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海洋动物花蛤怎么养的

网友提问:

海洋动物花蛤怎么养的

优质回答:

文蛤与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搭配混养新技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吉山花瑶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海洋动物花蛤怎么养的1

文蛤与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搭配混养新技术

胡振新等

近年来,以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养殖著称的“启东模式”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年年丰收。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养殖区域历经 20 余年的重复养殖,导致针对三疣梭子蟹的靶向致病菌在塘底不断富集,而三疣梭子蟹附底钻泥的习性则加剧了病害频发,造成很多养殖户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拯救现有产业,并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谋求“启东模式”的转型升级,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于 2021年 3 月开展了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的池塘养殖试验,为启东市水产养殖可持续绿色发展积累经验。通过 1 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蛤与虾蟹养殖池塘的选择与改造

选择启东市吕四港镇某养殖场 2 口池塘(3 # 、4 # ),面积分别为 5 336 m 2 、6 670 m 2 。对 2 口池塘进行必要的清淤、挖深、固基、护坡以及进排水系统的改造。为了兼顾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适宜的养殖条件,将传统的虾蟹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池塘两侧设平台,宽 2~3 m,作为养殖文蛤区域,中间为深水槽结构,用适宜网目的尼龙网将平台和水槽隔开,保证深水槽内养殖的拟穴青蟹无法侵入文蛤养殖区,见图 1。

图 1 其中 1 口池塘

1.2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在池塘进水之前,用旋耕机将文蛤养殖区翻耕一遍,每 667 m 2 使用 40~80 kg 漂白粉清理池塘。为了提高清池效果,进水口应安装适合网目的袖口网袋,避免外源敌害生物进入池内。3 月份开始进水肥水,初次进水至文蛤养殖平台以下。视水色进行饵料生物的培养,早期每 667 m 2 使用发酵鸡粪30~40 kg,每 667 m 2 使用尿素 2.0~2.5 kg;后期按每 667 m 2 水深 1 m 使用 EM 菌 500~800 g,肥水宝1 kg。

1.3 苗种放养

投苗前,水位高于平台 30~40 cm。4 月 15 日完成文蛤人工苗放养(规格为 10~12 mm/粒,每 667 m 2放苗 20 万粒);5 月 10 日放养拟穴青蟹苗种(规格为V 期幼蟹,每 667 m 2 放苗 900 只);6 月 10 日放脊尾白虾种虾(规格 300~360 头/kg,每 667 m 2 放苗0.5~1.0 kg)。

1.4 养殖管理

4 月份主要是文蛤苗存塘,水体以肉眼可见的清水为主。4 月底至 5 月份适当增加水体肥度,在完成拟穴青蟹投苗后,肉眼可见水体呈嫩绿色,之后透明度逐渐调整至 50~70 cm。在 6 月初完成投放脊尾白虾种虾,透明度逐渐调整至 40~50 cm。之后以正常管理脊尾白虾为主,可兼顾管理文蛤、拟穴青蟹。同时做好温度、透明度、pH 值、盐度、养殖品种的生长等情况的记录。

1.5 藻类培管

在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同时存塘时,养殖塘口要重视藻类培养和管理。尽量保持水体有一定密度的藻类,一般控制透明度为 40~50 cm。水体肥度一旦出现下行,如未及时采取措施,水体会因为文蛤的快速生长而很难再肥起来,进而影响虾蟹的生长。肥水的方法包括补施发酵鸡粪、肥水宝以及泼洒豆浆等。

1.6 饵料投喂

7 月份以后,主要投喂颗粒饲料。投饵量根据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的发育期、数量、蜕壳、气候变化和摄食情况而定。每个池塘至少设置 2~3 个料台,以料台上残饵的数量作为判断摄食量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当水质不好、天气不好、养殖生物出现疾病时,少投或者不投饵。在早晨和傍晚各投喂1 次,采取定点、定时原则。

1.7 收获

10 月份开始选用大网目的虾笼起捕拟穴青蟹,元旦前后用正常虾笼起捕脊尾白虾,年前或者农历正月半前后,将水位降低至平台以下,起捕文蛤。最后按照起捕拟穴青蟹、脊尾白虾和文蛤的顺序,全部完成收获上市。

2 试验结果

2021 年 1 月 6 日,养殖品种全部收获完成。通过 1 年的养殖试验发现,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生长情况良好。3 # 、4 # 塘共收获拟穴青蟹 1 665 kg、脊尾白虾 3 360 kg、文蛤 2 370 kg,产值 40.1 万元,扣除苗种费、饵料费、微生态制剂等费用,每 667 m 2效益平均为 1.07 万元,见表 1、表 2。

表 1 收益分析

①g/只。

表 2 成本概述 万元

3 讨论

目前,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混养的“启东模式”仍是江苏海水池塘主要养殖模式,但随着近年来,三疣梭子蟹病害频发,养殖产量直线下降,养殖户普遍要求进行品种和模式的换代和转型。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吸取浙闽“缢蛏+拟穴青蟹+花蛤”的虾蟹贝养殖经验,综合考虑江苏养殖实际现状,尝试建立“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文蛤”的生态混养模式。该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本地具有养殖脊尾白虾、文蛤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养殖户开展相关的养殖工作驾轻就熟,无须耗费漫长的时间学习养殖新品种,避免了“启东模式”推倒重来的阵痛。二是拟穴青蟹的生活习性与三疣梭子蟹不同,将现有养殖中的三疣梭子蟹替换为拟穴青蟹,塘底积累下来的病菌等不会对拟穴青蟹产生影响,反而能取得高产。三是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同是蟹类品种,有相通性,养殖户上手容易;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还需考虑钓雄留雌的问题,拟穴青蟹养殖则不需考滤,养殖见效也快。一般投苗时不足黄豆大小,1 个月时间就可长成 1 元硬币大小,更容易打开养殖局面。本次养殖拟穴青蟹、脊尾白虾和文蛤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 667 m 2 效益可达 1 万元以上,是可以在江苏推广的一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海洋动物花蛤怎么养的2

文蛤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为蛤中上品,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广西合浦县濒临北部湾。水质清新,发展文蛤养殖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加上多年养殖后场地老化,养殖成活率低,病害时有发生,致使部分文蛤养殖场减产、失败。亏损,制约了我县文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县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实施“文蛤高产高效养殖综合技术”项目。两年用计推广文蛤养殖82817亩,总产文蛤173453吨,年平均亩产2094.4公斤。通过项目实施,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文蛤高产养殖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与修建1.养殖场地的选择根据文蛤的生态习性及新投放种苗的规格来选择场地,且与文蛤的生长、成活率、逃亡率有很大关系。文蛤具有随着生长而逐渐向低潮区或用下带浅水区移动的习性,表现出个体大小不同分布湖区不同的特点。养殖湖区太高,干过时间长,索饵时间短,生长就慢冲下湖区和低潮区干历时间短,素饵时间长,生长比较快。因此,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生物饵料丰富,水质优良,远离污染源,底质为沙质或沙泥质,含沙率60-80%,滩面平坦宽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的中、低潮海区建场。

2.养殖场修建(1)场地翻耕。由于文蛤养殖场设有围网,影响潮水对场地冲洗,日积月累,场地有机物逐年增加,底质会受到不同程序污染,所以经过多年养殖的文蛤场必须进行底质改良。具体做法:大潮低潮位时组织人力使用铲或锄头,将表层10-15cm的底质翻起,利用潮汐变化使底质得到有效冲刷。视底质淤积增况,一般田耕1次,若底质淤积严重,可翻耕2-3次。(2)蛤场建设。①围建防逃设施。严密围建养殖场地是保证养殖过程中文蛤不流失的关键。一般养殖场地围双层网,内层网目2.5cm,外层网目4cm。围建场地的木桩有两种规格:一种长为1.5m~2.0m,直径6cm~8cm,用于扶持网片;另一种长为40cm,直径3.0-45cm的短桩。用于固定埋下的网片及场地内拉线打桩。②理网方法。沿预定场地边缘挖深25-30cm的沟,将网的边经绳索拉直放人沟内,每隔0.8m沿沟内绳索打人一短桩固定,将网拉直埋上沙土,此时网高出滩面0.7m-1.2m,用长桩在网的两边以“人”字形错开并斜插入沙滩中50cm~60cm,桩距1.5m。用穿过网片的绳索以“8”字结缠紧在长桩上维持与网片相同的高度。③养殖场地拉线。文蛤具有迁移的习性,常靠自身分泌物形成粘波带,随着泪流沿退潮方向移动。场地拉线的作用就是借以“割断”形成的粘波带,阻止文蛤因移动而向围网边大量集群。拉线的方法:在场地内垂宜于潮流方向平行打短桩,以“井”字形拉线,线距滩面3-5cm。场地内拉线后,文蛤大部分集中在线下、桩下、网边,整个养殖场地内的文蛤分布相对均匀,而不拉线的场地,则有大量的文哈密集在低潮位的围网边,这种情况不利于文蛤摄食、呼吸,有碍文蛤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文蛤死亡。

二、蛤苗放养1.苗种选择选择潜沙能力强,体表光亮、无损伤、无病态的文蛤苗,规格为140只一200只/kg。以本地苗为主,外地种苗要求产苗地水质接近成给养殖场环境。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根据文蛤养殖场所处湖区而定,中潮区播放规格140只一200只/kg苗种,每亩播400kg左右;低潮区蛤场则播放140只/kg以内的蛤苗,每亩播88kg。3,播苗播苗一般在涨潮前进行,苗种要均匀播在滩面上,若气温较高,应选择在阴天或黎明、黄昏时进行。已经损坏或死亡的苗种不要播人养殖场,播苗时操作要轻,以免损伤韧带和贝壳而影响养殖成活率。三、养成管理在文蛤养成期间日常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退潮、大风浪或台风暴雨后,要及时检查木桩和围网是否倾倒或破损,发现倒下及时扶起加固,发现因网破裂及时修补,以免造成文蛤逃逸;发现有泥沙或淤泥冲入场地,要及时清理;风浪冲滚使文蛤成堆,密度太大,要及时疏散,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更要注意,以免造成文蛤死亡;对敌害生物如鱼类、蟹类、鸟类、棘皮动物等要经常采捕或驱赶;及时清除已经死亡的文蛤,防止污染滩涂;做好日常水温、比重、水质等监测记录工作;定期测定文蛤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做好防偷、防抢、防人有干扰和船只停泊等工作,保持场地安静

海洋动物花蛤怎么养的3

菲律宾蛤仔室内育苗技术探讨

代红梅等

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俗称花蛤,是重要的滩涂浅海经济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加工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菲律宾蛤仔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之一,也是我国单种产量最高的养殖贝类,其年养殖产量可达300多万t。随着养殖和采捕技术的提高,贝类养殖区域正在由滩涂向浅海不断扩展。目前制约蛤仔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苗种不足,北方(辽宁省、山东省)养殖生产所用苗种主要从南方(福建省)购买。由于海水环境因子多变以及设施设备不完善等因素,北方地区苗种生产能力还很不稳定,因此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不断完善苗种生产技术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20年~2021年在辽宁省丹东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室内工厂化生产性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施设备

(一)培育间

培育水体共1000m3,设水泥培育池40个,每池有效水体25m3,池底面积20m 2 ,有效水深1.25m,培育池一端上部设内径110mm注水管1个,另一端底部设相同内径排水管1个,池底均匀分布70目散气石10个。室内光照强度在1000Lux以下。

(二)饵料间

用钢管、塑料布、遮阳网等搭建临时性简易饵料室,光照强度较强时约为5000Lux~6000Lux,室温在15℃~40℃。一级培养用5L三角烧瓶和20L塑料饮水桶,二级培养用25L和50L半透明塑料桶,三级培养用1m3和3m3白色圆柱形塑料槽,培养器总容积约40m3。

(三)供水系统

蓄水池塘面积约9000m 2 ,水深3m左右,大潮期间可由闸门纳水,大潮小潮中间可利用柴油机抽水。蓄水池内设有2台潜水泵用于向培育间进水,流量分别为150m3/h和50m3/h,另配备直径2.5m铁质砂滤罐1台,调温用深水井1口,换热器1台。池塘海水较浑浊,含有大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经砂滤后透明度在30cm~50cm,盐度在18~21,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水温达到28℃~33℃,经换热器降温后为24℃~26℃。

二、操作方法

(一)亲贝

1.亲贝选择

6月~8月先后从大连市和营口市购入亲贝约500kg,分别采捕自滩涂和浅海。购买时需对亲贝进行性腺发育程度和肥满度初查筛选,检验方法是将亲贝贝壳打开,切开软体部用肉眼观察,性腺较厚即表明怀卵量较大,当性腺呈流体状且镜检见精子活跃、卵子离散、卵形规整即发育成熟,入场后1d~2d即可产卵。除性成熟度外还要考察亲贝的规格、活力、体形、色泽、纹理等性状。

2.亲贝处理

亲贝采用干运法运至养殖场。以保温箱、编织袋等容器包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风吹、日晒、雨淋、温差过大等,高温天气应采取加冰等降温措施,将温度调控在15℃~20℃。亲贝入场后首先挑除伤病贝及杂物,再用水泵冲洗干净,在清水中暂养几分钟后用20mg/L的高锰酸钾海水溶液消毒10min~15min,然后入池待产。如果2d~3d不能产卵应采取换水、倒池、投喂饵料等管理措施。

(二)采卵孵化

1.获取受精卵

亲贝开始采捕到运输进场大多已干露5h~10h以上,并有显著的温差,再经挑选、冲洗、消毒等刺激,性腺成熟度较好的亲贝通常可在入水后数小时或1d~2d产卵。如果镜检精卵已完全成熟但仍未见排放,可采用阴干、升温、流水等方式进行催产。

待产时将亲贝放入网箱或筐状容器,亲贝堆积厚度为3cm~4cm,亲贝密度调控在1kg/m3~1.5kg/m3,最好悬挂于池水中,并给予较大的充气量。

当发现精子密度较大池水很浑浊时,立即将亲贝移出放入其它池中。通常产卵时长在40min~60min。

2.孵化管理

孵化用海水经砂滤后再用300目网袋滤除敌害生物和杂质,按2mg/L~3mg/L投放EDTA-2Na络合重金属离子。受精卵密度调控在30个/mL~60个/mL,当受精卵密度较大、池水较浑浊时,采用虹吸法分池后添加新鲜海水,并用60目~100目抄网捞出水面的泡沫、黏液等杂物。连续充气,孵化前期适当搅动池水以免受精卵大量沉底,直至发展到原肠胚期不再下沉为止。

(三)幼体培育

1.幼体选育

孵化至D形幼虫后2h~3h开始选育,提前对各池幼体定量计数以决定如何分配。收苗网具为300目网筒,一端绑在孵化池排水管,另一端用细绳吊起。收苗时控制流速以免幼体损伤或流失,当网筒中幼体较多时应及时倒出,均匀分配到各培育池。当孵化水中敌害生物及杂质较多时,应用清水将幼体反复冲洗过滤后再放入培育池。

2.培育管理

幼 体 密 度 一 般 为 : 前 期 ( 选育后)13个/mL~15个/mL,中期(3d~4d后)8个/mL~10个/mL,后期(着底前)4个/mL~6个/mL。饵料以等边金藻为主,中后期或添加牟氏角毛藻,每日投喂2次,根据实际情况投喂,日投喂量较多时为0.5×10 4 cell/mL~1.0×10 4 cell/mL,海水中自然饵料起到一定补充作用。每3d~4d倒池一次,当日加水2/3,次日添满,第3d后换水1/2~2/3,结合换水倒池调整幼体密度,随着幼体生长所用网具由300目改为260目和200目。培育期间连续充气。

(四)稚贝培育

1.变态期管理

为减少工作量不用砂质附着基,仅采用少量海泥(100g/m 3 )让匍匐幼体直接附着于池底。着底后2d~3d倒池,将浮游幼体与着底幼体及稚贝分开培育,用水泵冲出着底幼体和稚贝,用60目筛网滤除较大杂物,再用200目筛网滤除细小杂质和敌害生物,然后采用漂洗法漂除60目与200目中间的空壳及其它杂质,经药浴后按30g/m 2 ~50g/m 2 密度均匀泼洒到新池。

2.稚贝培育

初期投喂以人工培养的单胞藻饵料为主,逐渐转为以海水中天然浮游生物为主,注意调控饵料数量,不可过少或过多。池内水深通常在50cm~80cm,视水色和透明度决定换水频率和换水量。培育密度随稚贝生长而变化,稚贝平均壳长300μm,30g/m 2 ~50g/m 2 ;稚贝平均壳长1000μm,150g/m 2 ~200g/m 2 ;稚贝平均壳长2000μm,300g/m 2 ~400g/m 2 。视池底敌害生物和其它杂物多少以及稚贝健康状况决定是否倒池,通常5d~10d倒池一次。在倒池过程中对稚贝进行清洗、药浴、生长速度测定、放养密度调整、不同规格分离等管理操作。倒池前向池中泼洒经消毒处理的海泥1kg~2kg。当稚贝壳长2mm~3mm以上时可出池移到室外池塘中进行中间育成。

(五)育苗水管理

1.水质调控

池塘纳水选在大潮满潮时进行,避开污物较多的潮头水,并考虑水源的温度和盐度。育苗前一周左右用漂白粉对池塘海水消毒,海水中有效氯浓度在20mg/L左右。育苗期间池塘纳水做到少量多次,防止水质变化过大。纳水后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杀菌,用量为0.5mg/L~1mg/L。培育池加水时用较细密筛绢网过滤,以减少有害生物及其它杂物进入培育池。池塘水温偏低时选择下午用水,水温偏高时选择早晨用水,必要时利用井水通过换热器降温。

2.自然饵料调控

每天观察池塘水色和透明度,适时镜检观察水样,了解水中藻相和饵料生物密度。通过向池塘投放硅藻营养盐促进硅藻类饵料繁殖,当池塘内生物量过大或有害生物太多时则通过换水进行调节。

三、生产效果

(一)产卵与孵化

2021年由于饵料设施规模小,所以育苗生产分批次进行。从7月19日至9月18日先后5次购入亲贝,均在入池8h~12h开始产卵,且在40min~60min结束。怀卵量较高的2批亲贝平均产卵量分别为6000万粒/kg和8500万粒/kg左右,体重17g左右的雌贝平均产卵量为250万粒左右。在水温25℃~26℃条件下经18h~20h孵化至D形幼虫。孵化率为80%~90%,共计获得D形幼虫近300亿粒。

(二)幼体生长存活

1.个体生长

受精卵直径60μm左右,刚孵出的D形幼虫壳长90μm~95μm,壳高约70μm~75μm。前3d~4d日生长10μm~15μm,第4d~6d(壳长140μm~190μm)日生长20μm~25μm,以后迅速减慢(见图1),第8d~10d达到最大值200μm~230μm,并开始着底变态。着底后2d~3d发育成稚贝。匍匐幼体最小个体壳长170μm~180μm,壳高165μm~170μm,最大个体壳长220μm~240μm,壳高210μm~230μm。由于个体间发育速度不齐,每批幼体的着底变态过程均持续5d~7d。表1为2021年第二批幼体生长测定结果。

表1 2021年第二批幼体生长测定结果

图1 菲律宾蛤仔幼体生长曲线

2.存活率与变态率

从 D 形 幼 虫 到 后 期 壳 顶 幼 体(170μm~180μm)的存活率为50%~60%,减耗部分包括自然死亡、换水倒池造成的机械损伤和流失,以及倒池时搁浅于池底的个体。由于池底浮泥较多,因此搁浅的幼体不易收集。从后期壳顶幼体到着底匍匐幼体的存活率达70%~90%,减耗部分主要是损伤和流失,自然死亡很少。从匍匐幼体到稚贝的变态率为50%~80%。每立方米水体育出壳长300μm~500μm的稚贝200万粒~300万粒。

四、讨论

(一)生产设施条件

在夏季进行蛤仔育苗生产往往遇到高温、低盐、水质恶化、敌害生物过多等问题,需要准备相应的对策。首先要选择具备相当规格和深度的蓄水池塘,该池塘不仅能够进行育苗用水的净化处理,还可通过人工肥水接种培养贝类饵料及有益微生物,可以预防大雨过后外海水盐度过低不能及时换水的问题。育苗车间最好有深井水,通过热交换器用于海水降温。

(二)亲贝选择标准

在水质肥沃、亲贝成活好的自然海区,选择性腺发育完全成熟的亲贝,入场即可产卵。尽量不采用车间促熟,避免亲贝因饵料不足导致促熟效果不理想,同时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耗费。由于各地海区水温不同,亲贝的性腺促熟时间有很大差异,要充分调查,谨慎选择。解剖亲贝见精卵呈流体状,镜检观察精子活跃,卵子离散、形状规则,表明其已经发育成熟,经运输和改变环境刺激即可产卵。亲贝用量视其性腺饱满度而定,若饱满度较高,以每1000m3育苗水体用200kg~300kg为宜。

(三)幼体稚贝饵料

金藻是蛤仔幼体的适宜饵料,易于摄食、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而且易大量培养。幼体培育过程中可以单独投喂金藻,也可先投喂金藻,3d~4d后再配合投喂扁藻、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稚贝期由于其摄食量迅速增大,且食物需求丰富多样,所以能很快转换为摄食海水中的天然饵料。

(四)海水理化因子

菲律宾蛤仔育苗生产的最适宜海水环境条件大致是水温22℃~28℃,盐度18~26,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3,透明度大小对幼体培育未见明显影响,但对稚贝培育影响很大。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有害微生物含量需符合国家NY5052-2001《无公害水产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五)初期稚贝管理

浮游期转为匍匐幼体时,适当投放海泥可以诱导变态。变态初期的稚贝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弱,易受敌害生物侵袭,且因自身分泌黏液导致其体表黏附污物,活动不便,易发生大量死亡。因此需要及时倒池清理。将稚贝充分冲洗筛选,除去敌害生物及其它杂物,经药浴后以较低密度放入新鲜海水培养,水深不宜太大,适当投放消毒过的海泥。

(六)贝苗出池时机

稚贝出池后首先放入池塘进行中间育成,3个~4个月后再移至滩涂或浅海进行养成。若出池过早由于稚贝规格小埋栖能力弱,易被敌害侵袭,出池过晚则培养成本太高,而且池内培育制约稚贝生长。综合考量通常在室内培养2个月左右,稚贝长到壳长2mm~3mm(100万粒/kg~200万粒/kg)(砂粒苗)时转入池塘暂养,以待出售。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石斛怎么养在墙上的花

下一篇: 沙棘花有香味吗怎么养



推荐阅读