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工之侨献琴经典台词(工之侨献琴)

导读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工之侨献琴经典台词,工之侨献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工之侨献琴 【名...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工之侨献琴经典台词,工之侨献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工之侨献琴 【名字】工之侨献琴 【作者】刘基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2、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3、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4、”还之。

5、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6、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7、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8、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9、”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10、”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 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11、 斫(zhuó):砍削。

12、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13、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14、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15、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16、 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17、祭祀需使用乐器。

18、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

19、 篆工:刻字的工匠。

20、刻字多用篆体字。

21、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22、窾,同"款",款式 贵人:大官。

23、 希世:世上少有。

24、希,通“稀”。

25、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6、 弦:琴弦。

27、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28、 匣:装在匣子里。

29、 期(ji)年:周年。

30、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翻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31、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

32、”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33、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34、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35、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36、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

37、”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38、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39、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40、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

41、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42、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43、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工之侨献琴的问题 解释加点的字. (1)弦而鼓之的弦___________ (2)曰:"弗古."的弗__________ (3)抱以适市的适_____________ (4)岂独一琴哉的岂__________ 加点词"而"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的是( ) A. 斫而为琴 B.弦而鼓之 C. 贵人过而见之 D. 出淤泥而不染 调弦 不 去 相当于“难道”,“怎么” D,表转承,其余三者是顺承 工之侨献琴》个别句子的翻译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44、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45、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46、”还之。

47、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48、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49、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50、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51、”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2、” 。

53、” 问:(1).匣而埋诸土。

54、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55、 (2).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6、 翻译 1 用匣子装着埋到土里。

57、一年以后取出它,把它抱去卖了。

58、 2 可悲的世道啊!难道只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

59、 【讽刺】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

60、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61、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内容摘要主要写什么(内容摘要)

下一篇: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本做装饰画(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