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77事件完整故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77事件完整故事以及故事有哪些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故事是什么?
2、七七事变简介50字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故事是什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扩展资料: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
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
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简介50字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扩展资料: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又以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中方的拒绝。
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就此打响。
7月8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日寇在卢沟桥制造战端,有可能是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号召影响下,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人民群众和共产党的群众团体,纷纷支援二十九军抗战。
各抗日团体和战地的工人、农民,积极组织和参加募捐、救护、运输等多种战地服务。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同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日等国发展很快,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又尖锐起来。
为了适应对外扩张和争夺霸权的需要,德、意、日奉行主义和疯狂的扩军备战政策,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世界格局,企图建立由它们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因而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产国际协定》,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这个协定。这个协定的主要矛头指向苏联,同时也是对英、法、美等国的。
它的签订,表明东西方三个以反苏为纽带,在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方面达成默契,结成了威胁整个世界和平的侵略集团。
日本一方面利用反苏的口号,另一方面对英、美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企图排斥英、美在中国的势力,并进一步把英、美、法、荷等国支配下的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英、美等国虽然同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仍企求妥协,因为它们更为关注的是德、意引起的欧洲紧张局势。
它们害怕日本配合德、意在东方对它们实行攻击,同时也敌视社会主义苏联,害怕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兴起会危及自己的殖民利益,因而不但不制止的侵略扩张,反而对日本实行绥靖怂恿政策。
甚至阴谋以牺牲中国的部分领土为代价,来缓和同日本之间的矛盾;还指望把日本军国主义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政府虽然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但因为担心日本和德国东西两面夹攻,而不愿意过早地卷入与日本的直接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日本对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势力连续策动兵变和政变,导致日本内阁更迭频繁,势力迅速膨胀。
1936年2月26日政变上台的广田内阁,进一步实现了军部势力对政府的控制,他们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进程,加紧了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6年4月,经批准,日本驻中国屯军扩大了编制,兵力增加了近三倍,形成了一个有5700多人的多兵种军事集团。
9月,日军强占北平西南门户丰台,严重威胁当地中国驻军,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势。同时,日本军部制定了1937年度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在华北,拟用八个师团占领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华北五省。
在华中,拟用五个师团,一部进攻上海,一部从杭州湾登陆,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在华南,拟用一个师团占领广州地区。同时以海军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军占领各战略要地。按此计划,日军准备用于侵华的兵力,由1936年的9个师团增加到了14个。
为了保证这一侵略计划的顺利执行,日本1937年度的预算支出比上年度增加30%,总数达30.4亿日元,其中军费预算占整个预算的近一半。
维持这样巨大支出的主要手段是大量发行公债和增加税收,这就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加上1937年开始的新一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的所谓准战时经济体制面临困境。
日本人民深受扩军备战所带来的痛苦,对受军部操纵的政府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有反映。1937年1月,广田内阁因军部同政党官僚之间的矛盾激化,被迫总辞职。
这时,日本统治集团感到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又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趋向合作而联合尚未牢固,英、法、美给予蒋介石政府一定的援助但态度并不积极,于是,便急于乘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此来缓和国内矛盾、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同英、法、美等国及苏联对抗的地位。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