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
月
初
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
月
初
三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正
月
初
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儿就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
月
初
五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人们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财神: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
月
初
六
正式开业: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大放鞭炮。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于是这一天大扫除。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在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
月
初
七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正
月
初
八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
月
初
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
月
初
十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
月
十
一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正
月
十
二
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
正
月
十
三
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
正
月
十
四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正
月
十
五
即“元宵”节,旧说天官生日。
港北籍太平籍人兴十四,据传因明祭酒谢铎(太平桃溪人)为母十五食素而改。民间通常中午吃“芥菜饭”。
闽籍人又称“做上元”,起早合家吃汤氽丸子,以示团圆。晚设馔宴饮。入夜,乡间孩童入竹林扶摇青竹,念谣:“摇竹娘,摇竹娘,你也长,我也长。今年是你长,明年我与你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