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里水淹七军是孙策吗?
正史里水淹七军的任然是关羽。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是,关羽蓄水,然后进行了决堤水攻。
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而是因为霖雨导致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灾,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
正史《后汉书》确定此次水灾为自然水灾,并放置在了《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而《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是专门收录自然灾害的篇章。
被关羽水淹七军的陶军将领是谁?
被水淹七军但是参军将领是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已经占领西川,向北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上将。
而孙权向曹操臣服,有图取荆州之意。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围困了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赶紧向曹操求救。
曹操派了于禁率领七军来支援樊城,前部先锋为南安庞德。关羽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斩。
水淹七军是什么意思?
水淹七军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战役。 战役具体内容: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俊髯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谋,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完胜胜利,并且威震华夏!
三国志怎么评价水淹七军?
三国志关于水淹七军的记载只有两行字: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写道:“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则描写较为详细、生动。
关公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无不惊骇。
少年三国志2水淹七军?
少年三国志二水淹七军讲述了关羽兵伐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于禁为元帅庞德为先锋支援樊城,关羽与庞德大战两天不能取胜,于是挖开漳河,水淹七军,活捉了庞德和于禁,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怕死投降了关羽,从此关羽名震华夏!
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开始想如何应对?
迁都。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胜利以后,又命关羽北伐襄樊,孟达、刘封进攻上庸。结果这两战蜀军都取得了胜利,孟达、刘封夺取了上庸,关羽击败了驻守襄樊的曹仁。曹仁紧急向曹操求援,曹操命于禁、徐晃两路大军前来救援。其中于禁率七军前往樊城迎战关羽,而徐晃则率军进驻宛城。
然而于禁所统帅的七军在樊城被关羽借汉水暴涨之机全歼,曹军损失惨重,光俘虏就被抓了三万。关羽获胜以后一时威震华夏,曹操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
云长水淹七军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了人们:优秀的统帅,在作战的同时,还要关注战争结果对整个战略局势的影响,不能仅停留在于战术层面。水淹七军,是关羽北伐争夺地盘时樊城之战时的得意之作(由于关羽熟知地形,当曹军统帅于禁驻扎洼地时,深知秋季大水即将来临的结果,于是事先准备战船,调集待机)。
此战关羽大获全胜,关羽骄傲自满,只看到曹军大贩,却没看清此战根本改变不了曹强刘弱的客观格局,再说,此战也完全不合军师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
水淹七军和败走麦城隔了多久?
四个月
219年七月被刘备派遣镇守荆州的关羽也率领三万大军北伐。
八月,时连续阴雨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 的自然水灾。关羽趁机水淹七军
之后,关羽中了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荆州各郡县,除了麦城外,均已丢失。蜀将糜芳、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关羽损失惨重,到麦城时,关羽手下只剩300余人。此时已是12月底
谁没有参与水淹七军战役?
水淹七军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于对魏国发动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蜀国大获全胜。
当时刘备,诸葛亮,马超,张飞等人都没有在场,主要是由关于智慧的。当时蜀国刚成立不久,刘备与诸葛亮坐镇川中,马超,张飞,赵云,黄忠等人也都为了稳固蜀国而在他处驻守或者征战。所以,这些人都没有参与水淹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