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为什么宋应星进京赶考失败了(为什么宋应星进京赶考失败了没有)

为什么宋应星进京赶考失败了?

宋应星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他的最著名的著作当属《天工开物》了。宋应星并不是普通阶层出身,他其实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但是不幸的是,是个没落的官僚。所以,宋应星小的时候,就被家里人督促,一定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他虽然考取乡试,而且在乡试当中,他的成绩相当好,得了第三名。要知道,参加考试的考生多达上万。但是呢,宋应星却在会试上屡战屡败,在第五次考试依旧失败的情况下,他决定从此不再科考,而去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去了。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经常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去考察,结合着前人的典籍进行筛选记录。于是,最后他才能著成这部影响巨大的书籍——《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时候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是一本相当先进的书籍。当然,在外国人眼中这本书的价值,要比在我国国人眼中价值高许多。日本将其奉为神书,而西方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17世纪的公益百科全书”。这本书流传甚广,尤其是在欧洲,这也给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科考不成功,放弃科考去研究技术的宋应星,最后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而同样是科考不成功的李时珍,同样放弃科考专心医学,所以能做出《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所以说,科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而古时候的名人,也不全是科考成功人士

宋应星的精神品质?

宋应星是明代署名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宋应星在历尽科考坎坷、深入接触社会后,他的思想便有了转变。他认识到大部分读书人只是埋头苦读圣贤书,却缺乏实际知识。

宋应星毅然放弃科考,树立起更高远的志向,把志向从科考转向实学。他便开始了不懈的实践和奋斗。他走遍南北,勤耕播种,向各类人员请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记录,终于完成《天工开物》这部被誉为我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巨作。他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虽与功名进取无关,但对历史进步和人们福祉来说大有益处。

他的精神品质就是深入实践。就是事业不在科举“学而优则仕”,而在于实践造福后代。

宋应星是宋慈的后代?

不是。宋应星幼时与兄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宋和庆是隆庆三年(1569)进士,授浙江安吉州同知,进广西柳州府通判,未几辞官归里,在本乡兴办教育事业。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数岁能韵语”(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稍长,考入本县县学为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在程颐-程灏、周敦颐、朱熹及张载这宋代四大家中,独推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等书。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催诗,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宋应星怜愚诗其一译文?

《怜愚诗》明代诗人宋应星。

原文如下: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成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译文:

一个人一生的岁月是有限的,要具有才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专心致志,执一不二。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少日子?读书不成又去习武。天天东想西想没个定数,看看镜子里白头发都有了还是一事无成。

天工开物宋应星?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有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传到了西方。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江西奉新人宋应星,一个被进化论大师达尔文称为“东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人。

宋应星生于明代万历中期,参加了几次科举应试未果之后,他便全身心投入科学技术研究,开始撰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集大成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此时他47岁,正在分宜县当一名管理教育的小吏,既买不起需要的参考书籍,也没有可供朋友交流住宿的场所,可谓困难重重。

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书终于写成了。《天工开物》共有18卷,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农业和矿冶、铸造、纺织、食品加工、造纸、印刷及其他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生产工艺。特别珍贵之处还在于,全书还附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图中所画各种生产工具比例恰当,富有立体感,解说文字简洁,数据详细具体,真正是图文并茂。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打开《天工开物》,就像看电影纪录片一样,我国300多年前那些丰富的物产情况一一展现在眼前。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生产工艺百科全书。它详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其中有不少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比如农业,这部书记载得特别详尽。从选种、育种、耕作、水利、土壤、肥料,以及农业分类和品种,都有细致描述。它甚至记载了劳动人民在解决青黄不接时候的“救公饥”“喉下急”等民间称呼和方法。《天工开物》还记载了我国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比如把生铁水直接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又比如织机中的“花机”,就是世界上最精巧的提花织机。

宋应星写作《天工开物》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细致的实际观察,对表述的问题用准确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已与当时西方的研究方法比较接近。比如他记述“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记述“狼烟”,白日燃烧冒黑烟,黑夜燃烧冒红烟,并且能“迎风直上”等诸多事物特点。他从不信传说,坚持调查实证。

有趣的是,西方现代启蒙科学思潮的代表人物笛卡尔于 1637 年出版了著名的《方法论》,而同年,东方中国的宋应星也出版了《天工开物》。两部著作都是用科学的语言和术语写成的,也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制完成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得以刊印。这本书的第一版为崇祯十年原刻本,曾经一度失传,无法找到原刻本。直到1952年,才在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找到一部完整无缺的原刻本。这种原刻本现在已经非常稀少,成了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古书版本。

1869年,《天工开物》被翻译成法文,传到西方,以后又被译成文,更加广为流传。

明代宋应星的成就?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明朝著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什么书?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宋应星写的什么农业书?

明代宋应星写的农书叫: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业类典籍。初刊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书共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在世界农业和工业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无产阶级还存在吗(无产阶级现在还存在吗)

下一篇: 为什么铅酸电池比锂电池安全知乎(为什么铅酸电池比锂电池安全性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