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风后肢体痉挛针灸需补阴泻阳?针刺屈肌就补阴?针伸肌就泻阳?
答中风是目前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中风损伤大脑,遗留的后遗症往往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不能自理。如何有效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中风后遗症表现形式有很多,最主要的后遗症就是肢体偏瘫,肢屈曲,下肢过伸为主。但是在中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帆饥带说损伤了大脑特定的部位,就会出现肢体的痉挛,也就是不自主的抽动症状,且保持较高的肌张力,轻刺激,甚至不刺激就会发生不自主的抽动。临床上,这是让医生和患者都十分头痛的问题。
我们态芦都知道,针灸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症状的有效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且对解决肢体痉挛有很好的疗效。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补阴泻阳”。虽然,理论可以很简单地去论述治疗过程,但是对具体操作却让很多医生摸不着头脑。有的人甚至认为,补阴泻阳就是简单地对肢体屈肌、伸肌的针刺,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探讨一二。
从字面意思来看,所谓“补阴泻阳”就是补益不足的阴精,泻除多余的阳气,用以治疗“阴不足、阳有余”的疾病,或者说是“阴虚阳亢”的病证。
针灸如何“补阴泻阳”?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肢嫌考虑:即穴位、针刺的补泻手法和经脉的阴阳属性。
穴位层面来讲,人体分阴阳,即腹面为阴、背面为阳,下半身为阴、上半身为阳,体内为阴、体外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取穴可以依据穴位的部位来定阴阳。或者根据穴位的偏性来定阴阳,比如涌泉偏于补肾水,命门偏于补肾火等等。
针刺手法来说,补泻就不用说太多,单式补泻手法有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徐疾补泻等,复式补泻手法有偏向于补法的“烧山火”和偏于泻法的“透天凉”。
经脉的阴阳属性,分为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三阴经即为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阳经即为阳明经、太阳经和少阳经。“补阴泻阳”可以根据经络阴阳属性来选择。
当然,对于穴位的刺激手法也有讲究,如三棱针刺血、梅花针刺血均具有泻法的特性,而附子灸、隔姜灸、艾条灸均具有补法的特性,可酌情使用。
中风后肢体痉挛,一般肢屈曲、下肢过伸为主要表现,这样看来就是上肢屈肌过紧,伸肌过松,下肢伸肌过紧、屈肌无力导致。
这样用阴阳该如何划分呢?对于属阳的上肢部分,屈肌在肢体内侧面,属阴伸肌在肢体外侧面,属阳。根据症状来看,属于阴急阳缓。
对于属阴的下肢部分,屈肌在背侧面,属阳,伸肌在腹侧面,属阴;根据症状来看,同样属于阴急阳缓。
那么,对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式就十分明了了,阴急阳缓,那就需要 泻阴补阳 。
中风肢体偏瘫最常见的证型就是“气虚血瘀”型,阴阳属性来讲,“气”为“阳”,“血”为“阴”,“气虚血瘀”证型同样可以归类为“阴急阳缓”。所以,对于其治疗当是 “泻阴补阳” 。
临床上,对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原则上能不刺激伸肌就少刺激、轻刺激,对于屈肌尽量深刺、强刺激。因为在针刺手法的规律就是,轻柔的、表浅的刺法多为补法,深刺、强刺激多为泻。
一般对于上肢屈曲的症状,可选用云门、尺泽、大陵等内侧面的穴位;对于下肢过伸的症状,可选用承扶、委中、承山等穴。穴位根据肌肉的厚薄选用2 4寸的针灸针进行针刺,可达到使肢体张力恢复的状态。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取穴
答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
以“泻”为主,即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0-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哗码刺0.3-0.5寸,用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循经离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直刺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合谷针向三间处,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抽动3次为度。
配穴及并发症处理: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针向结喉,进针2.0-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手指握固或功能低下加合谷透三间、八邪;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足下垂、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约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便秘加外水道、外归来、丰隆;呼吸衰竭加双侧气舍;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上星透百会,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共济失调加风府、哑门、颈乱碰哪吵哗椎夹脊穴;复视加天柱、晴明、球后;癫痫加大陵、鸠尾;肩周炎加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血管性痴呆加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睡眠倒错加针上星、神门;听力障碍加耳门、听宫、听会;高血压加人迎、合谷、太冲;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加至阴刺络放血。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民间偏方:针灸治疗中风的制作方法
答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口呙为主要表现。它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而似“风”,故名中风。
一、辨证
一)中脏腑
1、闭证蚂蚂:
主要表现:突然昏仆,神识昏昧,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有力。
2、脱证:
主要表现:突然昏仆,神识昏昧,目合口张,鼻鼾息微,四肢软瘫,小便失禁,舌痿闷歼埋软,脉细弱。改顷重者四肢逆冷,面红如妆,脉来浮大。
二)中经络
主要表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角呙斜任意,言语不清,伴见头痛,眩晕,肌肉抽掣,面目红赤,口渴咽干,烦躁,脉弦滑。
三)治疗
1、中脏腑
闭证:百会、水沟、丰隆、太冲、涌泉、十二井穴。
牙关紧闭者加下关、合谷、颊车;舌强语蹇加哑门、廉泉、通里。
2、脱证:施以灸法于任脉俞穴以回阳救逆。
处方: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
2、中经络
主要选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熄风、调通气血。先针健侧,继针患侧。
处方:百会、通天、风府。
上肢:肩腢、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口呙:地仓、颊车。
注:该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脑出血、脑栓塞、禽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提醒您:针灸治疗中风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蜗牛号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