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2008年11月12日举行了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该地震遗址公园包括了从青川县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
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而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而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还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堰塞湖。
公园的入口,设在关庄镇新华村。地震前,两层楼房建在江边,从楼中穿过,可以走上一座铁索桥,到河对岸的新华村。当地人将这座桥称为新华桥,这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如今,河这边的楼只剩下一层,墙体上有交错纵横的裂缝。楼顶上,原来用木头建成的亭子只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边的山仿佛被刀砍过,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见。
广场上,迎面来的三块巨石如同一个大大的“川”字。三块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间距排列着,寓5月12日和14时28分。3块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图。广场边,则竖立着震前东河口与震后东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广场一侧,无声的数据依然在描述着地震带来的伤害。
一块长5.1米,宽4.8米,高3.2米,重达150吨的巨石,盘踞在公园中。这是一块奇怪的石头,与其他的石头形状、材质迥异。为了防止风化,管理方特地在石头表层涂上一层桐油保护。 这块石头,从哪里来?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来的?还是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来的?“应该是对面王家山崩塌时飞过来的。”一名现场施工工作人员说,“从那边到这里有两公里多远,这么大的东西飞了这么远,可见当时地震之厉害。”
地震遗址广场,这三块巨石也是地震中飞到这里的,组成一个巨大的“川”字,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从始破点汶川经北川到终破点青川的这三个极重灾区。时间按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刻。三块石头矗立在青川的地图上,寓意为地震震垮的是青川的山河,震不垮的是青川的精神!
东河口堰塞湖,它是因巨大的山体爆发而形成的堆积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中间的电杆,那里曾经是一片良田。沿东河口堰塞湖往前再走两公里就是石板沟堰塞湖,也是汶川地震的第二大堰塞湖,仅次于唐家山堰塞湖。
祭祀台,为悼念汶川大地震逝者而建的祭奠台,黑色的大理石祭台,刻着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东河口村民的名字以及全青川遇难同胞的名字。祭拜是一种信仰,祭拜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故去的人们,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更加坚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缅怀他们。同时,振奋精神,化悲痛为力量,重建美好新家园,告慰在天之灵。
王阳坪观景台,在这里能更完整的看到东河口地震遗址的全貌,并能近距离的观看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点现场。
东河口大桥遗址,它是金唐线上重要的桥梁曾经历了2006年8月28日的特大洪水,它能挺过洪水的冲击,但没能抗住这次地震的无情。东河口大桥被整体掩埋近80米深,据说地震发生时,桥上还有行驶的一辆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