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

关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品】,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2、江西诗派代表作品,客家地区文风鼎盛

1、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

江西诗派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派,诗派规模也前所未有,影响深远,经久不衰,诗风应时而变,诗作层出不穷。

中国的诗歌发展至唐代,已登上了一个高峰,成为诗的黄金时代。唐诗的代表人物即李白与杜甫。经五代而至宋,中间出现近百年萎靡不振的局面。以宋初论,西昆体盛行一时,它是专尚艺术技巧而内容贫乏的形式主义文学。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同时并出,稍后有王安石,一洗西昆体绮雕纤巧的作风,诗歌走上了正轨。他们在接受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呈现着自己的面貌,力破唐诗余地,宋诗从此开端。至苏轼、黄庭坚,各以己意为诗,使宋诗独立于唐诗之外,与之媲美,交相辉映。苏黄诗风有所不同。晦斋《简斋诗集引》里转述陈与义的话说:“东坡赋才也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涵味之余,而索之益远。”

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

黄庭坚是分宁(今修水县)人,分宁隶属洪州(今南昌),所以黄的诗集名为《豫章黄先生文集》。黄庭坚比苏东坡小八岁,本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他后来以其独创成就脱颖而出,与苏轼并称苏黄,代表了宋调风范。东坡与李太白飘逸诗风相近,而黄庭坚师法老杜,讲求句法。杨万里在他的《江西宗派诗序》中说,李杜苏黄四大家,“一其形,二其味;二其味,一其法者也”,认为苏东坡诗风近李太白,黄山谷风味近杜少陵。

黄庭坚诗奇峭兀傲,多拗体,如“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石吾甚爱之”一四句法,又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或二五或一六句法,或三一三句法,奇崛奥峭。古人曾总结为三点: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但也有疏朗、俊逸、潇洒的诗句,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等。

黄庭坚在为人作序,以及指导朋友、亲属作诗的信札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诗学观点。他强调读书,“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著名观点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其诗论包含求新求变、自成一家的精神。借古人之言写己之新意,即他所谓的“以故为新”“随人作计终后人”“我不为牛后人”……又强调脱俗,讲究“悟入”,着眼于创新,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以后江西诗派诗人。

江西诗派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派,诗社规模也前所未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

为何众多诗人纷纷师法黄庭坚呢?苏东坡才气横溢,挥洒自如,举重若轻,触处生春,有如神行一片,非人力可致,后人称为“坡仙”,所以向他学诗的人不多。而山谷的诗全由学力,有轨迹可寻,加之他乐于以作诗方法教人,人亦愿从之学,故成就后生不少。后生们又产生影响,气味相同的作者更多了。他们同气相求,爱好相近,交游频繁,作诗唱和,切磋诗艺,激励其创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各自诗艺水平。同时这又是诗派形成、传承并扩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南宋初年,吕本中自称其诗渊源于黄庭坚。有鉴于黄庭坚是江西人,学其诗者众多,遂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领袖,其下依次列二十五人:

陈师道(无己)、潘大临(邠老)、谢逸(无逸)、洪刍(驹父)、饶节(德操)、祖可(正平)、徐俯(师川)、洪朋(龟父)、林敏修(子来)、洪炎(玉甫)、汪革(信民)、李錞(希声)、韩驹(子苍)、李彭(商老)、晁冲之(叔用)、江端本(子之)、杨符(祖信)、谢薖(幼槃)、夏倪(均父)、林敏功(子仁)、潘大观(仲达)、何觊、王直方(立之)、善权(巽中)、高荷(子勉)。

吕本中在序中说:“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昂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元和以后至国朝,歌诗之作或传者,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惟豫章(黄庭坚)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

《江西诗社宗派图》原作早佚,吕本中之序及所录之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位诗人名,皆见存于南宋初年胡仔所编《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

此后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十四中亦录吕本中序及二十五位诗人之名,但人名略异。其所录序中云:“后学者同作并和,尽发千古之秘,亡余蕴矣。录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

所列二十五人中,只有十一人为江西人。活动地域主要在洪州(南昌)、临川、庐山等,一些游宦江西的诗人也参与到本土诗人的唱和之中。江西诗派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元代方回总结江西诗派为一祖三宗。祖为老杜,上溯则皆渊源于杜诗。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曾茶山说:“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

陈师道(号后山),彭城人,诗学黄庭坚,刻意求深。他在《答秦觏书》中说:“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又说:“仆之诗,豫章之诗也。”他的门人魏衍也说他“见豫章黄公庭坚诗,爱不舍手,卒从其学”(《彭城陈先生集记》)。朱弁《风月堂诗活》记载他与晁以道论诗,他说:“吾此一瓣香,须为山谷道人烧也。”表明后山对山谷的崇拜。他作诗苦心孤诣,黄庭坚说他“闭门觅句”,又说“今之诗人无出陈师道”(《冷斋夜话》),经常叫晚辈后生们去向他求教。

洪朋、洪刍、洪炎,都是南昌人,黄庭坚的外甥,皆受教于黄。黄庭坚称洪朋“笔力可扛鼎,他日不无文章垂世”(《书旧诗与洪龟父跋其后》)。人或以洪朋诗酷似其舅许之(周紫芝《书老圃集后》)。如《送谢无逸还临川》,意深格老,得力于山谷,句法亦往往似之。洪刍在“三洪”中,据刘克庄《后村诗话》称,洪刍“诗尤工”。如“关山不隔还乡梦,风月犹随过海身”一联,陆游极为欣赏,称洪炎“受诗法于庭坚”“诗酷似其舅”。

诗僧慧洪,宜丰人。与苏东坡、黄山谷交往较多。所著《冷斋夜话》记载了三人交往的不少掌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的诗“出入苏黄之间,时时近似”。陈善《扪虱新话》称他曾伪作黄庭坚作诗赠他,中有句云:“韵胜不减秦少觌,气爽绝类徐师川。”师川一见,以为黄庭坚所作,收入《豫章集》里。这也表明他平日对山谷诗揣摩之深。

徐俯,分宁人,也是黄庭坚外甥,极得黄之称赞,说他的诗“辞皆尔雅”,自东坡、少游、后山死后,作“颓波之砥柱”。徐俯诗也深受黄庭坚影响,但他不甘居门下。周辉《清波杂志》称有人说他的诗渊源于黄山谷,他读到后不高兴,答道:“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入他的名,他又说:“吾乃居行间乎?”其实,徐俯之诗受黄山谷的影响,他却一口否认,表明他的自负。当然,徐俯的诗还是有成就的,吕本中对其评价甚高:“江西人物胜,初未减前贤。公独为举首,人谁敢比肩?”(《徐师川挽诗三首》)。其诗如《陪李泰发登洪州南楼》:

十年不复上南楼,直为干戈作远游。

满目江湖春入望,连天章贡水争流。

青云聊尔居金马,紫气还应射斗牛。

公是主人身是客,举觞登望得无愁?

诗前半写景,一片雄浑气象。后半言情,为李泰发受排挤而感慨。

韩驹,四川人,曾知分宁县。是江西诗派中继陈师道之后的杰出诗人,当时颇负盛名,居于盟主地位。王十朋推崇他说:“近来江西立宗派,妙句更推韩子苍……鲰生幸脱场屋累,老境欲入诗门墙。古诗三百未能学,句法且学今陵阳。”(《陈郎中公说赠韩子苍集》)他的诗“淡泊而有思致,奇丽而不雕刻”。与徐俯游,接受了山谷的影响。他闲居抚州,日以锄地为事,还念念不忘国事。如《和李上舍冬日书事》云: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亭,病来那复一分心。

倦鹊飞鸿,无异为自己写照。“推愁”一联,意境句法殊为别致,俱见匠心。此诗在当时即为同辈所盛推。

周必大《省斋文稿》中说:“陵阳先生与徐东湖游,遂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乃曰‘我自学古人’,岂所谓鲁一变至于道耶?”这里指出韩驹始于学黄山谷,后从黄诗中出。

吕本中是继韩驹之后居于盟主地位的江西诗派诗人。赵蕃《书紫微集》云:“诗家初祖杜少陵,涪翁再续江西灯。陈潘徐洪不可作,阃奥晚许东莱登。”曾季貍《艇斋诗话》记载他十六岁时所作的“风声入树翻归鸟,月影浮江倒客船”炼字奇警,是他苦吟呕血而成。他学黄山谷而能变。陈岩肖《庚溪诗话》指出他的诗“多浑厚平夷,时出雄浑,不见斧凿痕”,而不是规行矩步地学黄山谷。

曾几,赣县人,与吕本中同年出生,二人平日互相切磋,而吕早成名,故曾受益为多。吕本中与曾几论诗二帖:第一帖说学诗要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但指出曾几诗不足之处是“少新意”;第二帖评曾诗“波澜尚未阔”,要波澜阔,“须于规模令大”。曾几也说过他在柳州时与在桂林的吕本中以诗交往的情况:“绍兴辛亥,几避地柳州,公在桂林,是时年皆未五十,公之诗固已独步海内,几亦妄意学作诗,公一日寄近诗来,几次其韵,因作书请问句律。”所以曾几的诗深受吕本中的影响。

曾几是继吕本中之后的江西诗派杰出诗人,既学吕本中,也学黄山谷。有诗云:“案上黄诗屡绝编。”(《寓居有招客者戏成》)所以方回说他的诗往往逼真山谷。他不列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但刘克庄以禅为喻说:“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这说明了其诗的渊源和在江西诗派中的地位。其《寓居吴兴》云: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诗人为对国难束手无策而自怼,把自己比作绕树的飞鹊、借巢的拙鸠而不得宁处。第五句接着说“江北江南犹断绝”,更为中原沦敌、南北隔绝而痛心。

曾几生于南北宋之交,亲眼看见山河破碎、朝廷以偏安为国策的可悲现象,为之忧心忡忡。陆游自叙与曾几在会稽的一次集会:“略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跋曾文清公奏议稿》)忧国的感情,往往形诸吟咏。

江西诗派可分为前后期。南宋初,经过靖康之乱后,诗人的爱国之情较前期更为炽烈而沉挚。以陈与义(未列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名单内)为后期的代表,他比黄庭坚小了45岁。还有徐俯、曾几(陆游拜他为师)等人。

三宗之一的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后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的诗居山谷之下,后山之上。诗学山谷,尤其学杜甫,身世与杜甫相类似,故诗亦近之。但主要表现仍是他自己面貌,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风格遒上,思力沉挚,能卓然自辟蹊径。”

他的《墨梅》绝句为宋徽宗所欣赏,高宗又爱其“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之句。清代陈衍以为这两句诗胜过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其《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诗中:“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写一次集会时,对环境幽美、赏心乐事的描绘,出之以淡远之笔。据《容斋随笔》说:“诗成出示,坐上皆诧擅场,京师无人不传写。”又《雨晴》云: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描绘雨过初晴的景象精切,如在目前。诗人的闲适生活畅心情,得到突出的表现。

北宋末,陈与义的诗大多写个人情趣、身边事、朋友间的离合悲欢,生活面不广。靖康之难后,颠沛流离,悯时念乱之篇不断出现。刘克庄《后村诗话》指出:“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造次不忘忧爱,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诗人生当乱世,痛祖国阽危,感己身之苦难,往往形诸吟咏,内容更为充实,而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伤春》即反映时代之作: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成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建炎四年,金兵猖獗南下,国势危急,高宗逃向台州、明州、越州。诗人忧国心切,霜雪蒙头,万重烟花,徒增郁愤。所喜者,向子諲(樟树人,潭州知州)敢于孤军抗敌,尚存一线希望。

江西诗派屹然兴起至结束,前后活动历百年,诗人诗作、诗风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就这一派整体言,他们相互之间是同中有异的。

不过,物极必反,如果众诗人对黄庭坚诗亦步亦趋,就失去了自家面目。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但他们都跳出来,特别是杨万里,独创“诚斋体”,诗风清新活泼。清代裘君宏在《西江诗话序》中论江西诗有三变:“盛于欧(阳修)、王(安石),为一变;至黄山谷,又一变;至杨万里,再为一变。”南宋后期至清中叶,江西诗派式微。直到清咸丰时期,曾国藩倡导学黄山谷,学之者众,一时形成声势颇大的宋诗运动。五十年后,又形成同光体诗派(下分三支:闽派、赣派、浙派),在清末民初诸多诗派中影响最大,其领军人物即为陈三立。赣派诗人众多,远承江西诗派。正如屈万里《不足畏斋诗存》中云:“江右多诗人,清末民初以还,上承西江法乳,务为清奇奥衍者,世所共见。”此是后话。

来源:江西日报

2、江西诗派代表作品,客家地区文风鼎盛

客家地区文风鼎盛,孕育出“岭东三大女诗人”叶璧华、范荑香、黎玉贞

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

下笔千言立马可待者,并不是男子的专美,女子亦可!

在客家女性中,“粗通文墨,略识之无”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文采风流不让须眉的才女。《古香阁集》的作者叶璧华、《化碧集》的作者范荑香和《胡香楼诗集》的作者黎玉贞,便是这样的女子,她们三人被并称为“岭东三大女诗人”。其作品结集付梓,是广东客家文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标志。

这三位女诗人的身上,闪耀着客家女性坚忍、自强的光芒。在崇文重教的梅州,出身官宦人家的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让她们能够拿起笔写出心中的所思所想,而曲折的命运给了她们文学创作上源源不断的灵感,也磨练了她们的意志,让她们韧如蒲苇、坚如磐石。虽然各自的归宿不同,但她们对客家文教的贡献都不容忽视。

不让须眉

鼎盛文风才女辈出

客家女性不仅勤俭持家,而且有“出口成章”的山歌天赋,让客域以外的人赞叹不已。受崇文重教风气的影响,不少客家女性“粗通文墨,略识之无”。

从中原辗转南迁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官宦世家,秉承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他们不仅对儿子进行文化教育,对女儿也是悉心培养。因此,古代的客家地区,一些名门闺秀能够在家塾里接受教育,其中还涌现出文采风流不让须眉的“不栉进士”。

她们才华横溢,在诗词等方面建树颇丰,其作品有的还被结集付梓,其中一位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古香阁主人”叶璧华。她还率先在梅县创办女校,芳名远扬。

清道光年间,叶璧华出生在嘉应州白渡堡庐陵乡的一个书香之家,具体位置在如今的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父亲叶曦初曾在广州府学署掌教。叶璧华自幼天资聪颖,十多岁就能题诗作对。

叶璧华在广州时曾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回乡后便下定决心,要不遗余力倡办女校。光绪年间,当时的腐儒仍在声嘶力竭地反对废除科举。封建顽固势力不仅将叶璧华创办的女子学校诽谤为“妓院”,还用对联对其进行污蔑。

但是叶璧华顶住了压力,一直为争取广大妇女读书的权利而奔走呼号。1898年,她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得到黄遵宪等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州府认可,创办了懿德女校,从而带动梅州地区各县的有识之士纷纷响应,为全省创办女校开了风气之先。

至1913年,仅梅县、兴宁、五华就开办了8所女子学校。据了解,梅州在创办女校方面,比起省城四周的珠江三角洲各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后。

晚清时期,叶璧华和大埔籍人范荑香、黎玉贞并称“岭东三大女诗人”,其诗作饮誉客域内外。“在当时能出诗集的女诗人,走遍全中国也没有几个。”梅州嘉应诗社社长范耀文说。

有诗云:“韩江梅水多闺秀,丽句清词各有神。一作宣文一礼佛,千秋绝调两才人。”这首诗所盛赞的便是名冠岭东的才女范荑香。

范荑香孩提时代便显露天资,12岁即能赋诗填词,父母更视之为掌上明珠。“范荑香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四代均为举人。”范耀文介绍。

对于她的聪明与才学,《客方言》的作者罗翙云曾题辞赞赏:“荑香生世修信姱,父名孝廉学五车,少小随侍学涂鸦,妃黄俪白诗清华。范家姐妹多智牙,各以绮语相矜夸,荑香翘然蓬中麻,啸傲凌沧哀楚些。”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岭东三大女诗人能有此成就,都离不开家族深厚文风的熏陶。除了叶璧华和范荑香,出生于老梅城孔庙旁黎屋巷的黎玉贞也是如此。冼玉清的《广东女子艺文考》记载,黎玉贞的父亲黎重光是乾嘉年间的举人,曾任河南罗山县令。黎玉贞从小便受到良好教育,有家学渊源,“博通经史,诗文高洁,书法亦秀劲,无闺阁气”。

诗如人生

多为客家女性发声

对比起大多数普通的客家女性,叶璧华她们是幸运的,能够幼承家学,博览群书,且著有代表诗集。“范荑香和叶璧华的诗集传世后还一再刊行,在广东客家地区,特别是在兴梅一带有重大影响。”范耀文说。

但生于封建社会,她们又有各自的不幸。叶璧华、范荑香、黎玉贞三人都是寡妇,从事文学创作,要比男性艰难得多。“岭东三大女诗人”的背后,有着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悲苦,正因如此,她们用心血凝成的作品,才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史料记载,黎玉贞的丈夫黄廷选曾任七品工部曹,两人婚后生活非常幸福,时称“双璧”。但是婚后仅一年,黄廷选便去世,剩下黎玉贞一人抚育遗腹子。不幸的是,儿子不久后也夭亡。

为此,黎玉贞伤心欲绝,寻死不成后奉斋礼佛,渐渐和亲友失去联系。后人评价黎玉贞时说,其“诗格清拔”,但“其年不永,其怨亦不长”。她的著作《柏香楼》文集一卷、诗集二卷也因被毁,没能流传下来。

与黎玉贞有相似遭遇的范荑香,也将她的人生际遇赋予诗作。“范荑香一生写了很多诗,但是不少后期被她烧毁,只留下130多首残存诗作,结成《化碧集》,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题写书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等题诗。”范耀文说。比起黎玉贞的诗作而言,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范荑香的出名很偶然。史料记载,任职潮州太守的吴云帆去世。因为他做官期间为民造福,因而在灵柩运输路过的地方,名人才子纷纷作诗纪念他。当灵柩经过大埔三河坝之时,范荑香也为他写了挽诗。吴太守的家属回到浙江,将所有挽诗结集出版。大家看了后,将范荑香的挽诗评为压卷之作,她的名字也因此盛传于江南,时人都称赞她为才女。

纵观范荑香的一生,可分为几个时期。“24岁之前为前期;24岁丈夫去世,回到娘家,到父母双亡为中期;44岁后誓志空门为后期。”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刘小妮评价,范荑香前期生活幸福,早上“晨妆梳罢采花开,一萼红英拂袖回”,晚上“纤纤捧起夸同伴,笑指嫦娥在掌中”;中期由于生活突变,荑香孀居,“春愁无事强拈针,花样虽新不忍寻。刺到莲房心自苦,谁知侬苦比莲深”;后期供佛坐禅,“不遣痴呆学木人,由他雨怒与风嗔。从今任管尘寰事,一卷莲花了夙因。”

诗如人生,人生如诗。闺中时的清丽脱俗,如春花之烂漫;完婚后的端庄俊逸,如夏花之清丽;夫君离世后守义的幽怨悱恻,如秋风之萧瑟;到最后的供佛期空灵超逸,如冬雪之澄明……真性情的范荑香用一首首诗,写下了那个时期客家女性的不愿再嫁之心与守志之苦。

客家人出洋过番的故事众所周知,但那个时期的客家女性是“失语”的。“丈夫下南洋后很多就此不再回来,所以留守的客家妇女与失去丈夫的寡妇无异。她们任劳任怨,承担了家中内外劳作,供养双亲且必须守节。”范耀文告诉记者,因为文化不足,她们心中的苦闷无法表达,也无人知晓。

在著名的《述恨》一诗中,范荑香这样描述寡妇的晚年:

被害何因实可伤,八旬孤苦痛凄凉。

门无关键厨无火,炉有寒灰地有霜。

病里饥寒惟自泣,健时劳力为人忙。

如今何处求生计?血泪遗书诉上苍!

“范荑香的诗作之所以难能可贵,除了其本身的质量外,还在于她为这个群体发出了声音,让后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洞悉守节妇女心中的孤苦之情。”范耀文评价。

范荑香的才情还感动了当时的州学政梁光熙。梁光熙“怜其才,悲其遇,更感其贞”,于是在梅县的锡类庵为范荑香募建了“荑香静室”,让她安坐蒲团,收徒继志。

才情出众

黄遵宪、丘逢甲等不吝赞美之词

同样是女诗人,叶璧华的人生选择与范荑香截然不同。

一个是兴办女校,献身教育;一个是遁入空门,吃斋念佛。叶璧华对范荑香遁入空门感到不解,她作绝句八章《赠范荑香》,开篇第一首便对诗人发出深情的疑问:

雅什传来字字春,知君才调迥超尘。

谁教绮阁谈诗侣,竟作挑经踏雪人?

叶璧华生平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大都言之有物,清新可诵。她年轻时便有远大抱负:“果使剑光耀斗牛,不教窗下老娥眉。”她看到满天风雨的神州大地,不禁慨然下笔:“河山久壮蛟龙飞,风鹤旋惊草木传。听到鸣鸠一洒泪,中流谁著祖先鞭?”她在爱情生活方面的表现,也细腻感人:“知否今朝花影里,凭栏独自看双星”。(出自《七夕寄蓉舫夫子》)。

不仅诗写得好,叶璧华的词也功力颇深。《高阳台·梅影》下片云:“啁秋翠羽催春梦,帐参横日落,绮袖难亲。淡抹烟痕,玉人思折还停。分明描出癯仙格,倩人谁移上云屏,有湖山,小结姻缘,相对双清。”是借梅花抒发自己情怀之佳作。

叶璧华晚年出版了一本《古香阁全集》,囊括她平生所作的诗、词、赋。她的才情,在那个女性地位并不高的时代里,真诚地打动了众多文人墨客,黄遵宪便是其中一位。

黄遵宪的母亲吴氏,为叶璧华婚姻介绍人,妻子叶氏,乃叶璧华堂妹。叶璧华的《古香阁诗集》编成后,黄遵宪曾为之作序,内云:“润生女士,曦初先生之女也,与余内子为姊妹行,长嫔于李。李故望族,与余家有连,所居又同里。余年十五六,即闻其能诗;逮余使海外,归自美利坚,始得一见,尽读其所为《古香阁诗集》。其诗清丽婉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将二人惺惺相敬之意,叙说得婉曲有致。丘逢甲也曾对叶璧华的诗作赞美云:“翩翩独立人间世,赢得香名饮粤中。”

“当时叶璧华的诗受到官宦人家女子的追捧,士绅阶层不乏喜欢她所作诗文的‘粉丝’”,嘉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郭真义分析,与范荑香相比,叶璧华的作品题材更为开阔,不仅有抒发个人感情的内容,还涉及时代风云、民生疾苦。例如她曾写下“文章自古能华国,巾帼谁怜倚马才?济世胸怀罗宿纬,剪夷勋业慨边台。诸天佛梦清凉在,四野风声跋扈来。自愧娥眉生小画,壮怀何处荡尘埃。”抒发了她的家国情怀。

而在风格方面,郭真义认为,叶璧华的诗既有婉约秀丽的一面,也能看到阳刚之气的一面,例如“青山应似我,终古不低头”“岂乏凌云志,蜗居且待时”等,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个倔强不屈、奋进向前的客家女性的形象。

虽然叶璧华与范荑香的诗在题材、风格方面各有不同,但都可以读出客家女性的共同特点。“她们都有客家女性坚忍、自尊自爱的特点,都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别人,从叶璧华的诗和范荑香的人生选择上都可以看得出来。”郭真义说。

在郭真义看来,其实范荑香完全可以不必过“长伴青灯伴古佛”的清苦生活,“因为她的文采,当时也不乏欣赏她的人,她过继的儿子成年后也曾提出接她过去颐养天年,但都被她拒绝了。这体现了她自立自强的人生选择。”

■链接

叶璧华:巧出对联劝退闹洞房者

叶璧华自幼聪颖好学,十多岁就能题诗作对,才女之名播于远近。到她长大成人,爱慕者纷纷上门,或题诗自荐,或托人为媒,都想做叶家的乘龙快婿。叶璧华择偶标准甚高,求婚者往往碰壁。有轻薄无聊者失望之余,背后议论她,说她并无芙蓉一般的外貌,不必过分自抬身价。叶璧华听后付之一笑,取过纸笔写下:“芙蓉花发满塘红,人说芙蓉胜妾容。昨日我从塘边过,为何人不看芙蓉?”

后来,叶璧华与攀桂坊翰林李载熙之子李蓉舫结为连理。新婚之夜,不少读书人来闹洞房,夜深不散。有几个曾向叶璧华求婚不成或对尚未考中举人的李蓉舫不服的秀才还联合起来,要李蓉舫即景赋诗,声言如果李蓉舫作不出好诗来他们便一直闹下去。此时,李蓉舫早已疲惫不堪,头如米斗,哪里还有什么妙词佳句,连作了好几首都无法过关。叶璧华见丈夫陷入窘境,出面替他解围,代作一诗:“五百年缘此夜宵,诸君何必苦相邀。多情织女河边等,快放牛郎过鹊桥!”

在场之人读后,连声喝彩,但仍然不肯罢休。叶璧华无奈,先逐一斟满了大家的酒杯,然后有礼貌地说:“各位朋友来闹洞房,是给我和夫君面子。如今我出一上联,若有人能对出下联,任凭闹到天亮;若对不出,则请各位回家推敲。”她的上联是:“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隔了许久,无人开口,一个个有规有矩地溜了。过后,叶璧华考其丈夫,丈夫亦甚为难,她只得自己对出下联:“曲尺量直木,又纵又横。”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思华 陈萍

【作者】 黄思华;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日报

本文关键词:4.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诗歌风格是什么?,江西诗派的诗歌,江西诗派的代表作,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有哪些,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是什么。这就是关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品,“江右多诗人”——江西诗派的形成与传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混凝土地面修补材料(地面起砂处理用什么材料)

下一篇: 公积 以异地买房吗( 公积 以跨省买房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