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较量无声观后感1000字」某电子对抗训练大队提升作战能力:无形战场砺精兵

今天蜗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较量无声,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无形战场的“磨刀石”

——某基地电子对抗训练大队提升部队信息作战能力纪实

盛夏时节,某黄河滩涂数千平方公里的古战场上,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悄然展开——

没有枪炮隆隆、硝烟弥漫,没有战车驰骋、将士冲锋,只有成千上万束不同方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看不见的无形空间进行着胜负决战。

压制干扰、信息佯攻、群狼战术……由某基地电子对抗训练大队扮演的“蓝军”招招出奇,逼迫“红军”不得不在险局危局中探寻应对之策。

沙场无形、较量无声。自组建以来,该大队一直在电磁空间“侦”“测”“扰”“防”,砥砺全军几十支雄师劲旅完成作战理念、作战方式的转变,成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型作战力量。

使命召唤,目光聚焦未来信息化战场

自海湾战争始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使我军清醒认识到:无形战场上的较量,已经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

“我军的信息作战部队发展很快,但始终缺少训练对手,也缺少对抗训练需要的真实的复杂电磁环境。”基地领导说,建设一支专业的电子对抗训练大队势在必行。

2005年,基地承担全军首次电子对抗部队实兵实抗训练试点任务,临时组成的电子对抗分队奉命出击。

开机调试、跳频规避、节点中继……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开始后,来自某集团军的电子对抗部队苦头吃尽,但训练之后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之后的短短几年间,这支扮演“蓝军”的电子对抗分队参加演练演习10余次,在对抗中打出了名气,一支支“红军”部队也在厮杀中“收获颇丰”。

2009年,在千百年来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上,一面崭新的军旗冉冉升起,基地电子对抗训练大队正式组建,为全军电子信息作战部队训练提供目标、对手、环境,共同演练训法战法。

两年后的黄海之滨,演习地域静谧无声,“红军”指挥通信却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究其原因,是全新亮相的电子对抗训练大队对其指挥通信和协同通信实施了全程不间断侦察和干扰。

记者在演习现场采访时,正碰上去年与该大队交过手的某集团军防空旅旅长黄会伦,他说:“今年我们主动找上门来,就是希望与“蓝军”多过招多对抗,只有这样部队的实战能力才能提上去。”

事实上,该大队今年以来已经接连收到来自陆军、空军、火箭军等多支部队的邀请。大队长丁兆忠说:“他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愿望:尽早展开对抗训练。”

沙场砺兵,全力锻造我军信息战尖刀

2014年的一次对抗,“红军”指挥员在导演部连夜召开的讲评会上,把其失败原因归咎于大队不按套路出牌,未按作战部署配置装备。

战争不会按照预案演进,敌人也从不按套路出牌。副大队长李文生说:“我们就是要让他们在对抗中发现弱项短板,找出解决办法,最终能够在未来战场打得赢。”

那一年,先后有三支部队与大队进行对抗。他们专挑“红军”弱项来设置危局、难局、险局,在一次次对抗中让这些王牌部队丢尽了面子,也看清了自己存在的短板弱项。

毫无还手之力的“红军”一年后重上演兵场,表现让大队刮目相看。大队实施大功率电磁干扰后,“红军”通信分队随即采用改频、骗频等抗干扰手段保持通信联络。与此同时,“红军”还通过软件升级、嵌入信息技术改造,让装备反侦抗扰能力成倍增强。

无形空间的对抗,摸不着看不见,胜负之间常有不同意见。2015年的一次对抗结束后,“红军”指挥员并不服气。

“从干扰的频率和强度分析,你们的装备有几个功能模块没有使用。”丁兆忠通过数据回放的方式,复盘对抗期间“蓝方”通信节点所在位置、采取的电磁干扰规避方法,以及“红方”在实施电磁干扰中存在的优长不足,甚至细化到天线如何调整等具体操作细节。

“红方”指挥员一时哑口无言。

如今,来基地进行对抗的参演参训部队,都要跨过大队设置的“面对面”和“背靠背”两道关:“面对面”培训学操作、学机理、学经验;“背靠背”对抗考分析、考判断、考处置。

副大队长李文生介绍说,“几个回合的对抗下来,受训官兵的信息作战理论和实战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我们的这些做法也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

创新超越,探索信息作战能力生成之路

2016年暮夏,一项电子对抗实战化训练拉开序幕。

破晓时分,“红军”装备屏幕上突然出现20多批类似信号,时多时少、时快时慢,毫无规律,有时两三组相近信号同时出现,有时七八组轮番显现,信号数量、参数和样式变幻之快,让“红军”一时难以招架。

原来,大队在与“红军”交手之前,对原有战术战法进行针对性创新,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仿真推演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大队技术组组长韩新文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平时绞尽脑汁让“红方”常败常思,才能确保战时“红方”战无不胜。”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近年来,大队紧盯前沿、紧跟形势、紧贴实战,系统掌握受训部队作战要素的刚性需求,定期召开电子对抗部队建设座谈会、邀请院士专家介绍信息作战前沿技术,每年开展作战运用学术研讨,清晰划定了从训练场走向战场的“路线图”。

演习场上的优异表现,源于创新的有力支撑。

记者在大队采访时发现,“创新因子”如今已渗透到作战研究、战术战法运用、装备技术革新等战斗力生成的每个环节。此外,他们还专门组建了重点实验室、信息作战实验室、战术推演室,先后开发出了指挥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电子对抗作战仿真推演系统和信息作战战术对抗推演平台等多个能够直接用于战术实验、战法推演的平台系统。

一次任务中,高级工程师冯涛发现,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电磁环境构建不能满足训练需求,严重影响训练效果。任务结束后,他主动请缨,利用信息作战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研制一套电磁环境仿真软件,解决了电磁环境构建缺乏辅助设计手段的问题。

针对演训评估难的问题,大队建立了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制定“红”“蓝”自主对抗检验评估的50余条标准,编制出《合同战术训练电磁环境数据采集要求》等10余项国军标。

欢迎大家评论

小编会精心挑选留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王晓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较量无声观后感1000字」某电子对抗训练大队提升作战能力:无形战场砺精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足部穴位(足部经络图解大全)

下一篇: 下雪天车上的雪要扫掉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