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正月十五夜古诗张祜拼音(正月十五夜古诗唐张祜)

正月十五夜古诗张祜?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原文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的诗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正月十五夜读后感?

读了正月十五夜,我感到元宵盛景下人们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喻示人们都在追求着一种“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精神境界,在这一天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桔祥安康的美好愿望。

总之,这正是一种和谐社会的生活状态,欢乐而吉祥的节庆方式。

正月十五唐诗?

正月十五的古诗: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正月十五夜灯的诗意?

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原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索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哪句是千古名句?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洛阳观灯的景象。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观者人山人海,数百名文士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

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

我来细看这首诗。

四面八方,天地上下的灯都合在一起,一片灯火辉煌。平时禁行的星津桥开禁了,四处都可以通行。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一首诗看尽唐人元宵习俗

一首诗,40个字,却包含了3个唐人过元宵的习俗。

点灯,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不宵禁。 古时,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这一天,没有管治安的金吾尉来催你快点回家,可以好好乐一乐。

女性出游。上元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平时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孩子们也可以出来赏灯了。

女子歌落梅,男子骑马来,这是一个萌发爱情故事的节日,所以,元宵节就是古代的“情人节”。

一首诗,衍生了一个成语

首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一展洛阳彻夜灯火辉煌的景象。

从此,“火树银花”成为了一个成语,专来形容元宵佳节时,绚丽璀璨的灯光和焰火。

这一句为后世赞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也有这句诗的影子。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火树银花合”,浑然一气。

古诗《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的解释?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翻译:  灯火灿烂,今天晚上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马儿飞驰而去,扬起尘土,明月好像是在跟随着行人。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今天京城禁卫军不管制,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正月十五夜的诗意是什么?

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原文:《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历代诗评家对此诗多有赞赏。清代学者纪昀认为该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张韶涵有老公吗(ma)(张韶涵有老公吗图片)

下一篇: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多少(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加住宿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