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穗开的花怎么养
优质回答:皋「皋」068,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超百科s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赤穗开的花怎么养1
皋皋,◆愚頑貌。○《詩‧大雅‧召旻》:“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毛]傳:“皋皋,頑不知道也。”○[陸德明]釋文引《爾雅》:“刺素食也。”一說,欺誑。參閱[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高亨]《詩經今注》。
中皋,◆1.猶正道。○[晉][陸雲]《答孫顯世》詩:“遵彼中皋,於穆不已。”◆2.皋中。皋,水邊高地。○[晉][陶潛]《游斜川》詩序:“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
澤皋(泽皋),◆沼澤。○《淮南子‧齊俗訓》:“澤皋織網,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
雲皋(云皋),◆1.猶雲海,雲天。○[宋][永頤]《苧瀆夜泊》詩:“夜歌新詩喜達旦,起看征雁飛雲皋。”◆2.[唐]代[廬山]僧名。○[唐][白居易]《送後集往廬山東林寺兼寄雲皋上人》詩:“舊僧獨有[雲皋]在,三二年來不得書。”
玉皋,◆桔槔的美稱。○[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玉皋詎牽而銀甕斯滿。”
伊皋,◆[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獄之事。後常並稱,喻指良相賢臣。○[漢][劉向]《九嘆‧愍命》:“[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倫以充廬。”○《後漢書‧班固傳》:“將軍宜詳[唐][殷]之舉,察[伊][皋]之薦。”○[李賢]注:“[堯]舉[皋陶],[湯]舉[伊尹]。”○[唐][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伊][皋]運元化,[衛][霍]輸筋力。”○[王琦]注:“[伊尹]、[皋陶],以喻美宰臣。”○[元][耶律楚材]《再賡仲祥韻寄之》:“素負經濟才,人品[伊][皋]倫。”皋,一本作“皋”。○[明][高啟]《吊伍子胥辭》:“嗟君子之出輔兮,孰不願為[伊][皋]。”
養音九皋(养音九皋),◆比喻賢才隱居修德。語出《詩‧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南朝][宋][王韶之]《贈潘綜吳逵舉孝廉》詩:“育翮幽林,養音九皋。”
煙皋(烟皋),◆1.[明][湯顯祖]《題李伯東觀察玉嶺詠竹詩後》詩:“輕綃點染後,煙皋坐如林。”○[明][何景明]《自武陵至沅陵道中雜詩》之七:“叢薄被煙皋,徑路紆且微。”○[明][何景明]《畫菊歌》:“深紅穠紫雜煙皋,想見五色臨揮毫。”◆2.煙霧迷濛的水邊高地。○[明][湯顯祖]《題李伯東觀察玉嶺詠竹詩後》詩:“輕綃點染後,煙皋坐如林。”○[明][何景明]《自武陵至沅陵道中雜詩》之七:“叢薄被煙皋,徑路紆且微。”○[明][何景明]《畫菊歌》:“深紅穠紫雜煙皋,想見五色臨揮毫。”
庭皋,◆1.亭皋。水邊的平地。庭,通“亭”,平。○[宋][蘇軾]《次韻江晦叔兼呈器之》:“笑說南荒底處所,祇今榕葉下庭皋。”○[明][高啟]《嘆庭樹》詩:“偶移弱質傍庭皋,風露離離已便高。翻笑園中栽樹者,十年猶未長蓬蒿。”◆2.廳事,府署。○[宋][文天祥]《還司即事》詩:“牆外千門迥,庭皋四壁空。”
亭皋,◆水邊的平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築。”○[王先謙]補注:“亭當訓平……亭皋千里,猶言平皋千里。皋,水旁地。”○[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膴膴亭皋,幽幽林薄。”○[唐][張說]《奉和春日出苑應制》詩:“雨洗亭皋千畝綠,風吹梅李一園香。”○[宋][王安石]《移桃花》詩:“枝柯蔫綿花爛熳,美錦千兩敷亭皋。”○[清][納蘭性德]《東風第一枝‧桃花》詞:“是誰移向亭皋,伴取暈眉青眼。”
田皋,◆田地。○[宋][沈遘]《次韻和君實苦雨》之一:“田皋何處在?誰復顧蕭蘭?”
霜皋,◆深秋的沼澤地。○[隋][楊素]《贈薛播州》詩之十:“鴈飛窮海寒,鶴唳霜皋淨。”
神皋,◆1.神明所聚之地。○《文選‧張衡<西京賦>》:“爾乃廣衍沃野,厥田上上,寔為地之奧區神皋。”○[李善]注:“謂神明之界局也。”◆2.引申為神聖的土地。○[清][龔自珍]《尊隱》:“將與汝枕高林,藉豐草,去沮洳,即犖确,第四時之榮木,矚九州之神皋。”○[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義》引《布告全國電》:“何物胡[清],敢亂天紀,挽弓介馬,竟履神皋。”◆3.指京畿。○《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公內樹寬明,外施簡惠,神皋載穆,轂下以清。”○[李周翰]注:“神皋,謂都畿之內。”○《南齊書‧州郡志上》:“[揚州]京輦神皋。”○《宋史‧刁衎傳》:“神皋勝地,天子所居,豈使流囚於此聚役。”○[明][楊慎]《咸陽》詩:“帝里繁華歇,神皋歲月多。”◆4.肥沃的土地。○《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禹]穴神皋,地埒分[陝]。”○[李周翰]注:“皋,地也,其地肥沃故云神皋。”○《宋書‧自序傳‧沈亮》:“竊見郡境有舊石堨,區野腴潤,實為神皋。”○[唐][溫庭筠]《秋日》詩:“爽氣變昏旦,神皋遍原隰。”
山皋,◆1.《楚辭‧九章‧涉江》:“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2.水邊的高地。○《楚辭‧九章‧涉江》:“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3.泛指山野之地。○[北齊][劉晝]《新論‧辨施》:“夫山皋非為鳥植林,林茂而鳥自棲之。”○[清][唐孫華]《閑居寫懷》詩之八:“不見[摯太常],糧絕死山皋。”皋,一本作“皋”。
如皋雉,◆《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孔穎達]疏:“《詩》云:‘鶴鳴於九皋’。是皋為澤也。如,往也。為妻御車以往澤也。”後用為取悅美妻之典實。○《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聞得[羅敷]未有夫,支機肯許問津無?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青皋,◆1.東皋,東邊的郊外。○[南朝][梁][江淹]《蕭太傅東耕咒文》:“命彼倌人,稅于青皋。”○[胡之驥]注:“青,東方發生色也。○[陶淵明]辭曰:‘登東皋以舒嘯’。”◆2.泛指郊野。○[宋][梅堯臣]《野田行》:“青皋暗藏雉,萬木欣已春。”◆3.春天的水邊,綠意盎然的水邊。○[南朝][齊][謝朓]《和王長史臥病》:“青皋向還色,春潤視生波。”○[唐][王維]《自大散至黃牛嶺見黃花川》詩:“青皋麗已淨,綠樹鬱如浮。”◆4.山林、山野。泛指江湖之上,與“廟堂”相對而言。○[南朝][齊][王融]《拜秘書丞謝表》:“明兼就日,澤深行雨,不有聖德,誰或其然。所以欽至道而出青皋,捨布衣而望朱闕。”○[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於是友月朋霞之客,背青皋而至;[馮唐][顏駟]之才,排紫闥而集。”
乾皋(干皋),◆鸚鵡的別名。○《埤雅‧釋鳥》:“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
平皋,◆水邊平展之地。○[南朝][梁][江淹]《自序》:“青春爰謝,則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則獨酌虛室。”○[明][陳子龍]《九日昆山道中》詩:“平皋霽杪秋,行邁臻令節。”○[清][吳敏樹]《聽雨樓記》:“山村塢集,非有平皋曠壤,通川之流。”
鳴皋(鸣皋),◆山名。在今[河南省][嵩縣]東北。○[唐][王昌齡]《送狄宗亨》詩:“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唐][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鳴皋],阻積雪兮心煩勞。”○[王琦]注:“《河南通志》:[鳴皋山],在[河南府][嵩縣]東北五十里,一名[九皋山],昔有白鶴鳴其上,故名。”○[唐][劉禹錫]《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見寄》:“脫屣將相守沖謙,唯於山水獨不廉。枕[伊]背[洛]得勝地,[鳴皋][少室]來軒簷。”
馬皋魚(马皋鱼),◆魚名。○[清][洪亮吉]《曉讀書齋初錄》卷上:“[嘉興]出馬皋魚,味較他魚清美,舊未解其命名之義,今考《水經注‧沔水下》云:‘[谷水]之右有[馬皋]城’……則魚當以地得名。”
林皋,◆1.[宋][黃庭堅]《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詩:“官間得勝日,杖屨之林皋。”○[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每於河冰凍後,近京貧民,於皇城內外,凡有冰處拉拖床以餬口。遇雪滿林皋,坐拖床者豔素雜遝,交拉如織。”○[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雲海望迢迢,八度花朝與雪朝……豈是升沉關氣類,輕舟相繼返林皋。’”◆2.語出《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後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樹林水岸。○[宋][黃庭堅]《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詩:“官間得勝日,杖屨之林皋。”○[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每於河冰凍後,近京貧民,於皇城內外,凡有冰處拉拖床以餬口。遇雪滿林皋,坐拖床者豔素雜遝,交拉如織。”○[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雲海望迢迢,八度花朝與雪朝……豈是升沉關氣類,輕舟相繼返林皋。’”◆3.指樹林高阜,猶山林。○[明][陸采]《明珠記‧買藥》:“留連不忍出林皋,歎仙俗難遭。”
蘭皋(兰皋),◆長蘭草的涯岸。○《楚辭‧離騷》:“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朱熹]集注:“澤曲曰皋,其中有蘭,故曰蘭皋。”○[宋][張孝祥]《雨中花慢》詞:“認得蘭皋瓊珮,水館冰綃。”○[清][黃景仁]《江上夜望》詩:“推篷失孤鶴,雙槳倚蘭皋。”
九皋禽,◆指鶴。○[唐][李遠]《失鶴》詩:“秋風吹卻九皋禽,一片閒雲萬里心。”
九皋處士(九皋处士),◆鶴的美稱。○[宋][陶穀]《清异錄‧獸》:“[武宗]為[潁王]時,邸園蓄禽獸之可人者,以備十玩。繪十玩圖,於今傳播;九皋處士,鶴;玄素先生,白鷳;長鳴都尉,雞……”
九皋,◆1.《宋書‧武帝紀中》:“公官方任能,網羅幽滯,九皋辭野,髦士盈朝。”○[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詩:“誰料羽毛方出谷,許教齊和九皋鳴。”○[清][錢謙益]《父有光加贈戶部大夫四川按察司僉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鳴不見而其聲在天:此潛德之光也。”◆2.曲折深遠的沼澤。○《詩‧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毛]傳:“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鄭玄]箋:“皋,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鶴在中鳴焉,而野聞其鳴聲……喻賢者雖隱居,人咸知之。”○[陸德明]釋文:“《韓詩》云:九皋,九折之澤。”○[漢][桓寬]《鹽鐵論‧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晉書‧文苑傳‧趙至》:“徘徊九皋之內,慷慨九阜之顛,進無所由,退無所據。”○《鏡花緣》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雲鶴,三匝無枝泣夜烏。”後亦用為稱美隱士或賢人的典實。○《宋書‧武帝紀中》:“公官方任能,網羅幽滯,九皋辭野,髦士盈朝。”○[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詩:“誰料羽毛方出谷,許教齊和九皋鳴。”○[清][錢謙益]《父有光加贈戶部大夫四川按察司僉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鳴不見而其聲在天:此潛德之光也。”◆3.指鶴。○[元][薩都剌]《鶴笛》詩:“九皋聲斷[楚]天秋,玉頂丹砂一夕休。”◆4.[九方皋]的省稱。○[明][胡應麟]《<詩藪>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九皋]相馬,未也。”
九方皋,◆[春秋]時人,善相馬。相傳[伯樂]推薦他為[秦穆公]外出求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觀察馬的內神,因得天下良馬。○[伯樂]稱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淮南子‧道應訓》、《列子‧說符》。後用以喻善於發現人才的人。○[宋][黃庭堅]《過平與懷李子先詩》:“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喬女》:“彼女子何知,而奇偉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視之矣。”○[黃懺華]《亡友周仲穆哀辭》:“未懸雙玉劍,終負[九方皋]。”
江皋佩,◆亦作“江臯佩”。即汉皋珠。多借指定情的信物。○明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下官微行,失帶禮物。卿是漢女,僕乃鄭生。敢借溪水之紗,權作江皋之佩,持此爲定,勿背深盟。”○明陈子龙《杨伯祥太史奉使册封蜀藩予遇之吴中作诗赠行兼述旧怀也》:“自解江臯佩,還成巫雨篇。”参见“漢皋”、“漢臯珠”。
江皋解佩,◆亦作“江臯解佩”。同“漢皋解佩”。○宋韦骧《减字木兰花·水仙花》词:“綽約仙姿,彷彿江皋解佩時。”○宋李莱老《高阳台·落梅》词:“斷腸不在聽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飛瓊。”○明汪廷讷《种玉记·绦探》:“私諦,要圖那江臯解佩,且先效藍橋投杵。”
江皋,◆1.江岸,江邊地。○《楚辭‧九歌‧湘夫人》:“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漢書‧賈山傳》:“地之磽者,雖有善種,不能生焉;江皋河瀕,雖有惡種,無不猥大。”○《明史‧隱逸傳‧徐舫》:“築室江皋,日苦吟於雲煙出沒間。”○[郭沫若]《汐集‧題傅抱石畫<延安畫卷>詩之五》:“烈士忠貞垂萬古,豐碑百丈聳江皋。”◆2.指江中。○[明]徐復祚《投梭記‧出守》:“泛江皋,片帆衝千層怒濤。”○[清][戴名世]《贈朱字綠序》:“今者江皋孤艇,荒煙落日。”
漢皋珠(汉皋珠),◆相傳[周][鄭交甫]於[漢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贈。後因以為男女愛慕贈答的典實。○[張素]《無題》詩:“臨[江]早弄[漢皋]珠,眇曼風流曠世無。”參見“漢皋”。
漢皋佩(汉皋佩),◆即[漢皋]珠。○[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心搖[漢皋]佩,淚墮[峴亭]碑。”○[宋][石孝友]《玉樓春》詞:“[漢皋]珮失誠相誤,[楚峽]雲歸無覓處。”
漢皋解珮,◆见“漢皋解佩”。
漢皋解佩,◆亦作“漢皋解珮”。○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二女〕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悦,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一不見。”■后遂以“漢臯解佩”为男女相悦而遗赠信物的典故。○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词:“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一本作“漢臯解佩”。○宋曹勋《虞美人》词:“漢皋解佩當時遇,緑滿經行處。如今清夢已驚殘,賴向君家窗户、得重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此皆妾輩,其末後着藕白者,所謂‘漢皋解珮’,即其人也。”
漢皋(汉皋),◆1.山名。在[湖北][襄陽]西北。相傳[周][鄭交甫]於[漢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贈。○《文選‧張衡<南都賦>》:“[耕父]揚光於[清泠之淵],游女弄珠於[漢皋]之曲。”○[李善]注引《韓詩外傳》:“[鄭交甫]將南適[楚],遵波[漢皋]臺下,乃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唐][陸龜蒙]《讀<襄陽耆舊傳>因作五百言寄皮襲美》詩:“[漢皋]古來雄,山水天下秀。”○《花月痕》第十五回:“寶枕贈[陳思],[漢皋]要[交甫]。”◆2.[漢口]的別稱。
寒皋,◆鳥名。即鴝鵒,俗稱八哥。○《太平御覽》卷九二三引[漢][劉安]《淮南萬畢術》:“寒皋斷舌可使語。”注:“取寒皋斷其舌即語。寒皋,一名鴝鵒。”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鴝鵒》。
皋渚,◆水邊地。○[晉][張載]《招隱詩》:“鵷雛翔窮冥,蒲且不能視;鸛鷺遵皋渚,數為矰所繫。”
皋舟,◆古地名。○[春秋]時[吳]地。○《左傳‧襄公十四年》:“[子囊]殿,以[吳]為不能而弗儆。○[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一本作“皋舟”。
皋澤(皋泽),◆沼澤地帶。○[晉][左思]《吳都賦》:“石帆水松,東風扶留,布濩皋澤,蟬聯陵丘。”
皋原,◆沼澤和原野。○[唐][溫庭筠]《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詩:“皋原寂歷垂禾穗,桑竹參差映豆花。”
皋魚(皋鱼),◆人名。○《韓詩外傳》卷九載:[孔子]行,見[皋魚]哭於道旁,辟車與之言。○[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後因用作人子不及養親的典故。○[漢][馬融]《長笛賦》:“[澹臺]載尸歸,[皋魚]節其哭。”○[明][朱鼎]《玉鏡臺記‧拆書見鏡》:“下官只為竭忠王室,致令舉家擊累。慈親若亡,吾其為[皋魚]矣。”○[清][尤侗]《生日志感懷》詩:“蕭瑟江關哀[庾信],飄搖風樹泣[皋魚]。”
皋陰(皋阴),◆五月的寒氣。○[明][夏完淳]《端午賦》:“度九夏之逝光,忽五日之令序。晞光拂其蕙畹,皋陰沐於蒲塘。”
皋伊,◆[皋陶]和[伊尹]的並稱。傳說[皋陶]是[虞舜]時刑官,[伊尹]是[商湯]時賢相。○[漢][揚雄]《甘泉賦》:“迺搜逑索偶,[皋][伊]之徒,冠倫魁能。”○[宋][曾鞏]《尹師魯》詩:“[尹公]素志任天下,眾亦共望齊[皋][伊]。”
皋搖(皋摇),◆即[招搖]。傳說中的神名。○《文選‧揚雄<甘泉賦>》:“於是欽柴宗祈,燎薰皇天,[皋搖][泰壹]。”○[李善]注引[張晏]曰:“[招搖]、[泰一],皆神名。”按,五臣本作“招搖泰一”。
皋亭,◆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郊。○[南宋]時為[臨安]防守要隘,[元]兵至,[宋]君臣在此投降。俗稱[半山]。○[明][王世貞]《滿江紅》詞:“北面生看臣[構]在,南枝死望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皋亭],鴟夷目。”○[郁達夫]《步何君<半山娘娘廟題壁>續成》詩:“看遍野梅三百樹,[皋亭]山色暮蒼蒼。”
皋陶,◆I鼓的木框。皋,通“鼛”。○《周禮‧考工記‧韗人》:“韗人為皋陶。”○[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皋陶,鼓木也。”◆II傳說[虞舜]時的司法官。○《書‧舜典》:“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荀子‧非相》:“[皋陶]之狀,色如削瓜。”一本作“皋陶”。○[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何不令[皋繇]擁篲橫八極,直上青天掃浮雲。”○[清][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國家明刑有[皋繇],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檻車囚。”○[魯迅]《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裏去法律解決!”◆2.獄官或獄神的代稱。[明][沈鯨]《雙珠記‧處分後事》:“誤嬰縲絏屬[皋陶],咫尺天光不照。”
皋蘇(皋苏),◆木名。傳說木汁味甜,食者不饑,可以釋勞。○[漢][應瑒]《報龐惠恭書》:“雖萱草樹背,皋蘇在側,悒憤不逞,祗以增毒。”○[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書》:“鈲規植矩,比葫畫瓢,皋蘇律令,不如[蕭][曹]。”
皋朔,◆[枚皋]和[東方朔]的並稱。兩人都是[漢武帝]時詞賦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已下,品物畢圖。”
皋壤,◆澤邊之地。○《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南朝][齊][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皋壤搖落,對之惆悵;歧路西東,或以歍唈。”○[宋][王安石]《寄吳氏女子》詩:“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軿。山泉皋壤間,適志多所經。”○[金][元好問]《看山》詩:“皋壤與山林,使我欣然歟。我生天地間,託宿真蘧廬。”
皋禽,◆鶴的別名。○《文選‧謝莊<月賦>》:“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李善]注:“《詩》曰:‘鶴鳴九皋。’皋禽,鶴也。”○[唐][韓愈]《和崔舍人詠月》:“花樹參差見,皋禽斷續聆。”
皋契,◆[皋陶]和[契]的並稱。傳說[皋陶]是[虞舜]時刑官,[契]是[虞舜]時司徒。○[元][耶律楚材]《和董彥才東坡鐵杖詩》:“[湛然]忝佐本無功,致主澤民媿[皋][契]。”
皋門(皋门),◆1.古時王宮的外門。皋,通“高”。○《詩‧大雅‧綿》:“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一本作“皋門”。○《禮記‧明堂位》:“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一本作“皋門”。○[鄭玄]注:“皋之言高也。”○《梁書‧元帝紀》:“皋門有伉,[甘泉]四敞,土圭測景,仙人承露。”◆2.引申為國門。
皋落,◆1.[春秋]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左傳‧閔公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杜預]注:“[赤狄]別種也。○[皋落]其氏族。”○《國語‧晉語一》:“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韋昭]注:“[皋落],[東山狄]也。”○[漢][焦贛]《易林‧離之蹇》:“[東山][皋洛],一朝殞落。”◆2.古城名。○[赤狄][皋落氏]所築。故址在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皋落鎮]。○[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清水]歷其南,東流,逕[皋落]城北。○[服虔]曰:[赤翟]之都也。世謂之[倚亳城]。”○[金][元好問]《馬嶺》詩:“[皋落]東南三百里,鬢毛衰颯兩年秋。”
皋洛,◆見“皋落”。
皋陸(皋陆),◆1.水邊平地。○《史記‧孝武本紀》:“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閒者[河]溢皋陸,隄繇不息。”○[張守節]正義引[顏師古]曰:“皋,水旁地也。廣平曰陸。”◆2.平原;平地。○[唐][儲光羲]《射雉詞》:“原田遙一色,皋陸曠千里。”○[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中:“及規沮洳淺水之中,欲置寺基於是。邑人欣然從之,老幼負土,雖閨房婦女,亦以裙裾包裹瓦石填委其上,不旬月遂為皋陸。”
皋盧(皋卢),◆木名。葉狀如茶而大,味苦澀,可代飲料。○[唐][皮日休]《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十分煎皋盧,半榼挽醽醁。”○[唐][陸龜蒙]《和茶具十詠‧茶鼎》:“曾過[赬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薦皋盧,何勞傾斗酒。”
皋牢,◆牢籠;籠絡。○《荀子‧王霸》:“皋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人苟不狂惑戇陋者,其誰能睹是而不樂也哉!”○《後漢書‧馬融傳》:“於時營圍恢廓,充斥川谷,罦罝羅羉,彌綸阬澤,皋牢陵山。”○[李賢]注:“皋牢,猶牢籠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體變》:“吾謂書莫盛於[漢],非獨其氣體之高,亦其變製最多,皋牢百代。”
皋蘭(皋兰),◆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皋蘭被徑兮斯路漸。”○[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清露被皋蘭,凝霜霑野草。”○[晉][成公綏]《嘯賦》:“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2.山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南。○《漢書‧霍去病傳》:“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皋蘭]下。”○[南朝][梁元帝]《鄭眾論》:“況復風生[稽落],日隱[龍堆],[翰海]飛沙,[皋蘭]走雪。”○[唐][沈佺期]《被試出塞》詩:“辛苦[皋蘭]北,[胡]霜損[漢]兵。”◆3.舊縣名。即今[甘肅省][蘭州市]。○[漢]設[金城縣],[明]為[蘭縣],[清]改[皋蘭縣]。○[清][姚鼐]《<停雲堂遺文>序》:“[皋蘭][王誡亭]先生,固[秦]中之聰明才傑士也。”
皋雞(皋鸡),◆鳥名。似鳧,有文彩。○《逸周書‧王會》:“[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雞。”○[孔晁]注:“鳥有文彩者。皋雞似鳧,[冀州]謂之澤特也。”
皋稽,◆傳說中的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皋稽],閶闔風之所生也。”○[高誘]注:“[皋稽],天神也。”
皋鼓,◆大鼓名。皋,通“鼛”。○《周禮‧考工記‧韗人》:“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鄭玄]注:“以皋鼓役事。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孫詒讓]正義:“為皋鼓者,即鼓人之鼛鼓也。皋,鼛之借字。”
皋傅,◆[皋陶]和[傅說]的並稱。傳說[皋陶]是[虞舜]時刑官,[傅說]是[商高宗]時賢相。○[明][袁宗道]《論隱者异趣》:“志士譽以[皋][傅]則悅,形體漸大,好名彌奢。”
皋比,◆1.虎皮。○《左傳‧莊公十年》:“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杜預]注:“皋比,虎皮。”○[孔穎達]疏:“《樂記》云: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鄭玄]以為兵甲之衣曰櫜。櫜,韜也。而其字或作建皋。”後用以喻強大的聲勢。○[宋][范成大]《次韻姜堯章雪中見贈》:“玉龍陣長空,皋比忽先犯。鱗甲塞天飛,戰逐三百萬。”◆2.古人坐虎皮講學。後因以指講席。○[唐][戴叔倫]《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二:“禪心如落葉,不逐曉風顛。猊座翻蕭瑟,皋比喜接連。”○[宋][朱熹]《橫渠先生畫像贊》:“早悅[孫][吳],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變至道。”○[魯迅]《集外集拾遺‧懷舊》:“而[仰聖先生]一家,獨不殉難而亡,亦未從賊而死,綿綿至今,猶巍然擁皋比為予頑弟子講‘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3.指武將的座席。亦泛指坐具。○[明][劉基]《賣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田七郎》:“入一小室,虎皮狼蛻,懸布楹間,更無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設皋比焉。”◆4.傳誦;講習。○[姚華]《曲海一勺》:“猥談瑣記,尚目錄於縹緗;瞎話盲詞,亦皋比於婦孺。”
東皋子(东皋子),◆[唐]詩人[王績]的號。○《新唐書‧隱逸傳‧王績》:“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
東皋計(东皋计),◆謂歸田的打算。○[清][顧炎武]《寄次耕》詩:“嘗披《秋興》篇,欲作東皋計。”
東皋(东皋),◆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三國][魏][阮籍]《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晉][陶潛]《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宋][范仲淹]《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明][王錂]《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城皋,◆城池山川。○[明][高啟]《夢余唐卿》詩:“路隔城皋萬里關,何由得見故人還?”
柏成子皋,◆見“柏成子高”。
皋圃,◆池沼園圃。○[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積雨晦皋圃,門前煙水平。”
赤穗开的花怎么养2
在日本动漫中,浪人和武士似乎都是相当神秘的存在。他们动辄拥有绝妙的刀术,抑或是长有英俊的面庞。但是,真实历史中的浪人果真如此潇洒吗?
一、何为“浪人”?
浪人,字面意思就是“流浪的人”。但凡有所归依,人们大多不会选择流浪。日本人也将浪人称作“浮浪”,指的是离开登记造册之地而前往其他地区生活的一切身份的民众。
从大化改新起,日本百姓开始了第一次官方统计在册的“流浪”旅途。因为建立班田和户籍制度,那些擅自离开本业的人就被称为“浮浪人”。圣德太子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挽救日本社会的危机。大化元年9月诏书写道:贵族们“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贵族们多采取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农民失去田地无处可去,不是与这些田地持有者们签订租约,就是逃离祖业在各地流窜,以至于形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不绝如缕。这些被迫流亡的部民聚集山泽,同食利贵族们进行武装斗争。据《日本书纪》记载,此时的日本社会常常“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然而,随着公家的倾倒和武家政权的骤兴,一些隐匿在各地的“浪人”们重新获得了地位。在镰仓及室町时代,武士以独特的身份获得了政治、经济与社会上的诸多特权。这个时代的“浪人”,特指“失去主人的武士”,或“领地被其他人占据的武士”。在战乱年代,即便是因某种原因成为浪人,武士们仍旧可以在地方各大名处寻得一官半职。
进入战国时期后,“浪人”身份竟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战国时期,主从关系早已由于时代的演变进而被固定下来。这个时候,失去了主人而获得自由的武士被称为“牢人”。由于战乱频仍,很多“牢人”甚至可以同时依附于七八个不同的主家。强调“忠顺”的大和武士们,此时也趁势开始向家主讨要更多的个人权力。稍有不合,“牢人”们便扭头就走,丝毫不用顾忌传统家臣应负的义务。
江户时代结束了在国内持耗已久的内战,开创了长达300年的和平时代,武士阶层也随着战乱的平息逐渐流离失所。在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曾经废除了西军大名的大部分领地,由此导致大量依附于家主的武士无所归依。从前因信奉“骑墙主义”投靠过不同主家的“浪人”们,如今再也没办法重获地位,因此选择在大阪战役中投靠丰臣家。据说,大阪之役中,光是丰臣一方就聚集了10万“浪人”。
和平年代开始后,德川家的将军们实行了数次对“外样大名”的“削藩”政策,因此又诞生了一波又一波的“浪人”。到第三代将军家光时,散居在日本各处的浪人已经超过50万。这些人在和平年代无法获得重新出仕的机会,因此有的选择重新做农民,也有的选择在城下町做买卖,还有的放不下曾经“高贵”的身段,选择偷偷“寄进”给大名作养子或食客。
江户时代中后期,社会上的浪人越来越少。幕末维新时代,浪人群体积极参与各种政治、军事甚至刺杀运动。明治维新后,官方下令倡导“四民平等”,于是浪人真正变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阶层。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地位,转向经营武馆、做小买卖或是参军的居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浪人在现实社会中逐渐消亡。
二、“浪人”的职业佳话:赤穗四十七武士事件
日本浪人群体的优秀代表或者说职业模范就是“赤穗四十七武士”。该事件发生在“犬公方”德川纲吉元禄年间。为践行儒家礼仪,确立幕府与朝廷的友好关系,元禄七年纲吉下令:“每逢新年,幕府便要派遣使者前往京都问候;相应的,朝廷也要派遣世界前往江户进行回礼。”就这样,赤穗蕃主浅野长矩在元禄十四年受命迎接朝廷敕使。
没曾想,年少气盛的浅野长矩在礼金和招待礼制问题上和吉良义央产生了分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赤穗近年来财政紧张,家臣数目又几倍于寻常,因此有些“资不抵债”的窘迫。但在此节骨眼上,义央没耐得住脾气,大骂浅野长矩是“将仪式作儿戏的乡巴佬”。
在朝廷敕使入驻龙口传奏屋的第三天,两人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在敕使将要入城时,一位幕臣在询问长矩“仪式何时结束”的时候,吉良义央在一旁冷笑道:“此事向我询问方可,何用问此乡巴佬乎?”
忍无可忍的长矩终于拔出佩刀砍向义央的脑门,在义央一阵哀号准备逃跑之际抽刀再次捅向他的后心。如果不是周围的侍卫们拉住长矩,恐怕事情还要恶化。
将军纲吉在听闻此事后,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喧哗两成败”论去处理(各打八十大板),而是命令长矩马上切腹自尽。这事闹得确实有点大,甚至惊动了远在皇城的贵族,所以纲吉的命令并不过分。在留下“风吹花兮花惜春,我犹胜花兮,无计留春驻”的诗句后,长矩剖腹自尽。
随着事态进一步恶化,纲吉决定令赤穗撤藩。这一下可惊动了赤穗的所有人,大家都在商议着究竟“应该顺从幕府的命令,还是索性掀起反抗”。最终,以大石内蔵助为代表的“暂时妥协派”胜利了。元禄十五年,大石内蔵助看到请愿没有希望,遂秘密召集盟会,宣布进行复仇行动。
在年末吉良家正举行茶会之时,愿意为此次刺杀行动献身的“四十七浪人”早早地埋伏在了吉良宅邸的四周。其他人则借口宅邸“着火”,骗家丁打开了大门,之后从正门、侧墙、后屋先后闯入府邸。在经历了一番苦斗之后,浪人们以4人受伤的微小代价,活捉吉良义央。之后,浪人们果断将义央斩首,并把其头颅供奉到了泉岳寺长矩的坟墓前。
虽然幕府知道了这件事,但考虑到“礼仪之争”的风头已过,且民间多有支持武士“义举”的呼声,幕府便于元禄十六年二月四日下令赤穗四十七浪人剖腹,遗骸至今埋葬在泉岳寺中。
文史君说
日本民间有这样一段俗语:“一曰富士,一曰鹰之羽交叉口,一曰上野樱花怒放时。”这是对曾我兄弟事件、元禄赤穗浪人事件和荒木佑卫们事件的赞誉之词。
在上述三大复仇行动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元禄赤穗事件。从江户时期的人形净琉璃(民间说唱),直到今日的影视小说,赤穗四十七武士一直活在日本人心中。不过,过分宣扬武士对生命毫不在乎的“情操”,并不利于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可能是受到了樱花凋落的影响吧,日本人真的十分敬佩这种敢于为公家舍命的义士行为。
参考文献
张玲玲:《从元禄赤穗事件看武士道的忠》,《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0期。
杨立影:《日本近世幕藩体制的矛盾与困境——以赤穗事件为中心的考察》,《世界历史》2019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