含有多种义涵,不可择一而译。(2)秘密不翻:如咒语,为诸佛的秘密语,不可以字义译之。(3)尊贵不翻:如「般若」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真如自性,不应译为世智辩聪的「智慧」。(4)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上正等正觉」之意,玄奘之前的译经家都采取音译,故随顺古例不翻。(5)此方无不翻:如「阎浮树」,中国没有此树木,故保留原音不翻。五种不翻的惯例,一直为后世的译经家所采用。著名佛学大师季羡林认为玄奘的译经风格,既非直译,又非意译,而是融会直译自创新风,在中国翻译史上开辟一个新时代。

玄奘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示寂,唐高宗极度悲伤,三天无法处理国事,追谥玄奘「大遍觉」。玄奘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他所传播的学说有「般若」、「瑜伽」的广博精微,又有「唯识」、「因明」的缜密周延,不管在思维法则或教学规范层面,都开创出一番新气象,对中国佛学思想的影响,极其广泛深远。由于他对佛教经论的大量翻译,不但成为弘法的依据,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语汇和内涵。在继承传统的术语翻译法的同时,又提出创新的翻译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改造,是故,后世学者以玄奘为界,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典为「旧译」,玄奘以后为「新译」。

由于玄奘法师对唯识经论的翻译与统整,唯识论逐渐形成一个极富思辨色彩的宗派,即「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此宗虽在中唐以后逐渐凋零,但至民国初年,在太虚大师、欧阳竟无等人的提倡下,又重燃对唯识教义的研究与践行的薪火。至于玄奘西行万里,前往印度取经之所见所闻,则由弟子辩机记录并撰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等诸国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和文化思潮,不可或缺的珍贵历史文献,对近代考古遗迹之挖掘,做出重大贡献,深得欧美日学术界重视。

唐僧的俗家名字是什么?

答唐僧的俗名有两种写法:陈祎(Yī)【示字旁】,陈袆(Yī)【衣字旁】。两种写法读音一样,意思也一样,都是美好之义。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时读为陈huī,不知其依据。

陈祎(Yī):唐僧的俗名。祎(yī),美。一作陈袆(Yī)。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四:“释玄奘(zàng),本名袭竖袆(Yī),姓陈氏。”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九十一《续高僧传》第四卷《玄奘(zàng)法师传》:“玄奘(zàng)……本名袆(Yī)。(袆(Yī)),倚宜反。韵英云:形之美滑禅宽也。从衣。”

《尔雅.释诂》:“暀暀、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袆(yī)、懿、铄,美也。”晋.郭璞注:“自‘穆穆’已上皆美盛之貌,其馀常语。暀音旺。藐音邈。袆(yī)音衣。”

汉代有刘袆(Yī),封安侯,见《汉书.王子侯表上》,唐信亮.颜师古注:“袆(Yī),音猗。”

《文选.张衡〈东京赋〉》:“汉帝之德,侯其袆(yī)而。”唐.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袆(yī),美也。”

唐僧俗家名字叫什么

答叫陈袆。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仔埋旅俗家姓名“陈袆”,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实际上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

扩展资料:

历史功绩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液搜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念凳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僧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玄奘俗姓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蜗牛号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最好的隔离霜排行榜10强

下一篇: 当归粉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