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花杂齿缘龟怎么养

网友提问:

花杂齿缘龟怎么养

优质回答:

皮实硕大的亚洲巨龟,成功的吸引了你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龟爱好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花杂齿缘龟怎么养1

在世界上,龟的种类可是不少啊。但并不是所有的龟我们都能接触到,能够流入市场的也只是少部分而已。我们知道动物界里个子大的也有个子小的,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圈。那其实在龟界也是有大个子小个子的,有的龟友偏爱小个子的龟,长不大才不占地方,而且都是一副萌萌的样子。有的龟友则不然,就是喜欢大家伙,觉得这样才是一种气势!哈哈~

对于大个子龟类来说,除了常见的鳄龟,玛塔这类以外,大家颇为熟悉的还有亚洲四大巨龟吧:亚巨、庙、马巨、缅甸黑山。这四大金刚长大了可是大家伙。经常看到很多的商家广告语都是:当马骑;豪华坐骑之类的。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在龟界中的个子还是很出众的。

其中还是以亚巨的人气最高,小编虽然对亚巨的理解也不是很深,但还是斗胆和大家一起交流下,毕竟我个人认为亚巨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亚洲巨龟,也叫东方大龟,一听名字就是知道是大个。它的出名也不是因为什么炫丽的纹理,也不是矫健的身姿,主要还是因为个子大而声名远播。当然还有,就是它那垃圾桶一样的生活要求。能吃能拉不挑食(不排除个别个体)。

我们都知道亚巨是半水龟,原生地是东南亚一带,是一种杂食性的龟类。之所以称它为“垃圾桶”,就是因为在状态好的时候,这家伙啥都吃:龟粮、虾干、鱼虾、番薯叶、水果等等,基本都不挑。饭来张口就解决了。

亚巨皮实好养,不娇气,体质总体而言算是很健壮的了。一旦和你混熟后互动是很好的,这点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有时候还是得注意安全,这家伙吃东西会见食忘友的。而且咬人挺疼的,哪怕还是10厘米以内的个体。这点亲生尝试过,不想受伤的朋友可以不用尝试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其实半水龟是可以在陆地上进食的,不需要非得入水。正如亚巨,它的嘴型与一般的水龟构造有些许不同,更容易吞咽食物,看过它进食的朋友会了解到。

亚巨是比较亲水的半水龟了,可以浅水配晒台饲养,也可以布置水陆面积的环境。不少养殖人员有大面积的饲养,都是通过水环境的饲养,包括另一种齿缘摄龟,也是通过水环境饲养。所以我们家庭饲养,是可以效仿的。

说起齿缘摄龟,紧张的时候会喷屎尿,有龟友说亚巨也是一样的。所以还请小心,小编没尝试过亚巨的,只有被齿缘欺负过不少。所以平日里的抓拿也是要小心点的,排泄物还是有点臭的。

亚巨虽是体质强健,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原产地东南亚,就可以知道这家伙是不耐低温的。过于的寒冷容易让亚巨患上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就致命了。

大家关心的还是它能不能正常过冬是吧。其实北方冬季太冷了,建议还是加温比较稳妥。南方冬季温度也是较为暖和,对于亚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如果冬季在10-15℃这样的温度下,并且持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亚巨正常过冬还是挺保险的。毕竟小编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过冬过来的。其实这就有了片面性了,所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实践了,大家有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可以提出哦。

一般人们都说把亚巨当做陆龟饲养,其实也没错。只是亚巨还小的时候,尽量多接触水,它的甲壳生长和发育缺水太严重会变形的,和水龟类似。亚巨到一斤多两斤的时候可以转为多陆养。

提到亚巨,大家或许会想到黄头庙龟对吧,都是大个子。庙龟相对来说似乎比亚巨要含蓄点,但很多方面都是差不多的。

并不是来为亚巨做广告的,只是借亚巨的名号,和大家聊聊这些大龟。相比之下,其实大小鳄也都是巨物,只是攻击性相对强了点,饲养还要多注意安全。这样一比较,亚巨就显得安全很多了。

喜欢的大龟的朋友不少,只是大龟的培养也是要时间的积淀和辛苦的付出。在享受它硕大身型带来的震撼外,它的巨大食量和排泄物也是你烦恼的一部分,这些也是要全盘接受的哦。而且饲养空间不够就不要轻易尝试了,如果只是冲着这个龟种去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它们在长大之前,同其他小龟龟也没差。

花杂齿缘龟怎么养2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是2000年发布并实施的,距今已有20多年,期间一直未进行调整和修订。

2021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拟定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简称《国家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_建言献策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有关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2月25日。

在此次调整《国家陆生野生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指出三有名录调整征求意见稿,共包括陆生野生动物 39 目 177 科1789 种。调整的相关内容如下:

一,是将原名录中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 187 种(包括兽类 12 种、鸟类 129 种、爬行 28种、两栖 10 种、昆虫 8 种 8 属)野生动物予以删除;

二,是将原名录中转按水生野生动物管理的 191 种(爬行 43 种,两栖 148种)野生动物予以删除;

三是新增 680 种(兽类 30 种,鸟类 445种,爬行 49 种,两栖 132 种,昆虫 24 种)陆生野生动物,扩大了保护范围。

《国家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只列明在我国境内自然分布或有自然分布记录、且原产于我国的陆生野生动物,不包括原产于境外的陆生野生动物。已调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或转按水生野生动物管理的野生动物,不再列入本名录,以避免管理重复、混乱问题。

中国绿发会研究室基于调整的《国家陆生野生三有名录(征求意见稿)》,总结并整理了除上述指出的已删除物种外,还同时删除了230多个物种,以供专家、学者、保护地主任或一线野保志愿者参考,具体见下表1。

表1已删除物种(未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且不属于转按水生动物管理)目录

兽纲

MAMMALIA

备注

食虫目

INSECTIVORA

猬科

Erinaceidae

1

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

食肉目

CARNIVORA

鼬科

MUSTELIDAE

15

小艾鼬

Mustela amurensis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猪科

Suidae

33

野猪

Sus scrofa

鹿科

Cervidae

39

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兔形目

Lagomorpha

兔科

Leporidae

40

草兔

Lepus capensis

45

东北黑兔

Lepus melinus

啮齿目

rodepia

鼯鼠科

petauristidae

57

小鼯鼠

Petaurista elegans

62

低泡飞鼠

Petinomys electilis

松鼠科

Sciuridae

69

白背松鼠

Callosciurus finlaysoni

豪猪科

Hystricidae

83

云南豪猪

Hystrix yunnanensis

鼠科

muridae

88

社鼠

Rattus niviventer

鸟纲

AVES

鸥形目

Lariformes

鸥科

Laridae

186

银鸥

Larus argentatus

鹃形目Cuculiformes

杜鹃科

Cuculidae

238

棕鹃杜鹃

Cuculus fugax

(棕腹杜鹃)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鹡鸰科

motacillidae

337

印度鹡鸰

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

(大斑鹡鸰)

噪鹛科

Leiothrichidae

481

黄喉噪鹛

Garrulax galbanus

雀科

Fringillidae

673

灰腹灰雀

Pyrrhula griseiventris

两栖纲

AMPHIBIA

有尾目

Caudata (urodela)

小鲵科

Hynobiidae

14

爪鲵

Onychodactylus fischeri

15

商城肥鲵

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19

呈贡蝾螈

Cynops chenggongensis

20

蓝尾蝾螈

Cynops cyanurus

21

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23

滇池蝾螈

Cynops wolterstorffi

25

黑斑肥螈

Pachytriton brevipes

无尾目

Salientia(anura)

角蟾科

Megophryidae

40

平顶短腿蟾

Brachytarsophrys platyparistus

53

肯氏角蟾

Megophrys kempii

90

皱皮齿突蟾

Scutiger sikimmensis

蟾蜍科

Bufonidae

99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102

头盔蟾蜍

Bufo galeatus

105

沙湾蟾蜍

Bufo kabischi

107

岷山蟾蜍

Bufo minshanicus

111

西藏蟾蜍

Bufo tibetanus

113

绿蟾蜍

Bufo viridis

114

卧龙蟾蜍

Bufo wolongensis

树蟾科

Hylidae

118

华西树蟾

Hyla annectans annectans

119

中国树蟾

Hyla chinensis

120

贡山树蟾

Hyla gongshanensis

121

日本树蟾

Hyla japonica

122

三港树蟾

Hyla sanchiangensis

123

华南树蟾

Hyla simplex

124

秦岭树蟾

Hyla tsinlingensis

125

昭平树蟾

Hyla zhaopingensis

姬蛙科

Microhylidae

126

云南小狭口蛙

Calluella yunnanensis

127

花细狭口蛙

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

128

孟连细狭口蛙

Kalophrynus menglienicus

129

北方狭口蛙

Kaloula borealis

130

花狭口蛙

Kaloula pulchra

131

四川狭口蛙

Kaloula rugifera

132

多疣狭口蛙

Kaloula verrucosa

133

大姬蛙

Microhyla berdmorei

134

粗皮姬蛙

Microhyla butleri

135

小弧斑姬蛙

Mirohyla Heymonsi

136

合征姬蛙

Microhyla mixtura

137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

138

花姬蛙

Microhyla pulchra

139

德力娟蛙

Micryletta inornata

140

台湾娟蛙

Microhyla steinegeri

蛙科

ranidae

141

西域湍蛙

Amolops afghanus

142

崇安湍蛙

Amolops chunganensis

143

棘皮湍蛙

Amolops granulosus

146

康定湍蛙

Amolops kangtingensis

147

凉山湍蛙

Amolops liangshanensis

148

理县湍蛙

Amolops lifanensis

149

棕点湍蛙

Amolops loloensis

150

突吻湍蛙

Amolops macrorhynchu

151

四川湍蛙

Amolops mantzorum

152

勐养湍蛙

Amolops mengyangensis

153

山湍蛙

Amolops monticola

154

华南湍蛙

Amolops ricketti

155

小湍蛙

Amolops torrentis

156

绿点湍蛙

Amolops viridimaculatus

157

武夷湍蛙

Amolops wuyiensis

158

北小岩蛙

Micrixalus borealis

159

刘氏小岩蛙

Micrixalus liui

160

网纹小岩蛙

Micrixalus reticulatus

161

西藏小岩蛙

Micrixalus xizangensis

162

高山倭蛙

Nanorana parkeri

163

倭蛙

Nanorana pleskei

164

腹斑倭蛙

Nanorana ventripunctata

165

尖舌浮蛙

Occidozyga lima

166

圆舌浮蛙

Occidozyga martensii

167

缅北刺蛙

Paa arnoldi

168

大吉岭刺蛙

Paa blanfordii

169

刺腹蛙

Paa boulengeri

170

错那刺蛙

Paa conaensis

171

小刺蛙

Paa exilispinosa

172

眼斑刺蛙

paa feae

173

九龙刺蛙

Paa jiulongensis

174

刺臂蛙

Paa liebigii

175

刘氏刺蛙

Paa liui

176

花刺蛙

Paa maculosa

177

尼泊尔刺蛙

Paa polunini

178

合江刺蛙

Paa robertingeri

179

侧刺蛙

Paa shini

180

棘胸蛙

Paa Spinosa

181

双团刺胸蛙

Paa yunnanensis

182

弹琴蛙

Pana adenopleura

183

阿尔泰林蛙

Pana altaica

184

黑龙江林蛙

rana amurensis

185

云南臭蛙

rana andersonli

186

安龙臭蛙

rana anlungensis

187

中亚林蛙

rana asiatica

188

版纳林蛙

rana bananica

189

海蛙

rana cancrivora

190

昭觉林蛙

rana chaochiaoensis

191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192

峰斑蛙

rana chevronta

193

仙姑弹琴蛙

rana daunchina

194

海参威蛙

rana dybowskii

195

脆皮蛙

rana fragilis

196

叶邦蛙

rana gerbillus

197

无指盘臭蛙

rana grahami

198

沼蛙

rana guentheri

199

合江臭蛙

rana bejiangensis

200

桓仁林蛙

rana huanrenensis

201

日本林蛙

rana japonica

202

光务臭蛙

rana kuangwuensis

203

大头蛙

rana kuhlii

204

昆仑林蛙

rana kunyuensis

205

阔褶蛙

rana latouchii

206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207

江城蛙(暂名)

rana lini

208

大绿蛙

rana livida

209

长肢蛙

rana longicrus

210

龙胜臭蛙

rana lungshengensis

211

长趾蛙

rana macrodactyla

212

绿臭蛙

rana margaretae

214

多齿蛙(暂名)

rana multidenticulata

215

黑斜线蛙

rana nigrolineata

216

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

217

黑耳蛙

rana nigrotympanica

218

黑带蛙

rana nigrovittata

219

金线蛙

rana plancyi

220

滇蛙

rana pleuraden

221

八重山弹琴蛙

rana psaltes

222

隆肛蛙

rana quadranus

223

湖蛙

rana ridibunda

224

粗皮蛙

rana rugosa

225

库利昂蛙

rana sanguinea

226

桑植蛙

rana sangzhiensis

227

梭德氏蛙

rana sauteri

228

花臭蛙

rana schmackeri

229

胫腺蛙

rana shuchinae

230

细刺蛙

rana spinulosa

231

棕背蛙

rana swinhoana

232

台北蛙

rana taipehensis

233

腾格里蛙

rana tenggerensis

234

滇南臭蛙

rana tiannanensis

235

天台蛙

rana tientaiensis

236

凹耳蛙

rana tormotus

237

棘肛蛙

rana unculuanus

238

竹叶蛙

rana versabilis

239

威宁蛙

rana weiningensis

241

明全蛙

rana zhengi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250

安氏小树蛙

Philautus andersoni

270

屏边泛树蛙

Polypedates pingbianensis

278

白颌树蛙

rhacophorus maximus

爬行纲

REPTILIA

龟鳖目

Testudines

淡水龟科

Ataguridae

5

黄缘盒龟

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

6

黄额盒龟

Cistoclemmys galbinifron

12

齿缘龟

Cyclemys dentata

19

锯缘摄龟

Pyxidea moubotii

有鳞目

Squamata

蜥蜴亚目

Lacertilia

壁虎科

Gekkonidae

37

莎车裸趾虎

Cyrtodactylus yarkandensis

49

密疣蜥虎

Hemidactylus brookii

53

沙坝半叶趾虎

Hemiphyllodactylus chapaensis

55

鳞趾虎

Lepidodactylus lugubris

60

托克逊沙虎

Teratoscincus toksunicus

鬣蜥科

Agamidae

81

喜山攀蜥

Japalura kumaonensis

95

塔里木岩蜥

Laudakia tarimensis

98

蜡皮蜥

Leiolepis reevesii

100

白条沙蜥

Phrynocephalus albolineatus

104

草地沙蜥

Phrynocephalus frontalis

106

居延沙蜥

Phrynocephalus guentheri

107

乌拉尔沙蜥

Phrynocephalus guttatus

109

红原沙蜥

Phrynocephalus hongyuanensis

110

无斑沙蜥

Phrynocephalus immaculatus

111

白梢沙蜥

Phrynocephalus koslowi

112

库车沙蜥

Phrynocephalus indovici

119

泽当沙蜥

Phrynocephalus zetangensis

蛇蜥科

anguidae

123

台湾脆蜥蛇

Ophisaurus formosensis

蜥蜴科

Lacertidae

143

崇安地蜥

Platyplacopus sylvaticus

蛇亚目

Serpentes

蟒科

Boida

197

东疆沙蟒

Eryx orentalis-xinjiangensis

游蛇科

Colubridae

219

双带腹链蛇

Amphiesma parallelum

265

黑斑水蛇

Enhydris bennettii

266

腹斑水蛇

Enhydris docourti

267

中国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

268

铅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

276

水游蛇

Natrix natrix

277

棋斑水游蛇

Natrix tessellata

283

管状小头蛇

Oligodon cyclurus

285

昆明小头蛇

Oligodon kunmingensis

290

宁陕小头蛇

Oligodon ornatus

292

山斑上头蛇

Oligodon taeniatus

315

云南颈斑蛇

Plagiopholis unipostocularis

323

滑鼠蛇

Ptyas Mucosus

蝰科

Viperidae

蝮亚科

Crotalinae

373

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

377

岩栖蝮

Gloydius saxatilis

385

原柔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蝰亚科

Viperinae

394

圆斑蝰

Vipera russelii

395

草原蝰

Vipera ursinii

昆虫纲

INSECTA

螳螂目

Mantodae

怪螳科

Amorphoscelidae

怪螳属(所有种)

Amorphoscelis spp.

竹节虫目

Phasmatodae

竹节虫科

Phasmatidae

5

魏氏巨蝓

Tirachoidea westwoodi

叶蝓科

Phyllidae

叶蝓属(所有种)

Phyllium spp.

啮虫目

Paocoptera

围啮科

Peripsocidae

12

食蚧双突围啮

Diplopsocus phagococcus

啮科

Psocidae

13

线斑触啮

Psococerastis linearis

缨翅目

Thysanoptera

纹蓟马科

Aeolothripidae

14

黄脊扁角纹蓟马

Mymrothrips fiavidonotus

同翅目

Homoptera

蜡蝉科

Fulgoridae

16

红翅梵蜡蝉

Aphaena rabiala

颜蜡蝉科

Eurybrachidae

17

漆点旌翅颜蜡蝉

Ancyra annamensis

蝉科

Cicadidae

碧蝉属(所有种)

Hea spp.

彩蝉属(所有种)

Gallogaena spp.

琥珀蝉属(所有种)

Ambrogaena spp.

硫磺蝉属(所有种)

Sulphogaena spp.

拟红眼蝉属(所有种)

Paratalainga spp.

笃蝉属(所有种)

Tosena spp.

毛管蚜科

Greenideidae

21

野核桃声毛管蚜

Mollitrichosiphum juglandisuctum

扁蚜科

Hormaphididae

22

柳粉虱蚜

Aleurodaphis sinisalicis

半翅目

Hemiptera

猎蝽科

reduviidae

25

海南杆蝓猎蝽

Lschnobaenella hainana

广翅目

Megaloptera

齿蛉科

Corydalidae

26

中华脉齿蛉

Neuromus sinensis

步甲科

Carabidae

步甲属拉步甲亚属(所有种)

Carabus(coptolabrus) spp.

步甲属硕步甲亚属(所有种)

Carabus(aptomopterus) spp.

两栖甲科

Amphizoidae

30

大卫两栖甲

Amphizoa davidi lucas

叩甲科

Elateridae

34

丽叩甲

Camposoternus auratus

吉丁虫科

Buprestidae

42

海南硕黄吉丁

Megaloxantha hainana

瓢虫科

Coccinellidae

46

三色红瓢虫

Amida tricolor

臂金龟科

Euchiridae

彩壁金龟属(所有种)

Cheirotonus spp.

犀金龟科

Dynastidae

叉犀金龟属(所有种)

Allomyrina spp.

鳃金龟科

Melolonthidae

53

背黑正鳃金龟

Malaisius melanodiscus

捻翅目

Strepsiptera

栉扇科

Halictophagidae

65

拟蚤蝼扇

Tridactyloxenos coniferus

鳞翅目

Lepidoptera

长角蛾科

Adelidae

70

大黄长角蛾

Nemophora amurensis

举肢蛾科

Heliodinidae

71

北京举肢蛾

Beijinga utilia yang

燕蛾科

Uranlidae

72

巨燕蛾

Nyctalemon patroclus

灯蛾科

Arctildae

73

紫曲纹灯蛾

Gonerda bretaudiaui

桦蛾科

Endromidae

74

陇南桦蛾

Mirina longnanensis

大蚕蛾科

Saturniidae

75

半目大蚕蛾

Antheraea yamamai

76

乌柏大蚕蛾

Attacus atlas

萝纹蛾科

Brahmaeidae

78

黑褐萝纹蛾

Brahmaea christophi

凤蝶科

Papilionidae

喙凤蝶属(所有种)

Teinopalpus spp.

虎凤蝶属(所有种)

Luehdorfia spp.

81

红斑美凤蝶

Papilio rumanzovius

尾凤蝶属(所有种)

Bhuranitis spp.

曙凤蝶属(所有种)

Atrophaneura spp.

裳凤蝶属(所有种)

Troides spp.

宽尾凤蝶属(所有种)

Agehana spp.

83

燕凤蝶

Lamproptera curia

84

绿带燕凤蝶

Lamproptera meges

粉蝶科

Pieridae

眉粉蝶属(所有种)

Zegris spp.

蛱蝶科

Nymphalidae

87

枯叶蛱蝶

Kallima inachus

绢蝶科

Parnassidae

绢蝶属(所有种)

Parnassius spp.

眼蝶科

Satyridae

岳眼蝶属(所有种)

Orinoma spp.

环蝶科

Amathusiidae

箭环蝶属(所有种)

Stichophthalma spp.

灰蝶科

Lycaenidae

陕类蝶属(所有种)

Shaanxiana spp.

91

虎灰蝶

Yamamotozephyrus kwangtungensis

双翅目

Diptera

食虫虻科

Asilidae

93

古田钉突食虫虻

Euscelidia gutianensis

膜翅目

Hymenoptera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

96

海南木莲枝角叶蜂

Cladiucha manglietiae

系蜂科

Sclerogibbidae

105

中华新系蜂

Caenosclerogibba sinica

蚁科

Formicidae

108

鼎突多刺蚁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蜜蜂科

Apidae

110

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注:本表参考200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整理。

文/露尔 审/橡树

#野生动物##动物##保护动物##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意见#

花杂齿缘龟怎么养3

中文名称:阿根廷蛇颈龟

中文俗称:钉颈龟、南美蛇颈龟

英文名称:Argentine ake-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阿根廷北部,乌拉圭,巴拉圭,以及巴西南部。

体形特征:30厘米左右 食性特征:喜欢吃鱼、虾,偶尔接受非常少量的人工饲料

繁殖特征:卵生 其余不祥

中 文 名: 安南龟

俗名别名: 越南龟

英 文 名: Annam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 越南中部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安南龟从外形上看与黄喉拟水龟极相似,它们不 同之处:安南龟头顶呈深橄榄色,前部边缘有淡色条纹,一直伸至眼后,侧部有黄色纵条纹,颈部具有桔红色或深黄纵条纹,背甲黑褐色,腹甲黄色且每块盾片上均有大黑斑纹,四肢灰褐色,指、趾间具蹼

食 性: 饲养温度为18-32℃,饲料为菜叶、水果、鱼肉、虾肉、鸡肉、动物肝。

中文名称:齿缘摄龟

中文俗称:齿缘龟、版纳摄龟

英文名称:Asian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与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体形特征:成体背甲长20-24cm。背甲略扁,幼体长宽约相等,成体长大于宽;背中央脊棱幼体极明显,随年龄增长而不显;背甲后缘锯齿状,幼体尤为显著。腹甲较窄,前端平切或圆出,后端有3缺凹:胸盾沟最长,肱盾沟或喉盾沟最短;甲桥短而明显;成年个体在腹甲舌板与下板之间有韧带发育。颜色变异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状线纹,背甲盾片的放射纹往往不清晰。

食性特征:兼吃动物与植物性食物.人工饲养下尤喜食虾肉、瘦猪肉

繁殖特征:卵生 每次产卵2-4枚,卵长6cm宽3cm

中 文 名: 地龟

俗名别名: 枫叶龟,黑胸叶龟,金龟,泥龟,十二棱龟

英 文 名: 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苏门答腊、罗婆州、日本。

繁殖方式: ------------

体形特征: 地龟体型较小,成体背甲长仅120毫米,宽78毫米。其头部浅棕色,头较小,背部平滑,上喙钩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侧沿眼至颈侧有浅黄色纵纹。背甲金黄色或桔黄色,中央具三条嵴棱,前后缘均具齿状,共十二枚,故称“十二棱龟”。腹甲棕黑色,两侧有浅黄色斑纹,甲桥明显,背腹甲间借骨缝相连。后肢浅棕色,散布有红色或黑色斑纹,指、趾间蹼,尾细短。

食 性: 人工饲养条件下,每只地龟的食性不同。刚买回来的地龟很可能不吃东西,你可以捉一些它喜欢吃的蟋蟀或者蚯蚓来试试。再试试瘦猪肉、黄瓜、西红柿等。当温度低于20°C时不要喂食,以免引起龟龟肠胃不适。

中文名称:金头闭壳龟

中文俗称:金龟、夹板龟、黄板龟

英文名称:Golden-headed Box Turtle

地理分布: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安徽的皖南地区 体形特征:背甲黑褐色,隆起而脊部较平,脊棱明显,长78~127mm(雄性),109~152mm(雌性)。腹甲黄色,左右盾片均有基本对称的大黑斑,其前、后甲以韧带相连,可完全闭合于背甲。头部金黄色,头侧略带黄褐色,具2条黑线纹。为我国特有种

食性特征:食小鱼、小虾、螺肉、蝌蚪等,兼食少量植物

繁殖特征:产卵期为7月底到8月初,每年产卵1次,可分二批产出,每批产2枚。卵乳白色,椭圆形,卵径40mm*21mm左右,重12—15g左右。

中文名称:金头闭壳龟

中文俗称:金龟、夹板龟、黄板龟

英文名称:Golden-headed Box Turtle

地理分布: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安徽的皖南地区 体形特征:背甲黑褐色,隆起而脊部较平,脊棱明显,长78~127mm(雄性),109~152mm(雌性)。腹甲黄色,左右盾片均有基本对称的大黑斑,其前、后甲以韧带相连,可完全闭合于背甲。头部金黄色,头侧略带黄褐色,具2条黑线纹。为我国特有种

食性特征:食小鱼、小虾、螺肉、蝌蚪等,兼食少量植物

繁殖特征:产卵期为7月底到8月初,每年产卵1次,可分二批产出,每批产2枚。卵乳白色,椭圆形,卵径40mm*21mm左右,重12—15g左右。

中文名称:安部闭壳龟

中文俗称:驼背龟,越南龟

英文名称:Malayan Box Turtle

地理分布:这个品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从印度东北部穿过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半岛和新加坡,至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爪哇,以及东部的小岛,包括菲律宾群岛。

体形特征:是婆罗洲所有龟类中唯一一种有进化完全的腹甲铰链结构,在头部和四肢收缩后,它可使甲壳完全闭合,这种龟不可能和其他品种混淆。它的背甲光滑,且高高隆起呈半球形,在成体背甲的中央有一条脊棱,但幼体的背甲两侧可能会呈现出两条额外的脊棱。背甲是橄榄色的,褐色或几乎是黑色,腹甲为黄色或米色,有一块黑色的大斑点。面部有黄色的纵向条纹。成年雄性的腹甲有些凹陷,而成年雌性的腹甲平坦。它栖息在静止的或缓慢流动的水体中,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红树林湿地,还有农田。和几乎不水栖的成体相比,幼体更倾向于水栖。 食性特征:主要为草食,吃水生植物和蘑菇,但也吃蠕虫和水生昆虫。 繁殖特征:卵是细长形的,每窝产1-6枚,每年产2窝。卵的测量值为40-55x25-34mm,孵化期为1个半月至3个月 。

中 文 名 缅甸星龟

英 文 名 Burmese star tortoise

拉丁学名 Geochelone platynota

地理分布 分布在缅甸

濒危状态 缅甸星龟被列入了CITES附录二以及IUCN极度濒危动物。

形态特征

成熟体型:在最大体长的比较上,缅甸星龟与印度星龟相差无几,而且二者都以雌龟的体型较大。一般成熟雌龟的背甲总长为26到30厘米,而雄龟的背甲则在15-18厘米左右。

缅甸星龟与印度星龟最大的差异是背甲与腹甲上的放射状花纹,前者的背甲有6条简单的放射状纹路,而后者则为8-12条,而且在视觉上显得较为复杂。此外,缅甸星龟的腹甲多呈淡雅的鹅黄色,其上则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而印度星龟的腹甲则是和背甲相似,也有黑色的放射状花纹。有些报告则指出,缅甸星龟的壳甲形态较为狭长,并且背甲壳面的刻纹不如印度星龟般明显。

形态:与一般龟相比,缅甸星龟没有颈盾,而且边缘两边每边只有11块的缘盾,而其他的龟有12块。他的尾部的端末有角状物,雌性跟雄性个头也不一样,雄性成拉长状,腹甲凹陷,尾巴长大。奇怪的是野外他们雌雄的比例是雄性不到雌性数量的一半,可能由于野外孵化的高温和野外雄性的高死亡率。和印度星龟外形十分相近,最大的不同,在于龟壳辐射的纹路,印度星龟每个背甲的辐射纹路在八条或以上,而且腹甲亦有相同的辐射纹,但缅甸星龟背甲的辐射纹只有六条或以下,呈现十分对称的放射排列,不似印度星龟较为混乱的分布,而其腹甲则无辐射条纹,仅留下数个对称的块状黑片。

缅甸星龟的龟甲可长至 30 cm长,其背甲扁平不隆起,头及四肢呈现黄棕色,前脚布有粗大隆起的鳞片,腹甲是黄色的,而且有著大块的三角形黑色斑点,而不像印度星龟的放射状黄线。当缅甸星龟长到十英寸长时,雌龟的个体通常比雄龟大,并且雌龟的背甲也较雄龟宽。较大的雄龟可以长到6英寸长,但通常雄龟都比雌龟小且背甲平。

产地分布

说法一:缅甸星龟的特殊之处,除了数量稀少之外,其背甲所具有的特殊花纹与狭小而局限的分布区域,也是它和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的印度星龟(G.elegans)不同之处。也因此这种仅分布于缅甸首都-仰光西方山区的陆龟种类,格外受到学术界与陆龟爱好者的青睐。不过近年来由于栖息地遭到人为的破坏相当严重,加上人为捕捉的严重压力下,野生族群的数量已经迅速的锐减。所幸在台湾已经有人成功的繁殖出缅甸星龟(世界首例),期待未来人工繁殖的个体可以取代野生个体,以延续野生族群的生存。

说法二:缅甸星龟完全地分布在缅甸,它广泛地分布在从北到南的缅甸沿海森林。一些商人也在中国和缅甸交界处和云南省发现野生种的缅甸星龟。由于它分布地广,所以这个种的详细的聚集地没办法定位。

栖息地:缅甸星龟被说成是森林的居住者。它的栖息环境与一般常见的印度星龟近似,喜欢栖息在温暖干燥的树林、草原或堆满土块的环境中。除了每年明显的雨季以外,他们非常喜欢在干燥而温暖的地表活动和觅食,而当夏季气温持续偏高时,个体则会接近水域,甚至寻觅可供泡澡的水塘,尽情享受混合着泥沙的洗浴。

产地气候:缅甸有三种主要气候:西南季候风从七月到九月带来大量的雨成为雨季;寒冷的季节从十月开始到二月;从三月到六月是干燥炎热的季节,这期间的温度可能会达到45摄氏度。在这高温以及季节交替湿热相间的时候,这些龟的主要栖息环境是河岸边的森林。

活动时间: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透过树梢射向地面时,便是缅甸星龟展现一天活力的开始,此时个体不但有着极高的摄食意愿,同时会兴奋地向四处探索;而同样的活力,也会出现于每天的傍晚以及雨后,个体不但会选择食物充沛的场所进食,而且成熟个体的求偶行为也多半于此时展现。当夜晚来临、温度逐渐降低之际,不喜潮湿的缅甸星龟会选择温度较高的岩洞或是落叶处栖息,以躲避温度下降所造成的水气凝结。至于豢养的个体,由于生理行为易受到环境中灯光与加温设备的影响,因此经常表现出与野外个体截然不同的生理周期。不过持续高温或强光照射,不但会扰乱个体正常的生理时钟,甚至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与生殖巢的发育,因此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个体,也应在持续12-14个小时的光照后,熄灯让个体进入充分休息的阶段。

龟种食谱

缅甸星龟是纯植食性的。它们喜欢吃果类、多刺仙人掌、茎叶肥厚的植物和蓟。而家养的缅甸星龟如果喂过多的多汁植物则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莴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性水果,实际上,这种陆龟需要粗质的高纤维食物。过度的多汁水果和软性食物容易患肠胃疾病,如加速肠胃蠕动导致腹泻。可以用甘蓝、胡萝卜、芹菜、苜蓿芽等蔬菜喂养它们。

它们可以把它们所见到的所有食物吃个精光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不要过多的为它们。可以适当的让它们保持一点饥饿,因为如果喂得太饱,则可能导致过胖或疾病。肉类绝不能给缅甸星龟食用,同样蛋白质含量过高的蔬菜,如豆类也应排除在缅甸星龟的食谱之外。如果它们一直摄入此类食物,在过度生长的同时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尿液带血,膀胱结石以及肝脏问题。缅甸星龟需要大量补充钙质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是对缅甸星龟幼体和孵化期的雌性缅甸星龟采取一些辅助措施至关重要。如果饲养在室内,必须在食物中填加维生素D3。

繁殖习性

交配通常在7、8月进行。雄龟此时会试图将其他龟翻倒。当雌龟要筑巢时,它们会在土堆上转来转去,或者试图爬出栅栏,有时它们竟然尝试爬到其他龟的背上。

雌龟找到合适的地点后,就会在土上撒尿以使土壤变得松软容易挖洞。下完蛋后,雌龟会走开。大约在每年2月下蛋,蛋的数量少,约5厘米大小通常,雌龟一次下2-5颗蛋。龟卵在29°C的温度下经过100天就会孵化出来了。

目前现状

珍惜度:缅甸星龟被列入了CITES附录二以及IUCN极度濒危动物。这意味着他们数量在过去10年可能最少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并且估计自然界的个体数少于250。种群数量不容易估计除非执行一个长期的实地考察。但是根据INCN的分类缅甸星龟比放射陆龟和安哥洛卡更加地濒危。他们非常脆弱,如果没有采取步骤去保护他们,他们在野外势必走向灭亡。

现状:缅甸星龟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过渡利用开发和人类最求它们作为食物和药物。当地人口的扩张和为农业发展而焚烧的森林都是导致栖息地散失地主要原因。中国的食物和药物市场在近十年来对它们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地居民的消费只是偶然的并不会导致直接的威胁。

中文名:印度星斑陆龟,印度星龟,

拉丁学名:Geochelone elegans,

英文名:Indian star tortoise,

产地: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

体长:最大38厘米

概述

星龟是那种甲壳带有明显辐射状花纹陆龟中的一员。在非洲陆龟和部分亚洲陆龟中,甲壳带有各种各样辐射状花纹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虽然这种花纹看起来很显眼,但在自然环境中,却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在这些“星型花纹”陆龟中,有辐射、蛛网、马达加斯加平背陆龟、几何陆龟和南非星业龟等等。自爬虫文化兴起的那天起,所有这些美丽的“星型花纹”陆龟都是陆龟迷们梦想的宠物和商人手中的强手货。随着这些龟种栖息地的破坏和合法与非法的贸易,它们正遭受着灭顶之灾。在这些“星型花纹”陆龟中,星龟从数量上可算最多的了,其中很多产自斯里兰卡。

分布地域

星龟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的东南部和斯里兰卡。至少我们能从这三种地理上的不同,对星龟进行区分,并且将来通过一种方式来划分它们的亚种。 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古节拉特邦、拉架萨恩邦、uttar Pradesh 和巴基斯坦)被捕获的星龟体形很大,以黑褐色为壳的底色。它们相对那些南部种群来说,看上去更“喇踏”。次大陆北部(泰米尔、克热喇、卡呐塔喀)的星龟相对北部的比较小,甲壳上的花纹奶黄的底色与深黑的色块对比也更鲜亮。斯里兰卡星龟的样子更象次大陆南部的星龟,但体形却可长到北部星龟和巴基斯坦星龟那样大。

简介

大小:象龟属是一种中到大型的陆龟。最大的活体标本是个母龟,重7公斤,体长38厘米,但多数星龟的体形相对偏小。母龟一般比公龟大,公龟的体长很少有过20厘米的。对于性成熟期的星龟来说,两性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除了大小,母龟看上去更丰满圆润,腹甲平坦。公龟的尾巴相对较大,腹甲凹陷。肛门到尾甲盾的距离,公龟较宽。有消息,据说一只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饲养着的公龟――原先在古节拉特邦的加马那哥捕获――已经达到了10公斤重。

外观

在背甲各盾板中出现放射状星形花纹。一枚盾板中有8条以上的线,但在幼体中数目就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样的花纹。星龟的底色是奶黄色中嵌入黑色或褐色的色块。注意:这种色块的组成使星龟有别于其它“星型花纹”陆龟。比如:辐射陆龟的花纹由黑的底色伴随轻微的黄色辐射状花纹组成。随着岁月的流失,由于磨损,辐射花纹越来越趋向与黑色。而星龟颜色中的黑色块却越来越多地被奶黄色所代替。

相对于其它陆龟,星龟和象龟亚科的其它陆龟(如:苏)都存在隆背的现象。这种现象近似于由于营养不良或饲养不当所引起的隆背,但性质不同。这个特性在同一种群的星龟中也存在着广泛的不同――有些背甲圆润光滑,有些却有一个个小山包。这种隆背的成因或形成尚不明确,可能是基因的遗传,或是由于个体饮食结构的不同。有时,有些人说斯里兰卡星隆背而印度星不隆背。但据我观察:同样存在不隆背的斯里兰卡星,在印度次大陆捕获的星龟中,同样存在隆背的现象。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出于商业利益,把隆背的龟等同于饲养不当或营养不良的,由此把那些不隆背的星龟卖个好价钱。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玖瑰花怎么养植

下一篇: 栀子花怎么养它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