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花蟹怎么养一晚上

网友提问:

花蟹怎么养一晚上

优质回答:

蟹爪兰长花苞前,多做5个动作,开花早,花量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妖妖琳vw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花蟹怎么养一晚上1

近期去过花市的花友是不是发现,带花苞的蟹爪兰已经在花市开卖了?从9月开始,蟹爪兰会陆续进入花期,开始它们的“表演”。我们家里养的蟹爪兰,花期不会这么早,大概要到10月,养护得当的才能进入花期。蟹爪兰长花苞前,多做5个动作,开花早,花量大。

疏叶

秋天天气凉爽以后,蟹爪兰会恢复生长,可能会冒出新的叶片。要是你的蟹爪兰春天已经长了比较多新叶,秋天长的新叶就要及时梳剪掉,节省养分让开花。否则秋天长的新叶既长不好,又会影响花芽分化,得不偿失。就算你的蟹爪兰春天没有长新叶,秋天长了新叶,也要注意梳剪。一根枝条上面,留下两片健康新叶就行,其他的都可以梳剪掉,为后期开花做好准备。

多叶面洒水

要是所在地区空气湿度比较低,长时间低于50%,要多给蟹爪兰叶面洒水,有利于花芽分化,能长出多多的花苞来。蟹爪兰本身是南方花卉,喜欢空气湿度高的环境,花苞生长之前多叶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能提高花苞数量,开花早,花量大。尤其北方干燥地区,秋冬季节温度保持在15度以上,每天给蟹爪兰叶面洒水1~2次,是很有必要的。

保持长日照

温度下降到30度以后,就可以让蟹爪兰多晒太阳了。每天光照时间保持在5小时以上,最好能达到8小时,蟹爪兰就能很快长出花苞开花。要是光照时间不足,蟹爪兰可能迟迟不开花,或者开花量小,观赏价值不高。有些花友家里有养多肉植物,准备了补光灯,要是同时有养蟹爪兰,温度合适光照不足时,也可以用补光灯给蟹爪兰补光,对开花一样有促进作用。

缩小温差

秋天早晚温差大,尤其北方地区,晚上温度很低,白天还热的冒汗。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蟹爪兰长花苞开花,它喜欢小温差的生长环境。所以秋天养蟹爪兰,要注意缩小温差。温度保持在10度以内,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就容易长出多多的花苞来。要是你的蟹爪兰是室内养的,晚上记得关窗。要是你的蟹爪兰是露养的,晚上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要记得放到室内养护。

勤施磷钾肥

秋天温度合适,要给蟹爪兰勤施磷钾肥。施磷钾肥一方面能促使花苞发育生长,另外一方面能增强蟹爪兰的抵抗力,容易过冬。给蟹爪兰施磷钾肥,浓度应比其他花草低一点,两次施肥间隔大一点。比如给其他花草施磷酸二氢钾,浓度800倍,两次施肥间隔7天,给蟹爪兰施的时候。浓度至少要控制在1000倍以上,施肥间隔保持在10~15天。连续施磷钾肥3次,就可以停止施肥或者改施复合肥。

你家的蟹爪兰现在长得怎样?南方的可能还在睡大觉,北方的应该已经苏醒开始生长了。9月养好蟹爪兰,10月就能冒出花苞开花了。想让蟹爪兰长花苞多,上述5个动作就不能少。觉得有用点个赞,关注我了解更多养花知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花蟹怎么养一晚上2

前言

近年来,越南流行一种蟹类与斑节对虾混养模式,带来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一种投资成本低的养殖模式,适合广大资金少的养殖户进行养殖。

一、蟹类与斑节对虾混养,效益高,但是需要一定技巧

YEAR END SUMMARY

目前,越南蟹虾混养面积:1.33万公顷,平均产量:斑节对虾1000公斤/亩,螃蟹100公斤/亩。这种养殖模式带来收入的增加、提高养殖户的实际效益。然而,除了专业养殖户之外,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实现较高的效率。原因是养殖户不知道螃蟹的生物学特性,比如:螃蟹对盐度、酸碱度、碱度、温度、饲料等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搭建的环境,并没有让螃蟹生长得更好,所以在斑节对虾中投放螃蟹,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效率。

为了让养殖户高效率的投放螃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螃蟹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以及和斑节对虾混养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它能帮助养殖户在选择螃蟹和斑节对虾混养时,减少一些风险。

螃蟹与斑节对虾混养模式

二、螃蟹的生物学特性:

YEAR END SUMMARY

1、环境适应能力:

- 螃蟹能够适应2‰-33‰的盐度变化,最佳的盐度范围是15‰-22‰;

- 能够耐受pH值范围为6.5至9.5,最佳的PH值范围为7.5 - 8.5;

- 最佳的碱度范围为80-150mg/L;

- 螃蟹最适合的温度是25- 29摄氏度,较高的温度往往会对螃蟹的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螃蟹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螃蟹的脱壳:

- 螃蟹的生长过程需要经历了多次蜕壳,这螃蟹的规格才会变得更大。

- 脱壳时间因生长阶段不同而不同,幼蟹3-5天蜕壳一次,大螃蟹一般15-30天蜕壳一次。当然,养殖环境和饲料种类,也会影响脱壳的时间。

- 刚刚蜕脱的蟹体,体弱且不吃料,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差,一般都需要卧底2-3小时才能恢复一些体力,待1-2天新壳变硬后,才恢复正常。

- 每次蜕壳后,螃蟹的体重会增加40-80%。特别是在蜕壳过程中,螃蟹可以再生原本受伤部位,例如:腿,爪等。同时注意,受伤过的螃蟹,往往会更早蜕壳。

3、螃蟹的习性:

- 栖息地(洞穴):螃蟹通常生活在池塘底部或洞穴中,一般在选择在底部挖洞,螃蟹洞穴可以长1米以上;

- 吃料与防御:当食物不足时,螃蟹会互相蚕食,强壮的螃蟹会吃掉较弱的螃蟹,尤其是坚硬外壳的螃蟹,会吃掉软壳蟹。同时,螃蟹通过吓唬、攻击敌人或逃跑来保护自己,在危急情况下,螃蟹可能会选择“丢弃”身体某个部位,进行逃生。而失去的部分会在蜕壳后重新生长出来。

– 摄食行为:螃蟹是杂食动物,会积极捕捉食物,且经常在夜间觅食。在野外,它们喜欢吃杂鱼、软体动物等。

三、螃蟹与斑节对虾进行混养的一些注意事项:

YEAR END SUMMARY

1、螃蟹投放时的盐度:

由于螃蟹的生物学特性,它们在盐度为15‰至22‰的水中生长发育良好,因此,养殖户在投放蟹苗的时候,应该调节好水体的盐度。

2、选择好蟹苗进行投放:

– 蟹苗大小、颜色基本一致、反应快、身体无残缺、没有发现死亡的情况。

– 把螃蟹放入托盘中,螃蟹会在托盘中分布均匀,抓地力好,这种蟹苗的质量是比较好。

3、投放至斑节对虾池塘的操作:

过去,很多斑节对虾养殖户,都是将螃蟹直接投放至斑节对虾池塘,这样的成活率不是高。

特别是,一些池塘的面积较大,养殖户对水体的处理并不好,盐度、酸碱度、碱度……不在螃蟹最佳生长的范围内,所以当螃蟹被投放到池塘时,很容易受到惊吓,造成很多损失。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投放至斑节对虾池塘之前,养殖户应该先将螃蟹放入暂养池养殖15-20天左右,以便减少螃蟹的损耗。

*准备暂养池的好处:

– 由于面积小,管理相对容易,池塘改良成本低。放蟹苗时,可将水环境因素,如:盐度、酸碱度、碱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不会让螃蟹感觉到压力,降低成本。

为了在池塘中高效养殖螃蟹,养殖户应该注意:

YEAR END SUMMARY

1、根据池塘的大小,决定螃蟹的投放密度,一般来说密度不超过10尾/平方米。

2、投放蟹苗之前,池塘必须彻底整修:对于底泥较厚的池塘,以15-20kg/1000平方米的剂量施用石灰;进水之前,使用过滤网进行过滤,杜绝杂虾和鱼类进入,然后使用茶籽饼20kg/1000立方米的剂量杀死杂鱼,并且,检查水环境因素,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如:

pH值:在7.5-8.5范围内,如果pH值较低,使用石灰以7-10kg/立方米的剂量,均匀撒在整个池塘中来提高pH值。

盐度:池塘中的盐度在15‰-18‰范围内。

碱度:保持在80-150mg/L的范围内。如果碱度低于80mg/L,螃蟹脱壳时间加长,或者是脱壳之后不易硬壳。因此,当池塘内碱度较低时,可使用白云石7-10 kg/立方米的剂量,均匀泼洒在整个池塘,以提高碱度。

3、在池塘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为螃蟹补充食物、

4、蟹与斑节对虾的养殖密度:为了螃蟹不和斑节对虾争食,螃蟹投养密度为:5尾/平方米,斑节对虾:80尾/平方米。

五、池塘的管理:

YEAR END SUMMARY

在将螃蟹转入到池塘,除了保证螃蟹生长发育良好之外,养殖户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放蟹苗前1至1.5个月,提前投放斑节对虾。

2、定期监测水环境因素,调整到适宜螃蟹生长的适宜范围。

3、池塘必须有螃蟹藏身和蜕壳生长的地方。

4、准备足够的食物,让螃蟹吃的饱。

5、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在5%-30%,刺激螃蟹的活力,多吃食,好蜕壳。

6、定期检查池塘的围栏,避免让螃蟹爬出来。

花蟹怎么养一晚上3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一、食性与生长特征

中华绒螯蟹为杂食性,但偏爱动物性饵料(如鱼、虾、螺、蚬、河蚌、水生昆虫等),并残害同类,对腐臭的动物尸体尤感兴趣。

在自然环境中,因动物性饵料缺乏,中华绒螯蟹主要取食水草、水生维管束植物或一些岸边植物。

幼蟹、成蟹一般白天隐居于洞穴中,夜晚出洞觅食。夏季蟹的食量大,但耐饥能力也很强,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不进食也不致饿死(但须保持鳃腔温润)。

(1)“无肠公子” 

由于蟹经常爬行水底的缘故,步足特别发达,头部和胸部连在一起成为身躯的主体——头胸部,而与其相关的腹部和游泳用的腹肢也就随之萎缩,成一薄片,卷贴在头胸部之下,以减少爬行时的拖累,所以人们就误以为螃蟹没有腹部及肠子了。

(2)“变色的铠甲” 

河蟹全身披甲,不愧为具有铠甲的斗士,一遇侵害就威武地举起两个大螯,奋起战斗。

由于甲壳下面真皮层中的各种色素细胞吸收和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河蟹的铠甲颜色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会显示出各种颜色,以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

河蟹煮熟时变成红色,是因为甲壳中的色素主要是虾青素,加热后虾青素与变性的色素蛋白结合而造成的。

(3)“无色的血液”

血液仅由淋巴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即变形虫状的白细胞,而血清素则溶解在淋巴内,所以河蟹的血液是无色的,它的血液循环是闭管式循环系统。

(4)“呼吸与泡沫” 河蟹用鳃呼吸。

在水中,水流经过鳃腔,冲洗着蟹的鳃片,也起着呼吸作用。

但当河蟹暂时离开水以后,仍然依靠着鳃腔里储存的水分进行呼吸,此时,空气进入鳃腔,和剩余水分混合在一起,喷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许多泡沫,由于不断呼吸,泡沫也愈积愈多,同时,泡沫在空气中又不断破灭,发出淅沥淅沥的声音。

(5)“九月团脐十月尖”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农历9月份,雌蟹进入生长成熟阶段,而雄蟹则要延迟到10月份,只有这时的螃蟹才会肉味鲜美,蟹黄饱满。

“圆”“尖”指的是蟹脐的形状。9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10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膏足肉坚。

二、行为特征

中华绒螯蟹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对外界环境反应灵敏。

复眼视觉敏锐,人在河边走,远处或隔岸的蟹会立刻钻进洞穴或逃走;在夜晚微弱光线下,也能觅食和避敌。

中华绒螯蟹能在地面迅速爬行,也能攀高和游泳。爬行以4对步足为主,偶尔也用螯足。第3对、第4对步足较扁平,其上着生刚毛较多,有利于游泳。

(1)断肢再生

当中华绒螯蟹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常会发生肢体自切。断肢处位于附肢基节与座节之间,此处构造特殊,既可防止流血,又可再生新足。

断肢数天后,就会长出一个疣状物,继而长大。但附肢再生仅在蟹蜕壳生长阶段,变为“绿蟹”后,再生能力也即停止。

(2)冬眠习性

和所有的水生动物一样,河蟹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蟹的越冬上。

当气温下降到5℃左右时,河蟹就会栖居在洞穴中或草丛中或泥土中,进入冬眠状态。在冬眠期间,河蟹基本上不吃不动,螯足和附肢也基本无力。

(3)“横行霸道”的作风

河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两侧步足的关节只能向下弯,爬行时,常用一侧步足的指尖抓住地面,再由另一侧步足在地面上直伸起来,推送身体向一侧移动。

因为它全身披甲和横向斜行,一遇侵害,常会竖起两只大螯,夹住东西死死不放,故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横行霸道”的印象。

(4)贪食、好斗、打洞的天性

河蟹最喜欢吃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消化能力很强,食量也很大,饱食后多余的养料储藏于肝脏中。

河蟹凶残好斗,常因抢穴、夺食而引起互相厮斗,往往也残害同类,受了伤的、附肢严重残缺的河蟹或刚蜕了壳后新壳尚未坚硬的“软壳蟹”,都会遭受同类的争食。

尤其是在河蟹交配产卵场所,为了争夺一只雌蟹,会有数只雄蟹凶猛格斗,经久不息。

河蟹昼伏夜出,呈穴居生活,蟹穴一般位于高低水位线之间,其洞穴迂回绕道,有的长达数米,因此河蟹常靠一对强有力的螯足掘穴,将土块掘起合抱于额前运出洞外。

三、生活环境特征

中华绒螯蟹生活在水质清新、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喜栖居泥岸或滩涂洞穴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在潮水涨落的江河中,蟹穴多位于高、低水位之间;而湖泊中河蟹的洞穴较分散,常位于水面之下。

中华绒螯蟹掘穴能力强,严冬季节,潜伏洞穴中越冬。但在土池散养成蟹,掘穴率较低,为10%~20%,且多为雌蟹;

大多数个体藏匿于底泥中,只露出眼和触角,维持呼吸;

或是寻找藏身之处,有时也会堆挤在一起。精养池塘池壁坡度大于1∶3,中华绒螯蟹在饲养期几乎不打洞。

河蟹是一种洄游性动物,每年“霜降”前后,淡水中生活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便开始了由淡水向河口半咸水的生殖洄游。

每当秋季来临,寒风刺骨,淡水湖泊水温下降,性腺成熟的河蟹即顺着水流由湖、库、池塘向江河移动,再由江河向河口浅海远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新买茉莉花秋天怎么养

下一篇: 莱芜微型月季花怎么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