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中小学教师应规范的职业道德内容是什么(中小学教师应规范的职业道德内容是什么意思)

中小学教师应规范的职业道德内容是什么?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则?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六、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七、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规范从教行为。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哪八个?

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习惯五: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习惯六: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习惯七: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习惯八: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条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内涵】

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禁令: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陶行知在美国学习多年,毅然放弃美国的工作机会,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体现了什么?”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可以做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或者材料中的老师产生一些违背党和国家的言论。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内涵】

最高表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最低表现: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禁令:不得敷衍塞责。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有的老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或者“认为自己是老老师了,开始不备课”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不仅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回答、专门辅导学生,并且还能主动进行家访,可以看出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内涵】

爱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怎么爱: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爱什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禁令: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师德的灵魂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让她们在操场上冷风中把作业完成”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对待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可以做到关心爱护,并且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内涵】

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教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禁令: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教师天职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老师按照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具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内涵】

对待自己: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

对待同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对待家长:尊重家长。

对待工作: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教师进行有偿家教”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改正,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内涵】

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梳理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教学: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出题点】常以识记型单选题、例子型理解类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如:

①识记类:如,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什么?

②理解类:如,“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作为一名老师要有‘源头活水’。”

③材料分析题: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老师的做法。”材料中的老师即使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也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

中小学老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教师所从事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是塑造人、完善人的工作。

(2)学习创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人才要求和教育理论都在不断地嬗变、更新、充实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安于原有的知识和育人模式,而应该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

(3)热爱学生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情,了解思想动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4)师表育人所谓师表育人,就是用教师的表率、榜样示范去影响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猪皮冻的做法视频(猪皮冻的做法大全家常)

下一篇: 女生越变越美的诀窍,女生变美小技巧(能让女人越来越美的五个“好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