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常识 > 正文

盛唐边塞诗人!以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是谁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盛唐边塞诗人,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以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是谁

以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是谁

答以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是高适,王昌龄,岑参

1、高适

高适,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

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悉皮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2、王昌龄

王昌龄 ,字少伯,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开元十三世陆嫌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3、岑参

岑参,荆州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两度出塞时期,岑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搜手容范围。

唐代边塞诗人是谁?

答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

1、高适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罩虚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岑参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3、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4、李颀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5、崔颢

崔颢(hào)(物迟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旦桥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盛唐时期边塞诗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边塞诗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1、高适: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宋州宋城(今河南省睢阳市)。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2、岑参: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毁胡(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前冲王昌龄: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纤悔拦、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盛唐边塞诗人都有哪些?

答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一、高适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年时喜爱交游,有侠气,和李白、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后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封渤海县侯。

高适的边塞诗大多歌颂战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也描写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对和平的向往,并揭露军队将领的骄奢淫逸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高适的边塞诗感情深挚,意气风发,笔力雄厚,尤其是七言歌行体,波澜壮阔,声情并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价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

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二、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

岑参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曾任嘉州刺史,晚年罢官,病逝于成都的客栈。

岑参是边塞诗派中情绪最激昂、建功立业心情最迫切的诗人,中年时两次出塞,对边地生活和塞外风光的体察非常深刻细致。

他的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火山的酷热,天山的奇郑段御寒,塞外的民俗,将士的征战。他写北国的雪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写塞北的飞沙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写边地的月亮是“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银山碛山馆》)。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充满雄奇瑰丽的色彩。

岑参边塞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点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风格奇峻。

后人将他与高适合称“高岑”,并评论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续录》),他们共同开创了边塞诗派,为唐诗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李颀

李颀(?~约757年),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

曾任新乡县尉,不久后辞官隐居,喜爱炼丹修道。与盛唐著喊岩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都有交往。

李颀的边塞诗,以豪迈的语调描写塞外景象,有些诗揭露封建帝王开拓边疆穷兵黩武的罪行。

著名边塞诗有《塞下曲》、《古塞下曲》、《古从军行》等,尤其是《古从军行》,思想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四、王昌龄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与孟浩然、李白有交往。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

王昌龄是盛唐极负名望的诗人,有“诗家夫子”之称,后人将他的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七绝以写边塞、从军最著名,如《从军行》、《出塞》等,其中《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文字精练,音调铿锵。

王昌龄的诗流传下来的有180首,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者。

五、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陵。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任衡水主簿,后辞官回乡。

据野史记载,一次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旗亭饮酒,遇见一群伶官,三人约定,静听歌伎演唱,看谁的诗被唱得多。

不一会儿,王昌龄的诗被唱两首,高适被唱一首。王之涣有点儿沉不住气,指着一位最好的歌伎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轮到这个歌伎演唱时,果然唱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击掌大笑。

可见当时王之涣的诗受到普遍赞誉,流传也是很广的。王之涣的诗激昂奔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积极昂扬的社会风貌,《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是代表盛唐诗风的名作。

高适曾作诗赞赏王之涣:“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洁。”

六、王翰

王翰,字子羽,生卒年不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任驾部员外郎、汝州长史等职。

他的七言歌行咏古叹今,风华流丽,最有名的是《凉燃做州词二首》,尤其是第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悲壮慷慨,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是唐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盛唐边塞诗人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蜗牛号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灰指甲怎么治疗除根

下一篇: 氢氧化钙俗名—氢氧化钙俗名:、或.物理性质:Ca(OH) 2 是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