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日本人评价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共有多少个)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日本人评价曾侯乙编钟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日本人评价曾侯乙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共有多少个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曾侯乙编钟国外认可吗

2、曾侯乙编钟为何让人赞叹不已?

曾侯乙编钟国外认可吗

曾侯乙编钟国外认可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作为“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何以改写世界音乐史,并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称,曾侯乙编钟铭文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从而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的音乐记忆;在对外交往中,被视为“华夏正音”的曾侯乙编钟搭建起中外沟通的桥梁。编钟出土前,很多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十二律由西方传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音乐史学家对其进行测音,发现这套编钟总音域横跨五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个半音齐全。与现代钢琴相比,仅在最低、最高音处各少一个八度,可以完整演奏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今人所听的音乐几乎都能演奏。更珍贵的是,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3755字的铭文包含了丰富而完整的乐律学知识,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这堪称中国最早的音律学著作,也是目前发现人类最早从科学角度认知音乐的文献,同时也证明中国十二律的实践开始于西周或更早。曾侯乙编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钟双音”。按照编钟上的错金标音铭文所示,敲击编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会发出不同的乐音,而且两音之间相差三度。研究表明,曾侯乙编钟不仅反映出公元前5世纪中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和音乐成就,还展现了在文化突破的“轴心时代”,人类理性能达到的高度。

曾侯乙编钟为何让人赞叹不已?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千克,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样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定。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楚音韶乐形制精确,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磐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人的舶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人们对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编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马云王健林pk唱歌(王健林pk马云)

下一篇: 极限挑战第三季沙溢(2023极限挑战宝藏行3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