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海棠花怎么养
优质回答:野生秋海棠引种栽培简史,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青钱柳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野生的海棠花怎么养1
野生秋海棠引种栽培简史
董文珂
在东方,中国传统名花秋海棠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 12 世纪中叶的宋朝。1641 年从中国传入日本,1804 年引入英国,然后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种栽培,并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应用至今。在西方,1577 年之前原产墨西哥的纤弱秋海棠最早被发现,并于 1651年被记载。随后 17 世纪先后记载的还有印度的马拉巴尔秋海棠和牙买加的锐叶秋海棠等少数几种。1777 年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将原产牙买加的美洲小秋海棠引入英国邱园,成为欧洲第一个被引种栽培的秋海棠。
1690 年法国传教士、植物学家查尔斯·普拉米尔 (Charles Plumier) 前往中美洲的安的列斯群岛发现了 6 个新 种, 并 用 秋 海 棠 (Begonia) 命 名,以纪念法属安的列斯群岛行政长官米歇 尔· 贝 根 (Michel Bégon), 并 于1700 年被约瑟夫·皮顿·德图尔福尔(Joseph Pitton de Tournefort) 首次使用在其著作中,1753年卡尔·林奈(CarlLinnaeus) 将其收录在《植物种志》中沿用至今。
18 世纪末,南美洲的美洲光滑秋海棠、八瓣秋海棠等重要种被发现,但栽培的种仅有几个。后来,英国、法国、德国栽培的野生种就达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1805 年,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威尔德诺 (Karl Willdenow) 在书中描述了 25 种秋海棠,除上述被栽培种外,还有圆叶秋海棠、气根秋海棠、托叶状秋海棠、榆叶秋海棠等。1820 年,意大利植物学家吉塞佩·拉迪 (GuiseppeRaddi) 在其著作中收录了三角叶秋海棠、牛耳秋海棠、斑叶竹节秋海棠 3 种,并栽培至今。1827 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威廉·肖特 (William Schott) 在书中描述的悬铃木叶秋海棠、葡萄叶秋海棠、美洲裂叶秋海棠、波叶秋海棠等栽培至今。随着 1835 年英国的纳撒尼尔·沃德 (Nathaniel Ward) 发明了适合长距离海运时栽培热带植物的沃德箱,让引种更多的活体秋海棠成为了可能。
19 世纪中后期,大量美洲的野生秋海棠被发现后被迅速引入欧美栽培,并用于杂交育种改良观赏和适应特性。费迪南·德普 (Ferdinand Deppe) 和克里斯蒂安·斯基德 (Christian Schiede)发现了洒金秋海棠、白芷叶秋海棠,它们是现代美洲观叶秋海棠的重要亲本。 英 国 的 亨 德 森 (Messrs. E. G.Henderson & Son) 公司引种栽培了朱红秋海棠和维奇秋海棠。1864 年,英国人理查德·皮尔斯 (Richard Pearce) 首次引入栽培来自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的玻利维亚秋海棠、皮尔斯秋海棠,1867年后屋 (Backhouse) 苗圃从南非引种栽培了萨瑟兰秋海棠。1877 年,英国人沃尔特·戴维斯 (Walter Davis) 从秘鲁安第斯山脉引种栽培了戴维斯秋海棠。1886 年,具有芳香的维奇秋海棠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并引入法国,这些球茎类秋海棠经过广泛杂交,形成了球茎秋海棠栽培群的早期品种。其间,1821 年巴西的兜状秋海棠被偶然引入德国柏林植物园,后来与 19 世纪 70 年代新发现并引种栽培的亚绒毛秋海棠和罗兹尔秋海棠杂交,获得了后来成为重要花坛花卉的四季秋海棠栽培群的早期品种。1883年,球茎秋海棠栽培群与新近发现并引种栽培的索科特拉秋海棠杂交获得了丽格秋海棠栽培群的早期品种。此外,被引种栽培的美洲秋海棠还有灌木类的华丽秋海棠、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倒挂金钟状秋海棠、竹节类的具甜香味花朵的柳伯斯秋海棠等。
与此同时在亚洲,1856 年,大王秋海棠偶然从印度阿萨姆邦被引入英国,并很快成为种植者和育种家的新宠,大量与同一时期引种栽培的“王冠秋海棠”( 很可能是锡金秋海棠 )、墨脱秋海棠、黄瓣秋海棠,以及后来引种栽培的装饰秋海棠、掌叶秋海棠、花叶秋海棠、变色秋海棠等亚洲观叶秋海棠广泛杂交,获得了大王秋海棠栽培群的早期品种。此外,在非洲 1861 ~ 1862 年德国人古斯塔夫·曼恩(Gustav Mann)从西非发现了开黄花的棱果秋海棠。至此,秋海棠从无名野草逐渐成为西方人喜爱的盆栽花卉。
进入 20 世纪,秋海棠在引种栽培的种类和培育优良品种上均有重大突破。1906 年由美国人威廉·凯勒曼(William Kellerman) 发现不久后被引种栽培的凯勒曼秋海棠,1907 年德国人从南美洲引种栽培的竹节类的双色秋海棠,1946 年巴西的红宝石秋海棠和中美洲的覆瓦状秋海棠被分别引入美国,约 1948 年墨西哥的睫毛秋海棠被引入美国,1952 年原产中越边境的铁甲秋海棠被引入英国,1954 年新几内亚岛的齿瓣秋海棠被引入英国,1956年前巴西的奥尔森秋海棠被引入美国,约 1956 年西非热带海岸原产的棱果秋海棠被引入英国并于 1969 年被引入美国,1961 年巴西的金线秋海棠被引入美国,1967 年菲律宾的绿点秋海棠被引入英国,1969 年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红纹秋海棠已被引入美国并于 1978年被引入英国,1969 年马达加斯加的博格纳秋海棠被引入德国,20 世纪 70年代荷兰引种了许多非洲开黄花的刺莲花秋海棠组和盾叶组的秋海棠,1984年马来西亚的双尖秋海棠被引入英国,1996 年越南的赛兹莫尔秋海棠被引入美国。
其间,1932 年世界上第一个秋海棠组织——美国秋海棠协会 (AmericanBegonia Society) 的成立标志着一个秋海棠新时代的来临,欧美之间的秋海棠引种更加频繁与有序,各地秋海棠爱好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1954 年英国人弗雷德里克·比登 (Frederick Bedson)的 秋 海 棠 栽 培 重 要 著 作《SuccessfulBegonia Culture》。1960 年德国人埃德加·欧文舍尔 (Edgar Irmscher) 在其著作中描述了 122 种新的秋海棠,并进行了栽培介绍。1975 年美国人米尔德雷德·汤普森 (Mildred Thompson) 和爱德华·汤普森 (Edward Thompson)出 版 了 3 卷 册 的《The ThompsonBegonia Guide》,并于 1981 年出版了《Begonias: the Complete ReferenceGuide》,对秋海棠的引种栽培贡献良多。
20 世纪末至本世纪的约 30 年时间里,野生秋海棠从 1200 余种上升至近2000 种,其中许多种类被发现后迅速引入欧美日栽培,其间,中国也赶上了这趟难得的列车。1999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 52 卷·第 1 分册)》记载秋海棠属约 1000 多种,中国产 130 多种;2007 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 vol.13》记载秋海棠属约 1400 多种,中国产 170 多种,现已超过 200 种。甚至有专家估计秋海棠属能超过 2000 种,中国能达到 250 ~ 300 种。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许多野生秋海棠极具观赏价值,以至于植物学家、园艺学家、植物猎人、花卉达人等都想第一时间将它“占有”。
在被引种栽培的新植物种中,首当其冲的是亚洲秋海棠,其中以侧膜胎座组的成员最为出众,起初它是一个只有10 几个种的小类群,现在已发展到 70多个种,相信将来会产生更美的新成员。侧膜胎座组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近年来,除了侧膜胎座组,从繁杂的东亚秋海棠组中重新界定了菲律宾秋海棠组的范围,绝大多数原产菲律宾,其中许多新成员也赚足了世人的眼球。而秋海棠属的一个大组,主产东南亚诸岛的等翅组,自然也少不了高颜值的新成员,它们的名字也极富特色,如黑森林秋海棠、女王秋海棠、黑武士秋海棠等。
至此,秋海棠属从数百年前的无名小草,到 100 多年前的观赏园艺新秀,再到 21 世纪最具开发价值的花卉植物之一。此时此刻,可能有人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艰难地寻找着秋海棠,也可能有人正在世界的某个温室精心地培育着秋海棠,还可能有人正在世界的某个实验室认真地研究着秋海棠。人们为秋海棠着迷、为它付出,它也用美丽与惊艳回报着喜欢它的人们,也许我们正在书写着野生秋海棠新的引种栽培史。
野生的海棠花怎么养2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郭军、严浩、帅昀)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时值5月下旬,海拔2300多米的竹溪县营盘山巅,万亩野生海棠却次第绽放、花开正艳。
营盘山属竹溪综合农场辖区,位于泉溪镇境内,与陕西镇坪县接壤。相传商朝太师闻仲曾在此安营扎寨,兵败战死绝龙岭葬身于此,营盘山由此得名。
营盘山植被丰茂,瀑流成群,有珙桐、红豆杉、黑熊等珍稀动植物。尤为奇特的是在海拔2300多米的山顶,生长着上万亩野生海棠,十分珍贵、罕见。十堰市农科院在此设立了专家工作站。
近年来,竹溪综合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多方筹资,着力将营盘山打造成“海棠小镇”。将山下废弃的场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客栈,将昔日人们上山伐木的小道改造成游步道,把闻太师演练兵马的习武基地建设成为景观茶园,在溪流里发展大鲵、冷水鱼特色养殖,新建功能齐备的游客中心。还在茶园里、道路边、院子旁引种1000多亩海棠,每年3月底到5月中下旬,从山下海拔1100米的习武基地,到海拔2300米的山顶,海棠花自下而上次第开放,形成“海棠小镇”奇特景观,吸引八方游客来此寻幽觅奇。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野生的海棠花怎么养3
木瓜海棠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6米;枝条直立,具短枝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叶片椭圆形、披针形至倒卵披针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
花先叶开放,2-3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直径2-4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直立,卵圆形至椭圆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5毫米,宽8-15毫米,淡红色或白色。
果实卵球形或近圆柱形,先端有突起,长8-12厘米,宽6-7厘米,黄色有红晕,味芳香。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木瓜海棠习性强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冬季能耐-20℃的低温,具有很好抗旱能力,但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好。
木瓜海棠可植于阳光充足的高燥处,积水的低洼处不宜种植,否则会因土壤水分过多,使植株瘦弱,枝叶生长细弱,抗逆性明显下降,土壤长期积水还会造成烂根。
木瓜海棠生山坡、林边、道旁、栽培或野生,海拔900-2500米。产中国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果实入药可作木瓜的代用品。各地习见栽培,耐寒力不及木瓜和皱皮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