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东岸,北、东两面与叙利亚交界,南与巴勒斯坦接壤。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316万(1980),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约51.1%信奉伊斯兰教,48.9%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首都贝鲁特。
独立前的黎巴嫩,公元前第3千纪末,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城邦。他们善于航海和经商,足迹远至大西洋,并在地中海沿岸建有不少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为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腓尼基人创造的拼音字母传到希腊后,成为现代西方各国字母文字的起源。这是腓尼基人对世界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公元前16世纪以后,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统治。后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并于公元前198~前82年成为塞琉西王国的一部分。
公元前64年被并入罗马帝国。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黎巴嫩成为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分。
7世纪中叶以后,黎巴嫩为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11世纪末,十字军侵占了黎巴嫩;十字军被赶走后又为埃及所统治。
1516年,黎巴嫩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16~17世纪,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
17世纪初,法赫鲁丁二世势力增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1831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
1840年埃及军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1842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
1860年,黎巴嫩发生马龙派教徒与德鲁兹派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政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
1920年,圣雷莫会议把黎巴嫩划归法国委任统治。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41年11月,法国宣布结束委任统治,黎巴嫩获得形式上的独立。
1943年黎巴嫩成立了第一届议会,选出了总统,宣告独立;但英、法占领军直到1946年12月31日才全部撤出。
独立后的黎巴嫩1957年,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引起人民的反对。
1958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军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
60年代末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逐渐转移到黎巴嫩,以黎巴嫩南部为基地,进入以色列境内进行游击活动。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报复,黎巴嫩和巴解组织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