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砥砺名节,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十渐不克终疏的注释译文

十渐不克终疏的注释译文

答1.受图:接受图书符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登位时假造天神图书符命,叫受图。定鼎:夏禹铸九鼎,置于首都,成为权力的象征。后人就把开国定都称为定鼎。

2.贻:遗留。厥孙:他们的子孙。

3.岩廊:高峻的走廊,喻朝廷。

4.万乘:万辆兵车。古代天子有兵车万辆,故以万乘喻天子。

5.莫已逆:没有人违背自己。

6.信:确实。

7.伏惟:臣下向君主发表意见时所用的敬词。

8.甫: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因其时人犹未壮,故称弱冠。

9.横流:比喻乱世。

10.区宇:天下。

11.肇:始。

12.躬:亲自。

13.臻:达到。至治:大治。

14.汤:商汤,商朝开国君主。武: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方:并列。

15.擢:提拔。

16.帷幄:本指军帐,此泛指决策机构。

17.邦:国。

18.斯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

19.德音:帝王的言论。

20.顷年:近年。

21.乖:违背。曩:以前。

22.克:能。

23.被:覆盖。遐荒:边远之地。

24.中主:平庸的君主。

25.汉文辞千里之马:汉文帝时,有献千里马的人,文帝还给那人千里马,并送他一笔路费。

26.晋武焚雉头之裘:有人献给晋武帝一件雉头毛大衣。武帝认为是奇装异服,当众焚毁。

27.市:买。域外:国外。

28.戎狄:泛指异族。

29.子贡:孔子的学生,既端木赐。理人:治民。

30.懔:惧怕。朽索:腐朽的绳索。

31.雠:仇敌。

32.为人上者:指君主。

33.视人如伤:待人如对待伤口那样小心翼翼。

34.恤:体恤,怜悯。

35.逆:事先。

36.长算:长远的打算。

37.岁改:一年比一年改变。

38.切:关切。

39.直:只是。杜:堵塞。

40.染:影响。

41.兰芷:香花香草。鲍鱼:指腐臭的鱼。论语:“渐于兰则芳,渐于鲍则臭。”

42.砥砺:磨刀石。此作磨炼讲。名节:名声气节。

43.亲爱:亲近爱戴。

44.疏斥:疏远排斥。

45.轻亵:亲近而不庄重。

46.狎:义与“轻亵”同。

47.间:挑拨。

48.有时:有时间。昵:亲近。

49.这段话出于《周书·旅獒》。异物:奇异之物。用物:日用之汪神键物。土性:本地生长。畜:饲养。

50.捐金抵璧:抛弃金银宝玉。

51.淳:朴实。

52.末作:古以农业为本,故工商等皆被视为末作。

53.善人所举:善待别人所推举的人。

54.由心好恶:喜欢和嫌恶全凭自己。

55.素履:喻平凡自安,语出《易经》。

56.蹈:实践。弘:发扬。

57.谗佞:奸邪。为身谋:为自己打算。

58.臧否:评论人的好坏。

59.守道者:此指君子。日疏:一天比一天疏远。

60.干求者:有所希求的人,指小人。

61.深视:视察。

62.毕弋:打猎困巧用具。毕:捕捉水边兽的长柄网。弋:以绳系箭而射。

63.固志:坚守志向。

64.十旬之逸:夏代太康曾在洛水附近打猎,十旬不返。见《尚书·夏书》。

65.三驱之礼:按《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田:打猎。三驱即三田。

66.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67.教习之处:教练场所。

68.侵晨:天蒙蒙亮。

69.不虞:不及预料。

70.下流:居下位的人。

71.咸:都。

72.阙庭:宫庭。

73.间:有时。所短:短处。

74.诘:责。细过:小错。

75.申:陈述。忠款:忠诚。

76.交泰:即指上下融合和平。语出《易经》:“天地交,泰。”

77.通贤:深明事理的贤人。

78.矜放:骄傲放纵。

79.负:自负。

80.纵:纵使。抑情从谏:抑制情绪而听从劝告。

81.率土:天下。乂安:平安无事。

82.款服:心悦诚服。

83.遐裔:远地。

84.阿:曲意奉承。旨:旨意。

85.陶唐:尧为陶唐氏。

86.畿内: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87.负:背负。

88.矜育:怜悯抚育。

89.携贰:怀着二心。

90.关中:今陕西,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故称。

91.和雇:官府出钱雇用劳力。

92.上番:轮流值勤。

93.和市:官府向百姓议价购物。闾:里巷。

94.递送之夫:长途转送货物的丁壮。

95.为:被。

96.脱:如果。

97.宁帖:安宁服贴。

98.唯人所召:是人们自己招来的。

99.衅:罪过。

100.洽:普遍。寰中:大地。

101.稔:谷物熟。

102.聿:语气助词。

103.比屋瞎笑可封:家家都有德行,人人可受表彰。语出汉陆贾《新语》。

104.菽:豆类的总称。

105.暨:及,到。

106.郡国:指地方上。郡:古代行政区划。国:诸侯封国。

107.凶丑作孽:指突厥突利可汗之弟阿史那结社率谋反事。结社率为唐中郎将,贞观十三年,曾夜袭皇宫,兵败被杀。

108.毂下:辇毂之下,谓帝都。

109.垂象:垂下天象。

110.周文:即周文王。小心:谨慎。《诗经》:“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111.殷汤之罪己:《尚书·汤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112.易:改变。

113.宝祚:帝位。

114.一篑之功:即功亏一篑。语出《尚书》。意思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115.休期:美好时期。

116.微臣:谦词,低贱之臣。

117.瞢:盲人,狂瞽,比喻不见事实而胡言乱语。

118.刍荛:砍柴者。刍荛之议:谓草野之人的议论。

119.衮职有补:语出诗经:“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衮职:帝王之职。

120.斧钺:杀戮的兵器,后泛指刑戮。 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

陛下,您刚入“弱冠”之年,便拯救乱世,平复天下,开创帝业。贞观初年,您刚入壮年,抑制着自已的爱好,诸事节俭身体力行,邦域内外康泰安宁,于是国家进入了繁盛平和的大治时代。论功则商汤、周武也不能与您并列,论德则距尧、舜并不算远。我自从被提拔到您身边,已经十余年,每在殿下侍奉,多次见到圣明的旨意。您常常许诺道,仁义之道,信守而不放弃;俭约之志,将始终不渝地保持。一句话可以兴邦治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昔日圣言在耳,我怎会忘掉?而近年以来,昔日志向稍见乖违,敦朴、俭约之风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现谨以见闻所及,列之如下:

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之化远播边疆。考察今日,其风逐渐衰落,听您的言论是远远超过前代圣明君王的,论事实就还赶不上一般君玉。为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上等明君,但汉文帝能辞谢千里马,晋武帝能焚毁雉头裘。今天您却从万里之外寻求骏马,从国外搜购珍奇之物,被道路上的人嗔怪,被异族轻视,这是逐渐陷于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一。

昔日子贡向孔子请教治民的道理和方法,孔子说:“可怕啊,就象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马。”子贡说:“怕什么呢?”孔子说:“不用道义去引导他们,那就是我的仇敌,怎么不可怕?”所以《书》上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会安宁。”身为君王怎么能不谨慎?陛下在贞观初年,待人如同对待伤口一样小心翼翼,体恤他们的勤劳,爱民就象爱自己的孩子,心中怀着凡事简约的思想,不曾大兴土木滥加建造。近年以来,滋生了奢侈、放纵的思想,忘掉了约简从事的初衷,轻易地动用人力,竟说:“百姓如果没有事情让他们干,他们就会变得骄纵逸乐,而加之以劳役就易于驱使。”自古以来,没有百姓逸乐安然而能使国家走向衰败的,哪有反怕其骄逸而故意奴役驱使他们的呢?这恐怕不是兴邦的至理名言,岂是安定民众的长远打算?这是逐渐陷入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二。

陛下在贞观初年,损己以利人,到今天却放纵私欲而劳顿百姓,简约从事的作法逐年改变,骄矜奢侈之情日益突出。虽然忧怜百姓之言不绝于口,而享乐自身之事却耿耿在心。有时想有所营造,担心臣下进谏阻止,就说:“若不建此,对我(履行君王职责)不方便。”作为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言固谏呢?这不过是想杜塞谏者之口,怎么能说是择善而行呢?这是逐渐不能善始终的表现之三。

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不好好考虑。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不知他的对处,则不用外人挑拨而自会疏远起来;不知他的错处,则自会有时间与之亲昵。亲近小人,不是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是兴邦之义?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四。

《书》上说:“不作无益之举以害有益之事,功即告成;不尊崇奇异之物而鄙贱日常用物,人就会知足。犬、马之类不是本土生长的不饲养,珍禽奇兽国内概不养育。”陛下贞观初年,行动每每遵循尧、舜之举,抛弃金银宝玉,返朴还淳。近年以来,您却爱好奇异之物、难得之货,远处的也莫不搜集到手;珍贵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上面喜好奢靡却希望下面有淳朴之风,这不可能。工商等昌盛却希望农业丰收、国家殷实,这做不到也是很明显的。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五。

贞观初年,您求贤如渴,能够很好对待别人所举荐的人,信任他、使用他,尽量采用并发挥他的特长,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近年以来,全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大家推举便任用他,或者一人指摘便弃掉他,或者长年任用他,或者偶有怀疑便疏远他。说来(被任用者)默然自安地尽做事,自有他的成绩和贡献,被弃掉者,有人对他的指摘未必可信;多年尽职从事,不应一朝怀疑就被弃掉。君子的胸怀,在于实践仁义而弘扬崇高的美德;小人的品性,则是进谗言、耍奸巧以谋取个人私利。陛下不审察此中原委,轻率地褒贬人物,这就使卫护仁义之道的君子逐日减少,耍弄手段而追求私利的小人一天天升官、被重用,所以人们只想幸免于获罪受惩,不能尽力于工作和贡献。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六。

陛下初登皇位,高瞻远瞩,诸事简约惟求清净,心中并无嗜好和私欲,内除打猎用具,外废打猎之地。数年之后,却不能固守此志,虽然尚未出现太康耽于游猎十旬不返这类事,但有时却超过一年三猎的旧礼,于是使这盘桓游猎的逸乐被百姓讥讽,献鹰献犬之类的事竟至扩及到边远的异族。有时打猎的教练场所遥远,清展出去入夜才返,以驰骋郊野为欢乐,不考虑不虞之变,事有不测之险,还有不办法挽救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七。

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下,臣下便以忠心事奉君王。”既然如此,那么君王对待臣下,就不能不重仁义。陛下初登皇位,恭敬地对待臣下,皇恩泽及诸多身居下位者,因此臣情能够上达,都想尽心竭力地为您干事,心中无所隐瞒。近年以来,您对此多有忽略。有时朝外地方官员或其使者有事入朝求见,想要看看宫廷、陈述意见,刚要张口您却摆出不想听的脸色,想要请示您又不以恩礼相待。有时又因为对方有短处而责难他的细小过错,因此他虽然有聪明善辩的才略,也不能从容陈述他的忠诚。这样,还希望上下同心、君臣融洽,不是很难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八。

骄傲情绪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享乐不可极端化,志向不可过偏、过高。这四个方面,前代君王由于处理得好而得福,深明事情的贤人也认为应该深加警戒。陛下在贞观初年,孜孜追求,毫不懈怠,委屈自己而顾念别人,总像是还怕自己做得不够。近年以来,已经出现骄傲放纵的苗头,仗恃功业之大,蔑视前代君王,认为比前代圣人智者还要贤明,心里轻视当代人才,这是骄傲情绪在滋长。想于什么,都任情由意,即使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而听从劝告,终觉违心背性、耿耿于怀,这是欲望在走向放纵。志在嬉戏游乐,感情总不厌倦,虽然还没有全然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治道治国,这就是享乐将要走向极端了。天下安定,四夷敬服,仍然驱使兵马远征致讨,这就是志向过偏、过高了。亲昵款款的小人曲意奉迎您的旨意而不肯谈歧见,被您疏远的人畏惧您的严威而不敢进谏言,这样延续下去不改变,您的圣德将受到损害。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九。

从前尧、商汤时并非没有灾患,而所以称颂他们的圣德,是因为他们能够善始善终、无为无欲,遇到灾害时极其忧虑、殷勤,局势安定时又不骄傲、不耽于逸乐的缘故啊。贞观初年,频年霜旱,畿内人口有些转向关外,扶老携幼,来来往往数千人,不曾有一户逃亡、一人怨苦,这确是由于理解陛下体恤抚育的情怀,所以至死不生二心。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搞得疲惫不堪,关中的人劳苦忧患尤其深重。各种匠人服役后仍被官府雇用,年壮的兵员多被用以应付各种任务,官府不断地从乡间、里巷的百姓手中购买东西,远送物品的搬运工一个接一个地走在道路上。如果有灾情忧患,人们就很容易被惊扰,或因水灾或旱灾而谷麦不收,恐怕百姓之心不象以前那样宁贴。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十。

我听说“祸福不认门,是人们自己招来的”。人们没有罪过,妖邪之物并不随便发作。陛下统御天下十三年,圣道广播九州,威势扩及海外,年年五谷丰登,礼治教化振兴,家家有德性,人人可表彰,菽粟象水火一样到处都是。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大旱,竟至远达诸郡和封国;凶恶之人作孽,近来又忽然发生在都下。上天哪里会说话呢?便垂下天象以示警戒,这的确是陛下应当惊惧、忧勤的时候了。如果看见这警戒的徵象而感到可怕,便择善而从,象周文王那样小心翼翼,效法商汤归罪自己;前王治理国家的有效措施勤于学习、效法,今天败坏德行的种种作为想法改掉,使万物更新,改变人们的所见所闻,那么,统治天下的宝福将绵延不已,普天之下也将深得其益,还有什么祸患呢?可见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陛下一人而已。当今太平基业已经高积入天,只是功亏一篑。千载难得的良机,圣明的君主本可大有作为却不去做,所以我郁结在心而要喟然长叹啊。

我确实愚笨无知,看不清事理机缘,大略举出所见十条,把它奏明圣上。仅愿陛下我这狂瞽之言,想想我这草野之见,希望“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或可略补“衮职”,(也就大感心安了)。那么,死日就是生年,即使斧钺加身也心甘情愿。

《十渐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早正化,远被遐荒。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含纯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二、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谈睁咐年以来,意在奢纵,轻用人才,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三、贞观之初,损己于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四、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弟子规全文

答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含仿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白话译文:

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

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

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处:出自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敬老裤,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亮简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求 唐魏征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译文

答我在陛下身边做事已经十多年了,陛又曾答应过我,要永远守 着仁义之道,始终保待俭约朴素的作风。陛下说过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但是近几年来,陛下却渐渐有点有始无终的样子。现在谨向陛下分条陈述,希望有所帮助。贞观之初,陛下不烦扰百姓,不追求物质享受,教化远及国外。 可是,现在却派使者到千里万里之外,搜寻良马、珍宝。汉文帝谢绝千里马,晋武帝烧毁雉头裘的事,陛下是知道的。陛下平时常说,要 跟远古的尧舜相比,可是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要说尧舜,就连汉文帝、晋武帝也不如了。这是陛下有始无终的苗头之一。

贞观初年,陛下访求人才,像渴极思饮一样,凡是贤明人举荐 的人才,你就会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长,惟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是最近用人却只凭主观好恶,经过许多贤明人举荐才任 用了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说他们的坏话,陛下就弃而不用了。就是已任用多年并得到信任的人,也会一旦受怀疑而被斥退。看人要看 他平时的行为,看事要看已形成的结果。一个人说的坏话未必可信,多年的行为不可能突然发生变化高老。陛下对一人一事不从根本上研究,就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致使佞人戚老升得志,谗言得逞,笃守道义的人被离间疏远。这是陛下有始无终的苗头之六。

后面含亏两段不太有名 不太好找

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什么意思,求解。

答意思: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雹稿空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其中“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出自《魏书·崔光传》。

原文:光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主要告诉我们对待一切事情都可以平静地去对待,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也告诉我们不争的思想,一切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不要因为一些身外之物患得患失,这谢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去为表现情绪波动。

扩展资料:

“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是对自己的爱,“自敬拍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是对自己心灵的维护。不患得患失,一切的事情都不在心里引起波动。

待人宽厚为人慈善,不得罪他人,不在意人生的起起伏伏,懂得让自己开心,对自己有所心得体会就够了,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不愧对。源瞎泰然处之、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翻译

答亲爱君子疏斥小人翻译: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们,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脊哗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巧。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问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翻译: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塌悄不好好考虑。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不知他的对处,则不用外人挑拨而自会疏远起来;不知他的错处,则自会有时间与之亲樱衫行昵。亲近小人,不是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是兴邦之义?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四。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砥砺名节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蜗牛号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遭的拼音和组词

下一篇: 秀才遇到兵歇后语怎么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