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员外是现在的什么官职(员外是什么级别的官)

什么是员外。是官职吗?

在古代“员外”官职是员外郎。

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身居显赫之位了,虽名为“员外”,其实在编制定员之内。在清代,除了六部外,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一职。不过自明朝以后,员外逐渐成为一种闲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由于当时地主和商人通常可以通过捐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一职,所以,“员外”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而专指一些有钱人了。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员外是什么官?

员外郎,简称员外,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郎中的副职。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宋沿制。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关,并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

还有一个意思:通过科技考试但又没有正式位置可安排的候补官员,科举考试进人的速度大于官员淘汰的速度,而官员编制是一定的,设立候补官员制度就是必要的

古时候人们称呼的“员外”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听到这个词,但是他是个什么官职呢。其实和大多数人想得一样,这个人很有钱,买上一官半职。

“员外”正如字面意思,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的地主豪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时候的有钱人。

历史沿革:

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俗称的含义: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员外散骑侍郎是几品?

四品。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无员数,后为定员官。三国魏末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仍为显官,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地位渐低。

秦汉时,散骑为皇帝侍从,与中常侍性质相同。东汉省散骑,又以宦官任中常侍。曹魏初年,并散骑、中常侍为一,故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资深者称祭酒散骑常侍。曹魏末年,增加此官名额,新增者为员外散骑常侍。东晋以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通直散骑常侍。前秦、后秦亦置。后经南北朝至隋唐,渐成散官、加官而无实权。宋不常置。金、元以后无此官职。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战场原黑仪详细介绍?(战场原黑仪详细介绍视频)

下一篇: 蓁念什么字(蓁字怎么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