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桐城派代表人物,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桐城派代表人物。
答桐族物城派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兆槐液。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因其书斋名为惜抱轩,后来学者便称他为惜抱先生。
桐城派姚姓学者还有姚莹、姚永朴、姚永概。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又号展和,晚年还以其书斋“十幸斋”为号,自称幸翁,清桐城人。
姚永朴,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其祖父即在台湾道任上,因抵御英军入侵而获罪的姚莹。
姚永概,字叔节,号幸孙,前清同治五年(1866年)农历十明耐二月二十日诞生于其父江西安福县署内。
文坛中曾经有个派别叫桐城派,这个派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文坛中的桐城派,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的。桐城派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桐城派也被称作桐城古文派,其得名是因为最开始的早期代表人物都是江南的桐城人,于是就依照地名取了这个派别名称。其中方苞,刘大櫆和姚鼐三人被后人尊称为“桐城三祖”。桐城派的作品以散文为主,而桐城派作品的思想倾向则偏向儒家。
刚刚已经提到,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而其中,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苞的《狱中杂记》十分有名,写得也十分动人。《狱中杂记》写了方苞自己在狱中时的种种见闻。那时,牢狱中流行瘟疫,死了不少犯人,而且狱中的酷吏也十分残暴。方苞写了《狱中旁嫌杂记》揭示了清代牢狱中的参保体系。姚鼐碰察的《登泰山记》也十分著名,这篇文章是写姚鼐自己踏着雪登上泰山,观赏日出的一篇散文。其间有句:“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可以参见姚鼐的行文风格。姚鼐的这篇《登泰山记》写景十分出色,还订正了前人写泰山时的一些错误,可以说是记录泰山的文章中的一篇佳作。
桐城派发展到了后期,有林纾,严复等人。这些人面对清朝末期时西方的冲击,已经不仅是创作散文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在中国出版时叫作《天演论》;林纾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小说,使得小说在清朝时蔚为大观,比如西班牙塞万提斯著名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就是由他翻译为《魔侠传》的。
桐城派是清朝时期的散文大派运吵手,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发展到后期,有林纾,严复等人。这一派别为我国散文文学的发展及外国文学译介到中国都做了很大的贡献。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1、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桐城派的先驱者,其一生的主要成就在古文创作方面,因《南山集》案罹难,留下282篇正气凛然的古文作品。他生前为了完成“振兴古文”的历史使命,对古文创作提出了一系列颇为新颖、可取的理论主张。
2、方苞
方苞(1668-1749)滚轿,在清代乾隆时被誉为“一代文宗”,桐城派的创始者。他首创的“义法”说,被视为“凡文之愈久而传”的根本法则,是集古今文论之大成”。“义法"说,是方苞文学理论的核心。
3、刘大櫆
刘大櫆(1697--1779),桐城派的拓大者。他终生以教书为主要职业,与方苞、姚鼐是承颤兄上启下的师生关系,被方苞赞赏为奇才、“国士”,极力推崇,多方提携,故刘对恩师方十分敬慕。
4、姚鼐
姚鼐(1732-1815),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清史稿姚鼐传》说:“鼐工古文……所为文高洁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穗,而控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姚莹也说:“望溪文持,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乃理文兼至”。
5、曾国藩
道光进士,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曾国藩自称论文师从方苞、姚鼐,为文义法也取自桐城派。但他颇不满于某些桐城末流文章的拘谨大洞肆平淡,因此在文章表现的内容上强调了经世致用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蜗牛号关于桐城派代表人物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