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中州作家】梅旎:中秋过往成追忆 几时月圆到我家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74】中秋过往成追忆几时月圆到我家河南洛阳 梅 旎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民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印象中的中秋节,大概就是在庭院或是露天的阳台上摆上一桌月饼、桂花酒及一些其它瓜果点心之类的,借着月圆时的皎洁月光,一家人围着桌子唠家常、说说笑笑赏月的情景,这种天伦之乐之所以被一直传承下来,大概也是缘于月“圆”人“圆”之意吧。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每逢中秋这一天,一家人就开始忙乎起来,父亲一大早就去集市上买来五仁月饼、桂花酒、瓜果点心等一大堆好吃的;母亲则收拾庭院,抹好桌子,准备碟盘;我们几个姊妹则从父亲把这些好吃的买回来锁进大木箱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觊觎起木箱子里的好东西,哈喇子都能把衣襟浸湿一大片,只是苦于没有大木箱子的钥匙而每每作罢,只盼望天快点黑下来。好不容易盼到天黑,当一轮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一样挂在天上,母亲就忙里忙外,在早已规划好的院子的空旷地儿摆上桌子,铺上平时舍不得用的好看的方格桌布,分类将父亲买回来的瓜果点心摆好,我们几个早已迫不及待的围着桌子坐好,只等母亲给自己和父亲的酒盅里斟满桂花酒。这时候,父亲会煞有介事的咳嗽一声看着我们几个说:“还是老规矩,你们也上过几年学,今天看谁先背出第一首诗,谁就可以第一个先吃月饼,并且可以挑最大的一块。”不等父亲的话说完,早有准备的我连忙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在其他姊妹嫉妒的眼神中,我很神气的享受到第一个吃月饼的待遇。接下来,一家人说说笑笑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们那时还小,觉得月亮天天都有,有什么好看的,只不过有时圆有时缺而已,哪里及得上这一桌子好吃的!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工作以后离开父母、离开家就再也没有过一个像样的中秋节。大抵因为爱人工作性质原因每每都赶不上回家过中秋节,孩子上了大学后,每年的中秋节也只有我一个人形单影只。时间长了,中秋节对于我已丝毫没有了欢喜与期待,反而更增添了愁绪和落寞。有时候看着窗外万家灯火,家家团圆,为了烘托一下节日气氛,也会在阳台摆上月饼、桂花酒等,一个人自斟自饮,黯然神伤,这时候,抬头望着窗外如我一样孤寂的月亮,总会想起苏轼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阙词,看来古人也会在中秋之夜因无人陪伴而独自神伤啊!岁岁中秋今又中秋,月圆月缺,聚散分离本就是自然常态,只是今夜月明人尽望,几时月圆到我家呢!往期精彩回顾:【中州作家】梅旎:一位变性人的故事【中州作家】梅旎:别了,母亲的蜗居【中州作家】梅旎:玉之静美作 者 简 介梅旎,河南省洛阳市作协会员、杂文协会会员。自1993年开始发表处女作,几十年来,把文字当作心灵的寄语和精神寄托,尤喜诗歌、散文和杂文,有作品散见于国内期刊杂志。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长按二维码关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相亲那些事——女生在相亲里应该主动麽?

下一篇: 为什么不能开学?看了这个视频就知道了!@南艺学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