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明朝建文帝简介(明朝建文帝最后到底去了哪)

明朝建文帝?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重大作为。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

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和永历帝间隔多少年?

从建文最后一年1402年到永历元年1646年算,共间隔了244年。

建文帝是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永历帝是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

建文帝为啥不杀朱棣的儿子?

第一个原因:朝廷确实没有朱棣违法乱纪的证据。建文帝刚刚登基,如果无故将藩王的儿子扣押在南京,肯定会引起其他藩王众怒,有损建文帝的光辉形象。

建文帝从小爱读书,读了很多书,对儒家经典非常熟悉。建文帝的理想是做个伟大、光荣、正确的明君,建设超越文景之治的盛世。所以,建文帝没有采用扣押朱棣3个儿子这种下三滥的手法。

第二个原因:当时朝廷有能力用武力搞定燕王朱棣。建文帝和他的心腹大臣黄子澄认为,就算今后燕王朱棣违法乱纪,或者要谋反,朝廷也不足为虑,完全有实力搞定他。

因为经过明太祖朱元璋30年的精心治理,此时朝廷粮食多的发霉,军队有上百万,燕王朱棣手上只有几千人马,而燕王真正可以调动的部队只有800名亲兵。

所以,黄子澄对建文帝说,朝廷实力相当强大,百万大军在手,完全可以搞定一切违法乱纪的藩王,请建文帝放心,建文帝觉得黄子澄说的的确道理,所以没有必要提前扣押3个堂弟,没有必要背上不仁不义的昏君骂名。

朱元璋为什么直接传位给建文帝?

一、立规矩。动摇一个古代王朝的,往往不是外敌,而是内乱,而内乱中最严重的,就是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也就是“夺嫡之争”。所以,为了让传位有序进行,避免同室操戈,就必须有一个章程,省的儿子们扯皮。而这个章程,通常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一项制度。

拥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虽然是草根出身,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就立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而太子朱标温良恭亲,还是与马皇后的儿子,他虽然不幸死亡,可留下了儿子朱允炆,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标长子朱雄英早故,故立朱允炆为嫡长孙),在皇位继承上的优先权大于朱元璋的四子朱棣。

而这一规矩,也体现在明成祖身上,他选择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大儿子朱高炽,放弃功勋卓著的次子朱高煦,就是基于“长嫡承统,万事正法”的考虑——他自己就名不正言不顺的,更不能让后面也乱了起来,否则大明王朝根基就会不稳固。

二、朱棣太像他了。朱元璋草根出身,从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只能用数字代替(原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的底层农民,成为最高统治者,再加上经历了无数战斗,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所以嫉恶如仇、杀伐果断,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采取严刑峻法的方式管理朝政,赫赫有名的“洪武四大案”都是人头滚滚,牵连甚广。

他明白这一点可能不太好,可一方面是王朝建设初期,问题确实也比较大,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方式整治,另一方面也是改不过来,就这样了吧。可他同时也明白,管理王朝不能只靠“大棒”有时也得“松绑”,刺激经济发展活力,比如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放松管理,就是为了社会发展,而这样做确实也给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太子朱标,性格仁慈宽厚,熟读儒家经典,朱元璋估计是想在自己以雷霆手段,把那些“害虫”统统搞掉后,借他之手施行仁政,让王朝趋于稳定。而四子朱棣,也是战功赫赫之辈,和朱元璋太像,朱元璋猜到,如果他继位,可能与自己的统治风格类似,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

而朱允炆,继承了父亲的脾性,聪明好学,及其孝顺,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和父亲一样温文尔雅,以宽大著称。不得不说,这很可能是朱元璋刻意培养的结果。所以,朱元璋才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尽管朱允炆尚且年幼。

朱元璋是不是建文帝害死的?

朱元璋不可能是建文帝害死的。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也就是说朱元璋去世后,绕开了自己的儿子,直接让孙子来接班。

  这样的权力继承让大明帝国前途一时间变得不是很明朗,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还在,尤其是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他对皇位早已觊觎。实际上,本来皇位还未轮到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的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才是最先选的接班人。

  奈何朱标福分太低,他还没有等到朱元璋归天,自己就先走了一步。对于朱标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就选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允炆为接班人。虽然秦、晋、燕王都在,但如果选了燕王,秦王和晋王会怎么想呢?

  所以,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靖难之役建文帝多大?

22岁-25岁

开始时:1399-1377=22

结束时:1405-1377=25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56],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的故事完整版?

完整版:朱允炆化名詹碧云,成为山上道观中的住持道士。在此期间,他还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留下了“方豪上”“都俞脱生”等文明密码。

而《明史·成祖本纪》、《明史·方孝孺传》则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记载,当朱允炆看到昔日的抗燕主帅李景隆前去开城投降时,便深知大势已去,下令焚宫。随后,朱允炆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一边的妃嫔侍从大都选择了追随朱允炆。朱棣入宫后,下令搜查朱允炆下落,宫人从火堆中扒出了一具烧焦的s体用来证明。朱棣没有办法,只得下令按天子之礼安葬这个男女都无法分清的尸体。

建文帝为什么不在明朝十二帝之列?

建文帝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次子,朱标和朱标长子都先后死了,朱元璋按顺序立了朱标次子朱允炆当了建文皇帝,但是建文帝削蕃导致他叔叔朱棣造反,因此建文帝没有明朝十二帝之列。

建文帝是明太宗?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朱元璋逝世后,朱允炆继位为帝。

按道理来说,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其庙号应当为明太宗。

但是,朱允炆不仅败给了朱棣,还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所以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

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

因为在和朱棣的较量中失败,建文帝朱允炆没能获得太宗的庙号。

而就明成祖朱棣来说,其逝世后则被追封为明太宗。

明代建文帝?

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06月30日-1402年0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由于削藩,引起叔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战争中朱允炆错误地任用了李景隆,又因不愿背负杀害叔叔之名而使得朱棣逃脱。建文四年,南京应天府被朱棣占领后,朱允炆放火焚宫后下落不明。

大臣梅殷私谥朱允炆为“神宗孝愍皇帝”,但朱棣不认朱允炆为合法皇帝而未上谥号,甚至篡改史书中对于朱允炆的记载,故明朝人大多称之为建文君。直到南明时,弘光帝追谥其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为“恭闵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魔兽世界阿格拉玛的步伐(wow阿格拉玛怎么打)

下一篇: 明日方舟水月值得培养吗(水月值得培养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